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8-09  81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铁路货场卸集装箱时,经常发生集装箱与平板车辆锁头卡死(蘑菇头作用不良),造成起吊时集装箱连同平板车辆吊起,平板车辆轮对(车轮)离开轨面造成车辆脱轨。如作业人员在车辆挂运前检查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二次脱轨或扩大经济损失。在这里,脱轨指的是,车辆的车轮落下轨面(包括脱轨后又自行复轨),或车轮轮缘顶部高于轨面。发生脱轨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包括监测终端、后台终端、移动终端和供电设备,所述监测终端和所述后台终端均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所述监测终端由轨道边桥架、光电交换机和若干摄像头构成,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边桥架的顶端,所述后台终端由交换机、服务器、光收发器、ai边缘计算盒和路由器构成,所述交换机与所述服务器、所述光收发器、所述ai边缘计算盒和所述路由器互联,所述路由器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边桥架顶端靠近所述摄像头的位置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的设置间隔为1.5米,所述轨道边桥架为不锈钢材质。
9.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的一端设置有线组,所述线组穿插于所述轨道边桥架,所述线组与所述轨道边桥架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10.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边桥架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线缆桥架,所述线缆桥架的顶端开设有若干铺线槽。
11.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边桥架的背面设置有若干检修门体,所述检修门体与所述轨道边桥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监测终端、后台终端、移动终端、供电设备、轨道边桥架、光电交换机、摄像头、交换机、服务器、光收发器、ai边缘计算盒和路由器构成的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车辆轨道智能自动监测,发生脱轨时能够实现自动报警,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的监测终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监测终端;2、后台终端;3、移动终端;4、供电设备;5、轨道边桥架;6、光电交换机;7、摄像头;8、交换机;9、服务器;10、光收发器;11、ai边缘计算盒;12、路由器;13、报警器;14、线组;15、密封垫圈;16、空腔;17、线缆桥架;18、铺线槽;19、检修门体;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包括监测终端1、后台终端2、移动终端3和供电设备4,所述监测终端1和所述后台终端2均与所述供电设备4连接,所述监测终端1由轨道边桥架5、光电交换机6和若干摄像头7构成,所述摄像头7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顶端,所述后台终端2由交换机8、服务器9、光收发器10、ai边缘计算盒11和路由器12构成,所述交换机8与所述服务器9、所述光收发器10、所述ai边缘计算盒11和所述路由器12互联,所述路由器12与所述移动终端3连接。
23.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监测终端1、后台终端2、移动终端3、供电设备4、轨道边桥架5、光电交换机6、摄像头7、交换机8、服务器9、光收发器10、ai边缘计算盒11和路由器12构成的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车辆轨道智能自动监测,发生脱轨时能够实现自动报警,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24.实施例二:
25.如图1-3所示,所述监测终端1和所述后台终端2均与所述供电设备4连接,所述监测终端1由轨道边桥架5、光电交换机6和若干摄像头7构成,所述摄像头7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顶端,所述后台终端2由交换机8、服务器9、光收发器10、ai边缘计算盒11和路由器12构成,所述交换机8与所述服务器9、所述光收发器10、所述ai边缘计算盒11和所述路由器12互联,所述路由器12与所述移动终端3连接,所述轨道边桥架5顶端靠近所述摄像头7的位置设置有报警器13,所述报警器13为声光报警器结构,所述摄像头7的设置间隔为1.5米,所述轨道边桥架5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摄像头7的一端设置有线组14,所述线组14穿插于
所述轨道边桥架5,所述线组14与所述轨道边桥架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15。
26.实施例三:
27.如图1-3所示,所述监测终端1和所述后台终端2均与所述供电设备4连接,所述监测终端1由轨道边桥架5、光电交换机6和若干摄像头7构成,所述摄像头7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顶端,所述后台终端2由交换机8、服务器9、光收发器10、ai边缘计算盒11和路由器12构成,所述交换机8与所述服务器9、所述光收发器10、所述ai边缘计算盒11和所述路由器12互联,所述路由器12与所述移动终端3连接,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线缆桥架17,所述线缆桥架17的顶端开设有若干铺线槽18,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背面设置有若干检修门体19,所述检修门体19与所述轨道边桥架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
28.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9.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多个摄像头7的布置,能够实现对所有轮子的状态进行检测,当发生脱轨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则通过报警器13进行报警,同时能够实现远程报警,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3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监测终端1、后台终端2、移动终端3、供电设备4、轨道边桥架5、光电交换机6、摄像头7、交换机8、服务器9、光收发器10、ai边缘计算盒11和路由器12构成的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车辆轨道智能自动监测,发生脱轨时能够实现自动报警,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终端(1)、后台终端(2)、移动终端(3)和供电设备(4),所述监测终端(1)和所述后台终端(2)均与所述供电设备(4)连接,所述监测终端(1)由轨道边桥架(5)、光电交换机(6)和若干摄像头(7)构成,所述摄像头(7)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顶端,所述后台终端(2)由交换机(8)、服务器(9)、光收发器(10)、ai边缘计算盒(11)和路由器(12)构成,所述交换机(8)与所述服务器(9)、所述光收发器(10)、所述ai边缘计算盒(11)和所述路由器(12)互联,所述路由器(12)与所述移动终端(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顶端靠近所述摄像头(7)的位置设置有报警器(13),所述报警器(13)为声光报警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7)的设置间隔为1.5米,所述轨道边桥架(5)为不锈钢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7)的一端设置有线组(14),所述线组(14)穿插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所述线组(14)与所述轨道边桥架(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线缆桥架(17),所述线缆桥架(17)的顶端开设有若干铺线槽(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边桥架(5)的背面设置有若干检修门体(19),所述检修门体(19)与所述轨道边桥架(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脱轨自动报警装置,包括监测终端、后台终端、移动终端和供电设备,所述监测终端和所述后台终端均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所述监测终端由轨道边桥架、光电交换机和若干摄像头构成,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边桥架的顶端,所述后台终端由交换机、服务器、光收发器、AI边缘计算盒和路由器构成,所述交换机与所述服务器、所述光收发器、所述AI边缘计算盒和所述路由器互联,所述路由器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对车辆轨道智能自动监测,发生脱轨时能够实现自动报警,提高运行的安全性。提高运行的安全性。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王创路 吴金涛 陈占军 槐党社 达娃 邓强伟 王有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1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