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9-28  63



1.本技术涉及机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2.前照灯总成是保障机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之一,前照灯是指装于机车头部,用于夜间行车道路的照明装置。前照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影响夜间行车驾驶的操作和交通安全。
3.铁路机车一般在山区弯道较多或隧道较多的环境下使用,对机车前照灯的要求更加苛刻,除了要满足常规灯具所具有的良好的照明条件外,还要满足能够根据瞭望需求而自由调节前照灯的出光角度以及聚焦点。
4.但现有机车前照灯设计过程中,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导致前照灯出光角度调节与光线聚焦不能有效的兼容。在山区弯道较多或隧道中使用现有机车前照灯时,对乘务人员的瞭望作用会降低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机车前照灯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导致的前照灯出光角度调节与光线聚焦不能有效兼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车前照灯。
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车前照灯,包括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设置在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内的照明灯灯具组件,还包括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嵌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内的聚焦点调节机构;
8.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弹簧、和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从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穿出并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可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运动;
9.所述聚焦点调节机构包括灯杯、第二连接杆、第二弹簧、第二抵接件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灯杯正面设置有反光机构,所述灯杯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从所述调节板穿出并套接所述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设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抵接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运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抵接件为第一旋钮,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一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另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旋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钮靠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大小相匹配、且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旋转;所述第一旋钮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抵接件为第二旋钮,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栓靠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旋钮。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钮靠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大小相匹配,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旋转,所述第二旋钮另一端的截面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14.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内均匀设置的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背面的散热片,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均设置有所述聚焦点调节机构。
1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为设置有开口的环形板,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中包括三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三根所述第二连接杆呈等边三角形阵列。
16.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两组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
17.进一步地,还包括前照灯支架,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与所述前照灯支架固定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灯杯为圆锥型结构,所述反光机构为安装在灯杯开口的反光镜。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且沿靠近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抵接件,使所述第一弹簧受到压缩并向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施加弹力,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偏转,可实现调节出光角度的目的;通过设置聚焦点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且沿靠近所述灯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抵接件,使所述第二弹簧受到压缩并向所述灯杯施加弹力,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灯杯偏转,进而使出射光线发生偏转,可实现调节出光聚焦点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机车前照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聚焦点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23.图示说明:
24.其中,1-机车前照灯、20-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1-第一连接杆、22-第一弹簧、23-第一抵接件、30-聚焦点调节机构、31-灯杯、32-第二连接杆、33-第二弹簧、34-第二抵接件、35-调节板,4-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5-照明灯灯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实施方式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
通常的含义理解。
27.本技术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28.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29.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一机车前照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车前照灯1包括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设置在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内的照明灯灯具组件5,还包括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嵌入照明灯灯具组件5内的聚焦点调节机构30。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一弹簧22、和第一抵接件23,第一连接杆2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2,第一连接杆21一端连接照明灯灯具组件5,第一连接杆21另一端从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穿出并第一抵接件23,第一抵接件23可在第一连接杆21上运动。
32.需要说明的是,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的调节原理是:在第一连接杆21上、且沿靠近照明灯灯具组件5的方向移动第一抵接件23,使第一弹簧22受到压缩并向照明灯灯具组件5施加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照明灯灯具组件5偏转。基于此结构可以看出,第一抵接件23越靠近照明灯灯具组件5,第一弹簧22受到压缩的程度越大,被压缩的第一弹簧22向照明灯灯光组件施加的弹力越大,照明灯灯具组件5相对于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的偏转程度越明显。
33.图2示例性使出了一聚焦点调节机构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聚焦点调节机构30包括灯杯31、第二连接杆32、第二弹簧33、第二抵接件34和调节板35,调节板35与照明灯灯具组件5固定连接,灯杯31正面设置有反光机构,灯杯31背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32一端,第二连接杆32另一端从调节板35穿出并套接第二抵接件34,第二连接杆32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3,第二抵接件34可在第二连接杆32上运动。
34.需要说明的是,聚焦点调节机构30调节出光聚焦点的原理是:在第二连接杆32上、且沿靠近灯杯31的方向移动第二抵接件34,使第二弹簧33受到压缩并向灯杯31施加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灯杯31偏转。其中灯杯31呈锥形,灯杯31开口设置有反光镜。灯杯31偏转带动反光镜相对于阵列布置的灯具偏转一定角度,照射在反光镜上的入射光线呈一定角度反射出去,达到调节出光光线聚焦点的目的。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21为第一螺栓,第一抵接件23为第一旋钮,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螺栓一端连接照明灯灯具组件5,另一端从第一通孔穿出并螺纹连接第一旋钮。
36.第一旋钮靠近第一弹簧22的一端与第一通孔大小相匹配、且可在第一通孔内旋转;第一旋钮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的截面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限位环用于限制第一旋钮在螺栓上的运动距离。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32为第二螺栓,第二抵接件34为第二旋钮,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螺栓靠近第二弹簧33的一端连接照明灯灯具组件5,另一端从第二通孔穿出并螺纹连接第二旋钮。
38.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旋钮靠近第二弹簧33的一端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匹配,可在第二通孔内旋转,第二旋钮另一端的截面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二旋钮靠近第二弹簧33的一端在被旋转过程中不断压缩第二弹簧33,直至第二旋钮另一端与第二通孔接触,如此可以限制灯杯的最大旋转角度。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灯灯具组件5包括框架、在框架内均匀设置的光源、和设置在光源背面的散热片,照明灯灯具组件5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空腔内均设置有聚焦点调节机构3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板35为设置有开口的环形板,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中包括三根第二连接杆32,三根第二连接杆32呈等边三角形阵列。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机车前照灯1包括至少两组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可安装在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的左右两侧,调节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可使前照灯的出光光线偏左或偏右;同样的,也可将至少两组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安装在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的上下两侧,调节光线角度调节机构20,可使前照灯的出光光线偏上或偏下。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机车前照灯1还包括前照灯支架,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4与前照灯支架固定连接。前照灯支架固定连接在机车头部。
4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为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安装辅助其移动的电气机构,以使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自动移动,还可通过计算机控制第一旋钮或第二旋钮的移动距离,以实现对机车前照灯出光光线和聚焦点自动调节的目的。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本技术的机车照明灯安装在机车头部,当轨道机车行至隧道或山谷中时,通过转动光线角度调节机构中的第一抵接件使弹簧压缩、进而使照明灯灯具组件朝需要方向偏转,照明灯的出光光线对准待照物;通过转动聚焦点调节机构中的一个或几个第二抵接件使弹簧压缩,进而使灯杯偏转,照明灯的出光聚焦点对准待照物。本技术的照明灯除了适用于轨道机车,同样也适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
4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且沿靠近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抵接件,使所述第一弹簧受到压缩并向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施加弹力,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偏转,可实现调节出光角度的目的;通过设置聚焦点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且沿靠近所述灯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抵接件,使所述第二弹簧受到压缩并向所述灯杯施加弹力,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灯杯偏转,进而使出射光线发生偏转,可实现调节出光聚焦点的目的。
46.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车前照灯,包括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设置在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内的照明灯灯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嵌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内的聚焦点调节机构;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弹簧、和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从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穿出并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可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运动;所述聚焦点调节机构包括灯杯、第二连接杆、第二弹簧、第二抵接件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灯杯正面设置有反光机构,所述灯杯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从所述调节板穿出并套接所述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设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抵接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抵接件为第一旋钮,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一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另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旋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靠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大小相匹配、且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旋转;所述第一旋钮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抵接件为第二旋钮,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栓靠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旋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钮靠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大小相匹配,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旋转,所述第二旋钮另一端的截面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内均匀设置的光源、和设置在所述光源背面的散热片,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均设置有所述聚焦点调节机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为设置有开口的环形板,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中包括三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三根所述第二连接杆呈等边三角形阵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所述光线角度调节机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照灯支架,所述照明灯灯具组件支架与所述前照灯支架固定连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为圆锥型结构,所述反光机构为安装在灯杯开口的反光镜。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机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前照灯,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对照明灯因空间限制不能对出光角度和光线聚焦点进行同时调节的问题。所述机车前照灯包括:光线角度调节机构和嵌入照明灯灯具组件内的聚焦点调节机构;设置光线角度调节机构,通过在第一连接杆上、且沿靠近照明灯灯具组件的方向移动第一抵接件,使第一弹簧受到压缩并向照明灯灯具组件施加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照明灯灯具组件偏转,达到调节出光角度的目的;设置聚焦点调节机构,通过在第二连接杆上、且沿靠近灯杯的方向移动第二抵接件,使第二弹簧受到压缩并向灯杯施加弹力,在弹力的作用下灯杯偏转,进而使出射光线发生偏转,达到调节出光聚焦点的目的。焦点的目的。焦点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宗小红 王海博 姜涛 刘岳兵 赵小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斯比夫(西安)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5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