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06  5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补充依靠外接充电完成。因此充电插座和与其配合的充电插头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零件。
3.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在充电的过程中,插头和充电座之间易发热,并且无法将热量疏散,这样导致热量聚集在插头和充电座之间进而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充电时,插头和充电座之间产生热量无法疏散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包括:座体,座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多个插接柱,多个插接柱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且每个插接柱具有轴向内孔;多个第一散热孔,每个插接柱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
6.进一步地,第一散热孔沿插接柱的轴线方向延伸。
7.进一步地,第一散热孔包括条状、波浪状、锯齿状、螺旋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进一步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遮挡盖,遮挡盖可开闭地设置于座体上并遮盖容纳腔。
9.进一步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设置于容纳腔的侧壁,第二散热孔导通容纳腔和座体的外部。
10.进一步地,多个插接柱包括两个第一柱体和多个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的外径,经过两个第一柱体的轴线的面为第一预设面l1,与第一预设面l1垂直且经过容纳腔的中线的面为第二预设面l2,第一预设面l1和第二预设面l2将容纳腔分割为位于上方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第二散热孔位于第三腔体和/或第四腔体的侧壁上。
11.进一步地,第二散热孔的轴线与第二预设面l2之间具有锐角夹角。
12.进一步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排水孔,排水孔设置于容纳腔内,并导通容纳腔和座体的外部。
13.进一步地,排水孔位于容纳腔的侧壁上和/或容纳腔的端壁上,排水孔和第二散热孔间隔设置,排水孔的轴线位于第二预设面l2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为上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座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多个插接柱间隔设置在容纳
腔内,每个插接柱的侧壁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通过上述的设置,在进行充电时,插头上的金属端子插入至插接柱内,并随着电流的流通产生热量,但是由于在插接柱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这样能够使得金属端子和插接柱之间的热量导出,进而实现了热量的疏散。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充电时,插头和充电座之间产生热量无法疏散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主视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2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剖视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1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4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侧视示意图;
22.图6示出了图1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座体和遮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座体;11、容纳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第三腔体;114、第四腔体;20、插接柱;21、第一柱体;22、第二柱体;30、第一散热孔;40、遮挡盖;50、第二散热孔;60、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7.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8.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包括:座体10、多个插接柱20以及多个第一散热孔30。座体10上设置有容纳腔11。多个插接柱20设置于容纳腔11内,并且每个插接柱20具有轴向内孔。每个插接柱20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30。
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座体10上设置有容纳腔11,多个插接柱20间隔设置在容纳腔11内,每个插接柱20的侧壁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30。通过上述的设置,在进行充电时,插头上的金属端子插入至插接柱20内,并随着电流的流通产生热量,但是由于在插接柱20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30,这样能够使得金属端子和插接柱20之间的热量导出,进而实现了热量的疏散。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充电时,插头和充电座之间产生热量无法疏散的问题。
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插接柱2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散热孔30,当然,每个插接柱20上还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散热孔30,或者三个第一散热孔30或者更多。
31.第一散热孔30的作用是为了将金属端子和插接柱20之间的热量导出,为了提高散热的效果,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30沿插接柱20的轴线方向延伸。上述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散热孔30贯通插接柱20的面积,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的效率以及散热的效果。
32.针对不同的插接柱20直径,为了尽可能地增大散热的效果,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30包括条状、波浪状、锯齿状、螺旋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地,第一散热孔30为条状,直径较大的插接柱20上的第一散热孔30的宽度较大,直径较小的插接柱20上的第一散热孔30的宽度较小。
33.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插接柱上设置有多种不同形状的第一散热孔,例如,设置条形和波浪形、设置波浪形和锯齿形,或者螺旋状和条状等。
34.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遮挡盖40,遮挡盖40可开闭地设置于座体10上并遮盖容纳腔11。遮挡盖40的设置能够防止液体进入至容纳腔11内,进而使得充电的过程更加安全。
35.当第一散热孔30将热量疏散至容纳腔11内后,容纳腔11内也会积留大量的热量,这样也会影响使用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将容纳腔11内的热量传出容纳腔11的外部,因此,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第二散热孔50,第二散热孔50设置于容纳腔11的侧壁,第二散热孔50导通容纳腔11和座体10的外部。通过上述的设置第二散热孔50能够将积留在容纳腔11内热量传递出去,进而使得容纳腔11内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36.第二散热孔50的位置是有特殊考虑的,考虑因素包括防水性能及散热性能等。而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在使用时,容纳腔11的开口是朝向操作人员的,因此座体10的顶部是朝向上方的,当有液体从容纳腔11的上方流过时,若在容纳腔11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50,则会使得液体从第二散热孔50内流入,进而影响使用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散热的效果以及防水的性能,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插接柱20包括两个第一柱体21和多个第二柱体22,第一柱体21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22的外径,经过两个第一柱体21的轴线的面为第一预设面l1,与第一预设面l1垂直且经过容纳腔11的中线的面为第二预设面l2,第一预设面l1和第二预设面l2将容纳腔11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
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三腔体113和第四腔体114,第二散热孔50位于第三腔体113和/或第四腔体114的侧壁上。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够避免液体从第二散热孔50内流入容纳腔11内,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传出。具体地,第二散热孔50为两个,第三腔体113和第四腔体114中各一个,两个第二散热孔50的轴线的夹角为90
°

37.所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孔50的轴线与第二预设面l2之间具有锐角夹角。上述的设置能够兼顾散热和防水。
38.即使将第二散热孔50设置在第三腔体113和第四腔体114的侧壁上,液体也可能沿着座体10的侧壁从第二散热孔50内流至容纳腔11内,并且,液体也有可能从其他的位置流入至容纳腔11内,为了防止容纳腔11内积留液体,因此,所以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排水孔60,排水孔60设置于容纳腔11内,并导通容纳腔11和座体10的外部。排水孔60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容纳腔11内的液体排出,并且由于设置了两个第二散热孔50,这样气体能够沿着第二散热孔50吹至容纳腔11内并由第二散热孔50流出这样能够使得容纳腔11内保持干燥,进而使得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使用更加安全。
39.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60位于容纳腔11的侧壁上和/或容纳腔11的端壁上,排水孔60和第二散热孔50间隔设置,排水孔60的轴线位于第二预设面l2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位于容纳腔11的端壁上,这样能够提高导水的能力,即液体流动时不易充满排水孔,进而使得排水的速度更快。
4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本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为上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上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能够实现散热并能够实时排水的作用,这样能够使得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使用更加安全。因此,具有上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的车辆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0),所述座体(10)上设置有容纳腔(11);多个插接柱(20),多个所述插接柱(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并且每个所述插接柱(20)具有轴向内孔;多个第一散热孔(30),每个所述插接柱(20)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孔(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30)沿所述插接柱(20)的轴线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30)包括条状、波浪状、锯齿状、螺旋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遮挡盖(40),所述遮挡盖(40)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座体(10)上并遮盖所述容纳腔(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第二散热孔(50),所述第二散热孔(5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所述第二散热孔(50)导通所述容纳腔(11)和所述座体(10)的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接柱(20)包括两个第一柱体(21)和多个第二柱体(22),所述第一柱体(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22)的外径,经过两个所述第一柱体(21)的轴线的面为第一预设面l1,与所述第一预设面l1垂直且经过所述容纳腔(11)的中线的面为第二预设面l2,所述第一预设面l1和所述第二预设面l2将所述容纳腔(11)分割为位于上方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三腔体(113)和第四腔体(114),所述第二散热孔(50)位于所述第三腔体(113)和/或所述第四腔体(114)的侧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孔(5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面l2之间具有锐角夹角。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还包括排水孔(60),所述排水孔(6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并导通所述容纳腔(11)和所述座体(10)的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60)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上和/或所述容纳腔(11)的端壁上,所述排水孔(60)和所述第二散热孔(50)间隔设置,所述排水孔(60)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二预设面l2内。10.一种车辆,包括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座,包括:座体,座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多个插接柱,多个插接柱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且每个插接柱具有轴向内孔;多个第一散热孔,每个插接柱的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充电时,插头和充电座之间产生热量无法疏散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华 雷波 阳启亮 刘仰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力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3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