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支架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15  65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放射治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地位日益提高,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增多。伴随头颈部肿瘤患者治愈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下降,留有放疗副反应和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在增多。头颈部放疗重要的副反应是口腔黏膜的急性反应导致疼痛及味觉的丧失或者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对此副反应不能耐受最终导致放弃治疗。因此很有必要采取减轻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口腔黏膜反应的措施。
3.一般需要使用口腔支架对舌头进行遮挡,将其阻隔在放疗区域之外,对其进行保护。但现有的口腔支架可调节性差,不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正常口腔内组织,也不能对口腔的开合度进行调节,且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调节口腔开合度大小的口腔支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支架,该口腔支架包括:
7.下牙弓托槽,所述下牙弓托槽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中部;
8.上牙弓托槽,所述上牙弓托槽具有第二端部和第二中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铰接;
9.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
10.可调节支撑杆,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部铰接,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部件;
11.挡舌组件,所述挡舌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并位于所述下牙弓托槽和所述上牙弓托槽之间。
1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挡舌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挡舌板,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挡舌板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并位于所述下牙弓托槽和所述上牙弓托槽之间。
1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挡舌板包括第一凹形、第二凹形及压舌板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凹形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左移位,所述第二凹形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右移位,所述压舌板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上或向下移位。
1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口腔支架还包括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用于锁定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和/或所述转动杆。
1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和所述转动杆通过同一个所述锁定部件锁定。
1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和所述转动杆相互抵接,且所述可调节支撑杆与所述转动杆相抵接的面为磨砂面。
1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节支撑杆与所述锁定部件抵接,且所述可调节支撑杆与所述锁定部件抵接的面为磨砂面,以使所述锁定部件能够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配合限位。
1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节支撑杆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锁定部件用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限位。
1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调节支撑杆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定位槽,所述锁定部件用于与所述定位槽配合限位。
2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的槽壁为磨砂面。
2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杆为多棱柱状。
2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开设有滑槽孔,所述滑槽孔的至少两个相对孔壁为平面,所述转动杆穿设于所述滑槽孔。
2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孔的底壁设有朝向下的倾斜面。
2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牙弓托槽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牙弓托槽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齿槽。
25.本技术的口腔支架包括下牙弓托槽、上牙弓托槽、连接部件、可调节支撑杆和挡舌组件,上牙弓托槽的第二端部和下牙弓托槽的第一端部铰接,连接部件连接于下牙弓托槽的第一中部,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与上牙弓托槽的第二中部铰接,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部件,挡舌组件活动连接于连接部件并位于下牙弓托槽和上牙弓托槽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使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与上牙弓托槽铰接,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部件中,从而通过可调节支撑杆能够灵活调节口腔开合度的大小,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锁定部件的口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锁定部件的口腔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0.图5(a)-图5(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口腔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识:
37.1、下牙弓托槽;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2、上牙弓托槽;21、第一端;22、第二端;3、连接部件;4、可调节支撑杆;41、定位孔;42、定位槽;5、挡舌组件;51、转动杆;52、挡舌板;6、锁定部件;100、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1.参照图1、图2所示,该口腔支架可以用在放疗时张开患者的口腔以及挡住舌头,也可以在口腔科作为口腔治疗工具等其他场合使用。具体地,该口腔支架包括下牙弓托槽1、上牙弓托槽2、连接部件3、可调节支撑杆4和挡舌组件5,下牙弓托槽1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一中部12,上牙弓托槽2具有第二端部21和第二中部22。上牙弓托槽2的第二端部21与下牙弓托槽1的第一端部11铰接,连接部件3连接于下牙弓托槽1的第一中部12。可调节支撑杆4的一端与上牙弓托槽2的第二中部22铰接,可调节支撑杆4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部件3,从而与下牙弓托槽1连接。挡舌组件5活动连接于连接部件3并位于下牙弓托槽1和上牙弓托槽2之间。
42.本技术通过可调节支撑杆4的设置,能够灵活调节患者口腔开合度的大小,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和下牙弓托槽1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和下牙弓托槽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部件。
44.进一步地,连接部件3开设有滑槽孔和导向槽,挡舌组件5包括转动杆51和挡舌板52,转动杆51穿设于滑槽孔,且滑槽孔的孔径大于转动杆51的截面尺寸,以确保转动杆51能够在滑槽孔内进行角度的旋转。挡舌板52连接于转动杆51并位于下牙弓托槽1和上牙弓托槽2之间,使挡舌板52能够随转动杆51的转动而转动。可调节支撑杆4滑动穿设于导向槽中。
45.参照图3和图4所示,该口腔支架还包括锁定部件6,锁定部件6设置于连接部件3,用于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使可调节支撑杆4能够被锁定在不同的位置处,以实现口腔的不同开合度。其中,锁定部件6可以包括螺钉、螺杆、螺栓或销钉等。
4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锁定部件6与可调节支撑杆4相互抵接,以实现对可调节支撑杆4配合限位,即,实现对可调节支撑杆4的锁定。为了使锁定部件6能够稳定地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可调节支撑杆4与锁定件抵接的面为磨砂面,以提供更大的摩擦力防止滑动。
47.为了防止可调节支撑杆4脱离连接部件3,该口腔支架还可以包括防脱块,防脱块设置于可调节支撑杆4远离上牙弓托槽2的一端,通过防脱块的设置,防止可调节支撑杆4在
滑动的过程中脱离出导向槽。
48.在本实施例中,锁定部件6能够同时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和转动杆51,即,只采用一个锁定部件6即可同时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和转动杆51,通过使锁定部件6同时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和转动杆51,从而不仅节省了空间,且采用的零部件的数量更少而使得在使用时更不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49.进一步地,可调节支撑杆4和转动杆51相互抵接,且可调节支撑杆4与转动杆51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磨砂面,以提供更大的摩擦力防止滑动。
5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有两个锁定部件6,两个锁定部件6均设置于连接部件3,其中一个锁定部件6用于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另一个锁定部件6用于锁定转动杆51,即,采用了两个锁定部件6分别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和转动杆51。此种方式,可以先通过一锁定部件6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再通过另一锁定部件6锁定转动杆51,或者,也可以先通过一锁定部件6锁定转动杆51,再通过另一锁定部件6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
51.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转动杆51为多棱柱状,滑槽孔的至少两个相对孔壁为平面。相较于圆柱状的杆,多棱柱状的转动杆51更不易发生滑动,从而使得锁定更牢固。示例的,转动杆51可以为六棱柱状、八棱柱状等多种形状。滑槽孔内左孔壁和右孔壁为平面,以保证在锁定时转动杆51与滑槽孔的孔壁可以紧密贴合,不会自由转动,优选地,滑槽孔为相应的多棱柱状。
52.进一步地,滑槽孔的底壁设有朝向下的倾斜面,以使得挡舌板52在把舌头移位到一定的角度再提供一定的下压作用,防止患者的舌头不自觉地活动而抵开挡舌板52,以最大程度避免口腔放射治疗时对正常舌体表面味蕾细胞的损伤。示例地,滑槽孔的底壁朝向下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
°
至10
°

53.为了适于不同的放射治疗位置,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挡舌板52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和尺寸,以适应多种放射治疗位置和患者舌头尺寸,可通过更换挡舌组件5或只更换挡舌板52来提供更好的防护功能和用户体验。
54.参照图5(a)所示,挡舌板52可以包括第一凹形,第一凹形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左移位,即,通过挡舌板52能够将口腔内舌头压向口腔左侧,由此,当放射治疗在口腔右侧时,挡舌板52可以将舌头向左侧隔离,防止舌头被辐射损伤。
55.参照图5(b)所示,挡舌板52可以包括第二凹形,第二凹形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右移位,即,通过挡舌板52能够将口腔内舌头压向口腔右侧,由此,当放射治疗在口腔左侧时,挡舌板52可以将舌头向右侧隔离,防止舌头被辐射损伤。
56.示例的,挡舌板52可以是椭圆形、蚕豆形、类半月形等结构,且挡舌板52可以使用任何方便的形状和尺寸,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57.参照图5(c)所示,挡舌板52可以包括压舌板,压舌板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上或向下移位,即,压舌板能够将口腔内舌头压向口腔下侧或口腔上侧。由此,当放射治疗在口腔上侧时,压舌板可以将舌头向下侧隔离;当放射治疗在口腔下侧时,压舌板可以将舌头向上侧隔离,防止舌头被辐射损伤。
58.示例的,压舌板可以是椭圆形、y形结构或t形结构,且压舌板可以使用任何方便的形状或尺寸,本实施例对些不做具体限制。
59.参照图6所示,上牙弓托槽2的上表面和下牙弓托槽1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齿槽
100,通过齿槽100的设置以便于患者的牙齿咬合,并能够更好地抵住牙齿,从而限定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的位置。
60.具体地,齿槽100可以基于患者牙齿的扫描数据设计得到,或基于患者直接咬合得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齿槽100的齿痕可以基于患者牙齿的扫描数据设计,然后通过3d打印方式个性化定制,从而与患者牙齿形状吻合。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齿槽100的齿痕可以基于患者直接咬合得到,利用热塑性材料确定齿痕,从而与患者的牙齿形状吻合。
61.进一步地,齿槽100可以与上牙弓托槽2、下牙弓托槽1一体成型,但是,齿槽100由热塑性材料制造,而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不采用热塑性材料制造,因此,在齿槽100软化时,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保持形状不变;或者,齿槽100可拆卸地设置在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上,齿槽100由热塑性材料制造,软化后由患者直接咬合塑型,塑型完成后再安装到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上。
62.本技术的口腔支架中的至少部分由3d打印制造,即,上牙弓托槽2、下牙弓托槽1、可调节支撑杆4和挡舌组件5中的至少部分由3d打印制造,或者,也可全部由3d打印制造,各部件可以在制造完成后进行装配,也可以一体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63.进一步地,该口腔支架的至少部分由抗辐射材料制造。示例的,抗辐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碳纤维、或其它特性符合应用要求的材料。
64.具体使用时,将该合拢的口腔支架置入患者的口腔内,再通过外力使得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撑开口腔,然后通过挡舌板52对舌头进行阻隔,其中,通过转动转动杆51,带动挡舌板52在下牙弓托槽1内转动,使得舌头移位至放疗区域之外;然后,通过可调节支撑杆4调节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的夹角,调节口腔开合度,当调节到适当角度后,通过锁定部件6同时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和转动杆51,从而对挡舌板52的角度进行锁定,且防止上牙弓托槽2和下牙弓托槽1合拢。
65.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参照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支撑杆4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多个定位孔41,锁定部件6与定位孔41对应设置,用于与定位孔41配合限位。
66.具体地,锁定部件6包括锁定孔和紧固件,锁定孔为开设于连接部件3的通孔,紧固件与锁定孔配合设置。在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时,锁定件能够穿过锁定孔和其中一个定位孔41连接从而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即,通过使紧固件穿过锁定孔和不同的定位孔41连接,能够将可调节支撑杆4锁定在不同的位置处,以实现不同的口腔开合度。因此,选择的其中一个定位孔41,则决定了口腔开合度的大小,通过将紧固件穿过锁定孔和其中一个定位孔41连接来对可调节支撑杆4进行锁定,能够使得可调节支撑杆4的锁定更牢固。
67.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只要能够实现锁定功能即可。
68.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支撑杆4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定位槽42,锁定部件6用于与定位槽42配合限位。
69.具体地,锁定部件6包括锁定孔和紧固件,锁定孔为开设于连接部件3的通孔,紧固件与锁定孔配合设置。在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时,锁定件能够穿过锁定孔和定位槽42连接从而锁定可调节支撑杆4,即,通过使紧固件穿过锁定孔和定位槽42不同位置处连接,能够将
可调节支撑杆4锁定在不同的位置处,以实现不同的口腔开合度。因此,选择定位槽42的位置,则决定了口腔开合度的大小,通过将紧固件穿过锁定孔和定位槽42不同位置处连接来对可调节支撑杆4进行锁定,能够使得可调节支撑杆4的锁定更牢固。
70.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42可以为通槽,也可以为盲槽,只要能实现锁定功能即可。
71.进一步地,定位槽42的槽壁为磨砂面,以提供更大的摩擦力防止滑动。
7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牙弓托槽,所述下牙弓托槽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中部;上牙弓托槽,所述上牙弓托槽具有第二端部和第二中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铰接;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可调节支撑杆,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部铰接,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部件;挡舌组件,所述挡舌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并位于所述下牙弓托槽和所述上牙弓托槽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舌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挡舌板,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挡舌板连接于所述转动杆并位于所述下牙弓托槽和所述上牙弓托槽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舌板包括第一凹形、第二凹形及压舌板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凹形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左移位,所述第二凹形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右移位,所述压舌板用于将患者的舌头向上或向下移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支架还包括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用于锁定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和/或所述转动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和所述转动杆通过同一个所述锁定部件锁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和所述转动杆相互抵接,且所述可调节支撑杆与所述转动杆相抵接的面为磨砂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与所述锁定部件抵接,且所述可调节支撑杆与所述锁定部件抵接的面为磨砂面,以使所述锁定部件能够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配合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锁定部件用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限位。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杆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定位槽,所述锁定部件用于与所述定位槽配合限位。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开设有滑槽孔,所述滑槽孔的至少两个相对孔壁为平面,所述转动杆穿设于所述滑槽孔。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孔的底壁设有朝向下的倾斜面。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口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弓托槽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牙弓托槽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齿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口腔支架,该口腔支架包括上牙弓托槽、下牙弓托槽、连接部件、可调节支撑杆和挡舌组件,所述下牙弓托槽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中部,所述上牙弓托槽的第二端部与所述下牙弓托槽的第一端部铰接,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下牙弓托槽的第一中部,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牙弓托槽的第二中部铰接,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挡舌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并位于所述下牙弓托槽和所述上牙弓托槽之间。本申请通过使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与上牙弓托槽铰接,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部件中,从而通过可调节支撑杆能够灵活调节口腔开合度的大小,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便。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中 郭栓栓 姚宏昌 杜梦珂 尹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赛纳数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6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