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
背景技术:2.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应确保不会对水泥生产和污染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入窑固体废物应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其重金属以及氯、氟、硫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及投加量应满足《hj 662-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3.针对生活垃圾热值低、灰分大、干化困难的特点,采用其他焚烧处置工艺往往具有较高的运行成本。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可以显著降低固定投资和运行成本,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4.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污泥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并且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和铜、锌、铬、汞等重金属以及盐类、多氯联苯、二嗯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会造成二次污染;
5.现有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通常利用水泥窑烟气直接干化污泥工艺,采用水泥窑窑尾废热烟气作为污泥干化的热源,但是在污泥干化过程中,热量利用率较低,使得污泥的干化率低,污泥干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对污泥进行处理时,通常利用水泥窑烟气直接干化污泥工艺,采用水泥窑窑尾废热烟气作为污泥干化的热源,但是在污泥干化过程中,热量利用率较低,使得污泥的干化率低,污泥干化效果不好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包括污泥储料仓、污泥干燥器、带罩输送机、水泥窖、窖尾换热器和气体换热器,所述污泥干燥器包括外壳、内胆和导热管,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胆,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有隔离腔,所述外壳顶部插接有贯穿所述内胆的进料管,所述内胆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所述内胆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液孔,所述内胆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透水膜层,所述内胆外壁均匀缠绕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端与所述气体换热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管另一端与所述气体换热器输入端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污泥储料仓与所述污泥干燥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污泥干燥器与
所述水泥窖之间设置有带罩输送机,所述水泥窖与所述窖尾换热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窖尾换热器与所述污泥干燥器之间设置有气体换热器。
9.其中,所述污泥储料仓与污泥干燥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储料仓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所述污泥干燥器内。
10.其中,所述带罩输送机采用不锈钢螺旋输送机。
11.其中,所述气体换热器与所述水泥窖之间设置有冷凝塔,所述冷凝塔用于冷却所述气体换热器产生的气体。
12.其中,所述冷凝塔第一输出端设置有污水排放管,所述冷凝塔第二输出端与水泥窖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不凝气体的导管。
13.其中,所述粉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转轴和破碎刀,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顶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内胆的转轴,所述转轴外壁位于所述内胆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破碎刀。
14.其中,所述外壳一侧的底部插接有贯穿所述隔离腔的排污管。
15.其中,所述透水膜层采用无纺布制成。
16.其中,所述内胆底部的中心处插接有贯穿所述外壳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发明通过气体换热器将水泥窖窑尾废热烟气的热量传导给介质(水),然后介质吸收热量后输送到导热管内,通过导热管对内胆内部的污泥持续加热处理,在污泥加热的过程中,同时通过粉碎组件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污泥中的污水通过漏液孔排出,并且通过导热管不间断的对内胆内部的污泥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干燥污泥的目的,并且通过破碎组件不间断的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从而得到粉末状的污泥,这样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通过了污泥的干化率,污泥干化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系统流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污泥干燥器中外壳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污泥干燥器中内胆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3中:10、外壳;11、进料管;12、驱动电机;13、转轴;14、破碎刀;15、排污管;16、隔离腔;20、内胆;21、漏液孔;22、透水膜层;23、排料管;24、控制阀门;30、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包括污泥储料仓、污泥干燥器、带罩输送机、水泥窖、窖尾换热器和气体换热器,污泥储料仓与污泥干燥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污泥干燥器与水泥窖之间设置有带罩输送机,水泥窖与
窖尾换热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窖尾换热器与污泥干燥器之间设置有气体换热器。
25.其中,污泥储料仓与污泥干燥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泵,污泥储料仓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污泥干燥器内。
26.其中,采用污泥运输车将污泥输送到污泥储料仓内,然后通过污泥泵将污泥输送到污泥干燥器内,同时水泥窖窑尾废热烟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窖尾换热器内,通过窖尾换热器和气体换热器将烟气中的热量传导到介质(水)中,然后吸收热量的介质持续不断的对污泥干燥器提高热量,从而对污泥干燥器内部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干燥处理后的污泥粉末通过带罩输送机输送到水泥窖,用于水泥生产的添加料,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27.其中,带罩输送机采用不锈钢螺旋输送机,且不锈钢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管道为封闭式的,通过不锈钢螺旋输送机输送污泥粉末,避免在输送的过程中污泥粉末飞扬。
28.其中,气体换热器与水泥窖之间设置有冷凝塔,冷凝塔用于冷却气体换热器产生的气体,冷凝塔第一输出端设置有污水排放管,冷凝塔第二输出端与水泥窖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不凝气体的导管,在将烟气中的热量传导到介质(水)中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烟气通过管道排到冷凝塔内,通过冷凝塔将废烟气冷凝,冷凝产生的废水通过污水排放管排出,而不能冷凝的不凝气体通过导管输送到水泥窖内持续利用。
29.其中,污泥干燥器包括外壳10、内胆20和导热管30,外壳10内部设置有内胆20,外壳10与内胆20之间形成有隔离腔16,外壳10顶部插接有贯穿内胆20的进料管11,内胆20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内胆20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液孔21,内胆20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透水膜层22,内胆20外壁均匀缠绕有导热管30,导热管30一端与气体换热器输出端固定连接,导热管30另一端与气体换热器输入端固定连接。
30.其中,通过气体换热器将水泥窖窑尾废热烟气的热量传导给介质(水),然后介质吸收热量后输送到导热管30内,并且污泥泵通过进料管11将污泥输送到内胆20内,通过导热管30对内胆20内部的污泥持续加热处理,在污泥加热的过程中,同时通过粉碎组件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污泥中的污水通过漏液孔21排出,并且通过导热管30不间断的对内胆20内部的污泥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干燥污泥的目的,并且通过破碎组件不间断的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从而得到粉末状的污泥,这样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通过了污泥的干化率。
31.其中,粉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2、转轴13和破碎刀14,驱动电机12固定安装在外壳10顶部,驱动电机1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贯穿内胆20的转轴13,转轴13外壁位于内胆20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破碎刀14,在将污泥输送到内胆20内后,同时打开驱动电机12,然后驱动电机12通过转轴13带动破碎刀14在内胆20内部旋转,通过破碎刀14对污泥进行搅拌、破碎处理,避免污泥在内胆20内凝固结块,并且可以将干燥后的污泥破碎成粉末状。
32.其中,外壳10一侧的底部插接有贯穿隔离腔16的排污管15,污泥中的污水通过漏液孔21滴落到隔离腔16内后,可以通过排污管15将隔离腔16内的污水排出。
33.其中,透水膜层22采用无纺布制成,通过透水膜层22可以将污泥和漏液孔21隔离开,避免污泥堵塞漏液孔21。
34.其中,内胆20底部的中心处插接有贯穿外壳10的排料管23,且排料管23的端部贯穿透水膜层22,排料管23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24,当需要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时,关闭手动关闭控制阀门24,从而将排料管23的通路关闭,然后在内胆20内部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待污泥干燥完成后,手动打开控制阀门24,从而将排料管23的通路打开,然后内胆20内部的粉末状污泥通过排料管23排出,并通过带罩输送机输送至水泥窖。
3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采用污泥运输车将污泥输送到污泥储料仓内,然后通过气体换热器将水泥窖窑尾废热烟气的热量传导给介质(水),然后介质吸收热量后输送到导热管30内,并且污泥泵通过进料管11将污泥输送到内胆20内,通过导热管30内流动的吸收热量的介质持续不断的对内胆20提供热量,从而对内胆20内部的污泥持续加热处理,在污泥加热的过程中,同时通过粉碎组件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污泥中的污水通过漏液孔21排出,并且通过导热管30不间断的对内胆20内部的污泥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干燥污泥的目的,并且通过破碎组件不间断的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从而得到粉末状的污泥,这样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通过了污泥的干化率,然后干燥处理后的污泥粉末通过带罩输送机输送到水泥窖,用于水泥生产的添加料,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包括污泥储料仓、污泥干燥器、带罩输送机、水泥窖、窖尾换热器和气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燥器包括外壳(10)、内胆(20)和导热管(30),所述外壳(10)内部设置有内胆(20),所述外壳(10)与内胆(20)之间形成有隔离腔(16),所述外壳(10)顶部插接有贯穿所述内胆(20)的进料管(11),所述内胆(20)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所述内胆(20)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液孔(21),所述内胆(20)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透水膜层(22),所述内胆(20)外壁均匀缠绕有导热管(30),所述导热管(30)一端与所述气体换热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管(30)另一端与所述气体换热器输入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料仓与所述污泥干燥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污泥干燥器与所述水泥窖之间设置有带罩输送机,所述水泥窖与所述窖尾换热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窖尾换热器与所述污泥干燥器之间设置有气体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料仓与污泥干燥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储料仓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所述污泥干燥器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罩输送机采用不锈钢螺旋输送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换热器与所述水泥窖之间设置有冷凝塔,所述冷凝塔用于冷却所述气体换热器产生的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塔第一输出端设置有污水排放管,所述冷凝塔第二输出端与水泥窖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不凝气体的导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2)、转轴(13)和破碎刀(14),所述驱动电机(12)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0)顶部,所述驱动电机(1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内胆(20)的转轴(13),所述转轴(13)外壁位于所述内胆(20)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破碎刀(1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一侧的底部插接有贯穿所述隔离腔(16)的排污管(1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膜层(22)采用无纺布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0)底部的中心处插接有贯穿所述外壳(10)的排料管(23),所述排料管(23)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24)。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包括污泥储料仓、污泥干燥器、带罩输送机、水泥窖、窖尾换热器和气体换热器,所述污泥干燥器包括外壳、内胆和导热管,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胆,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有隔离腔,所述外壳顶部插接有贯穿所述内胆的进料管,所述内胆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所述内胆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液孔,所述内胆内壁的底部设置有透水膜层;本发明通过导热管不间断的对内胆内部的污泥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干燥污泥的目的,并且通过破碎组件不间断的对污泥进行破碎处理,从而得到粉末状的污泥,这样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通过了污泥的干化率,污泥干化效果较好。污泥干化效果较好。污泥干化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崔川 李满 苗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6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