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化除毛刺设备。
背景技术:2.新能源汽车的铝压铸零配件在完成压铸后,需要对其合模线、顶针位、渣包浇口和分型线等位置用锉刀、风磨笔、角磨机、直磨机、砂光机等工具进行打磨除毛刺处理。
3.然而现有技术中,上述工件的加工是依靠人工分不同的工序在不同的打磨设备上完成的,而且,手工操作存在定位精度不高、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实现了自动除去工件上合模线、顶针位、渣包浇口和分型线等位置的毛刺和披风,使工件的搬运、除毛刺和下料全程自动化,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生产全自动化、标准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5.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第一搬运工位、第一打磨区;所述机架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料工位、第二搬运工位和第二打磨区;所述第一搬运工位与第二搬运工位之间设置有中转台;
6.所述第一搬运工位和第二搬运工位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搬运机器人和第二搬运机器人;所述第一打磨区和第二打磨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所述下料工位上设置有传送带;
7.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放置在上料工位上的工件搬运至第一打磨区上打磨,完成打磨后将工件搬运至中转台上;所述第二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放置在中转台上的工件搬运至第二打磨区上打磨,完成打磨后将工件搬运至下料工位上;所述第一打磨机构用于打磨工件的前面部分;所述第二打磨机构用于打磨工件的后面部分;
8.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机架的前方还设置有控制面板;
9.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搬运机器人、第二搬运机器人、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均包括打磨工具架;所述第一打磨机构的打磨工具架上设置有第一打磨工具;所述第二打磨机构的打磨工具架上设置有第二打磨工具;
11.所述打磨工具架包括与地面垂直的主架和与主架垂直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多个,从上往上分布在主架上;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底座;
12.所述第一打磨工具包括钢丝刷组件、铣刀组件和第一砂带组件;所述第二打磨工具包括第二砂带组件和多个锉刀组件;
13.所述钢丝刷组件、铣刀组件、第一砂带组件、第二砂带组件和多个所述的锉刀组件
分别与安装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钢丝刷组件包括轴向浮动主轴和与轴向浮动主轴连接的钢丝刷;所述铣刀组件包括刚性主轴和与刚性主轴连接的铣刀;所述第一砂带组件和第二砂带组件均包括浮动砂带机和砂带;所述锉刀组件包括浮动锉刀机和锉刀;所述锉刀为平锉、圆锉或半圆锉;
15.所述钢丝刷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顶针位;所述铣刀组件用于铣削工件的渣包浇口;所述第一砂带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前面部分的渣包浇口;所述第二砂带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后面部分的渣包浇口;所述锉刀为平锉时,所述锉刀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合模线;所述锉刀为圆锉时,所述锉刀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分型线;所述锉刀为半圆锉时,所述锉刀组件用于打磨工件圆孔合模线。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和第二搬运机器人上均设置有抓手机构;所述抓手机构用于抓放工件。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的下方均设置有废料收集框。
18.优选的,所述丝刷组件、铣刀组件和第一砂带组件在所述打磨工具架上的安装位置由工件的加工要求决定;所述第二砂带组件和多个所述锉刀组件在所述打磨工具架上的安装位置由工件的加工要求决定。
19.优选的,所述中转台上设置有工件压紧机构;所述工件压紧机构用于将置于中转台内的工件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件压紧机构与控制模块电性链接。
20.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风机。
2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该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除去工件上合模线、顶针位、渣包浇口和分型线等位置的毛刺和披风,使工件的搬运、除毛刺和下料全程自动化,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生产全自动化、标准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之一;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之二;
27.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28.图6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29.其中:机架1、上料工位2、第一搬运工位3、第一打磨区4、下料工位5、第二搬运工位6、第二打磨区7、中转台8、第一搬运机器人9、第二搬运机器人10、第一打磨机构11、第二打磨机构12、传送带13、控制模块14、控制面板15、打磨工具架16、第一打磨工具17、第二打磨工具18、抓手机构19、废料收集框20、工件压紧机构21、防护外壳22、排气风机23、主架161、支架162、安装底座163、工件100、钢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第一砂带组件173、第二砂带组件181、锉刀组件182、浮动砂带机200、砂带300、轴向浮动主轴1711、钢丝刷1712、刚性主轴1721、铣刀1722、浮动锉刀机1821、锉刀1822。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4.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2、第一搬运工位3、第一打磨区4;所述机架1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料工位5、第二搬运工位6和第二打磨区7;所述第一搬运工位3与第二搬运工位6之间设置有中转台8;
35.所述第一搬运工位3和第二搬运工位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搬运机器人9和第二搬运机器人10;所述第一打磨区4和第二打磨区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11和第二打磨机构12;所述下料工位5上设置有传送带13;
36.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9用于将放置在上料工位2上的工件100搬运至第一打磨区4上打磨,完成打磨后将工件100搬运至中转台8上;所述第二搬运机器人10用于将放置在中转台8上的工件100搬运至第二打磨区7上打磨,完成打磨后将工件100搬运至下料工位5上;所述第一打磨机构11用于打磨工件100的前面部分;所述第二打磨机构12用于打磨工件100的后面部分;
37.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14;所述机架1的前方还设置有控制面板15;所述控制面板15用于显示该设备工作时的各项参数及用于各项参数的设置;
38.所述控制模块14与第一搬运机器人9、第二搬运机器人10、第一打磨机构11和第二打磨机构12电性连接。
39.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工件100在完成压铸后,其合模线、顶针位、渣包浇口和分型线等位置上会披锋和毛刺;这些披锋和毛刺分布在工件100各个方向上,因此通过设置两个打磨区,分别处理工件100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披锋和毛刺;然后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搬运机器人9和第二搬运机器人10完成工件100的搬运,以及抓取工件100在第一打磨区4和第二打磨区7上进行打磨。
4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9和第二搬运机器人10为多关节工业机器人。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11和第二打磨机构12均包括打磨工具架16;所述第一打磨机构11的打磨工具架16上设置有第一打磨工具17;所述第二打磨机构12的打磨工具架16上设置有第二打磨工具18;
42.所述打磨工具架16包括与地面垂直的主架161和与主架161垂直的支架162;所述支架162设置有多个,从上往上分布在主架161上;所述支架162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底座163;
43.所述第一打磨工具17包括钢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和第一砂带组件173;所述第二打磨工具18包括第二砂带组件181和多个锉刀组件182;
44.所述钢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第一砂带组件173、第二砂带组件181和多个所述的锉刀组件182分别与安装底座164可拆卸固定连接。
45.进一步的,所述钢丝刷组件171包括轴向浮动主轴1711和与轴向浮动主轴1711连接的钢丝刷1712;所述铣刀组件172包括刚性主轴1721和与刚性主轴1721连接的铣刀1722;所述第一砂带组件173和第二砂带组件181均包括浮动砂带机200和砂带300;所述锉刀组件182包括浮动锉刀机1821和锉刀1822;所述锉刀1822为平锉、圆锉或半圆锉;
46.所述钢丝刷组件171用于打磨工件100的顶针位;所述铣刀组件172用于铣削工件100的渣包浇口;所述第一砂带组件173用于打磨工件100的前面部分的渣包浇口;所述第二砂带组件181用于打磨工件100的后面部分的渣包浇口;所述锉刀1822为平锉时,所述锉刀组件182用于打磨工件100的合模线;所述锉刀1822为圆锉时,所述锉刀组件182用于打磨工件100的分型线;所述锉刀1822为半圆锉时,所述锉刀组件182用于打磨工件圆孔合模线。
4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轴向浮动主轴1711在加工时,可以控制钢丝刷1712沿轴向方向伸缩,且伸缩范围内保持恒力,从而使打磨的顶针位表面均匀,确保打磨的质量可靠稳定。
4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砂带机200在加工时,可以控制砂带300上下浮动,且浮动范围内恒力控制,从而确保打磨过程压力的一致,提升打磨的稳定性。
4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9和第二搬运机器人9上均设置有抓手机构19;所述抓手机构19用于抓放工件100;所述抓手机构19采用常见的气动夹持方式对工件100进行夹持,在此不再赘述。
5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11和第二打磨机构12的下方均设置有废料收集框20;所述废料收集框20用于收集第一打磨机构11和第二打磨机构12加工工件100时掉落的废料。
51.进一步的,所述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和第一砂带组件173在所述打磨工具架16上的安装位置由工件100的加工要求决定;所述第二砂带组件181和多个所述锉刀组件182在所述打磨工具架16上的安装位置由工件100的加工要求决定。
5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第一砂带组件173以及所述第二砂带组件181和多个所述锉刀组件182在打磨工具架16的安装位置是可以根据加工不同产品的工件而进行布置的,可以适用于多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工件的加工。
5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第一砂带组件173以及所述第二砂带组件181和多个所述锉刀组件182通过销钉结构与安装底座164安装;可实现快速更换。
54.进一步的,所述中转台8上设置有工件压紧机构21;所述工件压紧机构21用于将置于中转台8内的工件100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件压紧机构21与控制模块14电性链接;所述工件压紧机构21采用常见的气动压紧方式对工件100进行压紧,在此不再赘述。
55.进一步的,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防护外壳22;所述防护外壳22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风机23。
56.工作流程:
57.步骤一:启动设备,人工将工件100放入上料工位2(上料工位2设置有第一搬运机器人9抓取位)上,当抓取位感应到有工件100时,控制模块14控制第一搬运机器人9抓取工件100;
58.步骤二:第一搬运机器人9将抓取的工件100搬运至第一打磨区4;然后第一搬运机器人9抓取工件100依次在钢丝刷组件171、铣刀组件172、第一砂带组件173上进行顶针位的打磨、渣包浇口的铣削和打磨;然后完成工件100前面部分的打磨;
59.步骤三:然后第一搬运机器人9将完成前面部分打磨的工件100搬运至中转台8上,然后控制工件压紧机构21将工件100固定在中转台上;工人重复步骤一的动作。
60.步骤四:然后控制模块14控制第二搬运机器人10将位于中转台8上的工件100搬运至第二打磨区7上;然后第二搬运机器人10抓取工件100依次在第二砂带组件181、多个锉刀组件182上依次对工件100的渣包浇口、合模线、分型线和圆孔合模线进行打磨;然后完成工件100后面部分的打磨;第一搬运机器人9重复步骤三的动作。
61.步骤五:然后第二搬运机器人10将完成后面部分打磨的工件100搬运至下料工位5,然后通过传送带13将成品排出设备;然后第二搬运机器人10重复步骤四的动作;
62.然后重复以上步骤的动作,直至完成所有工件的加工;实现了自动除去工件100上合模线、顶针位、渣包浇口和分型线等位置的毛刺和披风,使工件100的搬运、除毛刺和下料全程自动化,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生产全自动化、标准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63.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第一搬运工位、第一打磨区;所述机架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料工位、第二搬运工位和第二打磨区;所述第一搬运工位与第二搬运工位之间设置有中转台;所述第一搬运工位和第二搬运工位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搬运机器人和第二搬运机器人;所述第一打磨区和第二打磨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所述下料工位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放置在上料工位上的工件搬运至第一打磨区上打磨,完成打磨后将工件搬运至中转台上;所述第二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放置在中转台上的工件搬运至第二打磨区上打磨,完成打磨后将工件搬运至下料工位上;所述第一打磨机构用于打磨工件的前面部分;所述第二打磨机构用于打磨工件的后面部分;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机架的前方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搬运机器人、第二搬运机器人、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均包括打磨工具架;所述第一打磨机构的打磨工具架上设置有第一打磨工具;所述第二打磨机构的打磨工具架上设置有第二打磨工具;所述打磨工具架包括与地面垂直的主架和与主架垂直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多个,从上往上分布在主架上;所述支架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第一打磨工具包括钢丝刷组件、铣刀组件和第一砂带组件;所述第二打磨工具包括第二砂带组件和多个锉刀组件;所述钢丝刷组件、铣刀组件、第一砂带组件、第二砂带组件和多个所述的锉刀组件分别与安装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刷组件包括轴向浮动主轴和与轴向浮动主轴连接的钢丝刷;所述铣刀组件包括刚性主轴和与刚性主轴连接的铣刀;所述第一砂带组件和第二砂带组件均包括浮动砂带机和砂带;所述锉刀组件包括浮动锉刀机和锉刀;所述锉刀为平锉、圆锉或半圆锉;所述钢丝刷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顶针位;所述铣刀组件用于铣削工件的渣包浇口;所述第一砂带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前面部分的渣包浇口;所述第二砂带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后面部分的渣包浇口;所述锉刀为平锉时,所述锉刀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合模线;所述锉刀为圆锉时,所述锉刀组件用于打磨工件的分型线;所述锉刀为半圆锉时,所述锉刀组件用于打磨工件圆孔合模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和第二搬运机器人上均设置有抓手机构;所述抓手机构用于抓放工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的下方均设置有废料收集框。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刷组件、铣刀组件和第一砂带组件在所述打磨工具架上的安装位置由工件的加工要求决定;所述第二砂带组件和多个所述锉刀组件在所述打磨工具架上的安装位置由工件的加工要求决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台上设置有工件压
紧机构;所述工件压紧机构用于将置于中转台内的工件夹紧或松开;所述工件压紧机构与控制模块电性链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风机。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化除毛刺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第一搬运工位、第一打磨区;所述机架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下料工位、第二搬运工位和第二打磨区;所述第一搬运工位与第二搬运工位之间设置有中转台;所述第一搬运工位和第二搬运工位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搬运机器人和第二搬运机器人;所述第一打磨区和第二打磨区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和第二打磨机构。该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除去工件上合模线、顶针位、渣包浇口和分型线等位置的毛刺和披风,使工件的搬运、除毛刺和下料全程自动化,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生产全自动化、标准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锋 梁振华 林永健 黄自强 李志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