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封盒机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动静脉穿刺针时血液透析时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并且只能一次性使用,市场需求量大。动静脉穿刺针为了保证其卫生安全,从生产到包装需要操作人员和设备保持清洁,动静脉穿刺针的包装包括穿刺针入袋包装以及将若干个已入袋的穿刺针打包进包装盒内,方便运输和取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穿刺针入袋包装的自动化设备,穿刺针入袋包装完毕后需要上料至入盒包装处。穿刺针入盒时包装盒为开盖状态,穿刺针入盒完毕后,需要对包装盒顶面边缘的定位边进行折叠,并将定位边塞进包装盒内,这两个动作通常由人工完成。人工操作的缺点包括:速度慢效率低;不够卫生;包装盒折叠容易出现多余折痕,导致包装盒不够美观;定位边没有塞到位,容易弹出导致包装盒后续运输时开盖等。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封盒的包装盒封盒机构。
4.为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包装盒封盒机构,包括成型的包装盒,成型的所述包装盒包括包装盒主体、与所述包装盒主体相连的包装盒顶、两个侧耳边以及位于所述包装盒顶一侧的定位边,还包括设置在机架台上的封盒放料座和封盒立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封盒立架上的包装盒折耳组件和包装盒压盖组件,所述包装盒位于所述封盒放料座内,所述包装盒折耳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包装盒折耳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封盒放料座的两侧。
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折耳组件包括折耳气缸和折耳压块,所述折耳气缸与所述折耳压块相连接并带动所述折耳压块运动,所述折耳压块对所述侧耳边进行折叠。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压盖组件包括压盖平移气缸、压盖移动板、压舌升降气缸和l型的压舌板,所述压盖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压盖移动板相固定并带动所述压盖移动板移动,所述压舌升降气缸安装在所述压盖移动板上,所述压舌升降气缸与所述压舌板相连接并带动所述压舌板移动,所述压舌板对所述包装盒进行封盒。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压盖组件还包括成型框、预压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压盖移动板上的预压移动气缸,所述成型框位于所述包装盒内,所述预压移动气缸与所述预压板相连接并带动所述预压板移动,所述预压板挤压所述定位边使得所述定位边与所述成型框的边缘相接触,所述定位边与所述包装盒顶之间出现折痕。
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压盖组件还包括压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压盖移动板上的压盖升降气缸,所述压盖升降气缸与所述压盖板相连接并带动所述
压盖板移动,所述压盖板挤压所述包装盒顶。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压盖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封盒立架上的压盖底板,所述压盖平移气缸安装在所述压盖底板上,所述压盖底板上固定有两个压盖移动滑轨,所述压盖移动滑轨上设置有压盖移动滑块,所述压盖移动板固定在所述压盖移动滑块上。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盖底板上安装有若干个压盖移动缓冲器,所述压盖移动板上安装有与所述压盖移动缓冲器配合的压盖限位凸块。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压盖底板的下方还连接有成型压板。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折耳压块的剖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折耳压块的直角边位于远离所述包装盒压盖组件的一侧。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折耳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封盒立架上的折耳垫板和侧挡板,所述侧挡板紧贴所述包装盒,所述折耳气缸固定在所述折耳垫板上,所述折耳气缸上设置有折耳滑块,所述折耳气缸带动所述折耳滑块移动,所述折耳压块与所述折耳滑块相连接。
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封盒定位组件,所述封盒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升降气缸、定位平移气缸、定位安装板以及固定在所述机架台上的定位支板,所述定位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定位支板上,所述定位升降气缸上设置有定位升降滑块,所述定位升降气缸带动所述定位升降滑块移动,所述定位平移气缸安装在所述定位升降滑块上,所述定位平移气缸上设置有定位平移滑块,所述定位平移气缸带动所述定位平移滑块移动,所述定位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定位平移滑块上,所述定位安装板上设有若干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的端部设有定位插片,所述定位升降气缸和所述定位平移气缸带动所述定位插片移动至所述包装盒内。
1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包装盒移动组件,所述包装盒移动组件包括包装盒移动气缸、包装盒移动板以及固定在所述机架台上的包装盒移动底板,所述包装盒移动气缸固定在所述包装盒移动底板上,所述包装盒移动气缸与所述包装盒移动板相连接并带动所述包装盒移动板移动,所述封盒放料座固定在所述包装盒移动板上。
1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包装盒移动底板上还安装有两块包装盒移动凸板,两块所述包装盒移动凸板分别位于所述包装盒移动气缸的两侧,所述包装盒移动凸板上固定有包装盒移动滑轨,所述包装盒移动滑轨上设置有包装盒移动滑块,所述包装盒移动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包装盒移动滑块上,所述包装盒移动底板上安装有若干个包装盒移动缓冲器,所述包装盒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包装盒移动缓冲器配合的包装盒移动限位板。
1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封盒放料座包括两块封盒挡板,所述包装盒位于两块所述封盒挡板之间,所述封盒挡板的顶部制成封盒导向斜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装盒折耳组件和包装盒压盖组件完成包装盒自动封盒,速度快效率高,更加卫生,保证包装盒的美观;压盖步骤保证定位边塞到位,防止包装盒顶弹出。
附图说明
20.图1是穿刺针入盒包装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穿刺针入盒包装机中封盒机构和贴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封盒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盒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盒折耳组件和包装盒压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装盒折耳组件和包装盒压盖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穿刺针入盒包装机,包括位于机架台1上的穿刺针变距机构11、穿刺针检测机构12、穿刺针上料机构3、料仓机构4、移载机构5、包装盒成型机构6、转盘中转机构7、封盒机构8、贴胶机构9、成型框56以及成次品推料机构10,机架台1上安装有防护罩2。下文中提到的穿刺针均为入袋包装完毕的穿刺针。包装盒成型机构6对包装盒纸板13进行折叠使包装盒成型,成型的包装盒包括包装盒主体、与包装盒主体相连的包装盒顶133、两个侧耳边137以及位于包装盒顶133一侧的定位边136。
27.上述技术方案中:封盒机构8包括包装盒移动组件82、封盒定位组件81、包装盒折耳组件83、包装盒压盖组件84。移载机构5从转盘中转机构7上夹取已放料的包装盒并带动包装盒移动至包装盒移动组件82,封盒定位组件81对包装盒移动组件82上的包装盒进行定位,包装盒折耳组件83、包装盒压盖组件84对包装盒进行封盒;封盒完毕后,包装盒移动组件82带动包装盒移动至与贴胶机构9配合。
28.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4所示,包装盒移动组件82包括包装盒移动气缸821、包装盒移动板822以及固定在机架台1上的包装盒移动底板823。包装盒移动气缸821固定在包装盒移动底板823上,包装盒移动气缸821上设置有包装盒滑块,包装盒移动气缸821带动包装盒滑块移动。包装盒移动板822与包装盒滑块相连接。包装盒移动底板823上还安装有两块包装盒移动凸板824,两块包装盒移动凸板824分别位于包装盒移动气缸821的两侧。包装盒移动凸板824上固定有包装盒移动滑轨825,包装盒移动滑轨825上设置有包装盒移动滑块826。包装盒移动板822的底部固定在包装盒移动滑块826上。包装盒移动底板823上安装有四个包装盒移动缓冲器828,包装盒移动板822的底部固定有包装盒移动限位板827。包装盒移动气缸821带动包装盒移动板822移动的过程中,包装盒移动滑轨825和包装盒移动滑块826配合对包装盒移动板822的移动起到导滑的作用,包装盒移动缓冲器828和包装盒移动限位板827配合对包装盒移动板822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包装盒移动板822上固定有封盒放料座,封盒放料座包括两块封盒挡板829,封盒挡板829的顶部制成封盒导向斜面8291。包装盒位于两块封盒挡板829之间,包装盒顶133靠近包装盒压盖组件84。
29.上述技术方案中:封盒定位组件81包括定位升降气缸811、定位平移气缸812以及固定在机架台1上的定位支板813。定位升降气缸811固定在定位支板813上,定位升降气缸811上设置有l型的定位升降滑块,定位升降气缸811带动定位升降滑块移动。定位升降滑块移动上固定定位平移气缸812,定位平移气缸812上设置有l型的定位平移滑块,定位平移气
缸812带动定位平移滑块移动。定位升降气缸811和定位升降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定位平移气缸812和定位平移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均与申请号为2021101856870的滴斗自动组装机中穿刺器导向气缸和穿刺器导向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定位平移滑块上固定有定位安装板814。定位安装板814上设有若干定位凸块8141,定位凸块8141的端部设有定位插片815。定位升降气缸811、定位平移气缸812带动定位插片815进入到包装盒内,以此对包装盒进行定位。
30.上述技术方案中:包装盒折耳组件83设有两组,两组包装盒折耳组件83分别位于包装盒移动组件82的两侧。机架台1上固定有两个封盒立架831。包装盒折耳组件83包括折耳气缸832、折耳垫板834和侧挡板833,折耳垫板834和侧挡板833均固定在封盒立架831上。侧挡板833紧贴包装盒端面134。折耳气缸832固定在折耳垫板834上,折耳气缸832上设置有l型的折耳滑块,折耳气缸832带动折耳滑块移动,折耳气缸832与折耳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与申请号为2021101856870的滴斗自动组装机中穿刺器导向气缸和穿刺器导向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折耳滑块上安装有折耳连接块,折耳连接块的端部设置有折耳压块835,折耳压块835的剖面呈直角三角形,折耳压块835的直角边位于远离包装盒顶133的一侧。两组包装盒折耳组件83上的折耳气缸832均带动折耳压块835相向运动,两个折耳压块835对包装盒上的侧耳边137进行挤压折叠。剖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折耳压块835防止折叠时被包装盒顶133干扰,或在包装盒顶133上形成折痕,造成包装盒损坏等。
31.上述技术方案中:包装盒压盖组件84包括压盖平移气缸841、压盖升降气缸842和固定在封盒立架831上的压盖底板843。压盖底板843的上方设置有压盖移动板844,压盖底板843上固定有两个压盖移动滑轨,压盖移动滑轨上设置有压盖移动滑块,压盖移动板844固定在压盖移动滑块上。压盖平移气缸841安装在压盖底板843上,压盖平移气缸841的活塞杆与压盖移动板844相固定,压盖平移气缸841带动压盖移动板844移动。压盖底板843上安装有四个压盖移动缓冲器845,压盖移动板844上安装有压盖限位凸块846。压盖平移气缸841带动压盖移动板844移动的过程中,压盖移动滑轨和压盖移动滑块对压盖移动板844的移动起到导滑的作用,压盖移动缓冲器845和压盖限位凸块846配合对压盖移动板844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压盖底板843的下方设置有压盖板847,压盖升降气缸842通过压盖升降连接块固定在压盖移动板844上,压盖升降气缸842的活塞杆穿过压盖移动板844和压盖底板843并固定在压盖板847上,压盖升降气缸842带动压盖板847上下移动。
32.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盖移动板844上还安装有压舌升降气缸848和预压移动气缸849。压舌升降气缸848上设置有l型的压舌升降滑块,压舌升降气缸848带动压舌升降滑块移动,压舌升降滑块上固定有l型的压舌板8410。预压移动气缸849上设置有l型的预压移动滑块,预压移动气缸849带动预压移动滑块移动,预压移动滑块上固定有预压板8411。压舌升降气缸848和压舌升降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预压移动气缸849和预压移动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均与申请号为2021101856870的滴斗自动组装机中穿刺器导向气缸和穿刺器导向滑块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压盖底板843的下方还连接有成型压板8412,当包装盒封盒完毕,包装盒移动组件82带动包装盒移动至与贴胶机构9配合,成型压板8412压住移动中的包装盒顶133,防止包装盒顶133弹出。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穿刺针变距机构11负责吸取若干穿刺针并对穿刺针进行变距,使得每个穿刺针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并将穿刺针放置在穿刺针上料机构3上。穿
刺针检测机构12负责在穿刺针变距机构11带动变距完毕的穿刺针移至穿刺针上料机构3上的过程中对穿刺针进行检测,检测穿刺针是否合格。料仓机构4内放置有未折叠的包装盒纸板13,移载机构5吸取料仓机构4上包装盒纸板13,并带动包装盒纸板13移至包装盒成型机构6折叠成型。移载机构5带动折叠成型的包装盒纸板13移动至转盘中转机构7等待上料。穿刺针上料机构3将穿刺针上料至转盘中转机构7上的包装盒内。上料完毕,转盘中转机构7带动包装盒旋转,移载机构5带动包装盒移动至封盒机构8。
34.封盒机构8对包装盒进行封盒。包装盒位于两块封盒挡板829之间,此时成型框56位于包装盒内。封盒定位组件81的定位插片815进入到包装盒内,具体位于包装盒和成型框56之间,以此对包装盒进行定位。包装盒压盖组件84的预压移动气缸849带动预压板8411移动,预压板8411与成型框56的顶部配合对包装盒的定位边136进行挤压折叠。移载机构5带动成型框56移出包装盒。
35.两组折耳气缸832分别带动两个折耳压块835相向运动,两个折耳压块835对包装盒上的侧耳边137进行挤压折叠。压盖平移气缸841带动压盖移动板844、压盖板847和压舌板8410前移,压盖板847对包装盒顶133进行预折叠,此时折耳压块835仍保持挤压侧耳边137的状态,防止侧耳边137翘起妨碍包装盒顶133的折叠过程。包装盒顶133预折叠时与折耳压块835相接触,压舌升降气缸848带动压舌板8410下移,l型的压舌板8410使得定位边136紧贴折耳压块835的直角边,定位边136与包装盒顶133互相垂直。两组折耳气缸832分别带动两个折耳压块835相背运动,退出包装盒。压舌升降气缸848带动压舌板8410继续下移,压舌板8410使得定位边136塞进包装盒内,压盖升降气缸842带动压盖板847下移,压盖板847将包装盒顶133压成水平状态,完成包装盒封盒。封盒定位组件81的定位插片815移出包装盒,包装盒移动组件82带动封盒完毕的包装盒移动至与贴胶机构9配合。
36.贴胶机构9在包装盒上贴上胶带,并对包装盒进行称重。最后成次品推料机构10根据包装盒称重结果判断其是否为合格品,并移入相应区域。
3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