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
背景技术:2.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
3.现有的盘式绞线机包括转盘、驱动机构和收线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旋转,将安装在转盘上的放线辊上的线进行绞合,然后通过收线机构将绞制在一起的线束收卷,而在此过程中,多个放线辊分别单独通过夹具安装在转盘上,拆卸时需要逐个拆卸夹具,操作比较繁琐,不方便,同时在绞线过程中容易将电线表面的污渍绞合在多根电线之间,影响绞合后的电线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包括工作台、收线机构、放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和放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放线机构包括转盘、夹持组件、旋转驱动组件,所述转盘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转盘由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转盘顶端的中心部位设有与支撑套连通的通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气缸、上压盘、下压盘,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撑套内的工作台上,所述气缸上的伸缩杆端固定横压盘,所述横压盘位于转盘的上方且其底端转动连接多个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的上压盘,所述转盘上与上压盘对应的部位转动连接下压盘,所述上压盘和下压盘之间放置放线辊,所述转盘的外周壁上与下压盘对应的部位安装引线牵引机构,以牵拉输送过程中的电线,所述放线机构的上方设置束线导向机构,放线辊上的电线经引线牵引机构和束线导向机构后由收线机构收卷。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压盘和下压盘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螺纹连接限位套管,放线辊上的支撑轴插进对应的限位套管内。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引线牵引机构包括竖向杆、限位滑轮、移动杆,所述竖向杆固定在转盘的外周壁上并与下压盘位置对应,所述竖向杆上贯穿有两个成上下平行分布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靠近下压盘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滑轮,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卡盘,卡盘与竖向板之间的移动杆上套有弹簧,放线辊上的电线依次绕过两个限位滑轮。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下方的限位滑轮位于上压盘和下压盘之间,限位滑轮与竖向板之间的移动杆上固定限位盘,限位盘的端面与竖向板贴合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引线牵引机构与下压盘之间的转盘顶端安装电线表面清理组件,以对电线表面进行清理。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电线表面清理组件包括支杆、清洁套管,所述支杆固定在限位滑轮和下压盘之间的转盘顶端,所述清洁套管靠近限位滑轮的一端底部与支杆的顶端球铰接连接,所述清洁套管内粘结海绵套,所述清洁套管靠近下压盘的一端下方的转盘上放置收集桶。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杆为伸缩杆,所述转盘上与收集桶对应的部位设有插槽,插槽内固定磁铁,所述收集桶为磁性材料制成,收集桶插入插槽内并通过磁铁的吸附与转盘连接。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转盘的外周壁底端固定环形齿轮,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齿轮,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环形齿轮啮合。
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束线导向机构包括横板、束线管、导向轮,所述横板位于放线机构的上方并与工作台固定,所述束线管固定在横板的底部,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横板的顶端,放线辊上的电线从束线管的内孔穿过并经导向轮后由收线机构收卷。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气缸驱动横压盘上的多个上压盘同时上下移动,能够同时将多个放线辊进行安装或拆卸,无需单个设置夹具将单个放线辊夹持,简化操作步骤,使用更加方便;
17.2、通过电线表面清理组件的设置,电线穿过海绵套,海绵套将电线上的污渍擦除,避免电线上的污渍绞合在多根电线之间,保证电线的质量,擦除的污渍掉落至收集桶收集;
18.3、在每个上压盘和下压盘对应的部位设有引线牵引机构,不仅对放线辊上的电线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对输送过程中的电线具有牵拉作用,使多根电线绞制过程中不松动,保证电线的绞合质量,避免因放线辊上缠绕电线的质量不同而引起多个放线辊上电线放线的不同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下压盘的俯视图;
21.图3为图1中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注说明:1、工作台;2、转盘;3、环形齿轮;4、支撑套;5、旋转电机;6、主动齿轮;7、气缸;8、放线辊;9、收集桶;10、下压盘;11、上压盘;12、横压盘;13、支杆;14、清洁套管;15、竖向杆;16、移动杆;17、弹簧;18、限位滑轮;19、束线块;20、横板;21、导向轮;22、收卷辊;23、限位套管;24、动杆;25、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3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的一实施例,包括工作台1、收线机构、放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和放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放线机构包括转盘2、夹持组件、旋转驱动组件,所述转盘2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套4,所述支撑套4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转盘2由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转盘2顶端的中心部位设有与支撑套4连通的通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气缸7、上压盘11、下压盘10,所述气缸7固定在支撑套4内的工作台1上,所述气缸7上的伸缩杆端固定横压盘12,所述横压盘12位于转盘2的上方且其底端转动连接多个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的上压盘11,所述转盘上与上压盘11对应的部位转动连接下压盘10,所述上压盘11和下压盘10之间放置放线辊8,所述转盘2的外周壁上与下压盘10对应的部位安装引线牵引机构,以牵拉输送过程中的电线,所述放线机构的上方设置束线导向机构,放线辊8上的电线经引线牵引机构和束线导向机构后由收线机构收卷。放线辊8的两端面上分别固定支撑轴,用于将放线辊 8支撑起来。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气缸7驱动横压盘12上的多个上压盘11同时上下移动,能够同时将多个放线辊8进行安装或拆卸,无需单个设置夹具将单个放线辊8 夹持,简化操作步骤,使用更加方便。
26.所述上压盘11和下压盘10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螺纹连接限位套管23,放线辊8上的支撑轴插进对应的限位套管23内,对放线辊8进行定位。上压盘11 和下压盘10相对的端面上固定橡胶圈。
27.其中,将限位套管23与上压盘11或下压盘10之间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便于拆卸,限位套管23的内径根据放线辊8上支撑轴的直径不同可以更换,方便对放线辊8的定位。
28.所述引线牵引机构包括竖向杆15、限位滑轮18、移动杆16,所述竖向杆15固定在转盘2的外周壁上并与下压盘10位置对应,所述竖向杆15上贯穿有两个成上下平行分布的移动杆16,所述移动杆16靠近下压盘10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滑轮18,所述移动杆16的另一端固定卡盘,卡盘与竖向板之间的移动杆16上套有弹簧17,放线辊8上的电线依次绕过两个限位滑轮18。
29.在每个上压盘11和下压盘10对应的部位设有引线牵引机构,不仅对放线辊8上的电线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对输送过程中电线具有牵拉作用,保证多根电线绞制过程中不松动,保证电线的绞合质量,避免因放线辊8上缠绕电线的质量不同而引起多个放线辊8上电线放线的不同步的问题。
30.下方的限位滑轮18位于上压盘11和下压盘10之间,限位滑轮18与竖向板之间的移动杆16上固定限位盘,限位盘的端面与竖向板贴合时,弹簧17处于压缩状态。
31.所述引线牵引机构与下压盘10之间的转盘2顶端安装电线表面清理组件,以对电线表面进行清理。
32.所述电线表面清理组件包括支杆13、清洁套管14,所述支杆13固定在限位滑轮18和下压盘10之间的转盘2顶端,所述清洁套管14靠近限位滑轮18的一端底部与支杆13的顶端球铰接连接,所述清洁套管14内粘结海绵套,所述清洁套管14靠近下压盘10的一端下方的转盘2上放置收集桶9,以将海绵套清理下来的污渍掉落在收集桶9内进行收集。
33.电线穿过海绵套,海绵套将电线上的污渍擦除,避免电线上的污渍绞合在多根电线之间,保证电线的质量,擦除的污渍掉落至收集桶9收集。
34.所述支杆13为伸缩杆,所述转盘2上与收集桶9对应的部位设有插槽,插槽内固定磁铁,所述收集桶9为磁性材料制成,收集桶9插入插槽内并通过磁铁的吸附与转盘2连接,方便收集桶9的拆卸。
35.其中,支杆13包括动杆和定杆25,所述动杆的顶端与清洁套管14靠近限位滑轮18 的一端底部球铰接连接,动杆的底端设有滑槽,动杆的外壁底端设有与滑槽连通的连接孔,所述定杆25的顶端插入滑槽内,所述定杆25固定在转盘2上,所述定杆25上设有多个等间距竖向排列的螺纹盲孔,螺栓穿过动杆上的连接孔与定杆25上的一个螺纹盲孔螺纹连接,实现动杆与支杆13的连接,通过螺栓与不同的螺纹盲孔连接,可以调节动杆相对定杆25 的位移,从而可以调节清洁套管14的高度。
36.所述转盘2的外周壁底端固定环形齿轮3,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5、主动齿轮6,所述旋转电机5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与环形齿轮3啮合。
37.所述束线导向机构包括横板20、束线管、导向轮21,所述横板20位于放线机构的上方并与工作台1固定,所述束线管固定在横板20的底部,所述导向轮21转动连接在横板 20的顶端,放线辊8上的电线从束线管的内孔穿过并经导向轮21后由收线机构收卷。
38.其中,横板20上转动连接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向轮21,束线管通过l型杆固定在横板 20的底部,多个放线辊8上的电线从束线管内穿过,然后缠绕在导向轮21上。
39.进一步的,所述收线机构设置在转盘2一侧的工作台1上,收线机构包括收卷电机、收卷辊22,收卷电机通过减速机与收卷辊22连接,驱动收卷辊22旋转,收卷辊22将绞制在一起的电线收卷,收卷电机固定在工作台1上。由于收线机构为现有产品,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4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放线辊8的一端放置在下压盘10上,使该端的支撑轴插进限位套管23内,放线辊8的端面抵在下压盘10的顶端,将多个放线辊8分别放置在一个下压盘10上后,启动气缸7驱动横压盘12带动上压盘11下移将对应的放线辊8压住,且放线辊8顶端的支撑轴插进上压盘11的限位套管23内,实现放线辊8的安装,放线辊8上的电线从清洁套管14内的海绵套内穿过,海绵套对电线进行清理,清理掉的污渍掉落在收集桶9内收集,然后缠绕过对应的限位滑轮18,并从束线块19内穿过,多个放线辊8上的电线均从束线块19内穿过,旋转电机5带动转盘2旋转,使多个放线辊8上的电线绞合,经过绞合后的电线经过导向轮21后由收卷辊22收卷。
41.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包括工作台、收线机构、放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和放线机构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机构包括转盘、夹持组件、旋转驱动组件,所述转盘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转盘由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转盘顶端的中心部位设有与支撑套连通的通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气缸、上压盘、下压盘,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撑套内的工作台上,所述气缸上的伸缩杆端固定横压盘,所述横压盘位于转盘的上方且其底端转动连接多个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的上压盘,所述转盘上与上压盘对应的部位转动连接下压盘,所述上压盘和下压盘之间放置放线辊,所述转盘的外周壁上与下压盘对应的部位安装引线牵引机构,以牵拉输送过程中的电线,所述放线机构的上方设置束线导向机构,放线辊上的电线经引线牵引机构和束线导向机构后由收线机构收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盘和下压盘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螺纹连接限位套管,放线辊上的支撑轴插进对应的限位套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牵引机构包括竖向杆、限位滑轮、移动杆,所述竖向杆固定在转盘的外周壁上并与下压盘位置对应,所述竖向杆上贯穿有两个成上下平行分布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靠近下压盘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滑轮,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卡盘,卡盘与竖向板之间的移动杆上套有弹簧,放线辊上的电线依次绕过两个限位滑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下方的限位滑轮位于上压盘和下压盘之间,限位滑轮与竖向板之间的移动杆上固定限位盘,限位盘的端面与竖向板贴合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牵引机构与下压盘之间的转盘顶端安装电线表面清理组件,以对电线表面进行清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表面清理组件包括支杆、清洁套管,所述支杆固定在限位滑轮和下压盘之间的转盘顶端,所述清洁套管靠近限位滑轮的一端底部与支杆的顶端球铰接连接,所述清洁套管内粘结海绵套,所述清洁套管靠近下压盘的一端下方的转盘上放置收集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为伸缩杆,所述转盘上与收集桶对应的部位设有插槽,插槽内固定磁铁,所述收集桶为磁性材料制成,收集桶插入插槽内并通过磁铁的吸附与转盘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外周壁底端固定环形齿轮,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齿轮,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环形齿轮啮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导向机构包括横板、束线管、导向轮,所述横板位于放线机构的上方并与工作台固定,所述束线管固定在横板的底部,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横板的顶端,放线辊上的电线从束线管的内孔穿过并经导向轮后由收线机构收卷。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加工用的绞线机,包括工作台、收线机构、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转盘、夹持组件、旋转驱动组件,所述转盘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转盘由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转盘顶端的中心部位设有与支撑套连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组件的设置,气缸驱动横压盘上的多个上压盘同时上下移动,能够同时将多个放线辊进行安装或拆卸,无需单个设置夹具将单个放线辊夹持,简化操作步骤,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尚晓东 董长星 马宏伟 梁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奥博特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