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砌墙机器人的墙体与框架柱和框架梁之连接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12-16  51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砌墙机器人作业的墙体与框架柱、框架梁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的抗震要求,设计实践通常的做法是在框架结构的框架柱、框架梁预留钢筋或在框架柱、框架梁上植筋,与二次结构(墙体、填充墙)相连接。
3.为了降低建筑成本,以及解决日益艰难的建筑行业人工短缺问题,使用建筑机器人替代人工,已经成为必然。
4.砌墙机器人的终结技术目的之一,是机器人不需要人工配合,独立完成砌墙作业。如果采用在框架结构的框架柱预留钢筋的传统技术路线,机器人需要首先找到浇注混凝土时预埋的钢筋,清除预埋钢筋处的混凝土,将预埋钢筋掰到与砖缝平行的位置,然后在砌墙时将预埋钢筋埋入上下两层墙体砖的砖缝中。如果采用在框架梁(刚结构框架柱)上植筋的传统技术,机器人需要先在框架柱上焊接钢筋,然后砌墙时,再将钢筋埋入上下两层墙体砖的砖缝中。因此,在没有人工配合的情况下,不但机器人的制造和机器人作业的工艺复杂,而且必然增加砌墙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建筑施工成本。
5.同时,框架梁与最后一层墙体砖(填充墙顶层墙体砖)的连接方法和砌筑技术,一直是世界性的砌墙机器人技术难点,至今没有突破。使用机器人砌墙,选择现有的技术方案,施工单位不得不采用人工完成砌筑与框架梁连接的最后一层墙体砖。由于人工必须架设脚手架才能砌筑顶层墙体砖,所以砌墙机器人的实用性大大降低,难以被施工单位接受。
6.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当机器人砌墙时,不需要人工配合独立完成框架柱、框架梁与填充墙连接的工程技术。
[0007]“一种使用专用墙体砖的自动砌墙机”(专利号zl202021663591.8)的专利技术,对机器人砌墙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0008]
为了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本发明所涉及的墙体,其设计长度小于5米。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墙体连接框架柱、框架梁时,不采用在框架柱、框架梁上预留钢筋,或在框架柱、框架梁上植筋的传统技术方案;机器人砌墙时,能在没有人工配合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填充墙与框架柱、框架梁(含混凝土或钢结构框架柱、框架梁)的连接作业,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001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11]
1.在框架柱(含混凝土、钢结构等框架柱)与墙体相连接的侧面,设置预留凹槽。
[0012]
2.在框架梁(含混凝土、钢结构等框架梁)上,设置预留矩形预留孔;在框架梁的底
部,设置预留凹槽。
[0013]
机器人砌墙,选用“一种使用专用墙体砖的自动砌墙机”(专利号zl202021663591.8)的墙体砖。该墙体砖的特点是,上、下层墙体砖采用契合结构,左、右墙体砖采用契合结构。
[0014]
进一步的是,墙体与框架柱连接的墙体砖,使用上述墙体砖。
[0015]
预留凹槽的宽度,略大于墙体砖的宽度(宽度满足灌浆时不漏浆的要求)。预留凹槽的深度,根据建筑结构要求设计。
[0016]
砌墙时,机器人的机械爪抓取墙体砖,将其一端插入预留凹槽内,完成砌墙作业。
[0017]
进一步的是,墙体顶层与框架梁连接的墙体砖,为一种特殊墙体砖,其外形结构与上述墙体砖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特殊墙体砖侧面(墙体砖的长边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机械爪抓取孔。抓取孔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多边形、或异形等。预留抓取孔的外形尺寸,满足机械爪的作业要求。
[0018]
矩形预留孔的长度,大于特殊墙体砖的长度;矩形预留孔的高度,大于特殊墙体砖高度与框架梁预留凹槽高度之和。矩形预留孔为非穿透式结构(即矩形预留孔设置在面向机器人作业时的框架梁最底部;保留矩形预留孔背面的混凝土或钢结构)。设计矩形预留孔时,需根据墙体砖的错缝要求,将矩形预留孔设置最后一块墙体砖的位置。
[0019]
矩形预留孔与预留凹槽相通。
[0020]
矩形预留凹槽的宽度,略大于墙体砖的宽度(宽度以灌浆时不漏浆的要求)。预留凹槽的高度,根据建筑结构要求设计。
[0021]
机器人砌墙时,砌墙机器人将机械爪插入特殊墙体砖的抓取孔,从侧面抓取特殊墙体砖。机械爪首先将特殊墙体砖插入框架梁的矩形预留孔内,然后在预留凹槽内向左或向右移动特殊墙体砖,将特殊墙体砖放置在框架梁底部预留凹槽内的设计位置。
[0022]
砌墙机器人抓取特殊墙体砖,使用与抓取普通墙体砖不同的机械爪。
[0023]
粘结墙体顶层墙体砖与框架梁的灌浆料,为特制的灌浆料。砌墙机器人的灌浆嘴,设计为特制的灌浆嘴(如带有可伸缩灌浆管的灌浆嘴)。根据灌浆料的不同配合比,砌墙机器人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灌浆嘴。
[0024]
砌墙机器人未填注满灌浆料的矩形预留孔和机械爪抓取孔,在墙体抹灰时填补。
[0025]
更进一步的是,在框架柱、框架梁预留凹槽和矩形预留孔处,建筑结构设计时,增设加强钢筋,以满足框架柱、框架梁的整体强度要求。
[0026]
更进一步的是,墙体顶层与框架梁连接的最后一层,使用与墙体其它部分相同的墙体砖,也不设置抓取孔。砌墙机器人还可以使用吸附式机械爪,从长边面抓取墙体砖,完成砌墙作业。
[0027]
本发明归纳起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行。
[0029]
2.在没有人工配合的情况下,砌墙机器人能够独立、自动完成墙体砌筑。
[0030]
3.本发明能够极大地提高砌墙机器人的实用性,达到降低建筑成本、解决建筑行业人工短缺矛盾的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0031]
4.本发明无环保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施例1
[0033]
墙体与框架柱的连接实施方式(以混凝土框架柱为例)
[0034]
绑扎框架柱钢筋时,按土建设计,在预留凹槽处安装加强钢筋。在框架柱与墙体相连接侧面上,按土建设计加装预留凹槽模板。
[0035]
浇注混凝土后,混凝土养护期满,拆除预留凹槽模板。
[0036]
砌墙机器人作业时,其机械爪抓取墙体砖,将其一端插入预留凹槽内,完成连接墙体与框架柱的砌墙作业。
[0037]
实施例2
[0038]
墙体与框架梁的连接实施方式(以混凝土框架梁为例)
[0039]
绑扎框架梁钢筋时,按土建设计,在矩形预留孔处安装加强钢筋。在矩形预留孔处,按土建设计安装矩形预留孔模板。
[0040]
绑扎框架梁钢筋时,按土建设计,在梁底部预留凹槽处安装加强钢筋。在梁底部与墙体相连接处,按土建设计加装预留凹槽模板。
[0041]
浇注混凝土后,混凝土养护期满,拆除矩形预留孔和预留凹槽模板。
[0042]
砌墙机器人作业时,从下往上按设计要求逐层砌墙并灌浆,到达与框架梁相连接的最后一层。
[0043]
砌墙机器人更换机械爪;砌墙机器人更换灌浆嘴,灌浆嘴连接特制灌浆料。
[0044]
砌墙机器人将机械爪插入特殊墙体砖的抓取孔,从侧面抓取特殊墙体砖。机械爪首先将特殊墙体砖插入框架梁的矩形预留孔内,然后在预留凹槽内向左或向右移动特殊墙体砖,将特殊墙体砖放置在框架梁底部预留凹槽内的设计位置。
[0045]
机器人砌筑特殊墙体砖的顺序为:先砌两端,留出矩形预留孔处最后一块墙体砖的位置。机械爪抓取最后一块特殊墙体砖,从矩形预留孔上方,往下插入相邻的两块特殊墙体砖之间,最终完成墙体砌筑。
[0046]
完成墙体砌筑后,机器人将灌浆嘴伸入特殊墙体砖与框架梁留凹槽之间的空隙内,完成灌浆作业。
[0047]
砌墙机器人未填注满灌浆料的矩形预留孔和机械爪抓取孔,在墙体抹灰时填补。
[0048]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特征,说明书的描述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砌墙机器人的墙体与框架柱和框架梁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框架柱与墙体的连接面设置预留凹槽;在框架梁的底部设置预留凹槽,在框架梁设置矩形预留孔洞,框架梁矩形预留孔洞与框架梁预留凹槽相通;框架柱预留凹槽的宽度,大于墙体砖的宽度;框架柱预留凹槽的深度,根据建筑结构要求设计;墙体顶层与框架梁连接的最后一层墙体砖,为一种特殊墙体砖,粘结特殊墙体砖使用特制灌浆料;特殊墙体砖的长边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机械爪抓取孔,抓取孔为圆形、矩形、多边形或异形;预留抓取孔的外形尺寸,满足机械爪的作业要求;框架梁矩形预留孔洞的长度,大于特殊墙体砖的长度;矩形预留孔洞的高度,大于特殊墙体砖高度与框架梁预留凹槽高度之和;矩形预留孔洞设置在面向机器人的框架梁最底部,保留矩形预留孔洞背面的框架梁结构;设计矩形预留孔洞时,根据墙体砖的错缝要求,将矩形预留孔洞设置最后一块墙体砖的位置;预留凹槽的宽度,大于墙体砖的宽度;预留凹槽的高度,根据建筑结构要求设计;绑扎框架柱钢筋时,按土建设计,在预留凹槽处安装加强钢筋;在框架柱与墙体的连接面,按土建设计加装预留凹槽模板;浇注混凝土后,混凝土养护期满,拆除预留凹槽模板;绑扎框架梁钢筋时,按土建设计,在矩形预留孔洞处安装加强钢筋,在梁底部预留凹槽处安装加强钢筋;在矩形预留孔洞和预留凹槽处,按土建设计安装矩形预留孔洞模板和预留凹槽模板;浇注混凝土后,混凝土养护期满,拆除矩形预留孔洞和预留凹槽模板;机器人砌筑连接墙体与框架柱之墙体砖的施工方法是:机械爪抓取墙体砖,将墙体砖一端插入预留凹槽内,完成连接墙体与框架柱的砌墙作业;机器人砌筑连接墙体与框架梁之墙体砖的施工方法是:机器人砌墙作业时,从下往上按设计要求逐层砌墙并灌浆,完成除与框架梁相连接的最后一层墙体的砌墙作业;砌墙机器人更换机械爪,机器人将普通灌浆嘴更换为特制灌浆嘴,特制灌浆嘴连接特制灌浆料供浆系统;机器人将机械爪插入特殊墙体砖的抓取孔,从侧面抓取特殊墙体砖;机械爪首先将特殊墙体砖插入框架梁的矩形预留孔洞,然后在预留凹槽内向左或向右移动特殊墙体砖,将特殊墙体砖放置在框架梁底部预留凹槽内的设计位置;机器人砌筑特殊墙体砖的顺序为:先砌最后一层墙体砖的两端,留出矩形预留孔洞处最后一块墙体砖的位置;机械爪抓取最后一块特殊墙体砖,从矩形预留孔洞最高处,往下插入相邻的两块特殊墙体砖之间,最终完成墙体砌筑;粘结特殊墙体砖使用特制灌浆料;向墙体顶部最后一层特殊墙体砖灌浆时,机器人将灌浆嘴伸入特殊墙体砖与框架梁留凹槽之间的空隙内,完成灌浆作业;砌墙机器人未填注满灌浆料的矩形预留孔洞和机械爪抓取孔,在墙体抹灰时填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砌墙机器人的墙体与框架柱和框架梁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砌墙机器人使用吸附式机械爪,从特殊墙体砖长边面抓取特殊墙体砖,完成与框架梁相连接的最后一层墙体之砌墙作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砌墙机器人的墙体与框架柱和框架梁之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框架柱、框架梁包含混凝土或钢结构框架柱、框架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砌墙机器人之墙体与框架柱、框架梁的连接方法。本发明不采用在框架柱、框架梁上预留钢筋,或在框架柱、框架梁上植筋的传统技术方案;代之以在框架柱、框架梁与墙体相连接处,设置预留凹槽和矩形预留孔洞的建筑工艺。机器人将墙体砖砌入预留凹槽内,达到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要求的目的。本发明最大的突破在于,机器人砌墙时,能在没有人工配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墙体与框架柱、框架梁的连接施工,特别是顶层墙体砖与框架梁的连接施工。本发明能够极大地提高砌墙机器人的实用性,降低了建筑成本,免除了人工参与砌墙施工的必要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邓生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函鼎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5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6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