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墩及防撞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12-18  113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撞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墩及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2.防撞墩是放置在道路两侧的墩体结构,用于抵消车辆撞击对道路的冲击力,起到保护道路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防撞墩一般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重量较大,难以搬运。而在山区、河岸附近施工时,需要开辟临时道路以供施工车辆出入,该临时道路的两侧也会布设防撞墩。且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临时道路也会逐渐改变路线,以让出施工空间,防撞墩也需要搬移至新路线的两侧。
4.但现有的防撞墩由于是实心的混凝土块,重量大而难以搬运,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极大,不利于临时道路的更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墩及防撞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防撞墩重量大而难以搬运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墩,放置在基体上,包括防撞墩本体和固定结构;
8.防撞墩本体包括墩体和盖体,其中,墩体包括底板和若干个侧板,侧板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相邻侧板的侧边相互抵接并围成一两端开口的置物槽,置物槽的下端开口为底板所封堵,置物槽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于盖体;
9.固定结构包括若干个固定杆,固定杆穿过底板并插接至基体内,相应地,底板放置在基体上,且底板上设有若干个适配于固定杆的固定孔和若干个位于固定孔上的固定槽,固定孔和固定槽均位于侧板外侧,固定杆、固定孔和固定槽一一对应设置。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其中一个侧板的下部设有出料口和挡料板,其中,挡料板可滑动设置在侧板上并位于置物槽内。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挡料板包括板体、滑动座和挡条,其中,滑动座和挡条分别位于出料口的两侧,滑动座上还设有适配于板体的滑槽,板体可沿滑槽滑动并控制出料口是否打开,且板体至少部分位于滑槽内。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板体的外侧设有穿过出料口的第一把手。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盖体的顶部设有一凹槽和位于凹槽内的第二把手,盖体的底部设有适配于置物槽的卡接条。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结构还包括拆装扳手和拆装杆,其中,插接扳手的顶部设有拆装柱,插接扳手的底部设有拆装棱柱,拆装杆的下端面上设有适配于拆装柱的拆装孔;相应地,固定杆的顶面上设有适配于拆装棱柱的棱形槽,固定杆的底面设置为圆锥形。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侧板上设有反光带。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其中一个侧板处设有倾斜放置的支撑杆,其中,支撑杆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的侧板,支撑杆的下端抵接于基体,且支撑杆与反光带相对设置。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撑杆设置为工字型杆。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系统,包括若干个防撞墩和若干个连接杆,其中,防撞墩包括防撞墩本体,防撞墩本体的侧面设有适配于连接杆的连接孔,相邻防撞墩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
19.有益效果:
20.本防撞墩及防撞系统对防撞墩本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即设计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可装入物料,如此一来,防撞墩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即重量较轻时,便进行搬运,有助于随路线改变进行摆放;摆放好后装入石料以增加重量,方便于吸收来自撞击的冲击力,达到保护的目的。此外,在摆放好后通过固定结构将防撞墩本体的位置固定,避免本防撞墩意外移动,也有助于提高防撞墩本体的防撞性能。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防撞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挡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固定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25.图5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一种防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墩体;11、底板;12、侧板;101、置物槽;102、固定槽;103、出料口;2、盖体;201、凹槽;202、第二把手;203、卡接条;3、固定结构;31、固定杆;32、拆装扳手;33、拆装杆;301、拆装柱;302、拆装棱柱;303、拆装孔;304、棱形槽;4、挡料板;41、板体;42、滑动座;43、档条;401、第一把手;5、支撑杆;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
30.如图1-6所示,一种防撞墩,放置在基体上,包括防撞墩本体和固定结构3;其中,本防撞墩对结构进行了改进,即防撞墩本体设计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可装入物料,如此一来,本防撞墩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即重量较轻时,便进行搬运,有助于随路线改变进行摆放;摆放好后装入石料以增加重量,方便于吸收来自撞击的冲击力,达到保护的目的。此外,在摆放好后通过固定结构3将防撞墩本体的位置固定,避免本防撞墩意外移动,也有助于提高防撞墩本体的防撞性能。
31.对于防撞墩,防撞墩本体包括墩体1和盖体2,其中,墩体1包括底板11和若干个侧板12,侧板1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1上,相邻侧板12的侧边相互抵接并围成一两端开口的置物槽101,置物槽101的下端开口为底板11所封堵,置物槽101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于盖体2。
32.基于上述设计,底板11与侧板12相互配合以形成一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该开口可用于投入石料等物,便于石料进入置物槽101内。利用盖体2对该开口进行封堵,防止出现漏料,并阻止雨水渗入导致的物料板结。
33.对于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包括若干个固定杆31,固定杆31穿过底板11并插接至基体内,相应地,底板11放置在基体上,且底板11上设有若干个适配于固定杆31的固定孔和若干个位于固定孔上的固定槽102,固定孔和固定槽102均位于侧板12外侧,固定杆31、固定孔和固定槽102一一对应设置。
34.基于上述设计,通过固定杆31将底板11固定,进而将侧板12、物料和盖体2固定,固定槽102的尺寸大于固定杆31,便于留下足够的操作空间以进行固定杆31的拆装工作。
35.具体的,参见图1、6,防撞墩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底板11呈方形,侧板12设有四个并且底板11的每个侧边处固定一个侧板12,侧板12倾斜向上设置,且相邻侧板12之间相互收拢。相应地,底板11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固定孔,每组固定孔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孔。
36.工作时,以岸区施工为例,规划并铺设临时道路后,将未放入物料的本防撞墩移动至临时道路的侧边处,通过钻动、敲击等方式使固定杆31穿过固定孔并插接至土地内,实现防撞墩本体位置的固定。拆下盖体2以使置物槽101与外界连通,进而向置物槽101内装入物料,物料可就地取材,减少搬运。物料装填完毕后,装上盖体2实现封堵。
37.临时道路更改时,若搬动距离较近,则取出固定杆31后将防撞墩本体挪动至合适位置处;若搬动距离较远,取出固定杆31、拆下盖体2并倒出物料后,再转运防撞墩本体至合适位置处,再重复上述的固定工作和物料装填工作。
38.周知的,本防撞墩的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岸区和山区的施工,则基体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容易理解的,在固定杆31难以钻进之处,如混凝土地面,应提前设置适配的孔体结构以实现连接。
39.那么在转运过程中,通过开口倒出物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在装满物料后,防撞墩本体的重量较大,故该方法难度较大,因此设计了靠下位置的出料口103进行出料。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一个侧板12的下部设有出料口103和挡料板4,其中,挡料板4可滑动设置在侧板12上并位于置物槽101内。
40.即滑动挡料板4以控制出料口103是否打开,进而控制是否进行出料。但当所装填的是碎土等可压实物料时,挡料板4滑动的阻力大。因此,根据实际所用物料的种类,选择是否使用出料口103搭配挡料板4的出料方案。
41.挡料板4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挡料板4包括板体41、滑动座42和挡条,其中,滑动座42和挡条分别位于出料口103的两侧,滑动座42上还设有适配于板体41的滑槽,板体41可沿滑槽滑动并控制出料口103是否打开,且板体41至少部分位于滑槽内。
42.工作时,工作人员手推板体41,使板体41向滑动座42方向或者向档条43方向滑动,其中,向滑动座42方向滑动,即将板体41收纳至滑动座42内,出料口103逐渐暴露在外,则此时可进行出料。向档条43方向滑动,即板体41逐渐脱离滑动座42,出料口103被封闭,则此时可进行装填或防止物料外泄。
43.同时,板体41位于置物槽101内,故可通过物料压紧板体41,进一步增加板体41与侧板12之间贴合的精密度,降低物料外泄的可能性。此外,档条43也限制了板体41的滑动距离,避免板体41脱离滑槽,进而避免板体41掉落。
44.优选地,板体41的外侧设有穿过出料口103的第一把手401。如此一来,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移动把手的难度,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体2的顶部设有一凹槽201和位于凹槽201内的第二把手202;如此一来,可通过第二把手202来拉动盖体2,方便拆装盖体2。
46.可选地,参见图5,第二把手202包括立柱和连接立柱的握把,且握把通过扭簧转动连接立柱,则通过扭簧使握把处于水平状态并收纳于凹槽201内,降低握把意外损坏的风险。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体2的底部设有适配于置物槽101的卡接条203。如此一来,有效增加了盖体2与侧板1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盖体2安装后的牢固程度和稳定性。
48.此外,盖体2可构造为任意合适的适配于开口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3还包括拆装扳手32和拆装杆33,其中,插接扳手的顶部设有拆装柱301,插接扳手的底部设有拆装棱柱302,拆装杆33的下端面上设有适配于拆装柱301的拆装孔303;相应地,固定杆31的顶面上设有适配于拆装棱柱302的棱形槽304,固定杆31的底面设置为圆锥形。
50.即对固定杆31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则固定防撞墩本体时,移动拆装把手直至拆装棱柱302插接至棱形槽304内,实现拆装扳手32与固定杆31的连接,通过拆装柱301转动拆装把手和固定杆31共同向下转动,利用固定杆31的圆锥形底面破开泥土,进而使固定杆31的部分插接在土地内。
51.此外,为了方便施工,减少工作人员的弯腰,设置了拆装杆33以便于工作人员直立进行操作,即拆装杆33通过拆装孔303连接拆装柱301,转动拆装柱301以带动拆装把手和固定杆31转动。且拆装扳手32和拆装杆33可随身携带,进而用于多个防撞墩本体的固定,也避免在意外事故中损坏。
5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侧板12上设有反光带。即通过反光带显示防撞墩本体所处的位置,以便于过往车辆及时调整行车路线,减小车祸事故发生的概率。且以反光带为标志,设置反光带的端面为防撞墩本体的正面,进而方便于进行放置。
5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一个侧板12处设有倾斜放置的支撑杆5,其中,支撑杆5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的侧板12,支撑杆5的下端抵接于基体,且支撑杆5与反光带相对设置。基于上述设计,利用支撑杆5形成斜撑结构,提高防撞墩本体的抗撞击能力。对应于防撞墩的正面,抵接于支撑杆5的端面为防撞墩本体的背面。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杆5设置为工字型杆。如此一来,有效增加了支撑杆5的支撑面,提高支撑力。
55.实施例2:
5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中的防撞墩的使用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一种防撞系统,包括若干个防撞墩和若干个连接杆6,其中,防撞墩包括防撞墩本体,防撞墩本体的侧面设有适配于连接杆6的连接孔,相邻防撞墩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连。
57.可选地,相邻防撞墩本体之间可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杆6。优选地,连接杆6上也可以贴上反光材料,用以提示过往车辆。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撞墩,放置在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墩本体和固定结构(3);防撞墩本体包括墩体(1)和盖体(2),其中,墩体(1)包括底板(11)和若干个侧板(12),侧板(12)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1)上,相邻侧板(12)的侧边相互抵接并围成一两端开口的置物槽(101),置物槽(101)的下端开口为底板(11)所封堵,置物槽(101)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于盖体(2);固定结构(3)包括若干个固定杆(31),固定杆(31)穿过底板(11)并插接至基体内,相应地,底板(11)放置在基体上,且底板(11)上设有若干个适配于固定杆(31)的固定孔和若干个位于固定孔上的固定槽(102),固定孔和固定槽(102)均位于侧板(12)外侧,固定杆(31)、固定孔和固定槽(102)一一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侧板(12)的下部设有出料口(103)和挡料板(4),其中,挡料板(4)可滑动设置在侧板(12)上并位于置物槽(10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挡料板(4)包括板体(41)、滑动座(42)和挡条,其中,滑动座(42)和挡条分别位于出料口(103)的两侧,滑动座(42)上还设有适配于板体(41)的滑槽,板体(41)可沿滑槽滑动并控制出料口(103)是否打开,且板体(41)至少部分位于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板体(41)的外侧设有穿过出料口(103)的第一把手(4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盖体(2)的顶部设有一凹槽(201)和位于凹槽(201)内的第二把手(202),盖体(2)的底部设有适配于置物槽(101)的卡接条(2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3)还包括拆装扳手(32)和拆装杆(33),其中,插接扳手的顶部设有拆装柱(301),插接扳手的底部设有拆装棱柱(302),拆装杆(33)的下端面上设有适配于拆装柱(301)的拆装孔(303);相应地,固定杆(31)的顶面上设有适配于拆装棱柱(302)的棱形槽(304),固定杆(31)的底面设置为圆锥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侧板(12)上设有反光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侧板(12)处设有倾斜放置的支撑杆(5),其中,支撑杆(5)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的侧板(12),支撑杆(5)的下端抵接于基体,且支撑杆(5)与反光带相对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撞墩,其特征在于,支撑杆(5)设置为工字型杆。10.一种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撞墩和若干个连接杆(6),其中,防撞墩包括防撞墩本体,防撞墩本体的侧面设有适配于连接杆(6)的连接孔,相邻防撞墩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墩及防撞系统,其中,一种防撞墩,包括防撞墩本体和固定结构;防撞墩本体包括墩体和盖体,其中,墩体包括底板和若干个侧板,侧板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相邻侧板的侧边相互抵接并围成一两端开口的置物槽,置物槽的下端开口为底板所封堵,置物槽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于盖体;固定结构包括若干个固定杆,固定杆穿过底板并插接至基体内。一种防撞系统,包括若干个防撞墩和若干个连接杆,其中,防撞墩包括防撞墩本体,相邻防撞墩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本防撞墩及防撞系统将防撞墩本体设计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可装入物料,如此一来,重量较轻时,便进行搬运;重量较轻时重,方便于吸收来自撞击的冲击力。方便于吸收来自撞击的冲击力。方便于吸收来自撞击的冲击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钊 唐烨林 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枕沙水电建设管理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77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