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锻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还涉及执行所述锻件顶出方法的顶出结构、所述锻件顶出方法的应用。
背景技术:2.锻造加工环境存在高温、噪音大和粉尘多等情况,较为恶劣并且锻造设备存在一定的操作危险性,提高锻造生产线技术水平,实现锻造线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当下锻造生产的设计目标。目前,以数控类锻造设备为中心,结合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程度高的锻造模具,形成了多样的自动化生产线,其中包括轴承、螺母、气门、球笼、轮毂轴承、齿轮、轴法兰、红冲、钢球和半轴等多个产品的自动锻造生产线。
3.然而,在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生产过程中,自动化锻造锻造能否顺利进行,顶料机构的顺畅、不卡牢、能自动复位是基本条件之一,是保证锻件能否顺利脱模,自动化正常运转的关键技术因素,因此,防止锻造模具顶料杆不卡牢、顺畅、能自动复位是自动化锻造生产线关键技术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下锻造生产线作业时,锻件不能顺利脱模,导致自动化锻造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提供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及其顶出结构、应用。
5.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提供上模和下模,组装得到锻造模具;
7.s2于所述锻造模具上装配顶出工具;
8.s3于所述锻造模具上装配清理组件;
9.所述清理组件的装配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
10.s31于所述下模上开设通气孔;
11.s32沿对应通气孔上插入用于输入压缩空气的导管;
12.s33于所述导管上装载用于改变气流量的节流阀门;
13.s4合模处理所述锻造模具,得到锻件;
14.s5顶出工具通电以顶出所述锻件;
15.s6在进行s5的过程中同步启动所述清理组件,压缩空气被定向送入下模中以吹出杂质。
16.上述锻件顶出方法可避免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克服了传统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不能自动复位的难点,解决了锻件不能顺利脱模,导致自动化锻造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工具的装配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
18.s21提供顶出件和驱动件;
19.s22于所述下模的中心位置处开槽;
20.s23将所述顶出件沿开槽伸入所述下模中。
21.进一步地,所述顶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位置处;所述驱动件采用气缸或液压缸;所述开槽和所述顶出件相适配。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6中,压缩空气沿所述下模和所述顶出工具之间的缝隙流过时,杂质被带出,顶出工具推出和复位顺畅进行。
23.一种顶出结构,其用于执行所述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下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具上的下卡胎、设置在所述下模具背向所述下卡胎位置处的上模具、活动贯穿连接在所述下卡胎中心位置处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且滑动贯穿连接在所述下模具中心位置处的顶料杆、清理组件;
24.清理组件包括气动三联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动三联件的气管上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其中,所述下卡胎内贯穿开设有气腔;所述清理组件用于向所述顶料杆和所述下模具之间的缝隙进行吹气;所述气动三联件中的两组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贯穿连接在所述下卡胎的两侧壁位置处;所述气腔位于两组所述气管之间,且气腔和所述顶料杆以及所述下模具之间的缝隙相连通。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和所述顶料杆的纵轴中心设置在同一竖线上;所述活塞杆背向所述顶料杆的端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上模具的底面和所述下模具的顶面相接触,且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开设有模具型腔。
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提供所述活塞杆的竖向移动的作用力,其位于所述下卡胎的下方;当所述活塞杆向上移动时,所述顶料杆背向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伸入模具型腔中。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动三联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阀背向所述下卡胎的一侧位置处;所述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规格一致,且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水平布置在所述下卡胎的相对应两侧位置处。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结构还包括两组楔铁和设置在所述上模具背向所述下模具位置处的上卡胎;所述下模具通过对应楔铁与所述下卡胎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通过对应楔铁与所述上卡胎固定连接。
29.上述顶出结构有效避免了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运转过程中,在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可保证锻件的顺利脱模和顶出件的顺利复位,保障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大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故障率,降低顶出件损耗和维护成本。
30.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在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的应用。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本发明可避免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克服了传统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不能自动复位的难点,解决了锻件不能顺利脱模,导致自动化锻造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33.本发明有效避免了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运转过程中,在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可保证锻件的顺利脱模和顶出件的顺利复位,保障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大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故障率,降低顶出件损耗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34.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的流程图。
35.图2所示图1中顶出工具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36.图3所示为图1中清理组件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37.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顶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所示为图4的气路原理图。
3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0.1、气动三联件;2、第一节流阀;3、下卡胎;4、活塞杆;5、顶料杆;6、第二节流阀;7、下模具;8、上模具;9、楔铁;10、上卡胎。
41.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3.实施例1
44.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5.s1提供上模和下模,组装得到锻造模具。
46.所述上模搭载在锻造主机上。
47.s2于所述锻造模具上装配顶出工具。
48.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顶出工具的装配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49.s21提供顶出件和驱动件。
50.所述顶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位置处,所述驱动件采用气缸或液压缸。
51.s22于所述下模的中心位置处开槽。
52.所述开槽和所述顶出件相适配。
53.s23将所述顶出件沿开槽伸入所述下模中。
54.s3于所述锻造模具上装配清理组件。
55.请再参阅图3,所述清理组件的装配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56.s31于所述下模上开设通气孔。
57.s32沿对应通气孔上插入用于输入压缩空气的导管。
58.s33于所述导管上装载用于改变气流量的节流阀门。
59.s4合模处理所述锻造模具,得到锻件。
60.s5顶出工具通电以顶出所述锻件。
61.s6在进行s5的过程中同步启动所述清理组件,压缩空气被定向送入下模中以吹出杂质。
62.s6中,压缩空气沿所述下模和所述顶出工具之间的缝隙流过时,杂质(氧化皮粉尘)被带出,顶出工具推出和复位顺畅进行(避免顶出工具推出和复位时卡滞)。
63.本实施例中,采用清理组件于下模和顶出工具之间定向鼓入压缩空气的模式,使得气流从顶出件与下模之间的缝隙流向外边,从而带走锻造过程中留下来的氧化皮粉尘,并确保锻造过程中,氧化皮粉末不进入顶出件与下模的缝隙,从而保证顶出件不会因为氧化皮粉末的存在而卡牢在下模中,保障锻件能够从模具型腔中顺利脱落,此外,在锻件脱模后可确保顶出件的顺畅复位,使得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
64.本实施例的锻件顶出方法,其具备下述优点:可避免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克服了传统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不能自动复位的难点,解决了锻件不能顺利脱模,导致自动化锻造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6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在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的应用。当上述顶出方法应用在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时,有效避免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运转过程中,在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可保证锻件的顺利脱模和顶出件的顺利复位,保障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大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故障率,降低顶出件损耗和维护成本。
66.实施例2
67.请参阅图4-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出结构,其用于执行如实施例1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顶出结构包括下模具7、设置在下模具7上的下卡胎3、设置在下模具7背向下卡胎3位置处的上模具8、活动贯穿连接在下卡胎3中心位置处的活塞杆4、固定连接在活塞杆4上且滑动贯穿连接在下模具7中心位置处的顶料杆5、清理组件、两组楔铁9以及设置在上模具8背向下模具7位置处的上卡胎10。
68.下模具7通过对应楔铁9与下卡胎3固定连接,上模具8通过对应楔铁9与上卡胎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下模具7和下卡胎3之间基于对应楔铁9进行组装固定,构成锻造模具的下模结构,配合上模具8和上卡胎10之间基于对应楔铁9进行组装固定,构成锻造模具的上模结构,并且,上模结构安装在锻造主机上,其随锻造主机进行上下移动以和下模结构配位,进行开模/合模操作。上模具8的底面和下模具7的顶面相接触,且上模具8和下模具7之间开设有模具型腔,锻件在模具型腔中进行成型。
69.活塞杆4和顶料杆5的纵轴中心设置在同一竖线上,活塞杆4背向顶料杆5的端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其提供活塞杆4的竖向移动的作用力。驱动电机位于下卡胎3的下方,当活塞杆4向上移动时,顶料杆5背向活塞杆4的端部伸入模具型腔中。本实施例中,在开模后,活塞杆4受驱动力带动顶料杆5竖向移动,当顶料杆5伸入模具型腔时,对模具型腔内的锻件施加竖向力以推出锻件进行脱模。
70.清理组件包括气动三联件1、固定安装在气动三联件1的气管上的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气动三联件1布置在第一节流阀2背向下卡胎3的一侧位置处,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的规格一致,且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水平布置在下卡胎3的相对应两侧位置处,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相配合构成气流量调节结构,通过改变截留截面以控制气流流量,从而使得气流沿顶料杆5与下模具7之间的缝隙流向外边,确保锻造过程中,锻造粉末不进入顶料杆5与下模具7的缝隙。其中,下卡胎3内贯穿开设有气腔,清理组件用于向顶料杆5和下模具7之间的缝隙进行吹气。气动三联件1中的两组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贯穿连接在下卡胎3的两侧壁位置处,气腔位于两组气管之间,且气腔和顶料杆5以及下模具7之间的缝隙相连通。
71.本实施例,压缩空气经气动三联件1处理后,沿气动三联件1的气管进入下卡胎3中,后沿下卡胎3内的气腔定向送至清理区,基于气动三联件1、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的协同配合,使得顶料杆5下部的进气量可准确控制,通过调节气流量,使得气流从顶料杆5与下模具7之间的缝隙流向外边,从而带走锻造过程中留下来的氧化皮粉尘,并确保锻造过程中,氧化皮粉末不进入顶料杆5与下模具7的缝隙,从而保证顶料杆5不会因为氧化皮粉末
的存在而卡牢在下模具7中,保障锻件能够从模具型腔中顺利脱落,此外,在锻件脱模后可确保顶料杆5的顺畅复位,使得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
72.综上,本实施例的顶出结构,其具备下述优点:有效避免了自动化锻造生产线运转过程中,在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5被卡牢的情况,可保证锻件的顺利脱模和顶出件的顺利复位,保障自动化锻造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大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故障率,降低顶出件损耗和维护成本。
73.对于所涉及的各个部件的命名,以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作为命名的标准,而不受本发明所用到的具体的名词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它的名词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名称。
技术特征:1.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上模和下模,组装得到锻造模具;s2于所述锻造模具上装配顶出工具;s3于所述锻造模具上装配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的装配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s31于所述下模上开设通气孔;s32沿对应通气孔上插入用于输入压缩空气的导管;s33于所述导管上装载用于改变气流量的节流阀门;s4合模处理所述锻造模具,得到锻件;s5顶出工具通电以顶出所述锻件;s6在进行s5的过程中同步启动所述清理组件,压缩空气被定向送入下模中以吹出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工具的装配方法,其具体操作如下:s21提供顶出件和驱动件;s22于所述下模的中心位置处开槽;s23将所述顶出件沿开槽伸入所述下模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位置处;所述驱动件采用气缸或液压缸;所述开槽和所述顶出件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压缩空气沿所述下模和所述顶出工具之间的缝隙流过时,杂质被带出,顶出工具推出和复位顺畅进行。5.一种顶出结构,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下模具(7)、设置在所述下模具(7)上的下卡胎(3)、设置在所述下模具(7)背向所述下卡胎(3)位置处的上模具(8)、活动贯穿连接在所述下卡胎(3)中心位置处的活塞杆(4)、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4)上且滑动贯穿连接在所述下模具(7)中心位置处的顶料杆(5)、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气动三联件(1)、固定安装在所述气动三联件(1)的气管上的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其中,所述下卡胎(3)内贯穿开设有气腔;所述清理组件用于向所述顶料杆(5)和所述下模具(7)之间的缝隙进行吹气;所述气动三联件(1)中的两组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贯穿连接在所述下卡胎(3)的两侧壁位置处;所述气腔位于两组所述气管之间,且气腔和所述顶料杆(5)以及所述下模具(7)之间的缝隙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和所述顶料杆(5)的纵轴中心设置在同一竖线上;所述活塞杆(4)背向所述顶料杆(5)的端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上模具(8)的底面和所述下模具(7)的顶面相接触,且上模具(8)和所述下模具(7)之间开设有模具型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提供所述活塞杆
(4)的竖向移动的作用力,其位于所述下卡胎(3)的下方;当所述活塞杆(4)向上移动时,所述顶料杆(5)背向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伸入模具型腔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三联件(1)布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阀(2)背向所述下卡胎(3)的一侧位置处;所述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的规格一致,且第一节流阀(2)和第二节流阀(6)水平布置在所述下卡胎(3)的相对应两侧位置处。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还包括两组楔铁(9)和设置在所述上模具(8)背向所述下模具(7)位置处的上卡胎(10);所述下模具(7)通过对应楔铁(9)与所述下卡胎(3)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8)通过对应楔铁(9)与所述上卡胎(10)固定连接。10.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在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锻造模具用锻件顶出方法及其顶出结构、应用。上述锻件顶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组装得到锻造模具。S2装配顶出工具。S3装配清理组件。S4合模处理得到锻件。S5顶出工具通电以顶出锻件。S6在进行S5的过程中同步启动清理组件,压缩空气被定向送入以吹出杂质。清理组件的装配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S31于下模上开设通气孔。S32沿对应通气孔上插入用于输入压缩空气的导管。S33于导管上装载用于改变气流量的节流阀门。本发明可避免锻件出料时出现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的情况,克服了传统自动化锻造生产线中锻造模具顶料杆被卡牢、不能自动复位的难点,解决了锻件不能顺利脱模,导致自动化锻造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孝先 邢冲冲 周斌 闫彦 李青松 常民 吴红 郝强强 王俊杰 芦新莉 庞悦 马振强 王爱娟 王卫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安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