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柔性显示器的市场需求增大,目前对于各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已经在开发使用的可卷曲的显示装置,可以使显示装置在平板模式和手机模式之间切换,通过一系列的铰链、支柱等装置,实现柔性屏的展开与收缩。
3.目前的可卷曲显示装置一般使用单转轴单方向伸缩的卷曲方案,该可卷曲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卷轴和柔性屏,卷轴内设有转轴,卷轴开设有开口,柔性屏收卷在转轴上,柔性屏的一端连接于转轴,另一端可由开口伸缩。然而,该可卷曲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柔性屏的一部分拉伸时,由于收卷在转轴上的柔性屏的折叠半径过小,且转轴与开口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柔性屏与开口或卷轴内壁产生挤压,进而导致柔性屏在收卷过程中产生刮伤等问题。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柔性屏在伸缩过程中与卷轴的开口或内壁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收纳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内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收纳机构内的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卷绕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收纳机构用于收纳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纳机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旋转构件以及转轴构件,所述转轴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构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收纳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8.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滑动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移动。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机构还包括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固定构件以及连接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连接。
9.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盘以及第二固定盘,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构件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构件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板;
1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
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
11.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旋转盘以及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一固定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与所述第二固定盘转动连接;
12.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或者所述第二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旋转盘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固定盘重合,所述第二旋转盘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固定盘重合。
13.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二旋转盘之间;
14.其中,所述第二旋转盘通过所述转轴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盘同步转动。
15.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转动连接;
16.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可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自转。
17.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两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8.其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19.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或者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旋转构件可拆卸连接。
20.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2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与所述第四伸缩杆之间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
22.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均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可活动插设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套筒内。
23.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24.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可相对于所述收纳机构自转。
25.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以及所述第三伸缩杆均收纳于所述第一固定盘内,所述第二伸缩杆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均收纳于所述第二固定盘内。
26.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收紧状态
时,所述转轴构件支撑未收卷于所述收纳机构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27.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包括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盘或者所述第二固定盘中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紧固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构件旋转,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张紧。
28.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构件包括马达或者回弹装置。
29.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包括锁止组件;
30.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静止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紧固构件与所述旋转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1.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构件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撞子构件。
32.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
33.可选地,在本技术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或者所述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3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该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收纳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内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构件以及与旋转构件转动连接的转轴构件,转轴构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所述收纳机构内的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卷绕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收纳机构用于收纳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纳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收纳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滑动时,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移动;上述可卷曲显示装置通过所述收纳机构收纳被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同时在所述收纳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滑动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移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运动下实现双向拉伸,增大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半径,进而使得被收纳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伸缩过程中始终大致保持在所述旋转组件上,避免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伸缩过程中与所述收纳结构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收纳机构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处于部分展开状态时的收纳机构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处于接近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收纳机构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轴视图;
4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正视图;
4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侧视图;
4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之间变化时的轴视图;
4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之间变化时的正视图;
4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之间变化时的侧视图;
4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一种轴视图;
4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一种侧视图;
4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二种轴视图;
48.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二种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在附图中,为了清晰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即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
[0050]
本技术实施例针对现有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柔性屏在伸缩过程中与卷轴的开口或内壁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51]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100,该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40、收纳机构10以及驱动机构20,所述收纳机构10内设置有旋转组件11,所述旋转组件11包括旋转构件111以及与所述旋转构件111转动连接的转轴构件112,所述转轴构件112包括第一转轴1121以及第二转轴1122,所述收纳机构10内的所述旋转组件11用于卷绕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所述收纳机构10用于收纳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所述驱动机构20与所述收纳机构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2,所述收纳机构10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滑动时,所述第一转轴112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112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
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移动。
[005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通过所述收纳机构10收纳被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同时在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滑动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移动,进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所述驱动机构20的运动下实现双向拉伸,增大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折叠半径,进而使得被收纳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伸缩过程中始终大致保持在所述旋转组件11上,避免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伸缩过程中与所述收纳结构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的问题。
[0053]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54]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收纳机构10与驱动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部分展开状态时的收纳机构10与驱动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接近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收纳机构10与驱动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由图1、图2以及图3可知,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包括收纳机构10以及与所述收纳机构10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20。
[005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机构10包括收纳组件12以及与所述收纳组件12可拆卸连接的旋转组件11;其中,所述收纳组件12用于收纳卷曲的柔性显示面板40,所述旋转组件11用于卷绕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
[0056]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组件12包括固定构件121以及连接构件122,所述固定构件121以及所述连接构件122用于形成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主体;其中,所述驱动机构20与所述固定构件12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122与所述固定构件121固定连接。
[0057]
具体地,所述固定构件121包括第一固定盘1211以及第二固定盘1212,所述连接构件122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构件121一侧的第一连接板1221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构件121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板1222;
[0058]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固定连接。
[0059]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11包括旋转构件111,所述旋转构件111包括第一旋转盘1111以及第二旋转盘1112,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转动连接;
[0060]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1121或者所述第二转轴112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在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重合,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在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重合。
[0061]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11还包括转轴构件112,所述转轴构件112用于卷曲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所述转轴构件112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之间;
[0062]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通过所述转轴构件112与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同步转动。
[0063]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构件112包括第一转轴1121以及第二转轴1122,所述第二转轴1122与所述第一转轴1121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提供被卷曲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放置空间。
[0064]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11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1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转动连接;
[0065]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可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111自转。
[0066]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1121与所述第二转轴1122均为圆柱型。
[006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1121或者所述第二转轴1122与所述旋转构件111可拆卸连接。
[006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伸缩杆211、第二伸缩杆2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杆211与所述第二伸缩杆212之间的第一连杆213,所述第一伸缩杆2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13固定连接;
[0069]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包括第三伸缩杆221、第四伸缩杆2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与所述第四伸缩杆222之间的第二连杆223,所述第三伸缩杆2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2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2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2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23固定连接。
[00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中的任意一种均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可活动插设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套筒内。
[0071]
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替换成空气弹簧。其中,当所述空气弹簧向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不存在阻尼力;当所述空气弹簧向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存在一定的阻尼力;这是因为当所述空气弹簧向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空气弹簧被拉伸,所述空气弹簧内的气门打开,从而减小了所述空气弹簧与空气的阻力,进而使所述空气弹簧向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不存在阻尼力;当所述空气弹簧向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空气弹簧被压缩,所述空气弹簧内的气门关闭,从而增大了所述空气弹簧与空气的阻力,进而使所述空气弹簧向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存在一定的阻尼力。
[0072]
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轴视图;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正视图;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的侧视图;其中,当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211以及所述第三伸缩杆221均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内,所述第二伸缩杆212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
222均完全收纳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内。
[0073]
此时,所述转轴构件112支撑未收卷于所述收纳机构10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
[0074]
具体地,这部分未收卷于所述收纳机构10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用于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熄屏显示。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工作时,这部分未收卷于所述收纳机构10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区可用于显示日期、天气、消息以及未接电话等。
[007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13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3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76]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213以及所述第二连杆223可相对于所述收纳机构10自由旋转。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所述第一连杆213以及所述第二连杆223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进行拉伸或者收紧。
[007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紧固构件30,所述紧固构件30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或者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中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所述紧固构件30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旋转,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张紧。即,所述紧固构件30主要用于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提供继续收紧的力。
[0078]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构件30包括马达或者回弹装置。其中,当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张开状态向收紧状态变化时,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回缩,所述马达或者回弹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或者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收紧;此时,所述第一转轴1121收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1122收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方向相反,这样设置可以抵消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张开状态向收紧状态时产生的层间滑移。
[0079]
如同书本折叠时,书本的边缘会“薄化、变尖”,这是一种层间滑移现象。由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也是很多薄层贴在一起的结构,在折叠或者卷曲时也会产生类似的现象,这一现象会随着卷曲、折叠的层数增加而加重,从而导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损坏。因此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采用相反方向的折叠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这一问题。
[0080]
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构件30为马达;此时当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张开状态向收紧状态变化时,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旋转,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上;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静止后,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继续旋转至一定的角度,让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保持张紧。
[0081]
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紧固构件30为回弹装置;优选地,所述回弹装置为发条;此时当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张开状态向收紧状态变化时,所述回弹装置被压缩,所述回弹装置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旋转,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上;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静止后,所述回弹装置被压缩产生的惯性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继续旋转至一定的角度,让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保持张紧。
[0082]
进一步地,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锁止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静止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紧固构件30与所述旋转
组件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0083]
具体地,所述锁止组件主要用于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收紧状态提供一个类似“刹车”的功能,所述锁止组件可以为插销型锁止构件、电子锁止型锁止构件、以及魔术贴型锁止构件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在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收紧状态向张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外力驱动所述驱动机构20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拉伸至一定程度,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保持相对静止;此时,所述紧固构件30受到一定的拉伸力而保持拉伸状态,需要使用所述锁止组件锁定所述紧固构件30与所述旋转组件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0084]
在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张开状态向收紧状态变化的过程中,解开所述锁止组件,所述紧固构件30由于被拉伸而产生回弹力,从而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反向旋转(定义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收紧状态向张开状态变化时所述旋转构件111的旋转方向为正转,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张开状态向收紧状态时所述旋转构件111的旋转方向为反转),所述旋转构件111带动所述转轴构件112反向旋转,所述转轴构件112从而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沿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卷曲起来。
[0085]
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之间变化时的轴视图;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之间变化时的正视图;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之间变化时的侧视图;
[0086]
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中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卷曲过程如下:
[0087]
如图7至图9所示,当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手机模式向平板模式转变(即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完全收紧状态向完全张开状态转变)时:
[0088]
首先,提供一个外界驱动力驱动所述驱动机构20移动,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产生相对滑动,其中,所述外界驱动力为手动拉力或者电动驱动力;
[0089]
具体地,手动或电动拉伸所述第一连杆213以及所述第二连杆223,所述第一连杆213带动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一端沿着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杆223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四伸缩杆222以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二端沿着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
[0090]
之后,由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两端被拉伸,且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卷曲于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上;因此,被拉伸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正向旋转,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带动所述旋转构件111正向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释放更多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直到被所述转轴构件112收纳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全部被拉出。此时,所述旋转构件111带动所述紧固构件30产生部分回弹力,所述紧固构件30受到一定的拉伸力而保持拉伸状态。
[0091]
最后,使所述锁止构件处于锁止状态,以锁定所述紧固构件30与所述旋转组件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
[0092]
具体地,在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完全收紧状态向完全张开状态转变时,所述
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会正向旋转90
°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轴1121或者所述第二转轴1122正向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1121或者所述第二转轴1122与所述连接构件122会发生接触。为了防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与所述转轴构件112因接触而发生损坏,在所述连接构件122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撞子构件。优选地,所述防撞子构件包括多个微型滑轮。
[0093]
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连接构件122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表面涂覆润滑剂,以减小所述连接构件122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加强所述连接构件1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之间的润滑度,以避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与所述转轴构件112因接触而发生损坏。
[0094]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外一种情况时,当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平板模式向手机模式转变(即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完全张开状态向完全收紧状态转变)时:
[0095]
首先,使所述锁止构件处于解开状态;此时,所述紧固构件30受到回弹力的作用驱动所述旋转构件111反向旋转。
[0096]
之后,所述旋转构件111反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反向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收卷更多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直到所述第一伸缩杆211以及所述第三伸缩杆221均收纳于所述第一固定盘1211内,所述第二伸缩杆212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均收纳于所述第二固定盘1212内,此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未被收卷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区用于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熄屏显示。其中,由于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在回弹过程中可以提供阻尼力,从而使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由完全张开状态向完全收紧状态转变的过程可以稳定进行。
[0097]
如图1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一种轴视图;如图1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一种侧视图;其中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当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拉到最长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平展状态,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由于正向旋转90
°
使得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之间。因此,为了不影响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可以手动拆卸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正面的所述第一转轴1121,取下的所述第一转轴1121可以用于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手写笔、支撑架、以及遥控器等。
[009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沿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由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并非水平放置,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沿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杆213的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一端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一端的顶面恰好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完全平展且不倾斜。
[0099]
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二种轴视图;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在完全张开状态时的第二种侧视图;其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当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
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拉到最长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平展状态,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由于正向旋转90
°
使得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之间。因此,为了不影响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可以手动拆卸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正面的所述第一转轴1121,之后将所述旋转构件111归位,再将取下的所述第一转轴1121插回所述第一旋转盘1111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112之间,从而不影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此时,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同时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
[010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0101]
第一,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采用可以随着所述旋转构件111旋转的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且所述第一转轴1121收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1122收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方向相反,可以抵消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收紧或者拉伸时产生的层间滑移;同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所述驱动机构20的运动下实现双向拉伸,增大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折叠半径,进而使得被收纳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伸缩过程中始终大致保持在所述旋转组件11上,避免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伸缩过程中与所述收纳结构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采用“双向拉伸的双转轴”的卷曲方案,其收纳速度可以是传统“单向拉伸的单转轴”的卷曲方案的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收纳速度的2倍。
[0102]
第二,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采用了所述驱动机构20与所述紧固构件30结合的设计,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收紧或者张开时,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与所述紧固构件30的力相互抵消,可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收紧状态至张开状态的变化过程中更加平稳。
[0103]
第三,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采用了将所述第一转轴1121与所述第二转轴1122分别与所述旋转构件111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从而当所述第一伸缩杆211、所述第二伸缩杆212、所述第三伸缩杆221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222拉到最长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平展状态,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由于正向旋转90
°
使得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1122之间。因此,为了不影响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可以手动拆卸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正面的所述第一转轴1121,以获取更好的观看体验。
[0104]
第四,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沿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由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并非水平放置,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沿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杆213的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一端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远离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一端的顶面恰好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完全平展且不倾斜。
[010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100,该可卷曲显示装置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40、收纳机构10以及驱动机构20,所述收纳机构10内设置有旋转组件11,所述旋转组件11包括旋转构件111以及与所述旋转构件111转动连接的转轴构件112,所述转轴构件112包
括第一转轴1121以及第二转轴1122,所述收纳机构10内的所述旋转组件11用于卷绕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所述收纳机构10用于收纳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所述驱动机构20与所述收纳机构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2,所述收纳机构10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滑动时,所述第一转轴112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112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移动。
[010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可卷曲显示装置100通过所述收纳机构10收纳被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同时在所述收纳机构10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相对滑动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10移动,进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所述驱动机构20的运动下实现双向拉伸,增大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的折叠半径,进而使得被收纳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伸缩过程中始终大致保持在所述旋转组件11上,避免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40在伸缩过程中与所述收纳结构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的问题。
[0107]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08]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1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内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收纳机构内的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卷绕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收纳机构用于收纳卷曲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旋转构件以及转轴构件,所述转轴构件与所述旋转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构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以及驱动机构,与所述收纳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收纳机构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滑动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收纳机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机构还包括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固定构件以及连接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固定构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盘以及第二固定盘,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构件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构件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包括第一旋转盘以及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一固定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与所述第二固定盘转动连接;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或者所述第二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旋转盘在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固定盘重合,所述第二旋转盘在所述第二固定盘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固定盘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盘与所述第二旋转盘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旋转盘通过所述转轴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盘同步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可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自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两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或者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旋转构件可拆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与所述第四伸缩杆之间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均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可活动插设在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套筒内。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可相对于所述收纳机构自转。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杆以及所述第三伸缩杆均收纳于所述第一固定盘内,所述第二伸缩杆以及所述第四伸缩杆均收纳于所述第二固定盘内。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收紧状态时,所述转轴构件支撑未收卷于所述收纳机构的部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包括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盘或者所述第二固定盘中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紧固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构件旋转,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张紧。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包括马达或者回弹装置。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卷曲显示装置还包括锁止组件;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静止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紧固构件与所述旋转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防撞子构件。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长度方向错位设置。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轴或者所述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卷曲显示装置,该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收纳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收纳机构包括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构件以及与旋转构件转动连接的转轴构件,转轴构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上述可卷曲显示装置在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相对滑动时,第一转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端向远离或靠近收纳机构移动,使柔性显示面板在驱动机构的运动下实现双向拉伸,增大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半径,进而使得被收纳的部分柔性显示面板在伸缩过程中始终大致保持在旋转组件上,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在伸缩过程中与收纳结构产生挤压而受到损伤。压而受到损伤。压而受到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 张文兵 高峰 李亚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