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0-08  53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中股动脉穿刺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力衰竭患者行机械辅助(ecmo或iabp)时往往需要对股动脉进行穿刺操作,一般选择自腹股沟处搏动性较强且相对比较浅表的股动脉进行导管置入,特别是经皮植入ecmo动脉灌注管均较粗(18f或20f,直径约7mm),在股动脉穿刺置管拔除后,需要对置管处的血管进行外科切开缝合或直接进行置管伤口处按压促进愈合,由于外科切开缝合需要在麻醉下外科切开腹股沟区施行,创伤较大,技术复杂,术后出现感染的可能性大;目前认为采用直接按压法促进伤口愈合的方式是比较微创有效且是易于掌握的技术。但现有的按压方式多是医护工作者手动按压至少1小时后利用医用胶带等固定装置对穿刺口进行持续压迫止血,此种方式不仅浪费大量人力资源,且在长达数小时的按压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条件的限制,按压的力度和方位存在不确定性,不可能保证一个位置同一个压强下的长时间有效按压。如果采用简单机械按压方式由于受个体差异,身材体型的影响,且人体腹股沟处并非标准平面,在采用机械方式按压时,由于角度不好调整而导致按压精度不够,出现按压不到位导致伤口处大量失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可适应不同患者体型并根据按压角度需要进行多角度调节以及按压头的任一角度微调,操作简单,按压精度高、速度快,有效避免穿刺管拔出后不能及时按压而发生血液喷溅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架设在患者股动脉上方,所述压迫装置包括两根支撑杆和横杆组成的u形架以及用于安装u形架的底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杆和底座之间均转动连接,压迫装置还包括套接于横杆上的压迫组件,所述压迫组件包括用于套接横杆的连接头、连接杆、位于连接杆下端的压迫杆和负压吸引盘,其中所述连接头侧面或端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横杆处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置旋紧螺栓;连接杆包括通过螺纹套接的固定杆和旋转杆,旋转杆下端部设置有外接压力泵的压力腔,压力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迫杆上端置于压力腔内并与压力腔密封设置,压迫杆下端设置按压头,所述按压头外裹附止血棉;所述旋转杆下端部设置负压吸引盘,所述负压吸引盘为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的中空漏斗结构,负压吸引盘盘体下端部设置有中空夹层,所述中空夹层通过管道外接于负压泵,且所述中空夹层的空腔开放至负压吸引盘上端面,旋转杆外侧面设置有沿其圆周设置的凹槽,负压吸引盘的底面活动套接于凹槽内;所述支撑杆与横杆之间通过凸起限位组件连接,其中凸起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杆上端部的u形槽和设置于横杆两端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凸起,u形槽槽壁上对应弹性限位凸起设置有限位凹槽。
5.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吸引盘侧壁上设置有自其顶面向其底面沿伸的弧形管道预留孔,所述管道预留孔贯穿负压吸引盘盘体。
6.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迫装置底座为腰臀座,所述腰臀座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底座主体和滑动设置于底座主体两侧的臀部支撑座,其中所述底座主体与臀部支撑座之间滑轨连接,底座主体与臀部支撑座之间还设置由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相对固定于底座主体,另一端可自患者大腿上方绕过并固定于臀部支撑座侧面,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于臀部支撑座一侧。
7.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为直杆,臀部支撑座侧面设置带有u形槽的安装架,支撑杆转动安装于u形槽内并由螺栓旋紧固定,所述支撑杆可沿横杆方向转动。
8.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由两根杆上下插接而成,且此两根杆之间同样通过凸起限位组件连接;支撑杆下端可转动连接于臀部支撑座侧面,所述支撑杆沿垂直于横杆方向转动。
9.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限位组件的插接头内设置空腔,空腔内具有通过弹性弹簧与杆体连接的平衡板,所述平衡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条形限位凸起,所述条形限位凸起贯穿杆体至插接头外。
10.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限位凸起具有均匀分布的12个,所有条形限位凸起之间呈圆环状分布,以实现插接头与u形槽之间每次旋转角度为30
°
并卡死。
11.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上端部为万向联轴器,固定杆下端部内设置内螺纹,旋转杆上端部外侧面设置有与固定杆上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
12.作为本发明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泵为气压泵,压力传感器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气压泵电连接,通过气压传感器控制气压泵增泄压。
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组成本机构框架的各杆体之间、支撑杆与臀部支撑座之间、组成支撑杆的两支杆之间相互铰接,使得框架本体在安装后可在垂直于患者体长方向上自由摆动,以根据病患穿刺口的位置选择最佳压迫角度;同时各铰接处通过凸起限位组件进行角度限定,不仅使得本装置在调节角度时方便操作,且角度调整后本压迫装置框架稳定,同时开放式u形槽可在本装置非工作状态下将其拆解,便于病患躺卧和收纳。
14.第二,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连接杆利用万向联轴器可使裹附有止血棉的按压头在360
°
各角度随意调整,也即使得本压迫装置可在调整按压方向上进行大角度调整,也可为了提高按压精准度进行小角度微调,大大提高了按压效果;通过旋转杆的转动,使旋转杆与固定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即实现连接杆长度的变化,进而调整按
压头位置。
15.第三,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负压吸引盘侧壁设置有弧形管道预留孔,此结构特征可保证在按压前,先将按压组件角度调整到位,负压吸引盘沿穿刺口周边皮肤吸引固定,并将穿刺管自管道预留孔处引出,当穿刺管拔出后立即进行精准施压,有效避免血液喷溅;负压吸引盘与旋转杆之间的凹槽套接,保证其上的管道预留孔可始终对应穿刺管沿伸方向。
16.第四,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凸起限位组件的设置,利用弹簧弹性将条形限位凸起顶出杆体以与u形槽内限位凹槽配合实现两杆体之间的卡定,在需要对二者相对角度进行调整时,只需拨动插接头所在杆体,条形凸起收到挤压缩至杆内,当转至下一限位凹槽后自动弹出以将二者相对角度固定,进而实现了本压迫装置角度的调整。
17.第五,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本压迫装置中设置有独立设计的腰臀座,便于在特殊情况下本装置随患者移动且所述组成腰臀座的两臀部支撑座可向两侧自由滑动,以使本装置适应不同体型患者;固定带的设计以将病患固定至腰臀座上,防止移动,提高按压精准度和持续稳定性;同时支撑杆铰接的分体式结构,解决了臀部支撑座左右滑动过程中横杆不能伸缩的问题。独立式腰臀座结构随患者自手术台转移至病房后进行持续按压,大大节省人力资源,并提高伤口止血愈合效果。
18.第六,本发明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在施压过程中实时监测压力腔内压力,即按压头向外沿伸的长度,也即按压头对穿刺口的按压强度。具体的设置按压处的压力值受穿刺位置的深浅、病人皮下脂肪厚度及穿刺置管的伤口大小进行综合评估,原则是在保证压迫远端肢体不出现缺血(肉眼观不出现花斑,肢体颜色的变化)情况下的按压伤口处无进行性出血的最小压力值。一旦确定此压力值可以设置并保证在此压力值下的长时间有效按压。
附图说明
19.图1是实施例2中所述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3中所述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压迫组件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插接头与u形槽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插接头的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101、支撑杆,102、横杆,103、凸起限位组件,2、压迫组件,201、连接杆,202、压迫杆,203、负压吸引盘,204、按压头,205、固定杆,206、旋转杆,207、管道预留孔,208、旋紧螺栓,301插接头,302、平衡板,303、弹性弹簧,304、条形限位凸起,305、限位凹槽,4、腰臀部,5、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额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所述压迫装置包括两根支撑杆101和横杆102组成的u形架和安装u形架的底座,两个所述支撑杆101的下端分别铰接于底座的两侧,横杆102两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杆101上端,具体来讲,所述支撑杆101上端部具有u形槽,横杆102两端具有插接头301,所述插接头301插接于u形槽内构成凸起限位组件103,为保证横杆102和支撑杆101之间可进行相对角度调整且快速实现调整后固定,本发明中的凸起限位组件103设计为以下结构,插接头301上与u形槽内壁对应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伸出的弹性限位凸起,弹性限位凸起包括平衡板302以及分设于平衡板302两侧的弹性弹簧303和条形限位凸起304,插接头301内设置空腔,平衡板302位于空腔内并通过弹性弹簧303固定于空腔内,平衡板302另一侧固定设置的条形限位凸起304贯穿杆体至插接头301外,u形槽槽壁上对应弹性限位凸起设置有限位凹槽305;当突出插接头301侧面的条形限位凸起304位于限位凹槽305内时,支撑杆101于横杆102相对角度固定,当需要调整二者夹角时只需拨动横杆102使横杆102与支撑杆101的u形槽发生相对旋转,条形限位凸起304凹陷至插接头301内,此时二者角度可任意调整,当条形限位凸起304旋转至另一限位凹槽305后,条形限位凸起304在弹性弹簧303的压力下自动弹出,并插于限位凹槽305内,此时再次实现横杆102与支撑杆101的角度固定。为现实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条形限位凸起304自由端为球面,限位凹槽305为半球凹面,且半球凹面直径与球面直径相同,以保证条形限位凸起304可顺利伸缩。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限位凸起304具有均匀分布的12个,所有条形限位凸起304之间呈圆环状分布,以实现插接头301与u形槽之间每次旋转角度为30
°
并卡死。为保证二者之间稳固性,插接头301中心处可设置圆柱形插销以与u形槽旋转固定。
2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01为直杆,底座侧面设置带有u形槽的安装架,支撑杆101转动安装于u形槽内并由螺栓旋紧固定,所述支撑杆101可沿横杆102方向转动。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迫装置还包括套接于横杆102上的压迫组件2,所述压迫组件2包括用于套接横杆102的连接头、连接杆201、位于连接杆201下端的压迫杆202和负压吸引盘203,其中所述连接头侧面或端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横杆102处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置旋紧螺栓208;连接杆201包括通过螺纹套接的固定杆205和旋转杆206,旋转杆206下端部设置有外接压力泵的压力腔,压力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压迫杆202上端置于压力腔内并与压力腔密封设置,压迫杆202下端设置按压头204,所述按压头204外裹附止血棉;所述压力泵为气压泵,压力传感器5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气压泵电连接,通过气压传感器控制气压泵增泄压,压力传感器5的设置可在施压过程中实时监测压力腔内压力,即按压头204向外沿伸的长度,也即按压头204对穿刺口的按压强度。
25.所述旋转杆206下端部设置负压吸引盘203,所述负压吸引盘203为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的中空漏斗结构,负压吸引盘203盘体下端部设置有中空夹层,所述中空夹层通过管道外接于负压泵,且所述中空夹层的空腔开放至负压吸引盘203上端面,旋转杆206外侧面设置有沿其圆周设置的凹槽,负压吸引盘203的底面活动套接于凹槽内;负压吸引盘203侧壁上设置有自其顶面向其底面沿伸的弧形管道预留孔207,所述管道预留孔207贯穿负压吸引盘203盘体。负压吸引盘203侧壁设置有弧形管道预留孔207,此结构特征可保证在按压前,先将按压组件角度调整到位,负压吸引盘203沿穿刺口周边皮肤吸引固定,并将穿刺管自管道预留孔207处引出,当穿刺管拔出后立即进行精准施压,有效避免血液喷溅;负压吸引盘203与旋转杆206之间的凹槽套接,保证其上的管道预留孔207可始终对应穿刺管沿伸
方向。
26.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座为分体式结构的腰臀座,腰臀座包括底座主体和滑动设置于底座主体两侧的臀部支撑座,其中所述底座主体与臀部支撑座之间滑轨连接,底座主体与臀部支撑座之间还设置由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相对固定于底座主体,另一端可自患者大腿上方绕过并固定于臀部支撑座侧面,所述支撑杆101的下端转动连接于臀部支撑座一侧。通过位于两侧的臀部支撑座的左右滑动,可实现本装置适应不同体型患者,同时固定带的设计以将病患固定至腰臀座上,防止移动,提高按压精准度和持续稳定性。
27.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杆101由两根杆上下插接而成,且此两根杆之间同样通过凸起限位组件103连接;支撑杆101下端可转动连接于臀部支撑座侧面,所述支撑杆101沿垂直于横杆102方向转动。所述固定杆205上端部为万向联轴器,固定杆205下端部内设置内螺纹,旋转杆206上端部外侧面设置有与固定杆205上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连接杆201利用万向联轴器可使裹附有止血棉的按压头204在360
°
各角度随意调整,也即使得本压迫装置可在调整按压方向上进行大角度调整,也可为了提高按压精准度进行小角度微调,大大提高了按压效果;通过旋转杆206的转动,使旋转杆206与固定杆205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即实现连接杆201长度的变化,进而调整按压头204位置。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架设在患者股动脉上方,所述压迫装置包括两根支撑杆(101)和横杆(102)组成的u形架和用于安装u形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1)的两端分别与横杆(102)和底座之间设计转动连接,压迫装置还包括套接于横杆(102)上的压迫组件(2),所述压迫组件(2)包括用于套接横杆(102)的连接头、连接杆(201)、位于连接杆(201)下端的压迫杆(202)和负压吸引盘(203),其中所述连接头侧面或端面上设置有连通至横杆(102)处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置旋紧螺栓(208);连接杆(201)包括通过螺纹套接的固定杆(205)和旋转杆(206),旋转杆(206)下端部设置有外接压力泵的压力腔,压力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压迫杆(202)上端置于压力腔内并与压力腔密封设置,压迫杆(202)下端设置按压头(204),所述按压头(204)外裹附止血棉;所述旋转杆(206)下端部设置负压吸引盘(203),所述负压吸引盘(203)为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的中空漏斗结构,负压吸引盘(203)盘体下端部设置有中空夹层,所述中空夹层通过管道外接于负压泵,且所述中空夹层的空腔开放至负压吸引盘(203)上端面,旋转杆(206)外侧面设置有沿其圆周设置的凹槽,负压吸引盘(203)的底面活动套接于凹槽内;所述支撑杆(101)与横杆(102)之间通过凸起限位组件(103)连接,其中凸起限位组件(103)包括设置于支撑杆(101)上端部的u形槽和设置于横杆(102)两端的插接头(301),所述插接头(30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限位凸起,u形槽槽壁上对应弹性限位凸起设置有限位凹槽(3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盘(203)侧壁上设置有自其顶面向其底面沿伸的弧形管道预留孔(207),所述管道预留孔(207)贯穿负压吸引盘(203)盘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装置的底座为独立设计的腰臀座,所述腰臀座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底座主体和滑动设置于底座主体两侧的臀部支撑座,其中所述底座主体与臀部支撑座之间滑轨连接,底座主体与臀部支撑座之间还设置由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相对固定于底座主体,另一端可自患者大腿上方绕过并固定于臀部支撑座侧面,所述支撑杆(101)的下端转动连接于臀部支撑座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1)为直杆,臀部支撑座侧面设置带有u形槽的安装架,支撑杆(101)转动安装于u形槽内并由螺栓旋紧固定,所述支撑杆(101)可沿横杆(102)方向转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1)由两根杆上下插接而成,且此两根杆之间同样通过凸起限位组件(103)连接;支撑杆(101)下端可转动连接于臀部支撑座侧面,所述支撑杆(101)沿垂直于横杆(102)方向转动。6.如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限位组件(103)的插接头(301)内设置空腔,空腔内具有通过弹性弹簧(303)与杆体连接的平衡板(302),所述平衡板(302)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条形限位凸起(304),所述条形限位凸起(304)贯穿杆体至插接头(301)外。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限位凸起(304)具有均匀分布的12个,所有条形限位凸起(304)之间呈圆环状分布,以实现插接头(301)与u形槽之间每次旋转角度为30
°
并卡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
(205)上端部为万向联轴器,固定杆(205)下端部内设置内螺纹,旋转杆(206)上端部外侧面设置有与固定杆(205)上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泵为气压泵,压力传感器(5)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气压泵电连接,通过气压传感器控制气压泵增泄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度股动脉穿刺口压迫装置,包括由横杆和支撑杆组成的U形架以及与U形架转动连接的底座,压迫装置还包括套接于横杆上的压迫组件,所述压迫组件包括用于套接横杆的连接头、连接杆、位于连接杆下端的压迫杆和负压吸引盘,负压吸引盘盘体下端部设置有中空夹层,所述中空夹层通过管道外接于负压泵。本发明所述的压迫装置可适应不同患者体型并根据按压角度需要进行多角度调节以及按压头的任一角度微调,操作简单,按压精度高、速度快,有效避免穿刺管拔出后不能及时按压而发生血液喷溅的问题。血液喷溅的问题。血液喷溅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亮 孟凡伟 程兆云 姚东风 李建朝 杨雷一 葛畅 黄佳鑫 张真真 任培军 刘礼平 张博文 夏爱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68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