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08  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2.钢铁企业针对钢铁产品性能检验时,均需要加工相应的小型试样模块,送至不同的检验室进行检验,为区分不同的产品,需要在试样模块上打印相应的试样号进行区分。目前常用的为用印有字符的铁质钢印通过铁锤敲打,在试样上留下对应的钢印编号。针对此类型的钢印打印装置,往往由于字符模块较大,敲击打印时受力不均造成钢印不清晰,而重新在原位置打印时,由于字符模块较大,且非镂空状态,造成覆盖效果差,重新打印不清晰。另字符模块一般为长方体,厚度远大于字符的高度,打印时需用手扶持,操作不熟练时易造成伤害。
3.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避免人员受伤情况,并可保证钢印打印受力均匀,标记清晰且可重复原位置打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受力不均,且重复打印位置难对齐造成钢印不清晰,同时因需手扶持可能造成手指受伤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字符模块;所述字符模块包括扁平镂空的字头,与字头下端固定连接的带有磁性的把持端;所述把持端为“t”字形,下端为连接杆,连接杆与字符模块固定连接,且厚度小于字符模块厚度;把持端上端为标注头,在标注头上设置有与对应字头相同的标记符号;所述字头的截面为梯形,且与被打印工件相接触的一端为较短的底边,该边的两侧倒有圆弧角。
6.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收纳字符模块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为长方体结构,设有多个与字头相配合的收纳槽,在收纳槽一侧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开口。
7.进一步的:所述扁平镂空的字头,其厚度为2-4mm,高度为9-10mm,且高度为厚度的2.5-5倍。
8.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连接杆上,且每个字符模块中限位块到字头的距离相等;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板,在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底部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开口。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字符模块扁平设计,且附带磁性,可吸附在一定角度的钢铁试样上,打印钢印时不用手扶持,打印安全方便。(2)字符模块镂空设置,打印端仅为对应的字符,便于观察,可保证两次打印时在原打印位置进行重复打印,保证了便钢印清晰。(3)字符模块,扁平镂空设置,字符内容易标识,受力均匀,以便打印字符完整清晰。(4)字符模块小型化,方便携带拿取。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字符模块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字符模块与收纳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字符模块与限位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字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序号说明:
15.1为字符模块、11为字头、12为把持端、121为连接杆、122为标注头;
16.2为收纳盒、21为收纳槽、22为开口;
17.3为限位装置、31为限位块、32为限位板、33为限位槽、34为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首先为了便于说明,设定将字头按正常书写的数字或字符形式放置时,上下方向的距离为高度,左右方向的距离为宽度,垂直纸面方向的距离为厚度。
19.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包括多个字符模块1;所述字符模块包括扁平镂空的字头11,与字头下端固定连接的带有磁性的把持端12;所述把持端为近似的“t”字形,“t”字形的下端为连接杆121,连接杆与字符模块固定连接,且厚度小于字符模块厚度;把持端“t”字形的上端为标注头122,标准头为圆形,在标注头上设置有与对应字头相同的标记符号;所述字头的截面为倒梯形,上大下小,且与被打印工件相接触的一端即下端为较短的底边,该边的两侧倒有圆弧角,或者该边为圆弧形,以利于打印效果。
20.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收纳字符模块的收纳盒2,所述收纳盒为长方体结构,设有多个与字头相配合的收纳槽21,收纳槽上部开口,在收纳槽一侧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开口22。收纳时,字头放入收纳槽内,连接杆从开口处伸出收纳盒外,标识在外侧,便于选择拿取。收纳时,字符模块侧立着放入收纳槽内,即收纳槽的宽度与字头的厚度相配合,收纳槽的长度与字头的高度相配合。
21.优选的:所述扁平镂空的字头,扁平是指其高厚比较大,字头的厚度为2-4mm,高度为9-10mm,且高度为厚度的2.5-5倍。镂空,是指字头没有线条的位置为空心的,如字符“0”为近似圆环状。
22.优选的:还包括限位装置3,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31,限位块通常为三角形,固定在连接杆上,且每个字符模块中限位块到字头的距离相等;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板32,限位板通过螺栓或磁吸或其他方式固定在工件或台架等位置,在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33,限位槽底部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开口34。限位槽及开口均为开放式的,字符模块可以从上部放入,且字符模块上的限位块恰好与限位槽配合,从而限定了字头的位置,使多个钢印能够整齐排列,提高了美观度并减少了读取的误差。
实施例
23.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包括钢印字符模块,依据需要设置为0-9、a-z中的任一字符;被磁化的把持端,方便拿取与位置移动,字符模块收纳装置,用于收集钢印字符模
块,方便携带;字符模块收纳装置的收纳槽,为多个竖型卡槽,用于固定单个钢印字符模块。其中,字符模块为耐磨钢制成,为镂空状态,与钢铁试样接触部分为圆角,锤击部分为直角,且存在一定厚度。被磁化的把持端为顺磁钢制成,厚度小于字符模块的厚度,且为扁平状,尾部为实心圆形,用于标记对应的钢印字符。其与钢印字符模块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为厚度方向中心位置,水平方向平行。
24.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25.1)依据需要标记的钢印试样号,依顺序从字符模块收纳装置中选择对应的钢印字符模块,准备钢印打印;
26.2)将钢印字符模块的字符端放置在需要打印钢印的钢铁试样上,依据打印字符所需位置,调整钢印字符模块位置,由于字符模块附带磁性,会吸附在钢铁试样上,无需使用手去扶持钢印字符模块;也可以将限位板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将字符模块放置在相应的限位槽内,即可实现定位;
27.3)使用击打锤击打钢印字符模块的字符端,在钢铁试样上打印出对应的标记号;
28.4)移开钢印字符模块,查看钢印打印清晰度,若不清晰,可钢印字符模块继续放回原位置,继续打印。因为字头为镂空设置,可依据内外边线进行校对,有效保证了钢印字符位置与上次钢印打印位置重合,提高打印精准度;
29.5)再次重复步骤4,直至当前钢印清晰;
30.6)依据所需标记的试样号,继续选择下一个钢印字符模块。重复步骤1-4,直至完成试样符号的打印标记;
31.7)使用完钢印字符模块后,将钢印字符模块的字符端放回字符模块放置装置中。由于钢印字符模块的把持端标记有对应的字符,放置顺序可随意放置,使用时依据持端对应的字符进行取用。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带磁性吸附功能,在钢印位置固定后,无需用手扶持,击打钢印时,有效保证人员安全。钢印字符扁平设计,减小针对钢铁试样存在倾斜或字符模块存在倾斜等情况,可有效降低钢铁试样接触部分受力不均匀性,保证打击受力均匀,以使字符完整清晰。通过镂空字符设置,针对用力过小造成钢印不清晰情况进行重复原位置打印,加深钢印,保证钢印的清晰。
3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 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字符模块;所述字符模块包括扁平镂空的字头,与字头下端固定连接的带有磁性的把持端;所述把持端为“t”字形,下端为连接杆,连接杆与字符模块固定连接,且厚度小于字符模块厚度;把持端上端为标注头,在标注头上设置有与对应字头相同的标记符号;所述字头的截面为梯形,且与被打印工件相接触的一端为较短的底边,该边的两侧倒有圆弧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纳字符模块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为长方体结构,设有多个与字头相配合的收纳槽,在收纳槽一侧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镂空的字头,其厚度为2-4mm,高度为9-10mm,且高度为厚度的2.5-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连接杆上,且每个字符模块中限位块到字头的距离相等;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板,在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底部还设置有与连接杆相配合的开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式钢印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字符模块;所述字符模块包括扁平镂空的字头,与字头下端固定连接的带有磁性的把持端;所述把持端为“T”字形,下端为连接杆,连接杆与字符模块固定连接,且厚度小于字符模块厚度;把持端上端为标注头,在标注头上设置有与对应字头相同的标记符号;所述字头的截面为梯形,且与被打印工件相接触的一端为较短的底边,该边的两侧倒有圆弧角。本实用新型结构打印钢印时不用手扶持,打印安全方便。打印时便于观察,可保证钢印清晰。字符模块小型化,方便携带拿取。方便携带拿取。方便携带拿取。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建 曲之国 董玺强 郝文强 王立志 刘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钢营口中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4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