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8-20  74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钻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外丛式井和加密井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老油田加密井、调整井越来越多,新建丛式井组规模越来越大,井与井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这对密集井网条件下的防碰设计和钻井施工作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井过程中正钻井与已钻井井眼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套管损毁甚至整口井彻底报废。
3.为了避免井眼碰撞事故的发生,需要更精确的钻井防碰轨道设计,而现有钻井防碰轨道设计大都针对井下单一风险井防碰,普遍采用边造斜边防碰的设计方法,为了规避井眼碰撞风险,甚至在造斜的过程还增加扭方位操作,轨迹控制难度大,即使防碰作业成功,井眼轨迹也不平滑,给后续施工增加了工程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采用小井斜提前绕障,绕障后调整井眼方位,在实现井下多个风险井的安全绕障作业的同时保证井眼轨迹的平滑,保证钻井作业高效进行的水平井井型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6.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包括自井口向下依次相连的绕障段轨道和中靶段轨道,所述绕障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井段、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所述绕障段轨道数目≥1;所述的中靶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调整直井段、入窗造斜段及水平段;调整直井段与入窗造斜段及水平段位于同一平面,入窗造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的方位相同,实现二维轨道中靶作业,井眼轨道更加平滑。
7.若井为二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的方位相同;
8.若井为三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的方位朝向水平段方位且与水平段方位的夹角为锐角,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方位相同。
9.优选地,所述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之间设有绕障稳斜段。
10.其中,所述绕障造斜段的绕障造斜段造斜率a的范围为3
°
/30m≤a≤5
°
/30m,绕障造斜段的最大井斜角≤25
°
,便于井斜调整。
11.所述绕障降斜段的绕障降斜段造斜率b的范围为3
°
/30m≤b≤5
°
/30m,绕障降斜段的最小井斜角为0
°
,保证后续井段快速实现扭方位操作。
12.所述绕障稳斜段的稳斜角c的范围为15
°
≤c≤25
°
,该角度范围下稳斜作业,钻井过程中不宜发生井眼方位漂移,保证绕障作业精度。稳斜段的长度l为10≤l≤20m。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小井斜提前绕障,绕障后调整井眼方位,实现二维轨道中靶
作业,在实现井下多个风险井的安全绕障作业的同时保证井眼轨迹的平滑,保证钻井作业高效进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次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第一直井段,2-第一绕障造斜段,3-第一绕障降斜段,4-调整直井段,5-入窗造斜段,6-水平段,11-第二直井段,12-第二绕障造斜段,13-第二绕障降斜段。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的一次绕障平井井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自井口向下依次相连的绕障段轨道和中靶段轨道;所述绕障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井段1、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所述绕障段轨道数目为1;所述中靶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调整直井段4、入窗造斜段5及水平段6;调整直井段4与入窗造斜段5及水平段6位于同一平面,入窗造斜段5的方位与水平段6的方位相同;
19.若井为二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6的方位相同;
20.若井为三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的方位朝向水平段6方位且与水平段6方位的夹角为锐角,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6方位相同。
21.实施例2
22.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的二次绕障平井井型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自井口向下依次相连的绕障段轨道和中靶段轨道;所述绕障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井段1、第一绕障造斜段2、第一绕障降斜段3、第二直井段11、第二绕障造斜段12及第二绕障降斜段13;所述中靶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调整直井段4、入窗造斜段5及水平段6,第二绕障降斜段13及调整直井段4连接。
23.若井为二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6的方位相同;
24.若井为三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的方位朝向水平段6方位且与水平段6方位的夹角为锐角,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6方位相同。
25.实施例3
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所述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第一绕障造斜段2及第一绕障降斜段3、第二绕障造斜段12及第二绕障降斜段13之间设有绕障稳斜段。
27.实施例4
28.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
29.所述绕障造斜段的绕障造斜段造斜率a的范围为3
°
/30m≤a≤5
°
/30m,绕障造斜段的最大井斜角≤25
°
。所述绕障降斜段的绕障降斜段造斜率b的范围为3
°
/30m≤b≤5
°
/30m,绕障降斜段的最小井斜角为0
°
。所述绕障稳斜段的稳斜角c的范围为15
°
≤c≤25
°
,稳斜段的长度l为10≤l≤20m。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井口向下依次相连的绕障段轨道和中靶段轨道,所述绕障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井段(1)、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所述绕障段轨道数目≥1;所述的中靶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调整直井段(4)、入窗造斜段(5)及水平段(6);调整直井段(4)与入窗造斜段(5)及水平段(6)位于同一平面,入窗造斜段(5)的方位与水平段(6)的方位相同;若井为二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6)的方位相同;若井为三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的方位朝向水平段(6)方位且与水平段(6)方位的夹角为锐角,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6)方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之间设有绕障稳斜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障造斜段的绕障造斜段造斜率a的范围为3
°
/30m≤a≤5
°
/30m,绕障造斜段的最大井斜角≤2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障降斜段的绕障降斜段造斜率b的范围为3
°
/30m≤b≤5
°
/30m,绕障降斜段的最小井斜角为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障稳斜段的稳斜角c为15
°
≤c≤25
°
,稳斜段的长度l为10≤l≤20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多点绕障的水平井井型结构,包括自井口向下依次相连的绕障段轨道和中靶段轨道,所述绕障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井段、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所述绕障段轨道数目≥1;所述的中靶段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调整直井段、入窗造斜段及水平段;调整直井段与入窗造斜段及水平段位于同一平面,入窗造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的方位相同,实现二维轨道中靶作业,井眼轨道更加平滑。若井为二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及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的方位相同;若井为三维水平井,绕障造斜段的方位朝向水平段方位且与水平段方位的夹角为锐角,绕障降斜段的方位与水平段方位相同。本实用新型保证钻井作业高效进行。本实用新型保证钻井作业高效进行。本实用新型保证钻井作业高效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杨全枝 马振锋 侯云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4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