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滤光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
背景技术:2.滤光片是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滤光片是塑料或玻璃片再加入特种染料做成的,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
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滤光片在拆装方面不是特别方便,如此便导致了人们在需要对滤光片进行清洁或者更换时拆卸流程较为复杂,浪费了人们时间与精力;并且,滤光片在安装与拆卸时可能发生磨损与划伤,进而影响滤光片的透光效果。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现有滤光片存在拆卸不便等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包括呈圆环形结构的支撑座以及设置于支撑座内部的滤光片本体;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口具有一内折边;所述内折边的内边缘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结构的连接头;所述支撑座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橡胶圈;所述弹性橡胶圈套设于滤光片本体的外周;所述支撑座的另一端口内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结构的定位框;所述支撑座的圆周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同轴穿插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内端部上转动套设有第一承载块;所述第一承载块的一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载块;所述第二承载块螺钉连接于定位框靠近于滤光片本体的一表面上。
7.进一步地,所述内折边的内表面垂直固定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部滑动穿插于定位框上。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与驱动柱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柱的外端面轴向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沿垂直于驱动柱轴向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块设置于第二承载块与滤光片本体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柱的内端转动连接有锁紧条;所述锁紧条呈弧形结构;所述锁紧条的内侧面与弹性橡胶圈的圆周外侧面相贴合。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橡胶圈的两端面均垂直连接有多个延伸凸;所述延伸凸向弹性橡胶圈的内侧折弯设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光片本体的外周套设一弹性橡胶圈,能够对滤光片本体进行
有效保护,并通过转动驱动柱,经过第一承载块、传动杆及第二承载块带动定位框沿支撑座的轴向运动,从而将滤光片本体定位于内折边与定位框之间,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而且避免了滤光片本体在安装与拆卸时发生磨损与划伤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结构仰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支撑座,2-滤光片本体,3-弹性橡胶圈,4-定位框,5-驱动柱,6
‑ꢀ
第一承载块,7-传动杆,8-第二承载块,9-限位柱,10-锁紧条,101-连接头,102-安装孔,301-延伸凸。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包括呈圆环形结构的支撑座1以及设置于支撑座1内部的滤光片本体2;支撑座1的一端口一体成型有一圆环形片状的内折边;内折边的内边缘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筒状结构的连接头101;连接头101的外壁设置有一螺纹,其用于与摄像设备相连接;支撑座1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橡胶圈3;弹性橡胶圈3与支撑座1同轴设置;弹性橡胶圈3套设于滤光片本体2的外周;支撑座1的另一端口内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片状结构的定位框4;支撑座1的圆周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呈圆形结构的安装孔102;安装孔102内同轴穿插有驱动柱 5;驱动柱5的内端部上转动套设有第一承载块6;第一承载块6的一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7;传动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载块8;第二承载块8螺钉连接于定位框4靠近于滤光片本体2的一表面上。通过在滤光片本体2的外周套设一弹性橡胶圈3,能够对滤光片本体2进行有效保护,并通过转动驱动柱5,经过第一承载块6、传动杆7及第二承载块8带动定位框4沿支撑座1的轴向运动,从而将滤光片本体2定位
于内折边与定位框4 之间,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而且避免了滤光片本体2在安装与拆卸时发生磨损与划伤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同时,在将滤光片本体2从支撑座1内拆卸时,可先增大内折边与定位框4之间的距离,再将第二承载块8与定位框4之间的螺钉卸掉即可。
28.实施例二:
29.如图4-图5所示,内折边的内表面垂直固定有多个限位柱9;限位柱9 的一端部滑动穿插于定位框4上。通过在内折边上设置多个限位柱9,并将限位柱9的一端部滑动穿插于定位框4上,能够对定位框4在支撑座1内的运动提供有效的导向作用。
30.实施例三:
31.如图1、图3及图6所示,安装孔102与驱动柱5螺纹配合;驱动柱5 的外端面轴向开设有操作孔;操作孔沿垂直于驱动柱5轴向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结构。通过在驱动柱5的外端面开设有一操作孔,利用操作孔对驱动柱5进行转动,方便转动驱动柱5的同时也避免了驱动柱5的误转动。
32.实施例四:
33.如图3及图5-图6所示,第一承载块6设置于第二承载块8与滤光片本体2之间;驱动柱5的内端转动连接有锁紧条10;锁紧条10呈弧形结构;锁紧条10的内侧面与弹性橡胶圈3的圆周外侧面相贴合。通过将驱动柱5 转至支撑座1内时,锁紧条10逐步靠近弹性橡胶圈3并最终与弹性橡胶圈 3的圆周外侧面相抵靠,从而能够提高对滤光片本体2的定位效果。
34.实施例五:
35.如图3及图7所示,弹性橡胶圈3的两端面均垂直连接有多个延伸凸 301;延伸凸301也具有弹性性能;延伸凸301向弹性橡胶圈3的内侧折弯设置。当将滤光片本体2设置于支撑座1内并对滤光片本体2进行定位时,将延伸凸301向弹性橡胶圈的内侧折弯90度,从而在内折边与滤光片本体 2之间以及定位框4与滤光片本体2之间形成一隔离缓冲区,有效地避免了滤光片本体2被定位框4及内折边磨损等问题。
36.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包括呈圆环形结构的支撑座(1)以及设置于支撑座(1)内部的滤光片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一端口具有一内折边;所述内折边的内边缘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结构的连接头(101);所述支撑座(1)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橡胶圈(3);所述弹性橡胶圈(3)套设于滤光片本体(2)的外周;所述支撑座(1)的另一端口内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结构的定位框(4);所述支撑座(1)的圆周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2);所述安装孔(102)内同轴穿插有驱动柱(5);所述驱动柱(5)的内端部上转动套设有第一承载块(6);所述第一承载块(6)的一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7);所述传动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载块(8);所述第二承载块(8)螺钉连接于定位框(4)靠近于滤光片本体(2)的一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边的内表面垂直固定有多个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的一端部滑动穿插于定位框(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02)与驱动柱(5)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柱(5)的外端面轴向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沿垂直于驱动柱(5)轴向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块(6)设置于第二承载块(8)与滤光片本体(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柱(5)的内端转动连接有锁紧条(10);所述锁紧条(10)呈弧形结构;所述锁紧条(10)的内侧面与弹性橡胶圈(3)的圆周外侧面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圈(3)的两端面均垂直连接有多个延伸凸(301);所述延伸凸(301)向弹性橡胶圈(3)的内侧折弯设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夜视仪用滤光片,涉及滤光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呈支撑座以及滤光片本体;支撑座的一端口具有一内折边;支撑座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橡胶圈;弹性橡胶圈套设于滤光片本体的外周;支撑座的另一端口内同轴设置有呈圆环形结构的定位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光片本体的外周套设一弹性橡胶圈,能够对滤光片本体进行有效保护,并通过转动驱动柱,经过第一承载块、传动杆及第二承载块带动定位框沿支撑座的轴向运动,从而将滤光片本体定位于内折边与定位框之间,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而且避免了滤光片本体在安装与拆卸时发生磨损与划伤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柳一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桑尼光电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