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8-05  92


1.本发明属于黄精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 法。


背景技术:

2.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中医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糖 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肺结核、淋巴结核、白细胞减少、腹泻、便秘、失 眠等多种病症。黄精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古方黄精地黄丸、二精丸等沿 用至今以黄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有滋肾蓉精丸、消渴降糖片、 消糖灵胶囊、黄精注射液、参黄冲剂和康乐寿口服液等。黄精不仅广泛应用于 中医临床,且是著名的食疗补益中药,其肉质根状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益肾生津等功效,誉有“血气双补之土”之称。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黄精 作为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3.中药材黄精的市场需求量每年为5000吨至10000吨,黄精只靠以采挖野 生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涨的需求。随着野生资源的枯竭,生产上已开始人工 繁殖,并研究提出了锥栗-多花黄精、杉木-多花黄精、毛竹-多花黄精等二元 复合的林下栽培模式。多花黄精常规种植,采用根茎繁殖,株行距30-40cm
×ꢀ
30-40cm,缺点是林地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了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筛选林区:林区坡度小与10度,树木无病虫害,树木周围含有腐植土, 靠近水源阴凉湿度大,土壤松散肥沃,少灌木,土壤呈弱酸性,可有效的增加 黄精的成活率,减少其他植物对其养分的吸收;
6.选择黄精种茎:挑选健康、无虫的黄精根茎,根茎切成两节,每节根茎需 要有孢芽,切口用药液浸满,切口浸满药液后凉干,通过切口让种茎有效生殖 并且使用药液辅助其生长;
7.种植栽培:挖栽培坑,栽培坑深10-15厘米,直径25-30厘米,采用上盖 下垫的方式,将周围的腐植土集中在栽培坑中;清除周围低矮杂灌、杂草,适 当增加光照,保证黄精生长环境使用腐植土进行辅助施肥;
8.实施肥料:摘除顶芽、花蕾、花朵,然后再施肥;在黄精根茎采挖时,在 挖穴处施入复合肥或氨基酸肥,施后盖土压实,年施肥量为复合肥900~1200 kg/hm或氨基酸肥1800~2700kg/hm;
9.黄精移栽:黄精种子成熟落下后,出苗生长,两年后幼苗以60厘米株间 距留苗,其余幼苗移栽,有效进行黄精的自生长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幼 苗泛滥性增长;
10.黄精采收:黄精采收时,黄精底部切出,顶部带芽的部分作为种茎,就近 林地栽培。
11.更进一步的,黄精种茎品种为姜形黄精根茎,黄精种茎长度小与等于5厘 米,姜形
黄精的种茎和幼苗耐寒可以保证越冬,提高栽培的成活率。
12.更进一步的,栽培坑的圆心间距大于120厘米,栽培坑内部松软,栽培坑 内去除石块,提高种茎的有效扎根率,防止坚硬的泥土或石块影响种茎根茎的 生长。
13.更进一步的,栽培坑四周进行除草,所述的除草需在黄精生长过程中每三 个月进行一次,减少和黄精争抢资源的其他植物,可以提高黄精的生长效率, 降低不良黄精的产率。
14.更进一步的,幼苗移栽选取高度大于20厘米的幼苗,可以保证幼苗移栽 过程的成活率,并且降低人工成本。
15.更进一步的,黄精采收完整的切出黄精根茎且栽培坑内清除多余根茎,保 证栽培坑的干净整洁,有效循环利用现有的栽培坑。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这种栽培方法每年的枯枝落叶为黄精 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减少了劳动用工、施肥、搭架、除草等管护工作,降低 了成本;又繁育了种苗、种茎,实现高效可持续,壤呈弱酸性,可有效的增加 黄精的成活率,减少其他植物对其养分的吸收,通过切口让种茎有效生殖并且 使用药液辅助其生长,清除周围低矮杂灌、杂草,适当增加光照,保证黄精生 长环境使用腐植土进行辅助施肥,姜形黄精的种茎和幼苗耐寒可以保证越冬, 提高栽培的成活率,提高种茎的有效扎根率,防止坚硬的泥土或石块影响种茎 根茎的生长,减少和黄精争抢资源的其他植物,可以提高黄精的生长效率,降 低不良黄精的产率,幼苗移栽选取高度大于20厘米的幼苗,可以保证幼苗移 栽过程的成活率,并且降低人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 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19.实施示例:
20.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筛选林区:林区坡度小与10度,树木无病虫害,树木周围含有腐植土, 靠近水源阴凉湿度大,土壤松散肥沃,少灌木,土壤呈弱酸性,可有效的增加 黄精的成活率,减少其他植物对其养分的吸收;
22.选择黄精种茎:挑选健康、无虫的黄精根茎,根茎切成两节,每节根茎需 要有孢芽,切口用药液浸满,切口浸满药液后凉干,通过切口让种茎有效生殖 并且使用药液辅助其生长;
23.种植栽培:挖栽培坑,栽培坑深10-15厘米,直径25-30厘米,采用上盖 下垫的方式,将周围的腐植土集中在栽培坑中;清除周围低矮杂灌、杂草,适 当增加光照,保证黄精生长环境使用腐植土进行辅助施肥;
24.实施肥料:摘除顶芽、花蕾、花朵,然后再施肥;在黄精根茎采挖时,在 挖穴处施入复合肥或氨基酸肥,施后盖土压实,年施肥量为复合肥900~1200 kg/hm或氨基酸肥1800~2700kg/hm;
25.黄精移栽:黄精种子成熟落下后,出苗生长,两年后幼苗以60厘米株间 距留苗,其
余幼苗移栽,有效进行黄精的自生长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幼 苗泛滥性增长;
26.黄精采收:黄精采收时,黄精底部切出,顶部带芽的部分作为种茎,就近 林地栽培。
27.于本实施例中,黄精种茎品种为姜形黄精根茎,黄精种茎长度小与等于5 厘米,姜形黄精的种茎和幼苗耐寒可以保证越冬,提高栽培的成活率。
28.于本实施例中,栽培坑的圆心间距大于120厘米,栽培坑内部松软,栽培 坑内去除石块,提高种茎的有效扎根率,防止坚硬的泥土或石块影响种茎根茎 的生长。
29.于本实施例中,栽培坑四周进行除草,所述的除草需在黄精生长过程中每 三个月进行一次,减少和黄精争抢资源的其他植物,可以提高黄精的生长效率, 降低不良黄精的产率。
30.于本实施例中,幼苗移栽选取高度大于20厘米的幼苗,可以保证幼苗移 栽过程的成活率,并且降低人工成本。
31.于本实施例中,黄精采收完整的切出黄精根茎且栽培坑内清除多余根茎, 保证栽培坑的干净整洁,有效循环利用现有的栽培坑。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筛选林区:林区坡度小与10度,树木无病虫害,树木周围含有腐植土,靠近水源阴凉湿度大,土壤松散肥沃,少灌木,土壤呈弱酸性;b、选择黄精种茎:挑选健康、无虫的黄精根茎,根茎切成两节,每节根茎需要有孢芽,切口用药液浸满,切口浸满药液后凉干;c、种植栽培:挖栽培坑,栽培坑深10-15厘米,直径25-30厘米,采用上盖下垫的方式,将周围的腐植土集中在栽培坑中;清除周围低矮杂灌、杂草,适当增加光照;d、实施肥料:摘除顶芽、花蕾、花朵,然后再施肥;在黄精根茎采挖时,在挖穴处施入复合肥或氨基酸肥,施后盖土压实,年施肥量为复合肥900~1200kg/hm或氨基酸肥1800~2700kg/hm;e、黄精移栽:黄精种子成熟落下后,出苗生长,两年后幼苗以60厘米株间距留苗,其余幼苗移栽;f、黄精采收:黄精采收时,黄精底部切出,顶部带芽的部分作为种茎,就近林地栽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精种茎品种为姜形黄精根茎,黄精种茎长度小与等于5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坑的圆心间距大于120厘米,栽培坑内部松软,栽培坑内去除石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坑四周进行除草,所述的除草需在黄精生长过程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幼苗移栽选取高度大于20厘米的幼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精采收完整的切出黄精根茎且栽培坑内清除多余根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林下套作中草药黄精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林区、选择黄精种茎、种植栽培、实施肥料、黄精移栽和黄精采收,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这种栽培方法每年的枯枝落叶为黄精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减少了劳动用工、施肥、搭架、除草等管护工作,降低了成本;又繁育了种苗、种茎,实现高效可持续。实现高效可持续。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超 陈秋传 吴涛 谢娜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艺轩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0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