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0-03  69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气开关。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电气开关具有固定触头和可移动触头的各种电气开关。可移动触头在静止触头之间形成连接。负载可以连接至固定触头,并且电源可以连接至另一固定触头。但可移动触头在远离静止触头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电弧,电弧会影响开关的断电的及时性,甚至会对静止触头与可移动触头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的电气开关在断路的瞬间会产生电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电气开关,包括
5.壳体;
6.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均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弧触组件与第二弧触组件,所述第一弧触组件包括弧触头与弹性件;所述弧触头插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弧触头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穿过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弧触头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连接;
7.中断结构,所述中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中断结构用于控制弧触头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的连接状态。
8.上述电气开关,通过弧触头与第二弧触组件连接,实现该电气开关的通路;通过中断结构插设于弧触头与第二弧触组件之间,实现该电气开关断路,防止第一弧触组件与第二弧触组件之间产生电弧。该电气开关解决了传统的电气开关在断路的瞬间会产生电弧的问题。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真空空间,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中断结构均设于所述真空空间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与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固定组件,所述弧触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所述弧触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弧触组件的另一端均呈相向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外轮廓呈阶梯状的第一通孔;所述弧触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外壳;所述弧触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块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中
断结构包括机械臂组件与绝缘块;所述机械臂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机械臂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绝缘块连接;所述机械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绝缘块往复插入所述弧触头与第二弧触组件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块的一端与所述机械臂组件连接,所述绝缘块的另一端的外轮廓呈圆锥状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臂组件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第三连接臂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绝缘块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
附图说明
17.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壳体;11-外壳;12-固定组件;121-第一固定块;122-第二固定块;2-连接结构;21-第一弧触组件;211-弧触头;212-第三固定块; 213-弹性件;22-第二弧触组件;3-中断结构;31-机械臂组件;32-绝缘块;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壳体1、连接结构2与中断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均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弧触组件21与第二弧触组件22,所述第一弧触组件21包括弧触头211 与弹性件213;所述弧触头211插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213套设于所述弧触头211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件 213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第二弧触组件22穿过所述壳体1;所述弹性件213用于驱动所述弧触头
211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22连接;所述中断结构3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中断结构3用于控制弧触头211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22的连接状态。
26.上述电气开关,通过弧触头211与第二弧触组件22连接,实现该电气开关的通路;通过中断结构3插设于弧触头211与第二弧触组件22之间,实现该电气开关断路,防止弧触头211与第二弧触组件22之间产生电弧。该电气开关解决了传统的电气开关在断路的瞬间会产生电弧的问题。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有真空空间,所述连接结构2与所述中断结构3均设于所述真空空间内。如此,通过壳体 1内真空设置,减少电弧的产生。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外壳11与设于所述外壳11内的固定组件12,所述弧触头211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12与所述外壳11,所述第二弧触组件22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11,所述弧触头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弧触组件的另一端均呈相向设置;所述固定组件12上设有外轮廓呈阶梯状的第一通孔4;所述弧触头21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与所述外壳11;所述弧触头211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固定块212,所述弹性件21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12连接,所述弹性件2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212连接。如此,通过弹性件213驱动第一弧触头211与第二弧触组件22连接,实现该电气开关通路。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组件12包括第一固定块121与第二固定块122;所述第一固定块121设于所述外壳11内并与所述外壳1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122设于所述外壳11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21连接;所述第一通孔4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21上;所述第二固定块122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块122两端的第二通孔5;所述中断结构3包括机械臂组件31与绝缘块32;所述机械臂组件31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21上,所述机械臂组件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并与所述绝缘块32连接;所述机械臂组件31用于驱动所述绝缘块32往复插入所述弧触头211与第二弧触组件22之间;所述第二固定块122设于所述连接结构2的一侧。具体地,当该电气开关断路时,所述绝缘块32插设于所述第一弧触头211与第二弧触组件22之间;绝缘块 32呈5cm-10cm厚度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有加厚的绝缘块32,避免电弧击穿绝缘块32,防止电弧产生。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块32的一端与所述机械臂组件31连接,所述绝缘块32的另一端的外轮廓呈圆锥状设置;所述机械臂组件31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21上,所述第三连接臂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与所述绝缘块32连接。如此,通过机械臂组件31驱动绝缘块32插入第一弧触组件21与第二弧触组件22之间,实现该电气开关断路;通过绝缘块32的一端的外轮廓呈圆锥状设置,便于绝缘块32插入第一弧触组件21与第二弧触组件22之间。
3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均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弧触组件与第二弧触组件,所述第一弧触组件包括弧触头与弹性件;所述弧触头插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弧触头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穿过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弧触头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连接;中断结构,所述中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中断结构用于控制弧触头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的连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真空空间,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中断结构均设于所述真空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与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固定组件,所述弧触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所述弧触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弧触组件的另一端均呈相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外轮廓呈阶梯状的第一通孔;所述弧触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外壳;所述弧触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块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中断结构包括机械臂组件与绝缘块;所述机械臂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机械臂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绝缘块连接;所述机械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绝缘块往复插入所述弧触头与第二弧触组件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的一端与所述机械臂组件连接,所述绝缘块的另一端的外轮廓呈圆锥状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组件包括依次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所述第三连接臂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绝缘块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包括壳体、连接结构与中断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均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弧触组件与第二弧触组件,所述第一弧触组件包括弧触头与弹性件;所述弧触头插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弧触头的外表面上,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穿过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弧触头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连接;所述中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中断结构用于控制弧触头与所述第二弧触组件的连接状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电气开关在断路的瞬间会产生电弧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与制造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何叠桃 程倩华 陈玩青 陈锦华 陈锦坤 何志勋 何志宏 霍炳荣 康紫君 梁广鸿 刘昆 冯光义 黎伟强 何志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承能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