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和电池箱组件。
背景技术:2.对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的框架结构,其架体与液冷板之间一般是采用搅拌摩擦焊的连接方式实现连接,架体与液冷板之间在进行搅拌摩擦焊时,搅拌摩擦焊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液冷板使其受热升温,由于液冷板一般使用双层铝板钎焊成型,因此搅拌摩擦焊产生的热量相当于对液冷板进行二次加热,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液冷板内部的双层钎焊结构,降低液冷板的强度和密封性,影响其使用寿命、使用可靠性等。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箱体框架结构,通过设置降温通道,能够减少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焊接处的热量向液冷板内部传递,提高使用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电池箱体框架结构的电池箱组件。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包括架体、液冷板和降温通道,所述架体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液冷板具有冷却通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外周侧,所述冷却通道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焊接结构连接,所述降温通道分布于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架体的第一连接部与液冷板的第二连接部对接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降温通道分布于冷却通道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在降温通道中输送冷却流体,能够减少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焊接处的热量向液冷板内部传递,降低焊接热量对液冷板内侧强度以及冷却通道密封性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便于使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温通道设置于所述架体上。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上设置有降温管,所述降温管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降温通道,所述降温管与所述液冷板抵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降温管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降温管容置于所述凹槽中。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温通道设置于所述液冷板上,所述降温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之间不连通。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焊接处与所述降温通道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a,所述间隔距离a的取值范围为15mm~25mm。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上连接有能够遮挡所述液冷板的防护
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和所述防护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液冷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箱组件,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液冷板的结构强度较好,冷却通道密封可靠,有利于提高电池箱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便于使用。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箱体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电池箱体框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架体和液冷板连接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架体和液冷板连接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架体100、凹槽101、第一连接部110、降温管120、降温通道121、间隔距离a;
27.液冷板200、冷却通道201、第二连接部210;
28.防护板300、密封条310、缓冲垫32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32.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
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图2和图4,一种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包括架体100、液冷板200和降温通道121,架体100具有第一连接部110,液冷板200具有冷却通道201和第二连接部210,第二连接部210位于液冷板200的外周侧,冷却通道201相对第二连接部210位于液冷板200的内侧,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210之间通过焊接结构连接,降温通道121分布于冷却通道201和第二连接部210之间。
35.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210为液冷板200的外侧边缘,冷却通道201相对第二连接部210位于液冷板200的内侧。使用时,架体100的第一连接部110与液冷板200的第二连接部210对接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降温通道121分布于冷却通道201和第二连接部210之间,通过向降温通道121中输送冷却流体,焊接处的热量传递至降温通道121处时,由冷却流体吸收热量进行降温,能够减少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210之间焊接处的热量向液冷板200内部传递,降低焊接热量对液冷板200内侧强度以及冷却通道201密封性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便于使用。
36.实际应用时,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210之间可通过搅拌摩擦焊进行焊接,或通过其他焊接方式进行焊接,降温通道121的具体设置情况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以下再作具体说明。
37.在某些实施例中,降温通道121设置于架体100上。可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降温通道121可以设置于架体100,有利于避免降温通道121因受热连通冷却通道201而导致冷却通道201的密封性下降,降低降温通道121对冷却通道201的影响。实际应用时,降温通道121的具体设置情况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38.在某些实施例中,架体100上设置有降温管120,降温管120内部中空以形成降温通道121,降温管120与液冷板200抵接。
39.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通过设置降温管120,降温通道121设置于降温管120,其能够使降温通道121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便于制造,有利于避免降温通道121中的冷却流体泄露,并且,降温管120与液冷板200抵接,有利于冷却流体吸热降温,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降温通道121还可以是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形成在架体100上的槽体或通道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变化。
40.在某些实施例中,架体100上设置有与降温管120相适配的凹槽101,降温管120容置于凹槽101中。
41.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通过在凹槽101架体100上设置与降温管120相适配的凹槽101,降温管120容置于凹槽101中,从而方便降温管120与架体100之间的连接,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降温管120也还可以是通过焊接或其他连接结构实现与架体100的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变化,在此不作赘述。
42.在某些实施例中,降温通道121设置于液冷板200上,降温通道121与冷却通道201之间不连通。
43.可理解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为电池箱体框架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通过将降温通道121设置于液冷板200上,其能够在形成冷却通道201时一并形成降温通道121,方便制造,并且降温通道121与冷却通道201之间不连通,两者相互独立设置,有利于避免两个通道之间相互影响,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在液冷板200和架体100上均设置有降温通道121,或额外设置构件并将降温通道121设置于该构件上,降温通道121的具体设置情况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赘述。
44.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之间的焊接处与降温通道121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a,间隔距离a的取值范围为15mm~25mm。
45.可理解的是,如图4和图6所示,通过设置间隔距离a的取值范围为15mm~25mm,使降温通道121与焊接处的距离适中,有利于避免距离过近而影响焊接效果,或距离过远导致影响液冷板200内侧的冷却面积。实际应用时,间隔距离a可以为15mm、18mm、21mm或25mm等,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46.在某些实施例中,架体100上连接有能够遮挡液冷板200的防护板300。可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能够遮挡液冷板200的防护板300,其有利于避免液冷板200在使用时遭受外部异物撞击而导致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实际应用时,防护板300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于架体100上,防护板30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47.在某些实施例中,架体100和防护板300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310。可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通过在架体100和防护板300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条310,从而提高架体100和防护板300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有利于避免外部异物进入防护板300与液冷板200之间,提高防护效果。实际应用时,密封条310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均可理解。
48.在某些实施例中,防护板300与液冷板20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320。可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通过在防护板300与液冷板200之间设置缓冲垫320,有利于减少防护板300受到的外部撞击力向液冷板200的传导,同时填充防护板300与液冷板200之间的间隙,提高结构稳定性。实际应用时,缓冲垫320可设置有多块,其具体结构以及设置数量等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在此不作限制。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
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其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液冷板200的结构强度较好,冷却通道201密封可靠,有利于提高电池箱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便于使用。
51.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箱组件的其他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5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1.一种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0),所述架体(100)具有第一连接部(110);液冷板(200),所述液冷板(200)具有冷却通道(201)和第二连接部(210),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位于所述液冷板(200)的外周侧,所述冷却通道(201)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位于所述液冷板(200)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部(1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之间通过焊接结构连接;降温通道(121),分布于所述冷却通道(2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通道(121)设置于所述架体(10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上设置有降温管(120),所述降温管(120)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降温通道(121),所述降温管(120)与所述液冷板(200)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降温管(120)相适配的凹槽(101),所述降温管(120)容置于所述凹槽(101)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通道(121)设置于所述液冷板(200)上,所述降温通道(121)与所述冷却通道(201)之间不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之间的焊接处与所述降温通道(121)之间设置有间隔距离a,所述间隔距离a的取值范围为15mm~2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上连接有能够遮挡所述液冷板(200)的防护板(30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和所述防护板(300)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310)。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00)与所述液冷板(20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320)。10.一种电池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和电池箱组件,电池箱组件包括电池箱体框架结构,电池箱体框架结构包括架体、液冷板和降温通道,架体具有第一连接部,液冷板具有冷却通道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液冷板的外周侧,冷却通道相对第二连接部位于液冷板的内侧,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焊接结构连接,降温通道分布于冷却通道和第二连接部之间。使用时,可通过在降温通道中输送冷却流体,减少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焊接处的热量向液冷板内部传递,降低焊接热量对液冷板内侧强度以及冷却通道密封性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伟 杨磊 宾炜 李建湘 李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和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