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研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
背景技术:2.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在进行生物技术研发时会使用到试管,当进行运输或者放置时需对试管进行收箱保护。
3.现有的试管保护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能够独立对试管进行良好保护,以及不便对试管从外部进行限位的同时进行支撑,导致在受力时试管容易产生破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包括防护盘和限位盘,所述防护盘的外部表面连接有挂环,且防护盘内部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端部设置有衔接底座,且衔接底座内部安装有连接底盘,所述连接底盘的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气杆,且液压气杆的端部安装有衔接盘,所述衔接盘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的中部安装有中置轴,且中置轴的上端安装有引导盘,所述引导盘的内部环形设置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中部安装有阀门,所述连通管的端部安装有定位桶,且定位桶远离连通管的下端螺纹设置有拧紧盖,所述放置盘外表面安装有内置放置板,所述限位盘位于内置放置板的外表面,所述中置轴顶部安装有衔接柄。
6.进一步的,所述内置放置板之间呈十字状分布,且内置放置板与放置盘为一体化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盘的内表面安装有用于对试管限位的定位组件,且定位组件包括内置腔、硅胶垫圈和螺纹块,所述内置腔的内表面安装有硅胶垫圈,所述限位盘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块,且螺纹块与内置放置板螺纹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内置腔的形状为中空圆台型结构,且内置腔内部上端直径大于内置腔内部下端直径。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盘的竖直中轴线一端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内部一端安装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端部设置有衔接管。
10.进一步的,所述衔接管的外表面安装有衔接盖,且衔接盖的内部开设有取管口,所述取管口内部卡合安装有固定盖板。
11.进一步的,所述衔接盖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紧固盘,且紧固盘为中空状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进行注水处理的辅助组件,且辅助组
件包括出液管、放置框、水泵、储水腔和引水管,所述出液管的下端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表面设置有放置框,所述水泵的下端安装有引水管,且引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储水腔。
1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桶的中部设置有内置气囊,且内置气囊与定位桶为一一对应分布。
1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桶远离拧紧盖的一端安装有转接板,且转接板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形状为圆锥型结构。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试管保护箱在使用过程中可采用水浴式试管保护,有效避免外部碰撞或者其它挤压损伤对试管造成破裂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能够通过储水腔内壁加热丝的作用对储水腔内部事先放置有的水进行预热处理,便于根据试管保存时所需的温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且对于已经封口的试管可利用定位桶设计从试管外部对其进行支撑限位保护,避免试管在转运时出现损伤,同时还能够根据试管的直径进行同步的限位保护,对于未封口的试管可利用密封圈的设计对试管开口处进行封闭处理,避免试管因晃动出现漏液的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对中置轴转动带动放置盘进行旋转,便于把所需取用的试管对应至取管口处,便于使用者进行拿取。
17.1.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通过对中置轴转动带动放置盘进行旋转,便于把所需取用的试管对应至取管口处,同时利用液压气杆的设计可使得放置盘和衔接盘在中置轴竖直方向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从而能够在放置盘和衔接盘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可通过对中置轴转动使得放置盘内部试管与定位桶和密封圈位置均错开,然后再次利用液压气杆的设计使得放置盘和衔接盘在中置轴竖直方向向上进行移动,可使得所需进行拿取的试管对应放置于取管口处,便于使用者向外部拉动固定盖板把取管口处的试管取出,便于使用者进行放置和取用;
18.2.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通过定位桶的设计可从试管的外部对其包裹保护,同时利用气泵、波纹管和衔接管的作用可向引导盘的内部吹入气体,引导盘通过连通管的设计可向定位桶内部设有的内置气囊吹入气体,内置气囊因充入气体产生膨胀,从而通过内置气囊的膨胀使得放置在内置气囊中部的试管处于环形限位状态,避免在对保护箱进行移动时试管因没有支撑产生晃动导致破裂损伤的问题,并且内置气囊相连接的引导盘和连通管可通过阀门的设计阻断气体沿着连通管的设计吹入至内置气囊中,便于使用者根据试管放置数量进行同步性调整;
19.3.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对于未封口的试管,通过液压气杆的设计可带动限位在放置盘内部的试管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得试管未封口处与密封圈对应,利用放置盘上下移动距离控制与密封圈的重合面积,且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同时为锥型结构,便于根据试管端口内部直径进行密封限位,避免未封口的试管处于保护箱中时产生漏液;
20.4.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通过内置腔形状和内壁设置有硅胶垫圈的设计,能够根据试管的直径通过对试管伸入内置腔的多少进行限位放置,且能够在在对限位盘长时间使用需进行更换时,可通过对与螺纹块相连接的限位盘进行转动,可使得限位盘与内置放置板分离开来,便于使用者对限位盘进行检修更换;
21.5.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通过储水腔内部中空结构的设
计,可事先向储水腔的内部注入水,同时能够根据试管保存时所需温度可利用储水腔内壁加热丝的设计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可利用引水管和水泵的设计使得加热之后的水通过出液管引导至紧固盘与衔接盖组合的容腔中,通过水的设计可从试管外部进行封闭式保护,有效避免外部碰撞对试管带来损伤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试管外部进行清洗,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衔接盖连接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放置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限位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定位桶与密封圈仰视连接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防护盘;2、挂环;3、连接弹簧;4、紧固盘;5、固定盖板;6、衔接柄;7、波纹管;8、气泵;9、衔接盖;10、中置轴;11、衔接管;12、引导盘;13、连通管;14、阀门;15、定位桶;16、拧紧盖;17、密封圈;18、放置盘;19、液压气杆;20、连接底盘;21、衔接底座;22、辅助组件;2201、出液管;2202、放置框;2203、水泵;2204、储水腔;2205、引水管;23、限位盘;24、内置放置板;25、定位组件;2501、内置腔;2502、硅胶垫圈;2503、螺纹块;26、转接板;27、内置气囊;28、取管口;29、衔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包括防护盘1、挂环2、连接弹簧3、紧固盘4、固定盖板5、衔接柄6、波纹管7、气泵8、衔接盖9、中置轴10、衔接管11、引导盘12、连通管13、阀门14、定位桶15、拧紧盖16、密封圈17、放置盘18、液压气杆19、连接底盘20、衔接底座21、辅助组件22、出液管2201、放置框2202、水泵2203、储水腔2204、引水管2205、限位盘23、内置放置板24、定位组件25、内置腔2501、硅胶垫圈2502、螺纹块2503、转接板26、内置气囊27、取管口28和衔接盘29,防护盘1的外部表面连接有挂环2,且防护盘1内部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3,防护盘1的竖直中轴线一端安装有气泵8,且气泵8的内部一端安装有波纹管7,波纹管7的端部设置有衔接管11,连接弹簧3的端部设置有衔接底座21,且衔接底座21内部安装有连接底盘20,连接底盘20的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气杆19,且液压气杆19的端部安装有衔接盘29,衔接盘29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放置盘18,放置盘18的中部安装有中置轴10,且中置轴10的上端安装有引导盘12,引导盘12的内部环形设置有连通管13,且连通管13的中部安装有阀门14,连通管13的端部安装有定位桶15,且定位桶15远离连通管13的下端螺纹设置有拧紧盖16,定位桶15的中部设置有内置气囊27,且内置气囊27与定位桶15为一一对应分布,放置盘18外表面安装有内置放置板24,限位盘23位于内置放置板24的外表面,中置轴10顶部安装有衔接柄6;
29.具体操作如下,通过定位桶15的设计可从试管的外部对其包裹保护,同时利用气泵8、波纹管7和衔接管11的作用可向引导盘12的内部吹入气体,引导盘12通过连通管13的设计可向定位桶15内部设有的内置气囊27吹入气体,内置气囊27因充入气体产生膨胀,从而通过内置气囊27的膨胀使得放置在内置气囊27中部的试管处于环形限位状态,避免在对保护箱进行移动时试管因没有支撑产生晃动导致破裂损伤的问题,并且内置气囊27相连接的引导盘12和连通管13可通过阀门14的设计阻断气体沿着连通管13的设计吹入至内置气囊27中,便于使用者根据试管放置数量进行同步性调整。
30.如图1和图2所示,内置放置板24之间呈十字状分布,且内置放置板24与放置盘18为一体化结构,衔接管11的外表面安装有衔接盖9,且衔接盖9的内部开设有取管口28,取管口28内部卡合安装有固定盖板5;
31.通过对中置轴10转动带动放置盘18进行旋转,便于把所需取用的试管对应至取管口28处,同时利用液压气杆19的设计可使得放置盘18和衔接盘29在中置轴10竖直方向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从而能够在放置盘18和衔接盘29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可通过对中置轴10转动使得放置盘18内部试管与定位桶15和密封圈17位置均错开,然后再次利用液压气杆19的设计使得放置盘18和衔接盘29在中置轴10竖直方向向上进行移动,可使得所需进行拿取的试管对应放置于取管口28处,便于使用者向外部拉动固定盖板5把取管口28处的试管取出,便于使用者进行放置和取用。
32.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盘23的内表面安装有用于对试管限位的定位组件25,且定位组件25包括内置腔2501、硅胶垫圈2502和螺纹块2503,内置腔2501的内表面安装有硅胶垫圈2502,限位盘23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块2503,且螺纹块2503与内置放置板24螺纹连接,内置腔2501的形状为中空圆台型结构,且内置腔2501内部上端直径大于内置腔2501内部下端直径;
33.通过内置腔2501形状和内壁设置有硅胶垫圈2502的设计,能够根据试管的直径通过对试管伸入内置腔2501的多少进行限位放置,且能够在在对限位盘23长时间使用需进行更换时,可通过对与螺纹块2503相连接的限位盘23进行转动,可使得限位盘23与内置放置板24分离开来,便于使用者对限位盘23进行检修更换。
34.如图1和图2所示,衔接盖9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紧固盘4,且紧固盘4为中空状结构,衔接底座2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进行注水处理的辅助组件22,且辅助组件22包括出液管2201、放置框2202、水泵2203、储水腔2204和引水管2205,出液管2201的下端安装有水泵2203,且水泵2203的表面设置有放置框2202,水泵2203的下端安装有引水管2205,且引水管2205的外表面设置有储水腔2204;
35.通过储水腔2204内部中空结构的设计,可事先向储水腔2204的内部注入水,同时能够根据试管保存时所需温度可利用储水腔2204内壁加热丝的设计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可利用引水管2205和水泵2203的设计使得加热之后的水通过出液管2201引导至紧固盘4与衔接盖9组合的容腔中,通过水的设计可从试管外部进行封闭式保护,有效避免外部碰撞对试管带来损伤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试管外部进行清洗,使用灵活。
36.如图2和图5所示,定位桶15远离拧紧盖16的一端安装有转接板26,且转接板26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17,密封圈17的形状为圆锥型结构;
37.对于未封口的试管,通过液压气杆19的设计可带动限位在放置盘18内部的试管向
上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得试管未封口处与密封圈17对应,利用放置盘18上下移动距离控制与密封圈17的重合面积,且密封圈17的材质为橡胶同时为锥型结构,便于根据试管端口内部直径进行密封限位,避免未封口的试管处于保护箱中时产生漏液。
38.综上,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可通过顺指针转动紧固盘4,使得紧固盘4与衔接盖9分离开来,然后内置气囊27相连接的引导盘12和连通管13可通过阀门14的设计阻断气体沿着连通管13的设计吹入至内置气囊27中,便于根据试管数量对定位桶15的使用数量进行同步调整,接着通过内置腔2501形状和内壁设置有硅胶垫圈2502的设计,能够根据试管的直径通过对试管伸入内置腔2501的多少进行限位放置,且能够在在对限位盘23长时间使用需进行更换时,可通过对与螺纹块2503相连接的限位盘23进行转动,可使得限位盘23与内置放置板24分离开来,便于使用者对限位盘23进行检修更换,试管放置结束之后,可再次逆时针转动紧固盘4,使得紧固盘4与衔接盖9进行密封组合,通过定位桶15的设计可从试管的外部对其包裹保护,同时利用气泵8、波纹管7和衔接管11的作用可向引导盘12的内部吹入气体,引导盘12通过连通管13的设计可向定位桶15内部设有的内置气囊27吹入气体,内置气囊27因充入气体产生膨胀,从而通过内置气囊27的膨胀使得放置在内置气囊27中部的试管处于环形限位状态,避免在对保护箱进行移动时试管因没有支撑产生晃动导致破裂损伤的问题,对于未封口的试管,通过液压气杆19的设计可带动限位在放置盘18内部的试管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得试管未封口处与密封圈17对应,利用放置盘18上下移动距离控制与密封圈17的重合面积,且密封圈17的材质为橡胶同时为锥型结构,便于根据试管端口内部直径进行密封限位,避免未封口的试管处于保护箱中时产生漏液,另外还能够通过储水腔2204内部中空结构的设计,可事先向储水腔2204的内部注入水,同时能够根据试管保存时所需温度可利用储水腔2204内壁型号为a2020加热丝的设计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可利用引水管2205和水泵2203的设计使得加热之后的水通过出液管2201引导至紧固盘4与衔接盖9组合的容腔中,通过水的设计可从试管外部进行封闭式保护,有效避免外部碰撞对试管带来损伤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试管外部进行清洗,使用灵活,最后通过对中置轴10转动带动放置盘18进行旋转,便于把所需取用的试管对应至取管口28处,同时利用液压气杆19的设计可使得放置盘18和衔接盘29在中置轴10竖直方向进行上下位置的移动,从而能够在放置盘18和衔接盘29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可通过对中置轴10转动使得放置盘18内部试管与定位桶15和密封圈17位置均错开,然后再次利用液压气杆19的设计使得放置盘18和衔接盘29在中置轴10竖直方向向上进行移动,可使得所需进行拿取的试管对应放置于取管口28处,便于使用者向外部拉动固定盖板5把取管口28处的试管取出,便于使用者进行放置和取用。
技术特征:1.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盘(1)和限位盘(23),所述防护盘(1)的外部表面连接有挂环(2),且防护盘(1)内部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3),所述连接弹簧(3)的端部设置有衔接底座(21),且衔接底座(21)内部安装有连接底盘(20),所述连接底盘(20)的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气杆(19),且液压气杆(19)的端部安装有衔接盘(29),所述衔接盘(29)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放置盘(18),所述放置盘(18)的中部安装有中置轴(10),且中置轴(10)的上端安装有引导盘(12),所述引导盘(12)的内部环形设置有连通管(13),且连通管(13)的中部安装有阀门(14),所述连通管(13)的端部安装有定位桶(15),且定位桶(15)远离连通管(13)的下端螺纹设置有拧紧盖(16),所述放置盘(18)外表面安装有内置放置板(24),所述限位盘(23)位于内置放置板(24)的外表面,所述中置轴(10)顶部安装有衔接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放置板(24)之间呈十字状分布,且内置放置板(24)与放置盘(18)为一体化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23)的内表面安装有用于对试管限位的定位组件(25),且定位组件(25)包括内置腔(2501)、硅胶垫圈(2502)和螺纹块(2503),所述内置腔(2501)的内表面安装有硅胶垫圈(2502),所述限位盘(23)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块(2503),且螺纹块(2503)与内置放置板(24)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腔(2501)的形状为中空圆台型结构,且内置腔(2501)内部上端直径大于内置腔(2501)内部下端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盘(1)的竖直中轴线一端安装有气泵(8),且气泵(8)的内部一端安装有波纹管(7),所述波纹管(7)的端部设置有衔接管(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11)的外表面安装有衔接盖(9),且衔接盖(9)的内部开设有取管口(28),所述取管口(28)内部卡合安装有固定盖板(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盖(9)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紧固盘(4),且紧固盘(4)为中空状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底座(2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进行注水处理的辅助组件(22),且辅助组件(22)包括出液管(2201)、放置框(2202)、水泵(2203)、储水腔(2204)和引水管(2205),所述出液管(2201)的下端安装有水泵(2203),且水泵(2203)的表面设置有放置框(2202),所述水泵(2203)的下端安装有引水管(2205),且引水管(2205)的外表面设置有储水腔(220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桶(15)的中部设置有内置气囊(27),且内置气囊(27)与定位桶(15)为一一对应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桶(15)远离拧紧盖(16)的一端安装有转接板(26),且转接板(26)的端部设置有密封圈(17),所述密封圈(17)的形状为圆锥型结构。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涉及生物技术研发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防护盘和限位盘,所述防护盘的外部表面连接有挂环,且防护盘内部表面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端部设置有衔接底座,且衔接底座内部安装有连接底盘,所述连接底盘的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气杆,且液压气杆的端部安装有衔接盘。该一种生物技术研发用防试管漏液的保护箱,通过内置腔形状和内壁设置有硅胶垫圈的设计,能够根据试管的直径通过对试管伸入内置腔的多少进行限位放置,且能够在在对限位盘长时间使用需进行更换时,可通过对与螺纹块相连接的限位盘进行转动,可使得限位盘与内置放置板分离开来,便于使用者对限位盘进行检修更换。更换。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 诸葛鑫 刘金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智享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