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13  64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气道恶性狭窄是指由于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及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所导致的呼吸道狭窄,这些狭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患者造成呼吸通气障碍。而置入支架不仅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为进一步治疗赢取了时间。
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支架多为镍钛合金支架,此类支架的整体支撑力强,可塑性好。现有的支架推送装置在进行安装时,支架在行进过程中,会与使用者的气道产生摩擦,容易对使用者的气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包括:
7.第一控制座,所述第一控制座上设置有多条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自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向外延伸,多条所述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控制座的周向间隔设置;
8.第二控制座,所述第二控制座上设置有多条用于与所述条形槽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自所述第二控制座的中心向外延伸,多条所述弧形槽与多条所述条形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座与所述第一控制座转动连接;
9.多个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滑块的第二端卡接与所述条形槽内,以使当所述第二控制座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座转动时,所述滑块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控制座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座转动时,所述滑块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多个所述滑块与多条所述弧形槽一一对应设置;以及
10.多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滑块连接,多条所述支撑杆与多个所述滑块一一对应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控制座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管,所述第一控制管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控制管与所述凹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控制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控制座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管,所述第二控制管卡接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二控制管套设于所述第一控制管外,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周向设置;
12.所述气道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包括控制杆和控制块,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二控制座转动连接,且所述控制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控制管内,所述控制杆上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让位槽,所述控制块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控制块
与所述第一控制管转动连接,且所述控制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控制管的轴线平行,转动所述控制杆以使所述控制块卡入所述第一让位槽或者所述卡槽内。
13.可选地:所述限制结构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块和所述第一控制管连接,所述扭簧令所述控制块的自由端具有朝向所述控制杆转动的趋势。
14.可选地:所述控制块朝向所述控制杆的一侧呈弧形,且所述弧形面所对应的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控制杆的直径;
15.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块配合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与所述第一让位槽沿所述控制杆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让位槽的形状与所述控制块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第二让位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块的长度。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让位槽的凹陷深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当所述控制杆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控制块进入所述卡槽内,当所述控制杆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控制块离开所述卡槽并进入所述第一让位槽内。
17.可选地:所述第一让位槽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凹陷深度沿背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侧壁呈弧形,且所述弧形的外侧朝向所述控制杆的轴线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座上设置有第一拨块,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拨块配合的第二拨块,当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弧形槽背离所述控制座的中心的一端时,所述第一拨块拨动所述第二拨块,以使所述控制杆随所述第二控制座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控制块恰好卡入所述第二让位槽内。
19.可选地: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周向连续设置,所述卡槽包括斜壁和立壁,所述立壁沿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径向设置,所述斜壁与所述立壁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卡槽的深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20.可选地:所述弧形槽在所述第二控制座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条形槽在所述第二控制座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座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控制座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控制座与所述第一控制座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控制座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控制座的直径。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发明公开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支架收缩起来,待送至指定位置后再将支架撑开,能有效避免支架在移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气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26.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27.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
28.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控制座的示意图;
29.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4的局部放大图;
30.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控制座的示意图;
31.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6的局部放大图;
32.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限制结构在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33.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控制管的示意图;
34.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控制管与控制块的连接示意图;
35.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控制杆的示意图;
36.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11的局部放大图;
37.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限制结构在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38.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限制结构在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
39.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限制结构在第四状态时的示意图。
40.图中:
41.110-第一控制座,111-条形槽,112-凹槽,113-第一控制管,1131-开口, 120-第二控制座,121-弧形槽,122-第二控制管,1221-斜壁,1222-立壁, 1223-卡槽,123-第一拨块,130-滑块,141-控制杆,1411-第二拨块,1412
‑ꢀ
第一让位槽,1413-第二让位槽,142-控制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公开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9.实施例:
50.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包括第一控制座110、第二控制座120、多个滑块130以及多条支撑杆(图中未示出)。第一控制座110上设置有条形槽111,第二控制座120上设置有用于与条形槽111配合的弧形槽121。滑块130同时卡接在该条形槽111和该弧形槽121内,以使第二控制座120在相对于第一控制座110转动时,滑块130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支撑杆的一端与滑块 130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气道支架连接,支撑杆连接于气道支架的内侧,当支撑杆随滑块130朝向第一控制座110中心移动时,气道支架收缩,以便于将气道支架送入使用者的气道内,当气道支架被送至指定为位置后,转动第二控制座120,令滑块130带动支撑杆朝向第一控制座110的外边缘移动,此时支撑杆能够将气道支架撑开,可以正常使用。
51.本实施例公开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支架收缩起来,待送至指定位置后再将支架撑开,能有效避免支架在移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气道造成伤害。
52.参阅图4,第一控制座110的横截面呈圆形,其上设置有多条呈直线的条形槽111,条形槽111自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向外延伸,且多条条形槽111沿第一控制座1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条条形槽111均自靠近第一控制座110中心的位置向外延伸,以使多条条形槽111之间相互不连通,以保证滑块130在各自的条形槽111内活动。
53.参阅图6,第二控制座120的横截面也呈圆形,且第二控制座120与第一控制座110转动连接,第二控制座120与第一控制座110同轴设置,且第二控制座120的直径小于第一控制座110的直径。在第二控制座120 上设置有多条弧形槽121,弧形槽121自第二控制座120的中心向外延伸,且多条弧形槽121沿第二控制座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条弧形槽121均自靠近第一控制座110中心的位置向外延伸,以使多条弧形槽121之间相互不连通,弧形槽121的位置与条形槽111的位置相对应,且弧形槽121 在第二控制座120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条形槽111在第二控制座120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以使第二控制座120在相对于第一控制座 110转动时,弧形槽121与条形槽111在第二控制座1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总有重合的部分。滑块130的一端卡接于弧形槽121内,滑块130的另一端卡接于条形槽111内,通过转动第二控制座120,能够改变弧形槽121 与条形槽111重合的位置,从而使得滑块130在条形槽111内滑动。
54.参阅图1和2,当第二控制座120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一控制座110 转动时,滑块130朝向远离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控制座120沿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一控制座110转动时,滑块130朝向靠近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的方向移动。
55.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为第二方向。
56.支撑杆与滑块130连接,且支撑杆能够随滑块130一起移动,当支撑杆随滑块130朝向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移动时,气道支架随支撑杆收缩,此时便于将气道支架放入使用者的气道内;当支撑杆随滑块130朝向第一控制座110的边缘移动时气道支架被支撑杆撑开,此时气道支架可以正常使用。
57.在本实施例中,将条形槽111和弧形槽121均设置为三条,并如图4 和图6所示的图形进行设置,滑块130以及支撑杆也就对应的设置为三个。在第二控制座120转动时,三个滑块130会带动支撑杆沿条形槽111的方向滑动。当然,将条形槽111、弧形槽121、滑块130以及支撑杆的数量均设置为三仅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将条形槽111、弧形槽121、滑块130以及支撑杆设置为更多个也是可以的,为了保证气道支架能够平稳的撑开,条形槽111、弧形槽121、滑块130以及支撑杆优选的设置为至少三个。多个条形槽111、弧形槽121、滑块130以及支撑杆的数量一致,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58.参阅图4、图5和图10,在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112,且在第一控制座11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管113。凹槽112位于第一控制座110 朝向第二控制座120的一侧,第一控制管113位于该凹槽112内,且第一控制管113与凹槽112同轴设置。在第一控制管113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1131,该开口1131沿第一控制管113的径向贯穿该第一控制管113。
59.参阅图6、图7和图9,在第二控制座120上舍子有第二控制管122,第二控制管122卡接于凹槽112内,且第二控制管122套设于第一控制管 113外,第二控制管12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卡槽1223,多个卡槽1223沿第二控制管122的周向设置。多个卡槽1223沿第二控制管122的周向连续设置,卡槽1223包括斜壁1221和立壁1222,立壁1222沿第二控制管122的径向设置,斜壁1221与立壁1222倾斜设置,以使卡槽1223的深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60.参阅图8以及图10至图12,气道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第二控制座120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限制结构。该限制结构包括控制杆141、控制块 142和扭簧(图中未示出),控制杆141与第二控制座120转动连接且控制杆141套设于第一控制管113内。在控制杆141上与开口11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让位槽1412和第二让位槽1413,第一让位槽1412和第二让位槽1413均沿控制杆141的径向向内凹陷,且第一让位槽1412和第二让位槽1413沿控制杆141的周向间隔设置。控制块142与第一控制管113转动连接,且控制块142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控制管113的轴线平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控制块142和第一控制管113连接,扭簧令控制块142的自由端具有朝向控制杆141转动的趋势,即扭簧拧控制块142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控制块142朝向控制杆141的一侧呈弧形,且弧形面所对应的圆的直径大于控制杆141的直径。
61.转动控制杆141以使控制块142卡入第一让位槽1412、第二让位槽 1413或者卡槽1223内,具体地,参阅图8、图13和图14,初始时,控制块142卡接于第一让位槽1412内,此时第二控制管122可以相对于第一控制管113随意转动;当沿第一方向转动控制杆141时,控制块142被推出第一让位槽1412,此时控制块142卡入卡槽1223内,令第二控制管122无法继续相对于第一控制管113转动;当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控制杆141时,控制块142的一小部分卡入第二让位槽1413内,控制块142的大部分仍卡接于卡槽1223内,此时同样能够对第二控制管122的转动形成限制。
62.当控制块142被推至第一让位槽1412的边缘而卡入卡槽1223时,由于扭簧令控制块142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因此也就令控制块142 具有回到第一让位槽1412内的趋势,此时需要一直按住控制杆141才能对第二控制管122形成持续的限制。设置第二让位槽1413后,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的情况,当控制块142卡入第二让位槽1413内后,控制块142的弧面与让位槽的底壁贴合,控制块142的端部与第二让位槽1413的端壁抵接,此时扭簧令控制块142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控制块142也会将力传导给控制杆141,令控制杆
141具有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趋势,此时,由于控制块142的端部与第二让位槽1413的端壁抵接,令控制杆141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也令控制块142无法沿第二方向转动;此外在控制块142令控制杆141具有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杆141和控制块142 在不受外力时,呈自锁状态,即当控制杆141不受外力时,控制块142将持续卡接在第二让位槽1413内,从而保证第二控制管122被持续限制。而当需要解除对第二控制管122的限制时,只需令控制杆141沿第二方向转动即可,此时需要克服扭簧的作用力才能令控制杆141沿第二方向转动,扭簧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控制块142与控制杆141的自锁,另一方面也能防止误触,令控制杆141的转动需要克服扭簧的力才能转动。
6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让位槽1412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连通,且第一限位部的凹陷深度沿背离第二限位部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限位部的侧壁呈弧形,且弧形的外侧朝向控制杆 141的轴线设置。在控制杆141转动时,控制块142的端部会与第二限位部的不同位置接触,当控制块142的端部与第二限位部远离第一限位部的一端接触时,控制块142完全离开第一让位槽1412的范围,此时控制块142 与进入卡槽1223内,对第二控制管122的转动形成限制。当控制块142的端部与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的连接处接触时,控制块142的侧壁刚好抵接在第一限位部上,此时在扭簧的作用力下,控制块142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同时也令控制杆141具有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二限位部的弧形外侧是朝向控制杆141的轴线设置的,因此,在控制块142的端部与第二限位部的中部位置接触时,第二限位部另控制块142 具有朝向第一限位部滑落的趋势,直至第一限位部的端部滑落至第二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部的连接处,基于此,即便扭簧令控制块142具有沿第二方向转的趋势,但是在弧形第二限位部的限制下,控制块142也无法带动控制杆141转动,从而保证在控制杆141不受外力时,控制块142能够一直停留在第一让位槽1412内,进而保证在控制杆141不受外力时,第二控制管122能够相对于第一控制管113随意转动。同时,在第二控制座120相对于第一控制座110转动时,在扭簧的限制所用下,控制杆141也不会随第二控制座120转动。
64.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控制座120 上设置有第一拨块123,在控制杆141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拨块123配合的第二拨块1411,第二拨块1411位于第一拨块123的移动路径上。当滑块130 移动至弧形槽121背离控制座的中心的一端时,第一拨块123拨动第二拨块1411,以使控制杆141随第二控制座120一起沿第一方向转动,且控制块142恰好卡入第二让位槽1413内。即当滑块130移动至条形槽111或者弧形槽121最外围的位置时,控制块142刚好卡入第二让位槽1413内,令控制杆141与控制块142形成自锁,也就对第二控制座120的转动形成了限制。在气道支架撑开的过程中,气道支架也会与使用者的气道接触,气道支架在撑开时也就难免会受到阻力,这个阻力会令气道支架具有收缩的趋势,也就会令支撑杆和滑块130具有向内滑动的趋势,设置上述的结构后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一趋势,令气道支架撑开后在未被固定前,其形状不会发生改变,当撑开后的气道支架被固定后,即可将气道支架输送装置与气道支架分离。
65.本技术公开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当滑块130位于条形槽111 最靠近第一控制座110的中心的位置时,控制块142刚好卡入第一让位槽 1412内,当滑块130位于条形槽111距离第一控制座110最远的位置时,控制块142的一部分卡入第二让位槽1413,且另一部分卡入卡槽1223内。但本技术公开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还有令一种使用状态,在使用
过程中,可能出现气道支架无法一次性直接撑开的情况,即在气道支架部分撑开时,需要停留一段时间,以避免直接撑开对使用者受伤的气道造成二次伤害。参阅图15,当气道支架被撑开至任一大小而需要临时保持时,转动控制杆 141可能令控制块142的一部分卡入卡槽1223内,而其另一部分仍然位于第一让位槽1412内,但是由于卡槽1223包括斜壁1221,此时控制块142 会与斜壁1221形成抵接,在控制块142与斜壁1221抵接时,即已经可以对第二控制座120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形成限制,从而保证气道支架不会在使用者气道的压迫下收缩,进而保证气道支架能够在该撑开状态下暂时保持一段时间。
6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座,所述第一控制座上设置有多条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自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向外延伸,多条所述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控制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控制座,所述第二控制座上设置有多条用于与所述条形槽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自所述第二控制座的中心向外延伸,多条所述弧形槽与多条所述条形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控制座与所述第一控制座转动连接;多个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滑块的第二端卡接与所述条形槽内,以使当所述第二控制座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座转动时,所述滑块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控制座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座转动时,所述滑块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多个所述滑块与多条所述弧形槽一一对应设置;以及多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滑块连接,多条所述支撑杆与多个所述滑块一一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控制座上设置有第一控制管,所述第一控制管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控制管与所述凹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控制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控制座上设置有第二控制管,所述第二控制管卡接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二控制管套设于所述第一控制管外,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周向设置;所述气道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包括控制杆和控制块,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二控制座转动连接,且所述控制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控制管内,所述控制杆上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让位槽,所述控制块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控制块与所述第一控制管转动连接,且所述控制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控制管的轴线平行,转动所述控制杆以使所述控制块卡入所述第一让位槽或者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结构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块和所述第一控制管连接,所述扭簧令所述控制块的自由端具有朝向所述控制杆转动的趋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块朝向所述控制杆的一侧呈弧形,且所述弧形面所对应的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控制杆的直径;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块配合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与所述第一让位槽沿所述控制杆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让位槽的形状与所述控制块的形状相适应,且所述第二让位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控制块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槽的凹陷深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当所述控制杆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控制块进入所述卡槽内,当所述控制杆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控制块离开所述卡槽并进入所述第一让位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凹陷深度沿背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侧壁呈弧形,且所述弧
形的外侧朝向所述控制杆的轴线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座上设置有第一拨块,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拨块配合的第二拨块,当所述滑块移动至所述弧形槽背离所述控制座的中心的一端时,所述第一拨块拨动所述第二拨块,以使所述控制杆随所述第二控制座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控制块恰好卡入所述第二让位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周向连续设置,所述卡槽包括斜壁和立壁,所述立壁沿所述第二控制管的径向设置,所述斜壁与所述立壁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卡槽的深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在所述第二控制座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条形槽在所述第二控制座的径向上的延伸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座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控制座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控制座与所述第一控制座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控制座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控制座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道支架输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控制座、第二控制座、多个滑块以及多条支撑杆。第一控制座上设置有条形槽,第二控制座咋对应位置设置有弧形槽。滑块同时卡接在条形槽和弧形槽内,以使第二控制座在相对于第一控制座转动时,滑块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控制座的中心。支撑杆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气道支架连接。当支撑杆随滑块朝向第一控制座中心移动时,气道支架收缩,以便于将气道支架送入使用者的气道内,当滑块带动支撑杆朝向第一控制座的外边缘移动,此时支撑杆能够将气道支架撑开,这样能有效避免支架在移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气道造成伤害。的气道造成伤害。的气道造成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罗凤鸣 陈宇 李依璟 万华靖 赖玉田 张心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5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