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2.在建筑行业中,女儿墙作为施工范畴的一部分,既能起到保护人员安全的作用,同时对建筑立面也起到装饰作用,常规女儿墙高度为0.9m~1.5m,且女儿墙基本为混凝土结构,传统做法为混凝土女儿墙与混凝土结构屋面分别浇筑成型,即先浇筑混凝土屋面结构,再行支设女儿墙模板,浇筑女儿墙。并且女儿墙截面尺寸较小,跨度较大,常规模板、对拉螺杆及钢管加固容易导致女儿墙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炸模及侧翻问题,一旦浇筑成型后,很大程度上影响外立面整体美观,后期处理极为棘手,严重的还需返工,极大的浪费人工及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板加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女儿墙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炸模及侧翻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板加固装置,该模板加固装置包括:竖向支撑架;水平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的内部,并且,所述水平支撑件与所述竖向支撑架相连接,用于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对所述竖向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斜撑,一端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内,并与所述水平支撑件相连接,以通过所述水平支撑件对所述斜撑端部进行支撑,所述斜撑贯穿所述竖向支撑架并延伸至所述竖向支撑架的外部,用于连接女儿墙模板的顶端,以使所述女儿墙模板、所述斜撑和工作面之间形成稳固三角形结构,对所述女儿墙模板进行支撑和加固。
5.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撑为伸缩结构。
6.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撑包括:固定段;设置在所述固定段一侧的至少一根滑动段,首级所述滑动段套设在所述固定段内,并通过调节与所述固定段相对滑动,任意两根相邻所述滑动段之间可滑动地相连接。
7.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固定段和所述滑动段上均设置有多个对应设置的卡位孔;所述固定段和首级所述滑动段上的卡位孔通过卡设件相连接,和/或,任意两根相邻所述滑动段之间通过卡设件相连接。
8.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竖向支撑架包括:至少三个竖向板、顶板;其中,至少三个所述竖向板首尾相连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结构的顶部开口端,其各侧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板相连接。
9.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竖向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斜撑自所述安装孔处贯穿所述竖向板。
10.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撑与所述水平支撑件之间的夹角为30
°
~45
°
。
11.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撑与所述水平支撑件之间相铰接,以调节所述斜撑与所述水平支撑件之间的夹角。
12.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撑和/或所述水平支撑件为木方。
13.进一步地,上述模板加固装置,所述斜撑的两端通过水泥钉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件、所述女儿墙模板的顶端;和/或,所述水平支撑件通过水泥钉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通过竖向支撑架和水平支撑件对斜撑进行支撑和固定,以通过斜撑起到支撑女儿墙模板的作用,防止在女儿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震动以及侧压力导致整个加固体系崩溃,可有效的防止女儿墙砼浇筑出现炸模、侧翻等现象,有利于保证女儿墙浇捣成型的质量,对女儿墙成型美观得到提升;同时,该模板加固装置加工简单便捷,其组成可以利用现场废料进行再利用,即起到了节约的作用,且成本低廉,还可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另外,该模板加固装置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保证女儿墙混凝土成型的质量。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9.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模板加固装置包括:
20.水平支撑件2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1的内部,并且,所述水平支撑件2与所述竖向支撑架1相连接,用于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对所述竖向支撑架1进行支撑固定。具体地,工作面可以为屋面混凝土结构5的顶面,以通过屋面混凝土结构5进行该模板加固装置支撑。该水平支撑件2可以为木方,以充分利用现场废料进行再利用,起到节约作用,木方可水平设置在屋面混凝土结构5上,并且,水平支撑件2的两端可均固定在竖向支撑架1上,以通过水平支撑件2对竖向支撑架1进行加固,确保竖向支撑架1的支撑稳固性;该水平支撑件2可通过水泥钉6固定安装在工作面即屋面混凝土结构5上,当然亦可通过其他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屋面混凝土结构5上,本实施例中对水平支撑件2的固定安装方式不做限定。
21.斜撑3一端(如图1所示的右下端)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1内,并与所述水平支撑
件2相连接,以通过所述水平支撑件2对所述斜撑3的端部进行支撑,所述斜撑3贯穿所述竖向支撑架1并延伸至所述竖向支撑架1的外部,用于连接女儿墙模板4的顶端,以使所述女儿墙模板4、所述斜撑3和工作面之间形成稳固三角形结构,对所述女儿墙模板4进行支撑和加固。具体地,斜撑3可倾斜设置,右下端可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1内并固定安装在水平支撑件2上,以通过水平支撑件2进行斜撑3的固定;斜撑3可贯穿所述竖向支撑架1并延伸至所述竖向支撑架1的外部,通过左上端对女儿墙模板4进行支撑;如图1所示,斜撑3靠近左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在女儿墙模板4的顶端,右下端可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件2上,使得屋面混凝土结构5、斜撑3以及女儿墙模板4形成稳固三角形结构,以通过斜撑3对女儿墙模板4进行支撑加固,进而有效的防止女儿墙砼浇筑出现炸模、侧翻等现象。其中,斜撑3亦可为木方,充分利用现场废料进行再利用,起到节约作用,当然亦可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其中,斜撑3与所述水平支撑件2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30
°
~45
°
22.继续参见图1,竖向支撑架1包括:至少三个竖向板11、顶板12;其中,至少三个所述竖向板11首尾相连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顶板12设置在所述筒体结构的顶部开口端,其各侧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板11相连接。具体地,竖向板11和顶板12可以利用模板进行制作,以充分利用现场废料进行再利用,起到节约作用。竖向板11可以为四个,以使四个竖向板11和顶板12之间形成方形壳体结构,并且,水平支撑件2的两端可分别连接在两个相对的竖向板11上,以实现该竖向支撑架1的固定。
23.在本实施例的斜撑3固定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斜撑3的右下端可通过水泥钉6固定安装在水平支撑件2上,当然亦可通过其他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水平支撑件2上,本实施例中对斜撑3和水平支撑件2的固定安装方式不做限定;斜撑3靠近左上端的位置亦可通过水泥钉6固定安装在女儿墙模板4的顶端上,当然亦可通过其他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女儿墙模板4上,本实施例中对斜撑3和女儿墙模板4的固定安装方式不做限定。
24.在本实施例的斜撑3固定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斜撑3的右下端还可与所述水平支撑件2之间相铰接,以调节所述斜撑3与所述水平支撑件2之间的夹角,进而根据女儿墙模板4的位置、高度等进行斜撑3角度的调节,进一步确保对女儿墙模板4的加固稳定性。例如,斜撑3的右下端与所述水平支撑件2之间可通过合页相铰接,亦可通过其他方式铰接,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竖向支撑架1对斜撑3的支撑,优选地,竖向支撑架1中贯穿有斜撑3的竖向板可以为伸缩结构,以调节用于支撑斜撑3的管穿孔的高度位置。
25.在本实施例的斜撑3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斜撑3可为木方,充分利用现场废料进行再利用,起到节约作用,当然亦可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26.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筋笼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斜撑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斜撑3可以为伸缩结构。该斜撑3包括:固定段31和至少一根滑动段32;其中,
27.固定段31可设置在弧形限位件2上。具体地,固定悬臂31的固定端a与弧形限位件2的端部相连接,优选地,固定悬臂31的固定端a与弧形限位件2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当然也可以焊接,本实施例中不对其做任何限定,当然,两者亦可为一体结构。
28.滑动段32均设置在固定段31的一侧(如图所示的右侧),首级滑动段32套设在固定段31内,并通过调节与固定段31相对滑动,以便调节滑动段32和固定段31的总长度。任意两
根相邻滑动段32之间可滑动地相连接,以便调节滑动段32的总长度。具体地,为增大该斜撑3长度调节的范围和稳定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滑动段32也可以两根或两根以上。固定段31和滑动段32上均设置有多个对应设置的卡位孔33,固定段31和首级滑动段32通过穿设于卡位孔33的卡设件34相连接,和/或,任意两根相邻滑动段32之间通过穿设于卡位孔33的卡设件34相连接。其中,固定段31的滑动端b和滑动段32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个卡位孔33,首级滑动段32和固定段31之间通过卡设件34卡设在固定段31上不同的卡位孔33和滑动段32上不同的卡位孔33上,以便调节该斜撑3的总长度,当然滑动段32之间亦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调节,亦或者,固定段31的滑动端b设置有一个卡位孔33,滑动段32的一端设置一个卡位孔33,另一端设置多个卡位孔33,通过固定段31滑动端b的卡位孔和滑动段32设有多个卡位孔33的端部进行不同卡位孔33的对齐,以便进行长度的调节。
29.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通过竖向支撑架和水平支撑件对斜撑进行支撑和固定,以通过斜撑起到支撑女儿墙模板的作用,防止在女儿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震动以及侧压力导致整个加固体系崩溃,可有效的防止女儿墙砼浇筑出现炸模、侧翻等现象,有利于保证女儿墙浇捣成型的质量,对女儿墙成型美观得到提升;同时,该模板加固装置加工简单便捷,其组成可以利用现场废料进行再利用,即起到了节约的作用,且成本低廉,还可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另外,该模板加固装置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保证女儿墙混凝土成型的质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1.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支撑架;水平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的内部,并且,所述水平支撑件与所述竖向支撑架相连接,用于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对所述竖向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斜撑,一端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内,并与所述水平支撑件相连接,以通过所述水平支撑件对所述斜撑端部进行支撑,所述斜撑贯穿所述竖向支撑架并延伸至所述竖向支撑架的外部,用于连接女儿墙模板的顶端,以使所述女儿墙模板、所述斜撑和工作面之间形成稳固三角形结构,对所述女儿墙模板进行支撑和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架包括:至少三个竖向板、顶板;其中,至少三个所述竖向板首尾相连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结构的顶部开口端,其各侧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竖向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斜撑自所述安装孔处贯穿所述竖向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与所述水平支撑件之间的夹角为30
°
~4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与所述水平支撑件之间相铰接,以调节所述斜撑与所述水平支撑件之间的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和/或所述水平支撑件为木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的两端通过水泥钉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件、所述女儿墙模板的顶端;和/或,所述水平支撑件通过水泥钉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板加固装置,该模板加固装置包括:竖向支撑架;水平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的内部,并且,所述水平支撑件与所述竖向支撑架相连接;斜撑,一端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架内,并与所述水平支撑件相连接,所述斜撑贯穿所述竖向支撑架并延伸至所述竖向支撑架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通过竖向支撑架和水平支撑件对斜撑进行支撑和固定,以通过斜撑起到支撑女儿墙模板的作用,防止在女儿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震动以及侧压力导致整个加固体系崩溃,可有效的防止女儿墙砼浇筑出现炸模、侧翻等现象,有利于保证女儿墙浇捣成型的质量,对女儿墙成型美观得到提升。得到提升。得到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田淼 信忠虎 彭忠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