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油盒组件及煎烤器具。
背景技术:2.煎烤器具是一种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器具。在煎烤食物时,尤其是烤肉时,会产生大量油脂,因此,煎烤器具通常在烤盘下方配置有接油盒组件。在煎烤食物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油烟,为了减少油烟污染,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侧部设有抽油烟组件的煎烤器具,可通过抽油烟组件抽吸油烟。这类煎烤器具的接油盒组件为单个盒体,通常也作为滤油盒,也就是抽吸油烟所形成的气流会从接油盒组件上方经过,从而部分气流从烤盘的漏油口窜出,导致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减少,破坏了循环气流的平衡,导致烹饪过程的油烟抽吸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油盒组件及煎烤器具,可避免破坏抽油烟所形成的循环气流,以使得烹饪过程的油烟抽吸效果较佳。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油盒组件,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上端,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一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孔以及出气孔。
5.由于接油盒组件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设置于第一盒体上端,因此第二盒体可用于承接从烤盘的漏油口流出的多余油脂。而第二盒体和第一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抽油烟组件工作时所形成的气流从该气流通道经过。也就是说,第二盒体将气流与烤盘的漏油口分隔开,从而抽吸油烟时,气流并不会从烤盘的漏油口窜出,从而避免了对抽油烟所形成的循环气流的破坏,从而使得烹饪过程的油烟抽吸效果较佳。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的底壁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盒体底壁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上方。
7.第二盒体通过设置第二凹陷部使得第二盒体具有较大容量,能够盛装更多油脂。第一盒体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可保证气流通道的宽度,从而保证气流通量。使用时,可在第一凹陷部内装入清水,或者吸油纸,或者其他油烟吸附组件,从而吸附油烟。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一侧设有平衡气孔。
9.设置平衡气孔可以卸除部分气压,避免气流通道内气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保证抽油烟组件的油烟抽吸效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一侧设有平衡气孔,所述平衡气孔的连通外界的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
11.设置平衡气孔可以卸除部分气压,避免气流通道内气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保证抽油烟组件的油烟抽吸效率。平衡气孔的连通外界的出气口朝向第一凹陷部设置,可避免平衡孔朝向用户喷出气体,从而避免平衡孔喷出的气体携带雾气而影响用户正
常使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贯穿所述第一盒体的侧壁,所述出气孔贯穿所述第二盒体的底壁。
13.如此,进气孔贯穿第一盒体的侧壁,有利于抽吸油烟时所形成的气流进入到气流通道中,出气孔贯穿第二盒体的底壁,有利于经过气流通道的气体从接油盒组件上方吹出。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盒体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侧壁呈弧形,以使所述气流通道朝向所述出气孔弯曲。
15.如此,可减小气体在气流通道内流动的阻力,更有利于气流从出气孔流出,并流向出风通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的一端侧壁设有缺口,所述第二盒体配合于所述第一盒体的上沿,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缺口围合形成所述进气孔。
17.如此,结构非常简单。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上端设有台阶,所述第二盒体的边缘放置于所述台阶上。
19.如此,第二盒体和第一盒体之间的装配非常简单,只要直接把第二盒体放置在第一盒体上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煎烤器具,包括煎烤器主体以及抽油烟组件,所述抽油烟组件设置于所述煎烤器主体一侧,所述煎烤器主体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接油盒组件,所述接油盒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抽油烟组件内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风通道,所述外壳内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出风通道。
21.抽油烟组件内设有进风通道,进气孔连通进风通道。外壳内设有出风通道,出气孔连通出风通道。从而,进风通道、气流通道和出风通道共同构成供气流经过的风道。抽油烟组件工作时,外界的空气进入进风通道,然后流经接油盒组件的气流通道,最后从出风通道排出到外界,如此,形成气流循环。由于接油盒组件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设置于第一盒体上端,因此第二盒体可用于承接从烤盘的漏油口流出的多余油脂。而第二盒体和第一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抽油烟组件工作时所形成的气流从该气流通道经过。也就是说,第二盒体将气流与烤盘的漏油口分隔开,从而抽吸油烟时,气流并不会从烤盘的漏油口窜出,从而避免了对抽油烟所形成的循环气流的破坏,从而使得烹饪过程的油烟抽吸效果较佳。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油烟组件包括壳体以及风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进风通道,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进风通道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煎烤器主体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进气孔。
23.如此,风轮工作时,烤盘产生的油烟从第一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然后由进风通道流向接油盒组件的气流通道,之后进入出风通道,最后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从而形成气流循环。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煎烤器主体还包括内壳以及导风结构,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侧,所述内壳上方形成用于容置烤盘的容置槽,所述接油盒组件安装于所述内壳下方,所述导风结构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盒体上方,所述导风结构开设有所述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具有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
风口连通所述出气孔,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容置槽。
25.如此,内壳将烤盘与接油盒组件分隔开,由于接油盒组件安装于内壳下方,因此第二盒体可以很方便地接住烤盘流下的多余油脂,而从气体流道经过的气流可以从第二进风口进入出风通道,并由第二出风口吹向烤盘,从而将油烟吹向抽油烟组件。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煎烤器具还包括烤盘、电热管以及反射罩,所述烤盘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烤盘底部,所述反射罩设置于所述内壳与所述烤盘之间,所述烤盘开设有漏油口,所述反射罩对应所述漏油口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内壳对应所述第一通道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漏油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盒体。
27.反射罩设置第一通道,内壳设置第二通道,便于从烤盘漏油口流下的油脂直接流到第二盒体中。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煎烤器具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煎烤器具的剖视图;
3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油盒组件的立体图;
33.图6为图5所示接油盒组件的分解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0、煎烤器主体;101、容置槽;11、外壳;12、导风结构;121、出风通道;1211、第二进风口;1212、第二出风口;13、接油盒组件;131、第一盒体;1311、第一凹陷部;1312、平衡气孔;1313、台阶;1314、把手;1315、缺口;132、第二盒体;1321、第二凹陷部;133、气流通道;1331、进气孔;1332、出气孔;14、内壳;141、第二通道;142、第三凸筋;20、烤盘;21、第一风口;22、漏油口;23、第一凸筋;30、抽油烟组件;31、风轮;32、壳体;33、进风通道;331、第一进风口;332、第一出风口;50、电热管;60、反射罩;61、第二风口;62、第一通道;63、第二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
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9.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煎烤器具,包括煎烤器主体10以及抽油烟组件30。抽油烟组件30设置于煎烤器主体10一侧,煎烤器主体10包括外壳11以及接油盒组件13,接油盒组件13可拆卸地安装于外壳11,从而便于拆卸及清洁接油盒组件13。
40.请参见图5至图7,接油盒组件13包括第一盒体131和第二盒体132,第二盒体132设置于第一盒体131上端,第二盒体132和第一盒体13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33,气流通道133具有进气孔1331以及出气孔1332。请参见图2,抽油烟组件30内设有进风通道33,进气孔1331连通进风通道33。请参见图4,外壳11内设有出风通道121,出气孔1332连通出风通道121。从而,进风通道33、气流通道133和出风通道121共同构成供气流经过的风道。抽油烟组件30工作时,外界的空气进入进风通道33,然后流经接油盒组件13的气流通道133,最后从出风通道121排出到外界,如此,形成气流循环,如图2所示,箭头所示为气流循环路径。由于接油盒组件13包括第一盒体131和第二盒体132,第二盒体132设置于第一盒体131上端,因此第二盒体132可用于承接从烤盘20的漏油口22流出的多余油脂。而第二盒体132和第一盒体13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33,抽油烟组件30工作时所形成的气流从该气流通道133经过。也就是说,第二盒体132将气流与烤盘20的漏油口22分隔开,从而抽吸油烟时,气流并不会从烤盘20的漏油口22窜出,从而避免了对抽油烟所形成的循环气流的破坏,从而使得烹饪过程的油烟抽吸效果较佳。
41.请参见图2,煎烤器主体10还包括内壳14,内壳14设置于外壳11内侧,内壳14上方形成用于容置烤盘20的容置槽101,接油盒组件13安装于内壳14下方。
42.煎烤器具还包括烤盘20、电热管50以及反射罩60。烤盘20设置于容置槽101内,通过烤盘20加热食物。电热管50设置于烤盘20底部,用于加热烤盘20。反射罩60设置于烤盘20与内壳14之间,电热管50位于烤盘20与反射罩60之间,从而反射罩60能够反射电热管50产生的热量给烤盘20,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43.请参见图3,烤盘20开设有漏油口22,反射罩60对应漏油口22开设有第一通道62,内壳14对应第一通道62开设有第二通道141,漏油口22通过第一通道62和第二通道141连通第二盒体132。从而,煎烤食物所产生的多余油脂从漏油口22流下,依次经过第一通道62和第二通道141,最后流到第二盒体132内。
44.本实施例中,漏油口22开设于烤盘20的中部位置,从而烤盘20内的多余油脂能够从该漏油口22流下。
45.进一步地,漏油口22内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凸筋23,第一凸筋23可起到导引的作用,防止油脂向漏油口22四周漫延。第一通道62的内壁围设于第一凸筋23外侧,如此,可避免油脂落到反射罩60上。进一步地,第一通道62内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凸筋63,第二通道141内壁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凸筋142,第三凸筋142抵接于第二凸筋63,从而可避免油脂流到内壳14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41的内壁也可以围设于第二凸筋63外侧。
46.请参见图4,煎烤器主体10还包括导风结构12,导风结构12设置于外壳11与内壳14之间,且位于第二盒体132。导风结构12开设有出风通道121,出风通道121具有第二进风口1211以及第二出风口1212,第二进风口1211连通出气孔1332,从而气流经过第二进风口1211进入出风通道121。第二出风口1212朝向容置槽101,也就是朝向烤盘20,从而经过出风
通道121的气流从第二出风口1212吹出,并吹向烤盘20。
47.请参见图2,抽油烟组件30包括壳体32以及风轮31,壳体32内设置有进风通道33,风轮31设置于进风通道33内,进风通道33具有第一进风口331以及第一出风口332,第一进风口331朝向煎烤器主体10上方,第一出风口332连通进气孔1331。风轮31连接有电机(图未示),由电机控制风轮31转动,从而抽吸油烟。
48.风轮31工作时,烤盘20产生的油烟从第一进风口331进入进风通道33,然后由进风通道33流向接油盒组件13的气流通道133,之后进入出风通道121,最后从第二出风口1212吹出,从而形成气流循环。
49.请参见图5至图7,第一盒体131的底壁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1311,第二盒体132底壁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1321,第二凹陷部1321位于第一凹陷部1311上方。第二盒体132通过设置第二凹陷部1321使得第二盒体132具有较大容量,能够盛装更多油脂。第一盒体131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1311,可保证气流通道133的宽度,从而保证气流通量。使用时,可在第一凹陷部1311内装入清水,或者吸油纸,或者其他油烟吸附组件,从而吸附油烟。
50.第一盒体131靠近出气孔1332的一侧设有平衡气孔1312。设置平衡气孔1312可以卸除部分气压,避免气流通道133内气压过大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保证抽油烟组件30的油烟抽吸效率。
51.进一步地,平衡气孔1312的连通外界的出气口朝向第一凹陷部1311设置。如此,可避免平衡孔朝向用户喷出气体,从而避免平衡孔喷出的气体携带雾气而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52.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331贯穿第一盒体131的侧壁,有利于抽吸油烟时所形成的气流从进风通道33进入到气流通道133中。出气孔1332贯穿第二盒体132的底壁,有利于经过气流通道133的气体从接油盒组件13上方吹出,从而进入出风通道121。
53.第二盒体132靠近出气孔1332的侧壁呈弧形,以使气流通道133朝向出气孔1332弯曲。如此,可减小气体在气流通道133内流动的阻力,更有利于气流从出气孔1332流出,并流向出风通道121。
54.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331和出气孔1332分别位于接油盒组件13相对的两侧。如此,气体在气流通道133内的流动阻力小,流动更加顺畅。
55.第二盒体132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盒体131上,如此,便于分别清洁第一盒体131和第二盒体132,以及便于更换第一盒体131内的清水或吸油纸等油烟吸附组件。
56.第一盒体131的一端侧壁设有缺口1315,第二盒体132配合于第一盒体131的上沿,第二盒体132与缺口1315围合形成进气孔1331。如此,结构非常简单。
57.第一盒体131上端设有台阶1313,第二盒体132的边缘放置于台阶1313上。如此,第二盒体132和第一盒体131之间的装配非常简单,只要直接把第二盒体132放置在第一盒体131上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58.本实施例中,接油盒组件13可拆卸地安装于煎烤器主体10的外壳11,外壳11设置有油盒安装槽,接油盒组件13卡入油盒安装槽即可,安装及拆卸都非常方便,便于清洁接油盒组件13。
59.第一盒体131还设有把手1314,通过握持把手1314可以很方便地将接油盒组件13
从外壳11中抽出。本实施例中,把手1314设置于第一盒体131远离进气孔1331的一端的外壁,便于抽拉第一盒体131。
60.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1.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盒体(131)和第二盒体(132),所述第二盒体(132)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131)上端,所述第二盒体(132)和所述第一盒体(13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33),所述气流通道(133)具有进气孔(1331)以及出气孔(13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31)的底壁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1311),所述第二盒体(132)底壁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1321),所述第二凹陷部(1321)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31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31)靠近所述出气孔(1332)的一侧设有平衡气孔(13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31)靠近所述出气孔(1332)的一侧设有平衡气孔(1312),所述平衡气孔(1312)的连通外界的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一凹陷部(1311)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331)贯穿所述第一盒体(131)的侧壁,所述出气孔(1332)贯穿所述第二盒体(132)的底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体(132)靠近所述出气孔(1332)的侧壁呈弧形,以使所述气流通道(133)朝向所述出气孔(1332)弯曲。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31)的一端侧壁设有缺口(1315),所述第二盒体(132)配合于所述第一盒体(131)的上沿,所述第二盒体(132)与所述缺口(1315)围合形成所述进气孔(133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31)上端设有台阶(1313),所述第二盒体(132)的边缘放置于所述台阶(1313)上。9.一种煎烤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煎烤器主体(10)以及抽油烟组件(30),所述抽油烟组件(30)设置于所述煎烤器主体(10)一侧,所述煎烤器主体(10)包括外壳(11)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油盒组件(13),所述接油盒组件(1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11),所述抽油烟组件(30)内设有进风通道(33),所述进气孔(1331)连通所述进风通道(33),所述外壳(11)内设有出风通道(121),所述出气孔(1332)连通所述出风通道(12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煎烤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烟组件(30)包括壳体(32)以及风轮(31),所述壳体(32)内设置有所述进风通道(33),所述风轮(31)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33)内,所述进风通道(33)具有第一进风口(331)以及第一出风口(332),所述第一进风口(331)朝向所述煎烤器主体(10)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332)连通所述进气孔(1331)。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煎烤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烤器主体(10)还包括内壳(14)以及导风结构(12),所述内壳(14)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侧,所述内壳(14)上方形成用于容置烤盘(20)的容置槽(101),所述接油盒组件(13)安装于所述内壳(14)下方,所述导风结构(12)设于所述外壳(11)与所述内壳(14)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盒体(132)上方,所述导风结构(12)开设有所述出风通道(121),所述出风通道(121)具有第二进风口(1211)以及第二出风口(1212),所述第二进风口(1211)连通所述出气孔(1332),所述第二出风口(1212)朝向所述容置槽(101)。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煎烤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烤器具还包括烤盘(20)、电
热管(50)以及反射罩(60),所述烤盘(20)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01)内,所述电热管(50)设于所述烤盘(20)底部,所述反射罩(60)设置于所述内壳(14)与所述烤盘(20)之间,所述烤盘(20)开设有漏油口(22),所述反射罩(60)对应所述漏油口(22)开设有第一通道(62),所述内壳(14)对应所述第一通道(62)开设有第二通道(141),所述漏油口(22)通过所述第一通道(62)和所述第二通道(141)连通所述第二盒体(132)。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油盒组件及煎烤器具。接油盒组件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设置于第一盒体上端,第二盒体和第一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孔以及出气孔。由于接油盒组件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设置于第一盒体上端,因此第二盒体可用于承接从烤盘的漏油口流出的多余油脂。而第二盒体和第一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抽油烟组件工作时所形成的气流从该气流通道经过。也就是说,第二盒体将气流与烤盘的漏油口分隔开,从而抽吸油烟时,气流并不会从烤盘的漏油口窜出,从而避免了对抽油烟所形成的循环气流的破坏,从而使得烹饪过程的油烟抽吸效果较佳。佳。佳。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刚 林达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