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0-01  77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卡车底盘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应用于在重型卡车的车架结构中。


背景技术:

2.重型卡车的车架前端一般设有前接梁,有铸造形式的,也有简单冲压件形式的。前接梁的作用是对车架前悬部分各系统的安装端面进行集成,直接提供安装接口,减少各系统的安装支座,起到集成各部件和优化零件复杂度的作用。不同的牵引车,前接梁使用空间不同,需要设计新的前接梁结构,满足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总体重量轻和减少零件数量,具有很高的截面惯性矩,抗扭转能力强。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安装在车体纵梁前端的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最前端连接一个首横梁,首横梁和前接梁共同为驾驶室前围提供安装点;下防护总成和车梯安装在前接梁下端前部,且与车梯共用安装孔位;左前接梁的外侧与转向机支架连接;右前接梁外侧与驾驶室翻转油缸轴连接;左、右前接梁的前部外侧与中部上端连接驾驶室悬置;下端后部设有u型安装座,用于与前板簧安装;左、右前接梁前部外侧设有备用安装孔;u型安装座的上端面与纵梁的下端面连接。
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铸造便捷,结构稳固,零件集成度高,在同类零件中总体重量较轻。在大批量的重卡领域,是一种快捷、稳定可靠,同时满足轻量化的产品。
附图说明
6.图1(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前接梁内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7.图2(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前接梁内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对称安装在车体纵梁前端;通过螺栓连接各组件,实现重卡各系统在前接梁上的集成。
10.前接梁最前端2连接一个首横梁,可以起到对车架的前部锁紧功能,同时可为前牵引钩提供稳固的安装平面。首横梁和前接梁共同为较高的驾驶室前围提供安装点;下防护总成和车梯安装在前接梁下端前部10,且与车梯共用安装孔位;左前接梁的外侧与转向机
支架连接;右前接梁外侧7与驾驶室翻转油缸轴连接;左、右前接梁的前部外侧与中部上端5连接驾驶室悬置;下端后部设有u型安装座8,用于与前板簧安装;左、右前接梁前部外侧设有备用安装孔;u型安装座的上端面6与纵梁的下端面连接。
11.见图1、图2,两个前接梁整体采用左右对称结构,右前接梁中,7处为一体式驾驶室翻转油缸轴的安装点;左右横梁安装点如下:
12.1处为驾驶室保险杠总成安装点;2处4个孔位与首横梁连接;3处安装发动机冷却模块,孔间距处挖空减少整体重量;4处9个孔用于纵梁的连接,保证前接梁与纵梁的稳定牢靠的连接;5处两端的孔位用前后悬置的安装,上下可调节距离为66mm,保证不同平台驾驶室能够通用;6处与纵梁的下翼面连接,增强此处的连接强度;8处集成了钢板弹簧前支座,采用免维护的形式安装板簧;9处用于安装元宝梁,增加整车的抗扭强度;(10处3个孔位用于连接下防护总成和车梯总成。
1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安装在车体纵梁前端的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最前端连接一个首横梁,首横梁和前接梁共同为驾驶室前围提供安装点;下防护总成和车梯安装在前接梁下端前部,且与车梯共用安装孔位;左前接梁的外侧与转向机支架连接;右前接梁外侧与驾驶室翻转油缸轴连接;左、右前接梁的前部外侧与中部上端连接驾驶室悬置;下端后部设有u型安装座,用于与前板簧安装;左、右前接梁前部外侧设有备用安装孔;u型安装座的上端面与纵梁的下端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匹配重卡的整体式铸造前接梁,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对称安装在车体纵梁前端;通过螺栓连接各组件,实现重卡各系统在前接梁上的集成。本实用新型铸造便捷,结构稳固,零件集成度高,在同类零件中总体重量较轻。在大批量的重卡领域,是一种快捷、稳定可靠,同时满足轻量化的产品。同时满足轻量化的产品。同时满足轻量化的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 曹学昆 许宁 李伟 洪天琪 刘永杰 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6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