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颈椎病治疗用中药口服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中药口服剂。
背景技术: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其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从而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或工作节奏的加快,我国颈椎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且患者趋于年轻化。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多种,有运动治疗、牵引治疗、按摩推拿治疗、理疗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病痛,不能根除并且治疗时间长,有些患者甚至服用西药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肩颈疼痛,西药止痛见效快,但也无法达到治疗的目的,长期服用还会伤肝肾,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中药口服剂,该中药口服药剂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祛风止眩的功效,可以缓解神经压迫造成的症状,对颈椎病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明显疗效,同时各原料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本发明中的中药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中药口服剂,该中药口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00,天麻100g,赤芍120g,熟地黄120g,丹参120g,白术100g,茯苓100g,竹茹100g,川芎100g,甘草30g。
7.进一步的,该中药口服剂中各药材的用法用量如下:当归6-12g/次,天麻3-10g/次,赤芍6-12g/次,熟地黄9-15g/次,丹参10-15g/次,白术6-12g/次,茯苓10-15g/次,竹茹5-10g/次,川芎3-10g/次,甘草2-10g/次。
8.进一步的,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症;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熟地黄功能主治为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等症;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症;白术具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竹茹具有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方面。
9.所述的中药口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1):称量:按照各中药材单次的用法用量称取各原料组分,并称取后的中药材原料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11.步骤(2):提取:向盛有中药材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继续熬制;
12.步骤(3):存储,将步骤(2)中熬制后的中药材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只需将药液与药渣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药液封装在瓶体中放置在阴凉地进行存储,便可完成该中药口服药剂的制备。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文火熬制时间为80-90分钟;所述步骤(3)中进行药液与药渣分离时采用的是压滤的过滤方式。
14.进一步的,该中药组合物的药用机理如下:方中方中当归、天麻补益气血,养肝补肾填髓祛风以止眩,共为君药;赤芍和血通络、熟地黄养血补血,丹参活血散瘀通络,白术、茯苓健脾除湿,祛痰治头晕目眩,为臣药;川芎药性上行头目,引经药使诸药达病所,增强头部病灶区的药物浓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眩晕治疗效果,竹茹祛痰通络,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用以达化痰祛瘀止眩、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应用结果证明,颈眩合剂具有合理的理法特色,明显的活血养血、祛痰化瘀、通络止眩之功效。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祛风止眩的功效,可以缓解神经压迫造成的症状,对颈椎病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明显疗效,同时各原料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本发明中的中药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17.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18.下面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9.一种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中药口服剂,该中药口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00,天麻100g,赤芍120g,熟地黄120g,丹参120g,白术100g,茯苓100g,竹茹100g,川芎100g,甘草30g。
20.本实施例中,该中药口服剂中各药材的用法用量如下:当归6-12g/次,天麻3-10g/次,赤芍6-12g/次,熟地黄9-15g/次,丹参10-15g/次,白术6-12g/次,茯苓10-15g/次,竹茹5-10g/次,川芎3-10g/次,甘草2-10g/次。
21.本实施例中,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
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症;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熟地黄功能主治为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等症;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症;白术具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方面。
22.所述的中药口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步骤(1):称量:按照各中药材单次的用法用量称取各原料组分,并称取后的中药材原料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4.步骤(2):提取:向盛有中药材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继续熬制;
25.步骤(3):存储,将步骤(2)中熬制后的中药材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只需将药液与药渣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药液封装在瓶体中放置在阴凉地进行存储,便可完成该中药口服药剂的制备。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文火熬制时间为80-90分钟;所述步骤(3)中进行药液与药渣分离时采用的是压滤的过滤方式。
27.本实施例中,该中药组合物的药用机理如下:方中方中当归、天麻补益气血,养肝补肾填髓祛风以止眩,共为君药;赤芍和血通络、熟地黄养血补血,丹参活血散瘀通络,白术、茯苓健脾除湿,祛痰治头晕目眩,为臣药;川芎药性上行头目,引经药使诸药达病所,增强头部病灶区的药物浓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眩晕治疗效果,竹茹祛痰通络,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用以达化痰祛瘀止眩、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应用结果证明,颈眩合剂具有合理的理法特色,明显的活血养血、祛痰化瘀、通络止眩之功效。
2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具体治疗实例如下:
29.实例1
30.谷某,女,41岁,重庆永川人。前患颈椎病反复眩晕2年。自己先后自购西药口服治疗,效果不佳。具体药名不详。
31.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面色苍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纳眠差,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弱。
[0032][0033]
3付,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每次100ml,饭后温服。
[0034]
曾尝试过西药治疗(具体不祥),效果不佳。服用本方剂2个月后痊愈。
[0035]
实例2
[0036]
田某,女,59岁,重庆永川人。治疗前患有颈椎病反复眩晕5年。
[0037]
患者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遇劳则发,面色苍白,唇色淡,神疲乏力,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纳眠差,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0038][0039]
3付,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每次100ml,饭后温服。
[0040]
曾尝试过西药治疗(具体不祥),效果不佳。服用本方剂2个月后痊愈。
[0041]
实例3
[0042]
李某,男,29岁,重庆永川人。治疗前患有颈椎病1年。
[0043]
患者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面色白,神疲乏力,伴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睡眠般,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弦。
[0044][0045]
3付,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每次100ml,饭后温服。
[0046]
曾尝试过西药治疗(具体不祥),效果不佳。服用本方剂1个月后痊愈。
[0047]
实例4
[0048]
蒋某,男,58岁,重庆永川人。治疗前患有颈椎病3年。
[0049]
患者的主要症状:反复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遇寒则复发加重,面色白,伴夜间睡眠差,神疲乏力,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纳眠差,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0050][0051]
3付,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每次100ml,饭后温服。
[0052]
曾尝试过西药治疗(具体不祥),效果不佳。服用本方剂三周后痊愈。
[0053]
实例5
[0054]
周某,男,57岁,重庆永川人。治疗前患有颈椎病3年。
[0055]
患者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转动头部则加剧,遇寒冷则复发,面色白,,神疲乏力,颈部疼痛,活动不利,失眠多梦,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0056][0057][0058]
3付,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每次100ml,饭后温服。
[0059]
曾尝试过西药治疗(具体不祥),效果不佳。服用本方剂后2个月痊愈。
[0060]
由以上治疗实例可知,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口服药剂对颈椎病引起的各种症状均具有明显疗效,同时各原料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口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00,天麻100g,赤芍120g,熟地黄120g,丹参120g,白术100g,茯苓100g,竹茹100g,川芎100g,甘草3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口服剂中各药材的用法用量如下:当归6-12g/次,天麻3-10g/次,赤芍6-12g/次,熟地黄9-15g/次,丹参10-15g/次,白术6-12g/次,茯苓10-15g/次,竹茹5-10g/次,川芎3-10g/次,甘草2-10g/次。3.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口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称量:按照各中药材单次的用法用量称取各原料组分,并称取后的中药材原料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步骤(2):提取:向盛有中药材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继续熬制;步骤(3):存储,将步骤(2)中熬制后的中药材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只需将药液与药渣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药液封装在瓶体中放置在阴凉地进行存储,便可完成该中药口服药剂的制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口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文火熬制时间为80-90分钟;所述步骤(3)中进行药液与药渣分离时采用的是压滤的过滤方式。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中药口服剂,该中药口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00,天麻100g,赤芍120g,熟地黄120g,丹参120g,白术100g,茯苓100g,竹茹100g,川芎100g,甘草30g。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祛风止眩的功效,可以缓解神经压迫造成的症状,对颈椎病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明显疗效,同时各原料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本发明中的中药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治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曾朝芬 李国俊 毕宁 寇琳琳 张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