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9-28  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2.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被污染的水将会给人类的身体的健康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必须保证人类饮用水以及生产用水的安全。
3.现阶段的饮用水均是经过过滤以及消毒杀菌处理,但是在水的储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掺杂进其他杂质,进而不知不觉中造成水被污染。如桶装水和其他储存容器中,在储存容器的出口处,通常安装有过滤水的过滤机构,但是过滤机构结构较复杂,更换和清洁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更换或清洁的过滤机构反而会变成污染源,造成用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清洁的过滤器。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压盖和过滤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相互连通的容腔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供原水进入所述容腔;所述压盖通过至少两个锁扣机构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压盖用于密封所述容腔,且所述压盖上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和排水管,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第一过滤件围成有净水腔,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通过所述开口露在所述压盖外,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过滤件呈管状,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密封盖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两端。
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呈管状的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上,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密封盖设于所述第二过滤件的两端。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对的侧面的中心均设有环形的第一侧挡,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对的侧面的外沿均设有环形的第二侧挡,所述第一侧挡插入第一过滤件的内腔,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圆表面贴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挡的外侧壁上。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件为折纸,所述第二过滤件为碳纤维布。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所述出水端上套设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转接管用于与外部管道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孔径较所述第二部的孔径大,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部的内壁抵接,所述转接管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较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小,所述第二连接部
穿设于所述第一部并套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外部管道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进水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同轴且直径依次增大,所述进水口为所述进水管的内腔,所述第一套管可穿设于储存容器的出口,所述第二套管可套在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出口的外壁上。
13.进一步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凸扣部和凹槽部,所述凸扣部和所述凹槽部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压盖上,另一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凸扣部可滑进所述凹槽部以将所述压盖和所述壳体扣在一起。
14.进一步的,所述凸扣部设于所述容腔的内壁上,所述凹槽部设于所述压盖的外壁上。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过滤器可设于用水管道上或者桶装水的出口处,进水口,与来水方向的管道或桶腔连通,排水管与水前进方向的管道或出水机构连通。壳体的容腔具有收纳第一过滤件的作用,压盖将第一过滤件关闭在容腔内,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容腔,通过第一过滤件的过滤作用,水分子穿过第一过滤件进入净水腔,从而得到净水,净水再通过排水管排至压盖外。由于压盖通过至少两个锁扣机构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以将压盖从壳体上拆卸下来,即可轻松的将第一过滤件和排水管从壳体上拆卸下来,然后清洗壳体、压盖、第一过滤件和排水管;第一过滤件和排水管的独立性强,可直接更换掉第一过滤件。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与所述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可有效地提高容腔的密封性,避免原水发生旁通泄露的情况或者外界的杂质进入容腔。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压盖发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壳体100、容腔110、进水口120、进水管130、第一套管140、第二套管150、压盖200、开口210、过滤组件300、第一过滤件310、排水管320、第一端盖330、第二端盖340、支撑块341、第一密封圈400、凹槽部500、凸扣部600、转接管700、第二密封圈800、第三密封圈90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100、压盖200和过滤组件300,壳体100
设有相互连通的容腔110和进水口120,进水口120用于供原水进入容腔110;压盖200通过至少两个锁扣机构可拆卸地与壳体100 连接,压盖200用于密封容腔110,且压盖200上设有与容腔110连通的开口210;过滤组件300包括第一过滤件310和排水管320,第一过滤件 310设于容腔110内,第一过滤件310围成有净水腔,排水管320的进水端与净水腔连通,排水管320的出水端通过开口210露在压盖200外,排水管320的外壁与开口2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00。
27.过滤器可设于用水管道上或者桶装水的出口处,进水口120,与来水方向的管道或桶腔连通,排水管320与水前进方向的管道或出水机构连通。壳体100的容腔110具有收纳第一过滤件310的作用,压盖200将第一过滤件310关闭在容腔110内,原水从进水口120进入容腔110,通过第一过滤件310的过滤作用,水分子穿过第一过滤件310进入净水腔,从而得到净水,净水再通过排水管320排至压盖200外。由于压盖200通过至少两个锁扣机构可拆卸地与壳体100连接,所以将压盖200从壳体100上拆卸下来,即可轻松的将第一过滤件310和排水管320从壳体100上拆卸下来,然后清洗壳体100、压盖200、第一过滤件310和排水管320;第一过滤件310和排水管320的独立性强,可直接更换掉第一过滤件310。排水管320的外壁与开口2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00,第一密封圈400 可有效地提高容腔110的密封性,避免原水发生旁通泄露的情况或者外界的杂质进入容腔110。
28.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组件300还包括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第一过滤件310呈管状,也即是第一过滤件310的横截面呈环形,第一过滤件310的内腔为净水腔,排水管320设于第一端盖330上,排水管320的进水端与净水腔连通,净水腔的净水通过排水管320排走。
29.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密封盖设于第一过滤件310的两端,第一端盖330、第一过滤件310和第二端盖340依次连接,第一端盖330、第一过滤件310、第二端盖340和排水管320为一个整体,可轻松的拿取整个过滤组件300。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起到密封第一过滤件310两端的作用,避免第一过滤件310与第一端盖330、第二端盖340之间出现缝隙,进而避免原水未经过第一过滤件310过滤就进入净水腔。
30.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组件300还包括呈管状的第二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套设于第一过滤件310上,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密封盖设于第二过滤件的两端,所以第一过滤件310与第二过滤件之间形成中间过渡腔,容腔110的原水首先被第二过滤件过滤进入中间过渡腔,完成原水的第一次过滤,然后被第二过滤件过滤之后的原水再次被第一过滤件310过滤,一共实现原水的两次过滤,有效的提高了过滤组件300的过滤效果。
31.第二过滤件的两端被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密封,使得原水只能依次穿过第二过滤件和第一过滤件310,保证所有的原水都经过两次过滤。
32.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相对的侧面的中心均设有环形的第一侧挡,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相对的侧面的外沿均设有环形的第二侧挡,第一侧挡插入第一过滤件310的内腔,第一侧挡起到限位第一过滤件 310的作用,第二过滤件的外圆表面贴在两个第二侧挡的外侧壁上,避免原水从第二过滤件与第一端盖330、第二端盖340之间的区域进入中间过渡腔或净水腔,提高第二过滤件与第一端盖330、第二端盖340之间的密封性。
33.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侧挡与第二侧挡之间形成有凹槽,第一过滤件310和第二过滤件的两端分别伸进两个凹槽,且第一过滤件310和第二过滤件两个端面分别贴合在凹槽的
内底面,提高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与第一过滤件310和第二过滤件之间区域的密封性。
3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上下分布,第二端盖340 远离第一端盖330的侧面,也即是第二端盖340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块 341,支撑块341抵在容腔110的底壁上,支撑块341与支撑块341之间具有供原水穿过的间隙。支撑块341的设置避免了第二端盖340的侧面与容腔110的底壁贴合,使得原水可在第二端盖340与容腔110底壁之间的区域以及容腔110的其他区域自由流动,避免了第二端盖340与容腔110底壁之间的区域成为死区或盲区。壳体100的底壁也是容腔110的底壁,进水口120设于容腔110的底壁,支撑块341的设置避免了第二端盖340将进水口120遮挡住,保证原水可顺畅地进入到容腔110。参见图3,支撑块 34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块341均匀分布与第二端盖340的底部。
3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件310为折纸,折纸取材容易且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进一步的,折纸有褶皱结构,也即是折纸的表面积较大,使得其可用于过滤原水的区域较大,提高过滤效果的同时还提高过滤的效率。第二过滤件为碳纤维布,碳纤维布具有优良的结构强度,物理性能好。
36.可以理解的是,排水管320的出水端上套设有转接管700,转接管700 与排水管3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00,第二密封圈800使得转接管700 与排水管320之间的密封性良好,避免转接管700与排水管320之间出现漏水的情况,转接管700用于与外部管道连通,通过设置转接管700可方便快捷地与外部管道连接,避免外部管道直接与排水管320连接,从而减小排水管320损坏的风险,以及减小排水管320与开口210之间出现漏水的风险。
37.具体的,开口210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的孔径较第二部的孔径大,排水管320的外壁与第二部的内壁抵接,使得第一部与排水管 320之间具有周转空间。转接管70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外径较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小,第二连接部穿设于第一部并套在排水管320上,由于周转空间的存在,第二连接部可方便轻松地套在排水管320上。而第一连接部的外径较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小,所以第一连接部也可轻松地与外部管道连接。
38.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的一端设有进水管130、第一套管140和第二套管150,进水管130、第一套管140和第二套管150同轴且直径依次增大,进水口120为进水管130的内腔,通过进水管130可方便快捷地与来水管道连接。第一套管140可穿设于储存容器的出口,使得整个过滤器定位支撑于储存容器的出口处。进一步的第一套管140的外壁设有多个凸起,避免第一套管140将第一套管140外壁与出口内壁之间的区域密封。对于桶装水,第一套管140外壁与出口内壁之间所形成的空隙可调节桶的内压与外界气压的平衡。第二套管150可套在储存容器的出口的外壁上,起到定位固定整个过滤器的作用,同时可防止杂质进入出口。
39.参见图4和图5,锁扣机构包括凸扣部600和凹槽部500,凸扣部600 和凹槽部500的其中之一设于压盖200上,另一设于壳体100上,凸扣部 600可滑进凹槽部500以将压盖200和壳体100扣在一起。通过锁扣机构可方便快捷地将壳体100和压盖200连接或者拆开,便于更换第一过滤件 310。设置两个锁扣机构,保证了壳体100和压盖200连接的可靠性。
40.凸扣部600设于容腔110的内壁上,凹槽部500设于压盖200的外壁上,便于凸扣部600和凹槽部500的加工。进一步的,凸扣部600为弧形的突起,凸扣部600水平地设于容腔
110的内壁上。凹槽部500也弧形的凹槽,凹槽呈水平状设于压盖200的外壁上。
41.可以理解的是,压盖200和壳体100之间设于第三密封圈900,第三密封圈900可避免原水从压盖200和壳体100之间的区域泄露。
42.应当理解的是,容腔110的内壁设有限位第三密封圈900的第一限位槽,排水管320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第一密封圈400的第二限位槽和限位第二密封圈800的第三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的设置,避免第三密封圈900、第一密封圈400和第二密封圈800的意外移动,从而保证其起到密封作用。
43.可以理解的是,锁扣机构可为相互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分别与压盖200和壳体100连接。
44.压盖200和壳体100均呈柱状,容腔110开设于壳体100的端面上。容腔110也呈柱状。压盖200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外壁上设有环形的遮板,第一段呈圆台状,开口210设于第一段的轴线处,便于外部用水设备或用水管道等与第一段连接。凹槽部500或外螺纹设于第二段的外圆表面上,第二段伸进容腔110,而遮板抵挡在容腔 110的侧壁上,也即是遮板抵在壳体100的端面上。遮板可避免粉尘等杂质进入压盖20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的区域。
45.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设有相互连通的容腔(110)和进水口(120),所述进水口(120)用于供原水进入所述容腔(110);压盖(200),所述压盖(200)通过至少两个锁扣机构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压盖(200)用于密封所述容腔(110),且所述压盖(200)上设有与所述容腔(110)连通的开口(210);过滤组件(300),所述过滤组件(300)包括第一过滤件(310)和排水管(320),所述第一过滤件(310)设于所述容腔(110)内,所述第一过滤件(310)围成有净水腔,所述排水管(320)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腔连通,所述排水管(320)的出水端通过所述开口(210)露在所述压盖(200)外,所述排水管(320)的外壁与所述开口(2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00)还包括第一端盖(330)和第二端盖(340),所述第一过滤件(310)呈管状,所述排水管(320)设于所述第一端盖(330)上,所述第一端盖(330)和所述第二端盖(340)密封盖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310)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00)还包括呈管状的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310)上,所述第一端盖(330)和所述第二端盖(340)密封盖设于所述第二过滤件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330) 和所述第二端盖(340)相对的侧面的中心均设有环形的第一侧挡,所述第一端盖(330)和所述第二端盖(340)相对的侧面的外沿均设有环形的第二侧挡,所述第一侧挡插入第一过滤件(310)的内腔,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圆表面贴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挡的外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310)为折纸,所述第二过滤件为碳纤维布。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20)的所述出水端上套设有转接管(700),所述转接管(700)与所述排水管(3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00),所述转接管(700)用于与外部管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10)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孔径较所述第二部的孔径大,所述排水管(32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部的内壁抵接,所述转接管(70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较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小,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部并套在所述排水管(320)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外部管道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设有进水管(130)、第一套管(140)和第二套管(150),所述进水管(130)、所述第一套管(140)和所述第二套管(150)同轴且直径依次增大,所述进水口(120)为所述进水管(130)的内腔,所述第一套管(140)可穿设于储存容器的出口,所述第二套管(150)可套在所述储存容器的所述出口的外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凸扣部(600)和凹槽部(500),所述凸扣部(600)和所述凹槽部(500)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压盖(200)上,另
一设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凸扣部(600)可滑进所述凹槽部(500)以将所述压盖(200)和所述壳体(100)扣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扣部(600)设于所述容腔(110)的内壁上,所述凹槽部(500)设于所述压盖(200)的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压盖和过滤组件,壳体设有容腔和进水口,进水口用于供原水进入容腔;压盖通过至少两个锁扣机构可拆卸地与壳体连接,压盖上设有开口;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和排水管,第一过滤件设于容腔内,第一过滤件围成有净水腔,排水管的进水端与净水腔连通,排水管的出水端通过开口露在压盖外,排水管的外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由于锁扣机构的设置,压盖可轻松地从壳体上拆卸下来,便于清洗壳体、压盖、第一过滤件和排水管,或可直接更换掉第一过滤件。第一密封圈的设置可避免原水发生旁通泄露的情况或者外界的杂质进入容腔。容腔。容腔。


技术研发人员:童彬 周武仕 周永凯 单仁亮 邹训鹏 莫木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酷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5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