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8-07  102



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许多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
3.申请公布号为cn1064825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的换热器,顶部设有进烟口,内部设有呈m形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端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换热管由换热管成型材料加工而成。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理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并优化制造工艺,使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以满足锅炉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的换热需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常换热器的进烟口会连接烟气排放设备的排烟管道,当使用到较多的烟气排放设备时,则需要使用与烟气排放设备一一对应的多个换热器,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降低了同一个换热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同一个换热器的使用效果,从而减少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烟口,另一侧开设有出烟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烟气换热的换热组件,所述壳体的进烟口上环向设置有进口烟道,所述进口烟道内沿水平方向横跨设置有多个第一分隔杆,所述第一分隔杆沿进口烟道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所述第一分隔杆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分隔杆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一固定件,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杆之间以及第一分隔杆与进口烟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分隔杆,所述第二分隔杆沿进口烟道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进口烟道内,所述第二分隔杆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分隔杆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将进口烟道分隔为多个进气空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的设置可将进口烟道分隔成多个进气空间,当烟气排放设备较多时,将多个烟气排放设备的出烟管连通在各个由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分隔后的各个进气空间上,从而使得多个烟气排放设备可连通在同一个换热装置上,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通过将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从而便于调节各个进气空间的大小,使得不同大小的进气空间可针对不同规格的烟气排放设备,提高了进口烟道的适用性。
8.可选的,所述进口烟道的两侧沿进口烟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分隔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一轨道移
入的第一滑动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杆通过第一轨道和第一连接块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轨道的设置可带动第一分隔杆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防止第一分隔杆在滑动时与进口烟道脱离,提高了第一分隔杆位于进口烟道内的滑动效果。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分隔杆上,所述第一轨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一固定螺栓的端部插入的第一固定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位于第一固定板上拧动,使得第一固定螺栓的杆部插接且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槽内,使得第一固定螺栓可将第一分隔杆固定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固定方式方便简单,并且提高了对第一分隔杆的固定效果。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隔杆上且位于第一连接块所在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分隔杆的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移入或移出凹槽的驱动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连接块移入凹槽内,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轨道脱离卡接关系,使得第一分隔杆位于第一轨道上取下,从而便于对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的数量调节,采用不同数量的第一分隔杆从而进一步调节进气空间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整个进口烟道的适用性。
14.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板和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设置在驱动板上,所述驱动板滑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底壁上,所述分隔杆上沿凹槽的深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驱动板上固定设置有穿过条形孔且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条形孔内的驱动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带动驱动杆移动,使得驱动杆驱动板位于凹槽内抵抗弹簧的弹力移动,驱动板可带动第一连接块朝向凹槽内移动,从而便于将第一分隔杆位于第一轨道上取下,采用驱动板和弹簧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第一连接块的驱动效果。
16.可选的,所述进口烟道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一分隔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分隔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二轨道移入的第二滑动空间,所述第二分隔杆通过第二轨道和第二连接块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和相邻的第一分隔杆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轨道的设置可带动第二分隔杆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防止第二分隔杆在滑动时与进口烟道脱离,提高了第二分隔杆位于进口烟道内的滑动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二分隔杆上,所述第二轨道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二固定螺栓的端部插入的第二固定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位于第二固定板上拧动,使得第二固定螺栓的杆部插接且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槽内,使得第二固定螺栓可将第二分隔杆固定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固定方式方便简单,并且提高了对第二分隔杆的固定效果。
20.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连接杆,相邻的所述连接杆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的连接杆固定至一起的拼接
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相邻的第一分隔杆的间距调整后,通过对第二分隔杆的长度调节,使得第二分隔杆可适用于不同间距的第一分隔杆,从而无需对第二分隔杆进行特制,提高了第二分隔杆的适用性,采用拼接件的设置便于将相邻的连接杆固定至一起,从而提高了相邻的连接杆的固定效果。
22.可选的,相邻的所述连接杆相对的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插槽,另一个面上设置有插块,相邻的所述连接杆通过插槽和插块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拼接件包括穿设在连接杆上的拼接螺栓,所述拼接螺栓用于插接且螺纹连接在插块内以将插块固定至插槽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拼接螺栓可将插块固定至插槽内,从而使得相邻的连接杆被固定至一起,采用拼接螺栓对多个连接杆固定的方式,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对相邻的连接杆的固定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采用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的设置可将进口烟道分隔成多个进气空间,当烟气排放设备较多时,将多个烟气排放设备的出烟管连通在各个由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分隔后的各个进气空间上,从而使得多个烟气排放设备可连通在同一个换热装置上,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通过将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内,从而便于调节各个进气空间的大小,使得不同大小的进气空间可针对不同规格的烟气排放设备,提高了进口烟道的适用性;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连接块移入凹槽内,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轨道脱离卡接关系,使得第一分隔杆位于第一轨道上取下,从而便于对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的数量调节,采用不同数量的第一分隔杆从而进一步调节进气空间的数量,进一步提高整个进口烟道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二分隔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分隔杆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进口烟道;12、第一分隔杆;121、第一轨道;122、第一连接块;123、第一滑动空间;124、第一固定板;125、第一固定螺栓;126、第一固定槽;13、第二分隔杆;131、第二轨道;132、第二连接块;133、第二滑动空间;134、第二固定板;135、第二固定螺栓;136、第二固定槽;14、进气空间;15、连接杆;151、插槽;152、插块;153、拼接螺栓;16、凹槽;161、驱动板;162、弹簧;163、条形孔;164、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参照图1,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的壳体1,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烟口,另一侧开设有出烟口,进烟口的面积大小与壳体1一侧的面积大小相同,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对烟气换热的换热组
件;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蛇形分布在壳体1内的鳍片管(图中未示出),鳍片管的两端延伸至壳体外设置。
29.结合图1和图2,壳体1的进烟口上环向设置有进口烟道11,在本实施例中,进口烟道1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进口烟道11的顶壁为倾斜设置,进口烟道11的顶壁与底壁之间的间距朝向靠近进烟口的方向逐渐增大,进口烟道11内沿水平方向横跨设置有多个第一分隔杆12,相邻的第一分隔杆12之间以及第一分隔杆12与进口烟道1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分隔杆13,第一分隔杆12和第二分隔杆13均位于进口烟道11远离进烟口的开口处,第一分隔杆12和第二分隔杆13将进口烟道11分隔为多个进气空间14。
30.结合图1和图2,为了调节第一分隔杆12的位置,第一分隔杆12沿进口烟道11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11内,进口烟道11的两侧沿进口烟道1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轨道121,第一分隔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块122,两个第一连接块122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一轨道121移入的第一滑动空间123,第一分隔杆12通过第一轨道121和第一连接块122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1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21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第一连接块122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
31.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第一分隔杆12固定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第一分隔杆12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分隔杆12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124和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24上的第一固定螺栓125,第一固定板124固定设置在第一分隔杆12上,第一轨道12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一固定螺栓125的端部插入的第一固定槽126。
32.结合图2和图3,为了调节第二分隔杆13的位置,第二分隔杆13沿进口烟道11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进口烟道11内,进口烟道1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一分隔杆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轨道131,第二分隔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块132,两个第二连接块132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二轨道131移入的第二滑动空间133,第二分隔杆13通过第二轨道131和第二连接块132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11内和相邻的第一分隔杆12上。
33.结合图2和图3,为了将第二分隔杆13固定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第二分隔杆13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分隔杆13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板134和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34上的第二固定螺栓135,第二固定板134固定设置在第二分隔杆13上,第二轨道13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二固定螺栓135的端部插入的第二固定槽136。
34.结合图3和图4,为了调节第二分隔杆13的长度,使得第二分隔杆13适用于不同间距的第一分隔杆12,第二分隔杆13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连接杆15,相邻的连接杆15相对的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插槽151,另一个面上设置有插块152,相邻的连接杆15通过插槽151和插块152相互插接配合。
35.结合图3和图4,为了将相邻的连接杆15固定至一起,相邻的连接杆15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的连接杆15固定至一起的拼接件;拼接件包括穿设在连接杆15上的拼接螺栓153,拼接螺栓153用于插接且螺纹连接在插块152内以将插块152固定至插槽151内。
36.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第一分隔杆12位于第一轨道121上取下,从而便于调节第一分隔杆12和第二分隔杆13的数量,第一分隔杆12上且位于第一连接块122所在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6,第一分隔杆12的凹槽16内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122移入或移出凹槽16的
驱动件。
37.结合图1和图2,驱动件包括驱动板161和弹簧162,第一连接块122固定设置在驱动板161上,驱动板161滑动设置在凹槽16内,弹簧16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板16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16的底壁上,分隔杆上沿凹槽16的深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163,驱动板161上固定设置有穿过条形孔163且沿条形孔163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条形孔163内的驱动杆164;通过驱动杆164带动驱动板161抵抗弹簧162的弹力移动,从而使得驱动板161带动第一连接块122移入凹槽16,从而便于将第一分隔杆12位于第一轨道121上取下,从而对第一分隔杆12和第二分隔杆13的数量进行调节。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带动第一分隔杆12位于第一轨道121上移动, 从而调节第一分隔杆12的位置,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25位于第一固定板124上拧动,使得第一固定螺栓125的杆部插接至第一固定槽126内,从而使得第一分隔杆12被固定至调节后的位置,根据相邻的第一固定杆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固定杆与进口烟道11之间的间距,选取指定数量的连接杆15,通过拼接螺栓153将多个连接杆15固定至一起,通过带动第二分隔杆13位于第二轨道131上移动,从而调节第二分隔杆13的位置,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35将第二分隔杆13固定至调节后的位置,使得第一分隔杆12和第二分隔杆13可分隔出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进气空间14,使得换热装置可适用于不同数量和不同规格的烟气排放设备,提高了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降低了成本。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进烟口,另一侧开设有出烟口,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对烟气换热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进烟口上环向设置有进口烟道(11),所述进口烟道(11)内沿水平方向横跨设置有多个第一分隔杆(12),所述第一分隔杆(12)沿进口烟道(11)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11)内,所述第一分隔杆(12)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分隔杆(12)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一固定件,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杆(12)之间以及第一分隔杆(12)与进口烟道(1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分隔杆(13),所述第二分隔杆(13)沿进口烟道(11)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进口烟道(11)内,所述第二分隔杆(13)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分隔杆(13)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分隔杆(12)和第二分隔杆(13)将进口烟道(11)分隔为多个进气空间(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烟道(11)的两侧沿进口烟道(1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轨道(121),所述第一分隔杆(12)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块(12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122)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一轨道(121)移入的第一滑动空间(123),所述第一分隔杆(12)通过第一轨道(121)和第一连接块(122)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124)和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24)上的第一固定螺栓(125),所述第一固定板(124)固定设置在第一分隔杆(12)上,所述第一轨道(12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一固定螺栓(125)的端部插入的第一固定槽(1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杆(12)上且位于第一连接块(122)所在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6),所述第一分隔杆(12)的凹槽(16)内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122)移入或移出凹槽(16)的驱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板(161)和弹簧(162),所述第一连接块(122)固定设置在驱动板(161)上,所述驱动板(161)滑动设置在凹槽(16)内,所述弹簧(16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板(16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16)的底壁上,所述分隔杆上沿凹槽(16)的深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163),所述驱动板(161)上固定设置有穿过条形孔(163)且沿条形孔(163)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条形孔(163)内的驱动杆(16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烟道(1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一分隔杆(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轨道(131),所述第二分隔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块(13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132)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二轨道(131)移入的第二滑动空间(133),所述第二分隔杆(13)通过第二轨道(131)和第二连接块(132)滑动设置在进口烟道(11)内和相邻的第一分隔杆(1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板(134)和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34)上的第二固定螺栓(135),所述第二固定板(134)固定设置在第二分隔杆(13)上,所述第二轨道(13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供第二固定螺栓(135)的端部插入的第二固定槽(13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杆(13)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连接杆(15),相邻的所述连
接杆(15)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的连接杆(15)固定至一起的拼接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连接杆(15)相对的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插槽(151),另一个面上设置有插块(152),相邻的所述连接杆(15)通过插槽(151)和插块(152)相互插接配合,所述拼接件包括穿设在连接杆(15)上的拼接螺栓(153),所述拼接螺栓(153)用于插接且螺纹连接在插块(152)内以将插块(152)固定至插槽(151)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尾部热水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的壳体,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烟口,另一侧开设有出烟口,壳体的进烟口上环向设置有进口烟道,进口烟道内沿水平方向横跨设置有多个第一分隔杆,第一分隔杆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分隔杆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一固定件,相邻的第一分隔杆之间以及第一分隔杆与进口烟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分隔杆,第二分隔杆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分隔杆固定至任意移动后位置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分隔杆和第二分隔杆将进口烟道分隔为多个进气空间;本申请具有带动同一个换热装置适用于多个烟气排放装置以节约成本的优点。约成本的优点。约成本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兰向东 石奇 陈文章 蒋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点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0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