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苗移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2.在园林植物移栽起苗过程中,常用起苗铲直接挖取,在移栽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用手扶住植物,对植物进行向上提,以加快植物被挖出,但是这样一来,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就会显得很不方便,而且如果仅在一个方向对植物进行挖铲,容易造成被移栽植物的根系受到损伤,从而影响植物的成活率。目前现有的起苗铲往往不能实现自动往复挖取,且需要手动去松土,特别耗时耗力;针对目前的起苗移栽装置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起苗移栽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具有锹头可同时进行升降和旋转,节约人力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包括壳架,所述壳架的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底部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圈螺纹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圈套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两端固定有支架,且支架的上端与壳架的底部固定,所述套杆的外圈下方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部固定有锹头,所述壳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底部两端固定有外杆,所述外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杆,所述壳架的两端安装有推把。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架的外壁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环的表面安装有橡胶垫。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杆的底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架的内壁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壳架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架的底部安装有罩壳。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当第一锥齿轮转动时带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杆和套杆为螺纹连接,使得套杆在套筒和支架的配合下可以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锹头可以上下运动,节约了人力,省
时省力。
11.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带动底部两端的外杆,外杆带动内杆,使得下方锹头可以转动,从而在挖土起苗前对土壤进行翻土,使得锹头可同时进行升降和旋转。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苗移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苗移栽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起苗移栽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壳架;2、第一锥齿轮;3、丝杆;4、套杆;5、套筒;6、支架;7、挡环;8、连接架;9、支杆;10、锹头;11、第一传动轮;12、外杆;13、内杆;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电机;16、第二电机;17、第二传动轮;18、传动皮带;19、罩壳;20、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包括壳架1,壳架1的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第一锥齿轮2的底部固定有丝杆3,丝杆3的外圈螺纹连接有套杆4,套杆4的外圈套有套筒5,套筒5的外壁两端固定有支架6,且支架6的上端与壳架1的底部固定,套杆4的外圈下方固定有挡环7,挡环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架8,连接架8的底部固定有支杆9,支杆9的底部固定有锹头10,壳架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1,第一传动轮11的底部两端固定有外杆12,外杆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杆13,壳架1的两端安装有推把20,本实施方案中,当第一锥齿轮2转动时带动丝杆3转动,通过丝杆3和套杆4为螺纹连接,使得套杆4在套筒5和支架6的配合下可以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锹头10可以上下运动,节约了人力,省时省力。
20.具体的,壳架1的外壁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6,且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7,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17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18,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带动第二传动轮17转动,第二传动轮17通过传动皮带18带动第一传动轮11转动,第一传动轮11带动底部两端的外杆12,外杆12带动内杆13,使得下方锹头10可以转动,从而在挖土起苗前对土壤进行翻土。
21.具体的,挡环7的表面安装有橡胶垫,本实施例中通过挡环7限制丝杆3和套杆4收缩的最短距离,挡环7与套筒5接触时通过橡胶垫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22.具体的,内杆13的底端与连接架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使得内杆13运动时带动连接架8转动,连接架8通过支杆9带动锹头10转动。
23.具体的,壳架1的内壁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壳架1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15,且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与第二锥齿轮1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锥齿轮14带动第一锥齿轮2转动。
24.具体的,壳架1的底部安装有罩壳19,本实施例中减少挖土时,溅起的泥土掉进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17内部,影响使用。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双手握住两端的推把20,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锥齿轮14带动第一锥齿轮2转动,当第一锥齿轮2转动时带动丝杆3转动,通过丝杆3和套杆4为螺纹连接,使得套杆4在套筒5和支架6的配合下可以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锹头10可以上下运动;再通过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带动第二传动轮17转动,第二传动轮17通过传动皮带18带动第一传动轮11转动,第一传动轮11带动底部两端的外杆12,外杆12带动内杆13,使得下方锹头10可以转动,从而在挖土起苗前对土壤进行翻土,节约了人力,省时省力。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包括壳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架(1)的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所述第一锥齿轮(2)的底部固定有丝杆(3),所述丝杆(3)的外圈螺纹连接有套杆(4),所述套杆(4)的外圈套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外壁两端固定有支架(6),且支架(6)的上端与壳架(1)的底部固定,所述套杆(4)的外圈下方固定有挡环(7),所述挡环(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的底部固定有支杆(9),所述支杆(9)的底部固定有锹头(10),所述壳架(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1),所述第一传动轮(11)的底部两端固定有外杆(12),所述外杆(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杆(13),所述壳架(1)的两端安装有推把(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架(1)的外壁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6),且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7),所述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17)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7)的表面安装有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13)的底端与连接架(8)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架(1)的内壁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所述壳架(1)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15),且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与第二锥齿轮(14)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架(1)的底部安装有罩壳(19)。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起苗移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红叶石楠起苗移栽装置,包括壳架,壳架的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底部固定有丝杆,丝杆的外圈螺纹连接有套杆,套杆的外圈套有套筒,套筒的外壁两端固定有支架,且支架的上端与壳架的底部固定,套杆的外圈下方固定有挡环,挡环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底部固定有支杆,支杆的底部固定有锹头,壳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的底部两端固定有外杆,外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内杆,内杆的底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壳架的两端安装有推把,解决了目前现有的起苗铲往往不能实现自动往复挖取,且需要手动去松土,特别耗时耗力。特别耗时耗力。特别耗时耗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宏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