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10-21  124



1.本发明涉及山茶籽油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富硒山茶籽油 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山茶籽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有降低血压、血脂 和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并增加 人体免疫力,具有极高的美容、保健价值。
3.在此基础上,若能将种植于富硒地区的油茶加以有效利用,则能够使得 人们在常规食用食物油的同时,有效地同步补充硒元素。然而,现有的油茶多以热榨工艺为主,这对于富含硒元素的山油茶果而言,在加工过程中就会因高温而导致一部分硒的流失;同时,现有的榨取工艺也主要是以山茶籽作为原料,而虽然山油茶果壳中含油量较低,但是其中含有的硒元素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这样的操作方式也会容易导致原料的浪费,导致硒元素提取不够充分。而若将山油茶果壳作为原料与山茶籽一起压榨,则由于山油茶果 壳含油量低,反而容易因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而进一步造成整体出油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山茶籽油 的榨油方式在用于富硒山油茶果时,存在着硒元素利用率不高,出油量相对 低下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进行榨取,且尽可能保留硒元素的含量, 提高出油率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所述 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包括:
[0007]
s100、原料的挑选:选择富硒地区种植的山油茶果,经堆放熟化、一次 翻晒、脱壳、二次翻晒、壳仁分离后,分离获得富硒山茶籽仁、富硒山茶籽 壳和富硒山油茶果壳;
[0008]
s200、一次压榨:将步骤s100中的富硒山茶籽仁作为原料在温度不高 于60℃的条件下进行炒制后,进行一次冷榨,获得毛油和第一道油饼;
[0009]
s300、渣料的预处理:将步骤s200中的第一道油饼和步骤s100中的富 硒山油茶果壳作为原料,再向其中加水进行混合后,超声振荡,获得预混渣 料;
[0010]
s400、二次压榨:将步骤s300中的预混渣料进行二次冷榨,获得水油 混合物和第二道油饼;
[0011]
s500、油相的收集:将水油混合物分离,收集油层,将收集的油层与步 骤s200中的毛油混合,获得油相;
[0012]
s600、精炼:将步骤s500中的油相经过精炼处理,得到富硒山茶籽油。
[0013]
优选地,步骤s100具体包括:
[0014]
s101、将山油茶果堆放熟化6-8天,至不低于85%的山油茶果自然裂开;
[0015]
s102、在每天日晒时间不低于7h的条件下,将堆放熟化后的山油茶果 铺平进行一次翻晒3-6天,至不低于90%的山油茶果中的山茶籽和山油茶果 壳分离;
[0016]
s103、对山油茶果进行脱壳处理,使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全部分离,将 山茶籽继续进行二次翻晒2-3天后收集;
[0017]
s104、将二次翻晒后的山茶籽进行壳仁分离。
[0018]
优选地,步骤s200中,炒制过程的温度为40-60℃。
[0019]
优选地,步骤s300具体包括:
[0020]
s301、将富硒山油茶果壳进行破碎处理,获得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
[0021]
s302、将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放入混料桶中,再向其中加入第一道油饼 进行初搅拌,对混合料进行打散,得到预混干料;
[0022]
s303、向步骤s302中的预混干料中加水至水没过预混干料后,进行超 声振荡,获得预混渣料。
[0023]
优选地,所述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的直径不大于0.5cm。
[0024]
优选地,步骤s302中,所述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和所述第一道油饼的 重量比为2-4:1。
[0025]
优选地,步骤s500中的分离过程具体包括:将水油混合物静置,待水 层和油层出现分层后,取上层,即收集获得油层。
[0026]
优选地,步骤s600中,精炼处理包括顺次进行的脱酸、水洗、脱水、 脱色、脱蜡和脱臭。
[0027]
优选地,步骤s400中,在获得水油混合物后,还包括:
[0028]
s401、将获得的水油混合物倒入第二道油饼中混合后,进行超声振荡后, 重复进行二次冷榨;
[0029]
s402、重复步骤s401两至四次后,收集经过多次的二次冷榨后得到的 水油混合物。
[003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进行分离后,先对山 茶籽进行初榨,再进一步将初榨后产生的第一道油饼与山油茶果壳进行进一 步的混合,并在混合后以水作为辅助溶剂,进行二次榨取后,将两次榨取后 的毛油进行收集后精炼。整个过程中没有高温操作过程,并且,通过引入辅 助溶剂的方式,不仅对一次压榨后的油饼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且能够对山 油茶果壳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更好地将其中的硒元素进行提炼,从而能够对 硒进行有效的提取。
附图说明
[0031]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 附图中:
[0032]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34]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所述富硒山 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
[0035]
s100、原料的挑选:
[0036]
选择富硒地区种植的成熟且果实饱满的山油茶果果实,堆放6-8天,促 进山油茶果果实的后熟和果壳的裂开;
[0037]
待85%以上的山油茶果的果壳裂开时,将山油茶果置于阳光下铺平进行 翻晒(这里选择土晒场作为翻晒场地,不宜选择水泥晒场),翻晒时间为3-6 天(在此翻晒过程中,需经常翻动山油茶果),在此过程中,山油茶果进一 步开裂,翻晒过程完成后,绝大部分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分离;
[0038]
将分离的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分别进行收集,对于籽和壳未分离的山油 茶果则采用人工剥离的方式进行分拣,完成脱壳过程;
[0039]
将经过脱壳后收集的山茶籽继续在阳光下铺平翻晒2-3天(这里的翻晒 场地依然选择为土晒场);
[0040]
将经过二次翻晒后的山茶籽进行风选除杂后,采用壳仁分离设备进行壳 仁分离,获得富硒山茶籽仁和富硒山茶籽壳。
[0041]
s200、一次压榨:
[0042]
将获得的富硒山茶籽仁在低温条件下(40-60℃)进行炒制后,采用冷 榨设备进行冷榨处理,获得毛油和第一道油饼。
[0043]
s300、渣料的预处理:
[0044]
将前述分离得到的(富硒)山油茶果壳放入破碎设备中进行破碎处理, 破碎至颗粒在0.2-0.4cm左右;
[0045]
将破碎后的山油茶果壳采用铺平的方式放入混料桶中,再向其中加入第 一道油饼后进行搅拌(破碎后的山油茶果壳与第一道油饼的重量比为2-4:1), 经过初搅拌后使两者相互混合,初搅拌完成后,进一步采用翻拌的方式将上 述混合物打散,完成后将上述混合物铺平(以避免其堆积在一处造成局部过 高),得到预混干料;
[0046]
向混料桶中倒水,至其没过预混干料1-2cm后,采用超声振荡的方式使 水更好地渗透,得到预混渣料。
[0047]
s400、二次压榨:
[0048]
将上述预混渣料采用冷榨设备进行冷榨处理,获得水油混合物和第二道 油饼;
[0049]
将上述水油混合物再倒回至第二道油饼中进行混合,再通过超声振荡的 方式使水油混合物更好地渗透后,进一步进行冷榨,获得水油混合物和第二 道油饼(重复此步骤2-4次,更好地浸提出其中的硒元素)。
[0050]
s500、油相的收集:
[0051]
将上述经过多次浸提后得到的水油混合物静置,由于油的密度低于水的 密度,因此,待水层和油层出现分层后,取上层,即为油层,将得到油层和 前述毛油进行混合,得到油相。
[0052]
s600、精炼:
[0053]
将得到的油相经过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脱蜡和脱臭处理,得到富 硒山茶籽油。
[0054]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55]
山油茶果来源于我国安徽省富硒地区(在山茶油果树种植过程中,定期 施以一定含有硒盐的补充营养液来进一步提高硒元素的含量,保证其硒元素 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种植的茶油树。
[0056]
按照山油茶果的重量平均分为五份后,将山油茶果经过堆放熟化、一次 翻晒、脱壳、二次翻晒、壳仁分离后,对应获得富硒山茶籽仁、富硒山茶籽 壳和富硒山油茶果壳。
[0057]
对得到的山茶籽油分别计算其出油率和含硒量,其中,出油量是以1kg 的山茶籽(包括山茶籽仁和山茶籽壳)的出油量进行计算的,含硒量则是以 得到的1kg富硒山茶籽油中的含硒量进行计算的,采用gb/t5009.93的标准 进行检测。
[0058]
实施例1
[0059]
取第一份山油茶果所对应得到的富硒山茶籽仁和富硒山油茶果壳,按照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顺次进行一次压榨、渣料的预处理、二次压榨、油相的收 集和精炼后,得到富硒山茶籽油,记为a1。其中,这里的二次压榨仅压榨 一次。(出油量为273.16g/kg,含硒量为0.0568mg/kg)
[0060]
实施例2
[0061]
取第二份山油茶果按照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操作,得到富硒山茶籽油,记 为a2。其中,这里的二次压榨过程操作3次。(出油量为281.12g/kg,含硒 量为0.0612mg/kg)
[0062]
对比例1
[0063]
取第三份山油茶果中的富硒山茶籽仁,采用冷榨设备进行冷榨后,经过 精炼处理,得到富硒山茶籽油,记为d1。(出油量为212.55g/kg,含硒量为 0.0452mg/kg)
[0064]
对比例2
[0065]
取第四份山油茶果中的富硒山茶籽仁进行蒸炒后,采用热榨的方式进行 榨取,而后经过精炼处理,得到富硒山茶籽油,记为d2。(出油量为 251.23g/kg,含硒量为0.0327mg/kg)
[0066]
对比例3
[0067]
取第五份山油茶果中的富硒山茶籽仁进行蒸炒后,采用热榨的方式进行 一次榨取,而后将热榨后产生的油饼与富硒山油茶果壳加水混合后进一步蒸 炒,而后再进行二次热榨,将两次热榨后的油混合后经过精炼处理,得到富 硒山茶籽油,记为d3。(出油量为286.12g/kg,含硒量为0.0262mg/kg)
[0068]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70]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 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包括:s100、原料的挑选:选择富硒地区种植的山油茶果,经堆放熟化、一次翻晒、脱壳、二次翻晒、壳仁分离后,分离获得富硒山茶籽仁、富硒山茶籽壳和富硒山油茶果壳;s200、一次压榨:将步骤s100中的富硒山茶籽仁作为原料在温度不高于60℃的条件下进行炒制后,进行一次冷榨,获得毛油和第一道油饼;s300、渣料的预处理:将步骤s200中的第一道油饼和步骤s100中的富硒山油茶果壳作为原料,再向其中加水进行混合后,超声振荡,获得预混渣料;s400、二次压榨:将步骤s300中的预混渣料进行二次冷榨,获得水油混合物和第二道油饼;s500、油相的收集:将水油混合物分离,收集油层,将收集的油层与步骤s200中的毛油混合,获得油相;s600、精炼:将步骤s500中的油相经过精炼处理,得到富硒山茶籽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具体包括:s101、将山油茶果堆放熟化6-8天,至不低于85%的山油茶果自然裂开;s102、在每天日晒时间不低于7h的条件下,将堆放熟化后的山油茶果铺平进行一次翻晒3-6天,至不低于90%的山油茶果中的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分离;s103、对山油茶果进行脱壳处理,使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全部分离,将山茶籽继续进行二次翻晒2-3天后收集;s104、将二次翻晒后的山茶籽进行壳仁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中,炒制过程的温度为40-6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具体包括:s301、将富硒山油茶果壳进行破碎处理,获得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s302、将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放入混料桶中,再向其中加入第一道油饼进行初搅拌,对混合料进行打散,得到预混干料;s303、向步骤s302中的预混干料中加水至水没过预混干料后,进行超声振荡,获得预混渣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的直径不大于0.5c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2中,所述富硒山油茶果壳颗粒和所述第一道油饼的重量比为2-4: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0中的分离过程具体包括:将水油混合物静置,待水层和油层出现分层后,取上层,即收集获得油层。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00中,精炼处理包括顺次进行的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脱蜡和脱臭。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中,在获得水油混合物后,还包括:s401、将获得的水油混合物倒入第二道油饼中混合后,进行超声振荡后,重复进行二次
冷榨;s402、重复步骤s401两至四次后,收集经过多次的二次冷榨后得到的水油混合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山茶籽油的生产方法,包括:S100、原料的挑选;S200、一次压榨;S300、渣料的预处理;S400、二次压榨;S500、油相的收集;S600、精炼。本发明将山茶籽和山油茶果壳进行分离后,先对山茶籽进行初榨,再进一步将初榨后产生的第一道油饼与山油茶果壳进行进一步的混合,并在混合后以水作为辅助溶剂,进行二次榨取后,将两次榨取后的毛油进行收集后精炼。整个过程中没有高温操作过程,并且,通过引入辅助溶剂的方式,不仅对一次压榨后的油饼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且能够对山油茶果壳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更好地将其中的硒元素进行提炼,从而能够对硒进行有效的提取。从而能够对硒进行有效的提取。从而能够对硒进行有效的提取。


技术研发人员:盛青华 刘礼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盛晨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2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