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机结构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2.破碎管路是挖掘机液压部分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挖掘机进行破碎工作时液压油的流通,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挖掘机的工作效率。传统的破碎回油钢管具有重量大、危险焊缝多、对焊接要求高、成本高、水锤效应导致冲击较大、对结构材料要求高、装配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的老破碎系统回油块存在悬臂结构,且具有水锤效应,为消除悬臂结构及水锤效应,减小在主阀腔内合流的回油压力曲线的峰值,故将破碎回油系统进行优化更改。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包括主阀和回油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分流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主阀的主阀rs2油口连接,回油分流装置还通过第二管路与破碎回油钢管一端连接,破碎回油钢管另一端与主阀的主阀r1油口连接,回油钢管一端与主阀的主阀r2油口连接,回油钢管另一端与单向阀一端连接,单向阀另一端与散热器下油口之间通过第三管路连接。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有益效果:能够降低回油钢管的重量、降低漏油风险、降低装配工人的装配难度,具有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在破碎工况、不同吨位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上均适用。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8.图3本实用新型回油钢管结构示意图。
9.图4本实用新型破碎回油钢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1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包括主阀1和回油分流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分流装置6通过第一管路7与主阀1的主阀rs2油口15连接,回油分流装置6还通过第二管路8与破碎回油钢管3一端连接,破碎回油钢管3另一端与主阀1的主阀r1油口16连接,回油钢管2一端与主阀1的主阀r2油口17连接,回油钢管2另一端与单向阀4一端连接,单向阀4另一端与散热器下油口5之间通过第三管路9
连接。
12.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回油钢管2包括两个轻型高径法兰10,两个高径法兰10之间设有一根第一短管11。
1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破碎回油钢管3由法兰12、第二短管13、转接块14依次连接构成,转接块14与主阀r1油口16连接,法兰12与第二管路8连接。
14.在具体实施时,高径法兰10的侧壁上开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槽17,用于高径法兰10的侧向装配和定位。
15.在具体实施时,破碎回油经过回油分流装置后,分别由主阀rs2油口和主阀r1油口流入主阀,并在主阀r2油口与其他动作回油合流后经过回油钢管到单向阀,最后进入散热器下油口。
1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包括主阀(1)和回油分流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分流装置(6)通过第一管路(7)与主阀(1)的主阀rs2油口(15)连接,回油分流装置(6)还通过第二管路(8)与破碎回油钢管(3)一端连接,破碎回油钢管(3)另一端与主阀(1)的主阀r1油口(16)连接,回油钢管(2)一端与主阀(1)的主阀r2油口(17)连接,回油钢管(2)另一端与单向阀(4)一端连接,单向阀(4)另一端与散热器下油口(5)之间通过第三管路(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钢管(2)包括两个轻型高径法兰(10),两个高径法兰(10)之间设有一根第一短管(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回油钢管(3)由法兰(12)、第二短管(13)、转接块(14)依次连接构成,转接块(14)与主阀r1油口(16)连接,法兰(12)与第二管路(8)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包括主阀和回油分流装置,所述回油分流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主阀的主阀RS2油口连接,回油分流装置还通过第二管路与破碎回油钢管一端连接,破碎回油钢管另一端与主阀的主阀R1油口连接,回油钢管一端与主阀的主阀R2油口连接,回油钢管另一端与单向阀一端连接,单向阀另一端与散热器下油口之间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有益效果:能够降低回油钢管的重量、降低漏油风险、降低装配工人的装配难度,具有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在破碎工况、不同吨位挖掘机的破碎回油结构上均适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 王海鑫 王磊 张冬菊 孙孝顺 吕昆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工(上海)挖掘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