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氧管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7-23  9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氧管。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给排水、采暖管道系统等流体输送场景中,通常采用塑料管道进行流体运输,塑料管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并且卫生环保,强度、刚度以及密封性等均能够达到使用要求。但是,塑料管道同样存在阻隔能力不强,大气中的氧气容易渗透到塑料管道的内部,从而使金属连接位置腐蚀生锈,并且滋生细菌。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增加阻氧层的方法,从而避免氧气渗透,但由于塑料管道的抗划伤能力较差,阻氧层容易在存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且常用的阻氧层具有亲水性,易随环境湿度变大导致阻氧效果减弱。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阻氧管,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氧管,其能够阻隔氧气,防止金属连接件生锈和滋生细菌,同时耐划耐刮性能强。
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阻氧管,包括:基底层,以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层外周的粘接层、阻隔层和外涂层,所述外涂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且所述外涂层的厚度为0.01mm~0.1mm。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的材料为耐热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1.8mm~2mm。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热塑性橡胶。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0.01mm~0.1mm。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聚酰胺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0.1mm~0.2mm。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氧管采用挤出工艺制成。
13.本技术的阻氧管,采用四层结构,最内层为基底层,构成阻氧管的基体,为阻氧管提供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并且卫生环保,同时为其余层提供安装基底,粘接层设于基底层外侧,用于紧固连接基底层和阻隔层,阻隔层用于阻隔氧气,防止氧气渗透入阻氧管内部,最外层设置的外涂层采用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这两种材料均具有疏水和耐刮的特性,能够有效避免阻氧管外壁滋生青苔等植物,同时有效提高阻氧管的耐刮耐划性能,并且外涂层厚度选取0.01mm~0.1mm,能够兼顾性能和成本,是较为合适的厚度值。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方案的阻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基底层;2、粘接层;3、阻隔层;4、外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内”、“外”、“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阻氧管,包括:基底层1,以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层1外周的粘接层2、阻隔层3和外涂层4,所述外涂层4为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且所述外涂层4的厚度为0.01mm~0.1mm。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阻氧管采用四层结构,最内层为基底层1,构成阻氧管的基体,为阻氧管提供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并且卫生环保,同时为其余层提供安装基底,粘接层2设于基底层1外侧,用于紧固连接基底层1和阻隔层3,阻隔层3用于阻隔氧气,防止氧气渗透入阻氧管内部,最外层设置的外涂层4采用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环氧丙烯酸树脂又称乙烯基酯树脂,英文缩写为ea,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英文缩写为pua,均为现有材料,这两种材料均具有疏水和耐刮的特性,能够有效避免阻氧管外壁滋生青苔等植物,同时有效提高阻氧管的耐刮耐划性能,并且外涂层4厚度选取0.01mm~0.1mm,相比于常规的阻氧管厚度而言仅占据该厚度的5%以下,既不会影响阻氧管本身的优良性能,又能够为阻氧管整体添加疏水和耐刮的性能,同时成本也不会太高,兼顾性能和成本,是较为合适的厚度值。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1的材料为耐热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耐热聚乙烯的英文缩写为pe-rt,交联聚乙烯的英文缩写为xlpe,聚乙烯的英文缩写为pe,三种材料均为现有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溶于一般的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好的特点,同时可以根据液体温度等条件灵活选用。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1的厚度为1.8mm~2mm。基底层1占据阻氧管壁厚的至少80%,且通常占据90%以上,基底层1是实现阻氧管常规特性的结构,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保证阻氧管的强度和刚度等符合要求,同时兼顾卫生环保的特点,因此选择1.8mm~2mm这一厚度范围,使得阻氧管达到正常的厚度水平。
2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2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热塑性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英文缩写为eva,热塑性橡胶的英文缩写为tpe,均为现有材料,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生产工艺简单,黏合强度大、速度快,并且在高温和弯曲条件下粘接强度不发生明显衰减,保障了各层之间粘接强度的同时还能保证阻氧管的稳定性,起到很好地固定连接基底层1和阻隔层3的作用。
2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2的厚度为0.01mm~0.1mm。粘接层2主要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仅需少量即兼顾了材料成型和粘结牢固的问题,无需太大的厚度,0.01mm
~0.1mm即可。
2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3的材料为聚酰胺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酰胺俗称尼龙,英文缩写为p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英文缩写为evoh,均为现有材料,二者均具有阻隔氧气的作用,聚酰胺同时具有坚韧、柔软性高、结合力强的特征,且耐磨、耐油、耐水和抗酶菌,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表面强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两种不同的材料。
2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3的厚度为0.1mm~0.2mm。阻隔层3的材料机械强度相当高,这就导致阻隔层3的厚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导致阻氧管整体弯折性能变差,会使得阻氧管无论是成品率还是损坏率都有所提升。但同时阻隔层3的厚度又不能太小,防止阻隔层3因磕碰划伤等导致局部失效,使阻氧管丧失阻隔氧气的能力。因此,阻隔层3的厚度优选为0.1mm~0.2mm,同时兼顾了管件的阻氧效果和弯折性。
2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氧管采用挤出工艺制成。挤出成型可以将四层结构一起成型,粘结层粘结牢固,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并且能够根据需求更换不同的部件,从而得到不同的产品,相比其他生产方式具有显著优势。
27.综上,本技术的阻氧管,采用四层结构,最内层为基底层1,构成阻氧管的基体,为阻氧管提供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并且卫生环保,同时为其余层提供安装基底,粘接层2设于基底层1外侧,用于紧固连接基底层1和阻隔层3,阻隔层3用于阻隔氧气,防止氧气渗透入阻氧管内部,最外层设置的外涂层4采用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这两种材料均具有疏水和耐刮的特性,能够有效避免阻氧管外壁滋生青苔等植物,同时有效提高阻氧管的耐刮耐划性能,并且外涂层4厚度选取0.01mm~0.1mm,能够兼顾性能和成本,是较为合适的厚度值。
28.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阻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以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层外周的粘接层、阻隔层和外涂层,所述外涂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且所述外涂层的厚度为0.01mm~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材料为耐热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1.8mm~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热塑性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0.01mm~0.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的材料为聚酰胺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0.1mm~0.2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氧管采用挤出工艺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道领域,公开了一种阻氧管,该阻氧管包括:基底层,以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基底层外周的粘接层、阻隔层和外涂层,外涂层为环氧丙烯酸树脂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且外涂层的厚度为0.01mm~0.1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不丧失常规管道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外涂层结构有效提高阻氧管的耐刮耐划性能,同时避免阻氧管的外壁滋生青苔等植物,材料和厚度的选择兼顾性能和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易著武 汪磊 金季靖 梁永杰 秦小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56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