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止回阀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2.止回阀是阀门的一种,适用空气、水、蒸汽、泥浆以及油品等介质,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以及建筑等各个领域。
3.相关技术中的止回阀通常包括阀体、转动设置于阀体上的阀杆以及设置于阀杆上的把手,当使用者旋动把手带动阀杆转动时,阀杆即可控制阀体内的阀芯运动,从而实现外部管道启闭的控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阀门控制外部管道处于开启状态,如果其他人员误碰把手,容易出现阀门开度发生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止回阀存在使用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止水阀的使用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转动套设有阀帽,所述阀帽上设置有把手,所述阀杆上固定套设有限位齿环,所述阀帽的内壁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齿环,且所述支撑齿环能够与所述限位齿环啮合,所述阀帽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齿环竖直运动的控制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阀门开启后,通过控制件驱动支撑齿环竖直运动,并使得支撑齿环与限位齿环分离,以使得阀帽与阀杆处于离合状态。当其他人员触碰把手时,把手自转,并且阀杆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得阀门的开度能保持恒定。此设计能够提高阀门的防误触效果,有效降低阀门开度发生变化的问题,进而提高止回阀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阀帽上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控制件包括竖直滑动穿设于所述支撑孔内的控制杆、水平固定于所述控制杆上端部的控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阀帽内的控制弹簧,所述控制杆的下端部与所述支撑齿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弹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齿环向上运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开启阀门时,按压控制板带动控制杆以及支撑齿环向下运动,并使得支撑齿环和限位齿环啮合,然后即可通过阀帽驱动阀杆转动。当松开控制板时,支撑齿环在控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控制杆以及控制板向上运动,随后,支撑齿环和限位齿环分离,并使得阀杆与阀帽呈离合状态。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控制件,实现支撑齿环的快速运动,从而操作便利性。
11.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螺纹穿设有紧固螺钉,所述阀帽上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钉相配合的紧固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螺钉和紧固槽的配合,将控制板固定于阀帽上,
从而使得支撑齿环与限位齿环保持啮合。此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阀帽与阀杆是否需要处于离合状态,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适配性和操作便利性。
13.可选的,所述阀体上固定有承接环,所述阀杆位于所述承接环的内侧,所述阀杆的侧壁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水平滑动穿设有档位球,所述让位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档位球伸出的驱动弹簧,所述承接环的内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供所述档位球卡入的半圆形的档位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阀杆转动时,档位球在承接环内壁的抵接下缩进让位槽内。随着档位球的运动,当档位球对准档位槽内,档位球在相应的驱动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并且档位球卡入档位槽内。此时,档位球与承接环之间发出较为清脆的响声,从而实现对使用者的提醒,方便使用者对阀门开度的估算,进而方便使用者对介质流量的估算,提高使用便利性。
15.可选的,所述承接环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阀帽的侧壁固定有能够对准所述刻度线的指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刻度线与指针的配合,方便使用者预估阀门开度,提高阀门的操作便利性和使用便利性。
17.可选的,所述把手与所述阀帽铰接,所述把手远离所述阀帽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承接环的外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供所述限位杆卡入的限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阀门处于开启或关闭时,推动把手带动限位杆向下转动,当限位杆卡入限位槽内时,即可实现对把手的固定。通过设置能够弯折且固定的把手,既能降低其他人员误触把手的机会,还能降低把手带动阀帽转动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阀门的使用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阀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固定有弹性的密封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环,当阀体与外部管道连接后,此设计能够提高阀门与外部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降低阀门漏水的风险。
21.可选的,所述密封环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密封环共轴心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密封环,提高阀门与外部管道之间密封效果。同时,若干密封环能够形成迷宫密封,从而进一步提高阀门与外部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支撑齿环和限位齿环的配合,当控制件驱动支撑齿环运动,并使得支撑齿环和限位齿环分离时,阀帽与阀杆处于离合状态,一旦其他人员触碰把手时,把手自转并且阀杆处于静止状态,从而降低阀门开度发生变化的问题,进而提高止回阀的稳定性;
25.通过紧固螺钉和紧固槽的配合,将控制板固定于阀帽上,从而使得支撑齿环与限位齿环保持啮合,此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阀帽与阀杆是否需要处于离合状态,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适配性和操作便利性;
26.通过设置能够弯折且固定的把手,既能降低其他人员误触把手的机会,还能降低把手带动阀帽转动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阀门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阀帽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阀杆;3、阀帽;4、把手;5、限位齿环;6、支撑齿环;7、控制件;71、控制杆;72、控制板;73、控制弹簧;8、支撑孔;9、紧固螺钉;10、紧固槽;11、承接环;12、让位槽;13、档位球;14、驱动弹簧;15、档位槽;16、刻度线;17、指针;18、限位杆;19、限位槽;20、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参照图1,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转动连接有阀杆2,阀杆2的上端部套设有阀帽3,阀帽3的外壁设置有把手4。当扳动把手4带动阀帽3转动,然后阀帽3能够带动阀杆2转动,从而实现外部管道启闭的控制。
35.参照图2,阀帽3转动套设于阀杆2的上端部,阀杆2的上端部固定套设有限位齿环5,并且限位齿环5位于阀帽3的内侧。阀帽3的内壁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齿环6,当支撑齿环6向下滑动后,支撑齿环6能够与限位齿环5啮合,同时,阀帽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齿环6竖直运动的控制件7。
36.参照图2和图3,阀帽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支撑孔8,控制件7包括两个分别竖直滑动穿设于相应的支撑孔8内的控制杆71,两个控制杆71的下端部分别与支撑齿环6固定连接,以使得两个控制杆71能够带动支撑齿环6向下运动。同时,两个控制杆71的上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控制板7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控制板72能够驱动两个控制杆71同步运动。
37.参照图2和图3,每个控制杆71上均套设有控制弹簧73,控制弹簧73的一端与支撑齿环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阀帽3的顶壁固定连接,并且控制弹簧73用于驱动支撑齿环6向上运动。
38.当需要控制外部管道开启时,按压控制板72带动两个控制杆71向下运动,然后两个控制杆71带动支撑齿环6向下运动,并使得支撑齿环6与限位齿环5啮合。此时,搬动把手4带动阀帽3转动,然后阀帽3即可带动阀杆2转动,从而使得外部管道开启。
39.当使用者松开控制板72时,支撑齿环6在相应的控制弹簧73的作用下带动控制杆71向上运动,然后两个控制杆71带动控制板72向上运动。当支撑齿环6与限位齿环5分离时,阀帽3与阀杆2处于离合状态,一旦其他人员误触把手4时,阀帽3带动把手4转动,并且阀杆2处于静止状态,从而降低阀门开度发生变化的风险。
40.参照图2和图3,控制板72上螺纹穿设有紧固螺钉9,阀帽3的顶部开设有紧固槽10,并且紧固槽10供紧固螺钉9进行螺纹配合,以实现对控制板72的固定,从而使得限位齿环5与支撑齿环6保持啮合状态,以使用者能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阀帽3与阀杆2是否需要处于离合状态。
41.参照图2和图4,阀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承接环11,并且阀杆2位于承接环11的内侧,同时,阀杆2的侧壁开设有让位槽12,让位槽12内水平滑动穿设有档位球13。让位槽12内设置有驱动弹簧14,驱动弹簧14的一端与档位球13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让位槽12的槽底固定连接,并且驱动弹簧14用于驱动档位球13从让位槽12中伸出。同时,承接环11的内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半圆形的档位槽15,并且档位槽15供档位球13卡入。
42.当阀杆2转动时,档位球13在承接环11内壁的抵接下缩进让位槽12内。随着档位球13的运动,当档位球13对准档位槽15内,档位球13在相应的驱动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从让位槽12中伸出,并使得档位球13卡入档位槽15内。此时,档位球13与承接环11之间发出清脆的响声,使用者能够根据响声的次数以及把手4的旋转角度估算阀门的开度,从而方便使用者对外部管道内介质流量大小的估算。
43.参照图5,承接环1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刻度线16,刻度线16与若干档位槽15对应。同时,阀帽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指针17,并且指针17能够对准刻度线16,以方便使用者在嘈杂环境内对阀门开度的估算。
44.参照图1,把手4与阀帽3铰接,把手4远离阀帽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8,承接环11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限位槽19,若干限位槽19沿承接环1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并且限位槽19供限位杆18卡入。
45.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时,推动把手4带动限位杆18向下转动,当限位杆18卡入限位槽19内时,即可实现对把手4的固定。此时,把手4无法带动阀帽3转动,以降低阀门误开或误关的风险,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稳定性。
46.参照图1,阀体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密封环20,多个密封环20共轴心,并且密封环20采用橡胶或乳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当外部管道与阀体1连接后,密封环20能够提高外部管道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降低漏水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阀门的使用稳定性。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的实施原理为:只有按压控制板72带动控制杆71以及支撑齿环6向下运动,并使得支撑齿环6与限位齿环5啮合时,阀帽3才能带动阀杆2转动。当松开控制板72时,支撑齿环6与限位齿环5分离,以使得阀帽3与阀杆2处于离合状态,从而使得阀帽3无法带动阀杆2转动。此设计能够降低其他人员误碰把手4而造成阀门开度发生变化的风险,进而提高阀门的使用稳定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包括阀体(1)和阀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的上端部转动套设有阀帽(3),所述阀帽(3)上设置有把手(4),所述阀杆(2)上固定套设有限位齿环(5),所述阀帽(3)的内壁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齿环(6),且所述支撑齿环(6)能够与所述限位齿环(5)啮合,所述阀帽(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齿环(6)竖直运动的控制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3)上开设有支撑孔(8),所述控制件(7)包括竖直滑动穿设于所述支撑孔(8)内的控制杆(71)、水平固定于所述控制杆(71)上端部的控制板(72)以及设置于所述阀帽(3)内的控制弹簧(73),所述控制杆(71)的下端部与所述支撑齿环(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弹簧(73)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齿环(6)向上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2)上螺纹穿设有紧固螺钉(9),所述阀帽(3)上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钉(9)相配合的紧固槽(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固定有承接环(11),所述阀杆(2)位于所述承接环(11)的内侧,所述阀杆(2)的侧壁开设有让位槽(12),所述让位槽(12)内水平滑动穿设有档位球(13),所述让位槽(1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档位球(13)伸出的驱动弹簧(14),所述承接环(11)的内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供所述档位球(13)卡入的半圆形的档位槽(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环(11)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6),所述阀帽(3)的侧壁固定有能够对准所述刻度线(16)的指针(17)。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与所述阀帽(3)铰接,所述把手(4)远离所述阀帽(3)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杆(18),所述承接环(11)的外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供所述限位杆(18)卡入的限位槽(1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固定有弹性的密封环(2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20)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密封环(20)共轴心线。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高使用稳定性的止回阀,涉及止回阀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阀体和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部转动套设有阀帽,所述阀帽上设置有把手,所述阀杆上固定套设有限位齿环,所述阀帽的内壁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齿环,且所述支撑齿环能够与所述限位齿环啮合,所述阀帽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齿环竖直运动的控制件。通过支撑齿环和限位齿环的配合,当控制件驱动支撑齿环运动,并使得支撑齿环和限位齿环分离时,阀帽与阀杆处于离合状态,一旦其他人员触碰把手时,把手自转并且阀杆处于静止状态,从而降低阀门开度发生变化的问题,进而提高止回阀的稳定性。阀的稳定性。阀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福永 方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利尔多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