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03  5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

2.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将微创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
3.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现有技术中采用了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的管体的外径被设置为从进口的一端至出口的一端逐渐减小,并在管体内设置有夹层,以将该工作套管分割为工作通道及内镜通道,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够将该工作套管插入人体内,并通过工作通道进行手术,通过内镜通道进行观察,以更好地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然而,由于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逐层突破进入手术部位,仅靠工作通道前端突起突破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能够在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且由于切割边存在,在手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转动工作套管进行辅助切割,增加手术效率。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上形成有用于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管体的外径逐渐增大,在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上形成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形成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的下端面上,并向远离所述管体的方向凸伸,在所述凸伸部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切割边,所述切割边位于所述凸伸部的两侧,在所述凸伸部的每一侧,所述切割边连接于所述凸伸部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面之间,从侧面看,所述切割面的边缘呈弧形,该弧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突出。
7.进一步地,所述凸伸部呈鸭嘴型。
8.进一步地,从侧面看,从靠近所述凸伸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切割边的高度逐渐增大。
9.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内形成有夹层,所述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夹层分割为工作通道及内镜通道。
10.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上表面及所述夹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工作通道,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夹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内镜通道。
11.进一步地,所述夹层沿所述管体的内部的轴向水平设置,在所述夹层内还形成有第一清洗管路及第二清洗管路。
12.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通道及所述内经通道之间由一竖直的夹层相连,所述夹层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清洗管路及第二清洗管路。
13.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的第二端上,所述工作通道与所述内经通道之间形成有间隔,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至所述管体的第一端,所述工作通道与所述内镜通道之间的距离之间减小。
14.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形成有把手,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看,所述把手上部至所述管体的中心的长度大于所述把手的下部至所述管体的中心的长度。
15.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管体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的下端面上形成凸伸部,这能够便于将管体插入人体,并在插入时对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进行导向,进一步地,通过切割边的设置,使切割边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弧形边,在管体进入人体时,该切割边能够对人体的皮肤或肌肉组织进行切割,通过凸伸部及切割边的共同作用,使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在人体内运动至手术部位,使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工作通道构建完成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亦可转动工作套管通过切割边对骨组织等进行进行简单辅助操作。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所示为图1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端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所示为图1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第一端的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所示为图1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第一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第二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该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能够在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
2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端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第二端的端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第一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10,在管体10上形成有用于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11及相对于第一端11的第二端12,管体10的外径从管体10的第一端11至管体10的第二端12逐渐增大,在管体10的第一端11上形成有凸伸部13,凸伸部13形成于管体10第一端11的下端面上,并向远离管体10的方向凸伸,在凸伸部13与管体10的第一端 11之间形成有切割边14,切割边14位于凸伸部13的两侧,在凸伸部 13的每一侧,切割边14连接于凸伸部13朝向管体10的
第一端11的端部与第一端11的上端面之间,从侧面看,切割面的边缘呈弧形,该弧形的曲率中心位于切割面朝向第一端11的一侧,也即,该弧形向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突出。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管体10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11的下端面上形成凸伸部13,这能够便于将管体10插入人体,并在插入式对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进行导向,进一步地,通过切割边14的设置,使切割边14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弧形边,在管体10进入人体时,该切割边14能够对人体的皮肤或肌肉组织进行切割,通过凸伸部13及切割边 14的共同作用,使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在人体内运动至手术部位,使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
2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凸伸部13呈鸭嘴型。该鸭嘴型凸出于切割边14的长度为2-5cm。
2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从侧面看,从靠近凸伸部13的一侧至靠近管体10第一端11的一侧,切割边14的高度(也即在图2中切割边 14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
28.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内形成有夹层15,管体10的内部通过夹层15分割为工作通道161及内镜通道 162。工作通道161用于放置手术器械,内镜通道162用于放置内窥镜。
29.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0的内部的上表面与夹层15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工作通道161,管体10的内部的下表面与夹层15的下表面共同形成内镜通道162。也即,如图4所示,夹层15将管体10内部分割为上下两条管型通道,上部的通道为工作通道161,下部的通道为内镜通道162。
30.更为具体地,夹层15沿管体10的内部的轴向水平设置,工作通道 161和内镜通道162均由管体10的第一端11朝向第二端12设置,进一步地,工作通道161和内镜通道162整体被夹层15分割为相对独立的两相对倾斜设置的管道结构。工作通道161的内轮廓可以大于内镜通道 162的内轮廓。在管体10的第二端12上,工作通道161与内镜通道162 之间形成有间隔,该间隔也即夹层15的厚度,从管体10的第二端12 至管体10的第一端11,夹层15的厚度逐渐减小,工作通道161与内镜通道162之间逐并拢,也即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致工作通道161 与内镜通道162相切。
31.进一步地,在管体10内还形成有第一清洗管路163及第二清洗管路164,在管体10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清洗管路163及第二清洗管路 164连通的第一接口171及第二接口172。通过第一清洗管路163及第二清洗管路164,可以在手术时根据需要通入及流出清洗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洗管路163及第二清洗管路164形成于夹层15内。
32.进一步地,在管体10的第二端11还形成有把手18,把手18可以近似呈菱形的板体结构设置。从第二端12的端面看,把手18的四角处均呈圆角,且把手18的上部至管体10中心的长度大于把手18的下部至管体10中心的长度。医护人员可通过把手18对整个管体10进行插入或拧动等操作。
33.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第二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的第一端11,工作通道161和内镜通道162之间由一竖直的夹层15相连。上述的第一清洗管路163及第二清洗管路164形成于夹层15的两侧,沿管体10的第二端12至第一端11方向,夹层15的高度逐渐减小,以使工作通道161与内镜通道162之
间逐渐靠近。
34.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管体10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11的下端面上形成凸伸部13,这能够便于将管体10插入人体,并在插入式对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进行导向,进一步地,通过切割边14 的设置,使切割边14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弧形边,在管体10进入人体时,该切割边14能够对人体的皮肤或肌肉组织进行切割,通过凸伸部 13及切割边14的共同作用,使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在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在人体内运动至手术部位,使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工作通道构建完成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亦可转动工作套管通过切割边对骨组织等进行进行简单辅助操作。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上形成有用于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管体的外径逐渐增大,在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上形成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形成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的下端面上,并向远离所述管体的方向凸伸,在所述凸伸部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切割边,所述切割边位于所述凸伸部的两侧,在所述凸伸部的每一侧,所述切割边连接于所述凸伸部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面之间,从侧面看,所述切割面的边缘呈弧形,该弧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伸部呈鸭嘴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从靠近所述凸伸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切割边的高度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内形成有夹层,所述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夹层分割为工作通道及内镜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上表面及所述夹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工作通道,所述管体的内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夹层的上表面共同形成内镜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沿所述管体的内部的轴向水平设置,在所述夹层内还形成有第一清洗管路及第二清洗管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通道及所述内经通道之间由一竖直的夹层相连,所述夹层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清洗管路及第二清洗管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第二端上,所述工作通道与所述内经通道之间形成有间隔,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至所述管体的第一端,所述工作通道与所述内镜通道之间的距离之间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形成有把手,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看,所述把手上部至所述管体的中心的长度大于所述把手的下部至所述管体的中心的长度。

技术总结
一种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上形成有用于伸入手术部位的第一端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管体的外径逐渐增大,在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上形成有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形成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的下端面上,并向远离所述管体的方向凸伸,在所述凸伸部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切割边,所述切割边位于所述凸伸部的两侧,在所述凸伸部的每一侧,所述切割边连接于所述凸伸部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面之间,从侧面看,所述切割面的边缘呈弧形,该弧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突出。该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能够在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更容易地插入到人体内。


技术研发人员:贺石生 倪海键 冯超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8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3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