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碱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2.烟碱,又名尼古丁,是重要的医药、天然农药、香料、化工原料,易溶于醇、醚、氯仿、烷烃类等有机溶剂以及水,可用于生产安全有效的戒烟产品、电子烟以及低毒无残留农药。
3.现有技术中,烟碱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混合碱化、有机溶剂浸取、萃取、反萃取、浓缩、精馏多个过程,其中原料混合碱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过程,其在部分技术中也记载为陈化或发酵,即烟筋与碱性辅料(如氧化钙)、水混合并堆置一定时间的过程。在运输原料至完成碱化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成分复杂的废气,包括挥发性烟碱、vocs、四散的颗粒物等等。部分现有技术对于该类废气会采用直接向外界排放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该类直接排放的方式显然与目前倡导的绿色、环保生产相悖,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对烟碱废气处理的系统,以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能够对烟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尤其是原料至碱化完成过程产生的废气,避免废气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绿色、环保生产。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车间废气管道下游依次连通的废气喷淋装置、活性炭净化装置、光解光氧装置。废气喷淋装置通过喷淋的方式将废气中的颗粒或可湿除的杂质进行沉积,从而达到初步净化废气的目的。更优选地,所述废气喷淋装置底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收集喷淋液并通过管道运输至喷淋部件,以实现再循环喷淋。废气经过初步的净化、除尘后,废气进入到活性炭净化装置,活性炭净化装置能提供活性炭吸附功能,将部分在废气喷淋装置中未去除的颗粒物进行去除,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活性炭对vocs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经活性炭净化装置的废气继续流动至光解光氧装置,在经过其中uv紫外光束覆盖区域时,会发生光解反应,废气及其中污染物分子的化学键打开,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且光解光氧装置还会促使产生臭氧,使得废气中分子与臭氧氧化结合形成无害或低害化合物。光解光氧装置对vocs净化显著,能大幅度消除该污染物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废气喷淋装置、活性炭净化槽、光解光氧装置三者串联,本技术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能很好的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小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绿色、环保生产,且本技术系统构成简单,易于组装实施。
6.优选地,所述废气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下方设有喷淋头,所述第一壳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车间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活性炭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喷淋头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还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支撑杆、环设于支撑杆上呈螺旋上升排布的若干挡片。
废气从位于第一壳体底部的第一进气口进入,喷淋头进行喷淋除尘,经过喷淋除尘的气体经第一壳体顶部的第一出气口流出。所述喷淋头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还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竖直放置的支撑杆、环设支撑杆上呈螺旋上升排布的若干挡片,所述挡片之间存在间隙。当气体由第一进气口进入废弃喷淋装置时,废气向上移动,此时挡片阻挡了气体的直接向上流通,气体从挡片之间的缝隙向上流动;同时,喷淋头喷淋下的液体落在挡片上后,由于若干个挡片呈螺旋状,液体落在挡片上后向下流动时,在与下方相邻挡片之间形成水幕。气体在通过除尘机构时,会经过多层水幕,废气中的可湿除杂质被有效沉积。结合喷淋头和除尘机构,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液体湿除,提高废气净化效果。
7.优选地,所述挡片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当所有废气均只能通过挡片间的缝隙而上升并除尘时,除尘效果有所上升,但是相应的会影响其除尘效率;通过在挡片上设置若干通孔,有助于及时的使下方废气上升,从而在保障具有一定除尘效果的前提下,使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
8.优选地,所述除尘机构中相邻挡片之间的通孔错开设置。所述错开设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更优选地,相邻挡片之间的通孔在其环设方向上错开设置。若除尘机构中相邻挡片的通孔在竖直方向上有所重合,则部分废气可能穿过通孔而直接到达第一出气口,水幕的除尘作用减弱。为此,除尘机构中相邻挡片之间的通孔错开设置,有利于让部分下层废气通过,同时又能让通过通孔的废气还经过上层水幕,从而既保障除尘效果又保障除尘效率。
9.优选地,所述废气喷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上下两端口径小于中间段口径,且喷淋头位于内壳体上方,除尘机构设置于内壳体下方,废气经除尘机构、内壳体、喷淋头、第一出气口流出。废气在流出除尘机构后,除了喷淋的液体外,其会经过喷淋头到达第一出气口并排出。本技术设置除尘机构上方、喷淋头下方的内壳体,有利于减缓流出除尘机构后的废气流通速度,从而在喷淋头下方使废气进行短暂停留或缓流,从而在废气喷淋装置中废气流通的最后路程中完善喷淋除尘效果。
10.优选地,活性炭净化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填料腔,所述填料腔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承接于废气喷淋装置下游;所述填料腔的一侧壁面为斜面,第二壳体在斜面相对侧设有修理门,第二壳体顶部设有入料门,所述入料门与填料腔连通。经第一出气口流出的废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活性炭净化装置中,活性炭净化装置通过活性炭对其进行净化。活性炭是一种常需替换的填料,本技术中活性炭净化装置设置填料腔一侧壁面为斜面有利于活性炭卸料时向修理门侧滑动,简化卸料难度。当卸料完成需更换新活性炭填料时,只需将修理门关闭,再通过顶部的入料门装料即可。通过该设置有利于活性炭净化装置的装料卸料,减小维护难度。且卸料、装料的便利性有利于维护人员积极、不费劲的进行活性炭更换,有利于维持整体废气处理系统的效果。
11.优选地,活性炭净化装置内设有多个填料板,所述填料板包括边框以及滤网背板,所述滤网背板与围绕滤网背板设置的边框共同形成单个填料板的活性炭填充空间。除了将活性炭直接填充于填料腔内外,还可通过填料板放置活性炭,利于拿取和更换。且通过填料板有利于规整活性炭的排布,利于均匀的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等。
12.优选地,多个填料板倾斜排列,填料板板面与第二进气口相对设置,且填料板上端
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距离较填料板下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更大。废气经第二进气口进入活性炭净化装置后,废气穿过若干个填料板及其中填充的活性炭实现进一步净化过程。而设置多个填料板倾斜排列、填料板上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距离较填料板下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更大,则能使得部分废气水平穿过填料板的同时,还有部分废气沿填料板板面方向斜向上流动,从而在倾斜方向上流动并经过活性炭填料。在沿板面方向上经过活性炭时,其经过的活性炭填料更多,净化更加完全。即除了让部分废气水平通过外,还使得部分废气在斜面上爬坡并经过板面方向上更大覆盖面积的活性炭,从而显著提高净化效果。
13.优选地,所述光解光氧装置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三壳体一侧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之间排列有若干灯板,所述灯板上安装有多个uv灯管,所述灯板一侧设有供气体流出的滤网通道,多个灯板形成供气体流出的s型通道。更优选地,相邻灯板的滤网通道错开设置,多个灯板形成供气体流出的s型通道。经过活性炭净化装置的废气通过第三进气口进入光解光氧装置,而设置灯板单侧为滤网通道、多个灯板形成s型通道有利于增长废气在光解光氧中的行程,多次uv灯管照射后,使废气中的vocs等不易去除的污染物得以净化。
14.优选地,所述灯板包括安装板、滤网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uv灯管,所述安装板与滤网板滑动连接,且当安装板滑动至滤网板一侧时,滤网板相对侧形成滤网通道。灯板单侧为滤网通道且相邻灯板的滤网通道错开,能够提供s型通道,在保障一定净化效率的同时,使废气得到足够的uv光解。而设置灯板为滑动连接的安装板、滤网板组装结构,有利于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滤网通道,使废气流经路径更为多样。如将相邻灯板的安装板滑动至相对侧,则能实现s型通道;将所有安装板相对于滤网板滑动至一侧或中间侧,有利于废气直接的流通,提高效率。通过设置相对滑动的安装板、滤网板有利于根据需要调整,适应于更多场景。
15.优选地,光解光氧装置第三出气口连接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路径上设有排气管喷淋头,排气管下方设有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所述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与排气管喷淋头连通。废气经光解光氧装置后,废气污染物得到较为完善的净化,对环境无害或低害,此时则能通过排气管排至外界。而在排气管路径上设置排气管喷淋头,能够在最后排出至外界时进行最后的去除过程,废气经排气管喷淋头后排出至外界。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则能收集落下的喷淋液并通过泵压等方式输送至排气管喷淋头再次作为喷淋液,实现循环多次利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对烟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尤其是原料至碱化完成过程产生的废气,避免废气带来的环境污染,使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通过废气喷淋装置、活性炭净化槽、光解光氧装置三者串联,实现逐步净化、加强净化。且本技术系统构成简单,易于组装实施,装置寿命长。便于应用在实际生产中,配合烟碱碱化过程,也能避免污染物浸入车间影响车间人员健康,促进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17.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构成示意图。
18.图2显示实施例1除尘结构俯视示意图。
19.图3显示实施例1光解光氧装置俯视下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显示实施例1光解光氧装置内灯板排布示意图。
21.附图说明:废气喷淋装置100、第一壳体101、第一出气口102、喷淋头103、第一进气口104、除尘机构105、支撑杆106、挡片107、通孔108、活性炭净化装置200、第二壳体201、填料腔202、第二进气口203、第二出气口204、填料板205、光解光氧装置300、第三壳体301、第三进气口302、第三出气口303、灯板304、uv灯管305、滤网通道306、安装板307、滤网板308、排气管400、排气管喷淋头401、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402。
具体实施方式
2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车间废气管道下游依次连通的废气喷淋装置100、活性炭净化装置200、光解光氧装置300。废气喷淋装置100通过喷淋的方式将废气中的颗粒或可湿除的杂质进行沉积,从而达到初步净化废气的目的。更优选地,所述废气喷淋装置100底部设有回收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回收槽收集喷淋液并通过管道运输至喷淋部件,以实现再循环喷淋。废气经过初步的净化、除尘后,废气进入到活性炭净化装置200,活性炭净化装置200能提供活性炭吸附功能,将部分在废气喷淋装置100中未去除的颗粒物进行去除,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活性炭对vocs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废气继续流动至光解光氧装置300,在经过其中uv紫外光束覆盖区域时,会发生光解反应,废气及其中污染物分子的化学键打开,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且其还会促使产生臭氧并使得废气中分子与臭氧氧化结合形成无害或低害化合物。光解光氧装置300对vocs净化显著,能大幅度消除该污染物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废气喷淋装置100、活性炭净化槽、光解光氧装置300三者串联,本技术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能很好的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小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绿色、环保,且本技术系统构成简单,易于组装实施。
2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喷淋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1,所述第一壳体101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102,第一出气口102下方设有喷淋头103,所述第一壳体101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口104,所述第一进气口104与车间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102与活性炭净化装置200连通;所述喷淋头103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04之间还设有除尘机构105,如图1、2所示,所述除尘机构105包括支撑杆106、环设于支撑杆106上呈螺旋上升排布的若干挡片107。废气从位于第一壳体101底部的第一进气口104进入,喷淋头103进行喷淋除尘,经过喷淋除尘的气体经第一壳体101顶部的第一出气口102流出。所述喷淋头103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04之间还设有除尘机构105,所述除尘机构105包括竖直放置的支撑杆106、环设支撑杆106上呈螺旋上升排布的若干挡片107,所述挡片107之间存在间隙。当气体有第一进气口
104进入废弃喷淋装置时,废气向上移动,此时挡片107阻挡了气体的直接向上流通,气体从挡片107之间的缝隙向上流动;同时,喷淋头103喷淋下的液体落在挡片107上后,由于若干个挡片107呈螺旋状,液体落在挡片107上后向下流动时,在与下方相邻挡片107之间形成水幕。气体在通过除尘机构105时,会经过多层水幕,废气中的可湿除杂质被有效沉积。基于喷淋头103基于的较少水量,除尘机构105利用呈螺旋上升的挡片107,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液体湿除,提高废气净化效果。
26.如图2所示,所述挡片107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08。当所有废气均只能通过挡片107间的缝隙而上升并除尘时,除尘效果有所上升,但是相应的会影响其除尘效率;通过在挡片107上设置若干通孔108,有助于及时的使下方废气上升,从而在保障具有一定除尘效果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机构105中相邻挡片107之间的通孔108错开设置。本实施例中错开设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相邻挡片107之间的通孔108在其环设方向上错开设置。若除尘机构105中相邻挡片107的通孔108在竖直方向上有所重合,则部分废气可能通过穿过通孔108而直接到达第一出气口102,减少了水幕的除尘作用。为此,除尘机构105中相邻挡片107之间的通孔108错开设置有利于让通过通孔108的废气还经过上层水幕,从而提升除尘效果、效率。
27.为了进一步提升废气喷淋装置效果,所述废气喷淋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内的内壳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内壳体上下两端口径小于中间段口径,且喷淋头103位于内壳体上方,除尘机构105设置于内壳体下方,废气经除尘机构105、内壳体、喷淋头103、第一出气口102流出。废气在流出除尘机构105后,除了喷淋的液体外,其会经过喷淋头103到达第一出气口102并排出。本技术设置除尘机构105上方、喷淋头103下方的内壳体,有利于减缓流出除尘机构105后的废气流通速度,从而在喷淋头103下方使废气进行短暂停留或缓流,从而在废气喷淋装置100中废气流通的最后路程中完善喷淋除尘效果。
28.具体地,活性炭净化装置200包括第二壳体201、设置于第二壳体201内的填料腔202,所述填料腔202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203,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气口204,所述第二进气口203承接于废气喷淋装置100下游;所述填料腔202的一侧壁面为斜面,第二壳体201在斜面相对侧设有修理门,第二壳体201顶部设有入料门,所述入料门与填料腔202连通,该类结构主要用于直接填料活性炭时。经第一出气口102流出的废气通过第二进气口203进入活性炭净化装置200中,活性炭净化装置200通过活性炭对其进行净化。活性炭是一种常需替换的填料,本技术中活性炭净化装置200设置填料腔202一侧壁面为斜面有利于活性炭卸料时向修理门侧滑动,简化卸料难度。当卸料完成需更换新活性炭填料时,只需将修理门关闭,再通过顶部的入料门装料即可。
29.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直接填料的方式外,本实施例图1中所示的则是通过填料板承载活性炭,具体地,活性炭净化装置200内设有多个填料板205,所述填料板205包括边框以及滤网背板,所述滤网背板与围绕滤网背板设置的边框共同形成单个填料板205的活性炭填充空间。除了将活性炭直接填充于填料腔202内外,还可通过填料板205放置活性炭,利于拿取和更换。且通过填料板205有利于规整活性炭的排布,利于均匀的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等。
30.且多个填料板205倾斜排列,填料板205板面与第二进气口203相对设置,且填料板205上端与第二进气口203之间的距离较填料板205下端与第二进气口203之间的距离更大。
废气经第二进气口203进入活性炭净化装置200后,废气穿过若干个填料板205及其中填充的活性炭实现进一步净化过程。而设置多个填料板205倾斜排列、填料板205上端与第二进气口203之间的距离较填料板205下端与第二进气口203之间的距离更大,则能使得部分废气水平穿过填料板205的同时,还有部分废气沿填料板205板面方向斜向上流动,从而在倾斜方向上流动并经过活性炭填料。在沿板面方向上经过活性炭时,其经过的活性炭填料更多,净化更加完全。即除了让部分废气水平通过外,还使得部分废气在斜面上爬坡并经过板面方向上更大覆盖面积的活性炭,从而显著提高净化效果。
31.如图1、3、4所示,所述光解光氧装置300包括第三壳体301,所述第三壳体301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三壳体301一侧设有第三进气口302,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气口303,所述第三进气口302与第三出气口303之间排列有若干灯板304,所述灯板304上安装有多个uv灯管305,所述灯板304一侧设有供气体流出的滤网通道306,多个灯板304形成供气体流出的s型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邻灯板304的滤网通道306错开设置,多个灯板304形成供气体流出的s型通道。经过活性炭净化装置200的废气通过第三进气口302进入光解光氧装置300,而设置灯板304单侧为滤网通道306、多个灯板304形成s型通道有利于增长废气在光解光氧中的行程,多次uv灯管305照射后,使废气中的vocs等不易去除的污染物得以净化。
32.为了使内部结构更加多样可调整,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灯板304包括安装板307、滤网板308,所述安装板307用于安装uv灯管305,所述安装板307与滤网板308滑动连接,且当安装板307滑动至滤网板308一侧时,滤网板308相对侧形成滤网通道306。灯板304单侧为滤网通道306且相邻灯板304的滤网通道306错开,能够提供s型通道,在保障一定净化效率的同时,使废气得到足够的uv光解。其中图4显示了第三进气口至第三出气口之间灯板304的一种排布示例,a1、a2、a3依次排布,多个灯板304构成s型通道。
33.本实施例中设置灯板304为滑动连接的安装板307、滤网板308有利于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滤网通道306,使废气流经路径更为多样。如将相邻灯板304的安装板307滑动至相对侧,则能实现s型通道;将所有安装板307相对于滤网板308滑动至一侧或中间侧,有利于废气直接、快速的流通。通过设置相对滑动的安装板307、滤网板308有利于根据需要调整,适应于更多场景。
34.最后,在经过光解光氧后,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废气净化效果,所述光解光氧装置300第三出气口303连接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排气管400,所述排气管400路径上设有排气管喷淋头401,排气管400下方设有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402,所述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402与排气管喷淋头401连通。废气经光解光氧装置300后,废气污染物得到较为完善的净化,对环境无害或低害,此时则能通过排气管400排至外界。而在排气管400路径上设置排气管喷淋头401,能够在最后排出至外界时进行最后的去除过程,而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402则能收集落下的喷淋液并输送至排气管喷淋头401再次喷淋,实现循环多次利用。本实施例中附图展示了本技术系统的主要结构,对于除上述阐述部件外的泵等其他设备或零部件未示出,应被理解为现有技术的常规设置或设备。
3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车间废气管道下游依次连通的废气喷淋装置、活性炭净化装置、光解光氧装置;所述废气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下方设有喷淋头,所述第一壳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车间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活性炭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喷淋头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还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支撑杆、环设于支撑杆上呈螺旋上升排布的若干挡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上设置有若干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中相邻挡片之间的通孔错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净化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填料腔,所述填料腔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口,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承接于废气喷淋装置下游;所述填料腔的一侧壁面为斜面,第二壳体在斜面相对侧设有修理门,第二壳体顶部设有入料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净化装置内设有多个填料板,所述填料板包括边框以及滤网背板,所述滤网背板与围绕滤网背板设置的边框共同形成单个填料板的活性炭填充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填料板倾斜排列,填料板板面与第二进气口相对设置,且填料板上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距离较填料板下端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更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解光氧装置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三壳体一侧设有第三进气口,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之间排列有若干灯板,所述灯板上安装有多个uv灯管,所述灯板一侧设有供气体流出的滤网通道,相邻灯板之间滤网通道错开设置,多个灯板形成供气体流出的s型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包括安装板、滤网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uv灯管,所述安装板与滤网板滑动连接,且当安装板滑动至滤网板一侧时,滤网板相对侧形成滤网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光解光氧装置第三出气口连接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路径上设有排气管喷淋头,排气管下方设有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所述排气管喷淋液循环槽与排气管喷淋头连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碱碱化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车间废气管道下游依次连通的废气喷淋装置、活性炭净化装置、光解光氧装置,废气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下方设有喷淋头,第一壳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车间废气管道连通,第一出气口与活性炭净化装置连通,能够对烟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尤其是原料至碱化完成过程产生的废气,避免废气带来的环境污染,使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本系统构成简单,易于组装实施,成本低,装置寿命长,便于应用在实际生产中配合烟碱碱化过程,也能避免污染物浸入车间影响车间人员健康,促进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促进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促进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董佳涛 王成 李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和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