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尤其涉及一种灯盏花素和咖啡酸酯提取物或其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在制备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相关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代谢相关疾病所致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异常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广泛流行,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加速上升趋势。
3.灯盏细辛(灯盏花)是菊科飞蓬属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性味辛、微苦,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疼痛,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瘫痪等(《全国中草药汇编》)。灯盏细辛可单独成药,现有上市的品种包括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胶囊、灯盏细辛软胶囊、灯盏细辛滴丸、益脉康、灯盏细辛颗粒等;灯盏细辛中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的灯盏花素和咖啡酸酯类成分,而现有产品中主要强调的是灯盏乙素为主要成分。
4.灯盏花素类产品包括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灯盏花素片、灯盏花素滴丸等。即便是灯盏细辛胶囊,益脉康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产品,也不对咖啡酸酯的含量做出规定,更谈不上富集。灯盏细辛注射液是唯一一个从工艺上对咖啡酸酯类成分进行富集的产品。但其咖啡酸酯的含量与黄酮类成分的比例也仅在1:1.2-1:5.5范围内。通过对灯盏细辛植物中咖啡酸酯类物质的研究,发现灯盏细辛中的咖啡酸酯成分十分丰富,包括了单咖啡酸酯和二咖啡酸酯类成分。植物中含有咖啡酸酯的科属很多,例如菊科、忍冬科、杜仲科、川续断科、茜草科、旋花科等植物。目前已知菊科植物与其他含咖啡酰奎宁酸酯植物不同的是其中还含有一类咖啡酰辛酮糖酸类化合物,分别有单咖啡酰、二咖啡酰及三咖啡酰辛酮糖酸类物质。灯盏细辛中所含的咖啡酰辛酮糖酸类成分是二咖啡酰辛酮糖酸类物质包括飞蓬酯乙和灯盏细辛酯。飞蓬酯乙是从菊科飞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而灯盏细辛酯现仅从灯盏细辛中得到。jianping zhao,等人(j.nat.prod.2014,77,509-515)报道从果香菊属植物果香菊中得到的六个咖啡酰辛酮糖酸具有抗炎和抗代谢紊乱作用,因而将此类特殊类型的二咖啡酸酯类化合物单独列出含量范围,可以更好地对从灯盏细辛里得到的咖啡酸酯类成分做出明晰地分类和含量控制,从而使灯盏细辛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更容易控制,也可使这类产品质量更加可控。灯盏细辛草中还存在一类肝毒性物质γ-吡喃酮类成分,代表化合物为焦袂康酸,以往的专利去除焦袂康酸的方法是采取柱层析方法,所利用的性质为焦袂康酸的极性较大,在柱层析中用水洗的方法就能去除,但提取溶剂必须是低浓度醇或者水提,否则叶绿素等杂质容易凝固在吸附柱上,造成无法洗脱或者导致柱子再生困难。本专利通过调节酸化上清液ph至中性后先进行微滤,将不溶性大分子杂质去除,包括大部分叶绿素、蛋白、鞣质等,再通过纳滤膜浓缩,由于纳滤膜能将小分子物质和水滤过,焦袂康酸既能
溶于水,且分子量仅有112da,因此通过此方法可将90%的焦袂康酸去除。将去除焦袂康酸后的浓缩液上柱,使得上柱液能更有效地进行分离纯化。并且还能在第一步提取时采用50-80%乙醇提取,增加提取率。提取精制后的灯盏花素和咖啡酸酯可以直接干燥成分后入药,也可将灯盏花素类和咖啡酸酯类成分调节ph至中性,成盐后喷雾干燥,增加其水溶性,更增加两类成分的成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口服制剂,其中,该口服制剂含有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1~30:1。
6.目前所述灯盏细辛口服制剂受提取方法所限,通常制剂为咖啡酸酯、灯盏花素、以及其他物质的混合物,无法对其进行精确混合。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制备方法,分别对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提取,特别是对其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盐进行制备并进行准确配比,有效地提高了药效。
7.优选地,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口服制剂,所述的咖啡酸酯或其盐包括二咖啡酸酯或其盐和单咖啡酸酯或其盐,其中二咖啡酸酯或其盐与灯盏花素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25:1~6:1,(优选1.25:1~5.5:1,更优选1.5:1-5:1,最优选2:1-4.5:1),单咖啡酸酯或其盐与二咖啡酸酯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1.2~1:6.2。
8.优选地,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口服制剂,所述的二咖啡酸酯或其盐包括1,3-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4-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4,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飞蓬酯乙或其盐、灯盏细辛酯或其盐;单咖啡酸酯或其盐包括3-o-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4-o-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5-o-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灯盏花苷或其盐。
9.优选地,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口服制剂,所述的二咖啡酸酯或其盐中1,3-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4-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4,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上述的四个为同分异构体;所述的飞蓬酯乙或其盐和灯盏细辛酯或其盐为同分异构体,为二咖啡酰辛酮糖酸或其类,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或其盐与二咖啡酰辛酮糖酸或其盐的比例为2:1~0.9:1。
10.上述口服制剂优选为硬胶囊、软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水丸、散剂、丸剂。
11.上述口服制剂的灯盏花素或其盐包括灯盏花乙素或其盐,灯盏花甲素或其盐,野黄芩素其盐等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的灯盏花乙素或其盐相关的黄酮化合物或其盐。
12.上述制剂中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占该制剂重量百分比的80-99%,余量为辅料。该口服制剂优选为胶囊剂、片剂,例如硬胶囊。
13.进一步地,所述二咖啡酸酯盐和灯盏花素盐均为钠盐或钾盐或其他药用且溶于水的盐;优选钠盐,其重量比为1:1~6:1。即其他产物也应该为钠盐或钾盐或其他药用且溶于水的盐,同样的,其他产物也应该优选为钠盐。
14.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5.取灯盏细辛加10-90%浓度含水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浸膏加水溶
解,调节ph 7-9,滤过,加酸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用水和乙醇精制,干燥后得到灯盏花素;沉淀精制后加入碱调节ph值至7~8,喷雾干燥得灯盏花素盐;所述酸化的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陶瓷微滤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有机纳滤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聚酰胺层析柱,用水洗脱后,用50-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到咖啡酸酯;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值至7~9,过滤,滤液喷雾干燥得咖啡酸酯盐。将二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或其素盐按1:1~6:1(优选1.25:1~5.5:1,更优选1.5:1-5:1,最优选2:1-4.5:1)的比例配伍,加入适当辅料,可制成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颗粒剂和口服液体制剂。
16.在上述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碱调节溶液ph值用的是naoh,na2co3,nahco3,koh,k2co3或khco3,或其他可用于调节ph值的碱溶液;所述的酸调节溶液ph值用的是hcl,h2so4或h3po4,或其他可用于调节ph值的酸溶液。所述的碱调节溶液ph值优选用的是naoh、na2co3,nahco3、koh、k2co3或者khco3;所述的酸调节溶液ph值优选用的是hcl、h2so4或者h3po4。
17.所述的聚酰胺层析柱所用乙醇洗脱的乙醇浓度为50-95%。
18.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相关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更具有创造性的是,本发明经过筛选得到上述比例的药用组合物具有调节代谢相关疾病及所致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紊乱的作用,而且更欣喜的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相比较,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具有与阳性药相当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这是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所不具备的医学和药学优势,更为重要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超医嘱范围用药并不会引起出血症状,这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19.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灯盏细辛单方口服制剂没有去除肝毒性成分焦袂康酸的步骤,也没有精制咖啡酸酯或其盐类成分尤其是二咖啡酸酯或其盐类成分的步骤或过程。例如灯盏细辛胶囊的现有工艺为取灯盏细辛2000g,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加入活性炭约640g,煮沸,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人适量的淀粉,减压干燥,粉碎,过筛,用3%聚乙烯醇溶液包衣,加人硬脂酸镁0.5g,混匀,装人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20.文献报道咖啡酰奎宁酸酯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等作用,是一类活性成分。因而将此类活性物质精制,并将两种成分配比作定量规定是使灯盏细辛产品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的必要工作。灯盏花素和咖啡酸酯类物质的水溶性和脂溶性都较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成药性弱。本发明从制法上采用碱溶酸沉,先将黄酮类成分灯盏花素进行沉淀,进而精制;同时保留酸化上清液部分,酸化上清液部分为另一类活性成分咖啡酸酯类,通过膜分离技术,先用微滤去除大分子不溶性物质,再用纳滤膜浓缩去除大部分的焦袂康酸再进行柱层析,富集二咖啡酸酯类成分,再次除去具有肝毒性的焦袂康酸。经过纳滤膜和柱层析后,可去除焦袂康酸99%以上。
21.这一结果通过实验得以证实:
22.表1.灯盏细辛酸化上清液调ph后膜过滤后成分含量变化表
[0023][0024]
从表1可以看出,灯盏细辛酸化上清液调节ph接近中性后过澄清膜和纳滤浓缩膜后较好地保留了有效物质二咖啡酸酯,而有害物质焦袂康酸的去除率达到84%。经过柱层析后,二咖啡酸酯含量保留较好,进一步去除了焦袂康酸。
[0025]
所述微滤澄清膜优选100nm或200nm,所述纳滤浓缩膜优选300d-400d。
[0026]
当其中黄酮类成分和咖啡酸酯类成分成盐后,体外溶出实验证明其溶出高于原型,因而在成药性上好于原型。评价了灯盏细辛片和灯盏细辛钠盐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片剂在0.1mhcl中的溶出度都较低,5min时即达到饱和,累积溶出百分率小于15%;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溶出介质中,两种片剂累积释放量在30min基本达到饱和,灯盏细辛钠盐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高于原型片,均小于60%;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溶出介质中,当转速为50rpm时灯盏细辛钠盐片在15min时已完全溶出,而灯盏细辛片需到45min时累积溶出百分率大于85%;在30min时,灯盏细辛钠盐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大于灯盏细辛片。
[0027]
通过mcd(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 l-amino acid diet)蛋氨酸及胆碱缺乏饲料饲喂c57小鼠,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探究现有灯盏细辛胶囊和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对nash的治疗效果。
[0028]
1.试验试剂
[0029]
mcd饲料,货号a02082002br,厂家:research diets(usa)
[0030]
2、试验过程
[0031]
(1)、动物分组及处理将20只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为正常维持饲料,模型组饲喂mcd饲料,现有灯盏细辛胶囊粉组和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组(处方见实施例6),口服液灌胃给药(100mg/kg体重),每天1次。实验动物自由摄食和饮水,干预4周。
[0032]
(2)、小鼠体重和肝重测定称取各组小鼠体重、肝湿重,并计算肝脏指数。
[0033]
3、试验结果
[0034]
(1)、对小鼠体重、肝重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0035]
饲养4周后,模型组、现有灯盏细辛胶囊粉组、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组小鼠体重、肝重及肝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说明受试药物不能有效改善mcd饮食诱导的体重、肝重的降低。另外,2种受试药物和模型组在体重、肝重及肝脏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见表2。
[0036]
表2.灯盏细辛胶囊粉对小鼠体重、肝重、肝脏指数的影响
[0037][0038][0039]
(2)、对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0040]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水平明显升高(
###
p<0.001)。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与模型组相比,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显著降低了mcd饮食诱导的小鼠血清ast、alt的升高;现有工艺灯盏细辛组(例如云南昊邦制药)可明显降低alt水平,对ast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0041]
表3.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和现有灯盏生脉胶囊粉对nash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0042]
组别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对照组37.2
±
6.57103.2
±
22.9模型组160.8
±
49.2
###
181.2
±
34.1
###
发明工艺灯盏细辛组101.6
±
28.2*
#
132.1
±
22.1*现有工艺灯盏细辛组100.1
±
22.4*
#
162.2
±
21.6
##
[0043]
###
p《0.005vs对照组;
##
p《0.01vs对照组;
#
p《0.05vs对照组;
*
p《0.05vs模型组
[0044]
4、分析与结论
[0045]
(1)、对体重的影响mcd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体重减轻是该膳食模型的一个疾病表征。本次研究发现,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现有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不能抑制mcd饮食诱导的体重减轻,这可能与mcd饮食的结构有关。
[0046]
(2)、对肝功能的影响mcd饮食喂养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mcd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建立成功。本次研究发现,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现有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均能够改善mcd饮食诱导的肝功能损伤,而发明工艺灯盏细辛胶囊粉对alt和ast均具有下调作用,虽然现有文献发现灯盏乙素(野黄芩苷,通常采用注射的方式)可能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本实验显示,发明工艺灯盏细辛相较于现有工艺所得到的灯盏细辛,口服给药(100mg/kg)具有更好的肝保护作用。
[0047]
现有灯盏细辛胶囊粉为灯盏花素盐与咖啡酸酯盐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比例配制而成。
附图说明:
[0048]
图1金黄地鼠体重变化;
[0049]
图2金黄地鼠血浆总胆固醇含量;
[0050]
图3金黄地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
[0051]
图4金黄地鼠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
[0052]
图5金黄地鼠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含量;
[0053]
图6金黄地鼠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含量;
[0054]
图7金黄地鼠肝指数(%);
[0055]
图8金黄地鼠脂肪指数(%);
[0056]
图9金黄地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
[0057]
图10血小板聚集率(%);
[0058]
图1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0059]
图12凝血酶原时间;
[0060]
图13血浆凝血酶时间;
[0061]
图14.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0062]
本试验旨在研究盏细辛主成分不同配比对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相关疾病,以及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紊乱的疗效,为药临床新用途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0063]
由前述实验发现,新工艺灯盏细辛胶囊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能够有效降低alt和ast,然后进一步使用现有工艺(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和本产品工艺实施例6进行比较,比较的同时,将实施例中的二咖啡酸酯盐和灯盏花素盐行计算,进行精确的配比,从而达到二咖啡酸酯盐和灯盏花素盐的最适配比。研究采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阳性对照药物,因两药检测结果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以下实验仅展示阿司匹林测定结果。
[0064]
2)实验方法:
[0065]
2.1)实验动物:lvg叙利亚金黄地鼠,雄性,6周龄,体重90-110g,饲养环境中适应2周。动物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0066]
2.2)实验饲料:基础饲料(normal chow diet,nc组);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模型组,hfd组:1.0%胆固醇,0.2%胆酸钠,10.0%猪油,5.0%蛋黄粉和83.8%基础饲料)。饲料购自北京科奥协力饲料有限公司。
[0067]
2.3)给药方式:动物给予以高脂饲料为基础的掺药饲料8周,其中含灯盏细辛饲料中含药4g/kg,折合动物摄食量相当于给药量200mg/kg体重/天;含阿司匹林饲料中含药0.4g/kg,折合动物摄食量相当于给药量20mg/kg体重/天。另有同批次金黄地鼠饲喂基础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
[0068]
2.4)实验分组及给药
[0069]
表4.实验分组及给药
[0070][0071][0072]
对照灯盏细辛为采用现有工艺制备;灯盏细辛组a-f为采用发明工艺制备。
[0073]
2.5)检测指标及方法:
[0074]
a.体重测定
[0075]
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动物体重一次。
[0076]
b.血生化检测
[0077]
实验结束后,动物禁食12h,眼眶静脉丛采血(0.5ml)于抗凝管中,3500rpm、4℃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100μl于-80℃冰箱保存。然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的总胆固醇(cho)、低密底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78]
c.肝湿重比及附睾脂肪湿重比
[0079]
实验结束后,取动物肝脏组织及附睾脂肪,称重,分别计算每只动物肝湿重及附睾脂肪重与其体重百分比值。
[0080]
d.肝组织脂质含量测定
[0081]
实验结束后,各组每只地鼠称取20mg的肝组织,按重量(g):体积(ml)=1:20的比例,加入20倍体积的t-per(含1/100的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冰水浴条件下机械匀浆(42hz,4~6min),然后2500rpm,离心10min,取2.5μl上层液体稀释5倍以制备待测样品,按照tg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剩余肝组织匀浆液以12000rpm,4℃下离心30min,吸上清进行bca法蛋白定量。所得结果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进一步计算。
[0082][0083]
e.血小板聚集及凝血指标测定
[0084]
实验结束后,5%水合氯醛(1ml/100g)麻醉,注射器心脏采血,血样以枸橼酸钠(4%)溶液与血液1:9的比例加入抗凝剂,以200g离心10min留取上清获得富血小板血浆(prp),余下血浆再以800g离心10min留取上清获得贫血小板血浆(pp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检测实验中,先使用ppp校准,prp37℃预温180秒后置于检测槽中并在加入10ul腺苷二磷酸(adp,10nm)的同时快速点击开始,读取300s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值。凝血四项检测实验中,ppp37℃预温180s后置于检测槽中,根据所明书要求分别加入定量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试剂快速点击开始,读取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0085]
2.6)数据分析
[0086]
所有的数据被录入到excel文档中,并以mean
±
sem的方式表示。数据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方法,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判断标准。
[0087]
3)体内试验结果
[0088]
3.1)体重变化
[0089]
给药期间每周测定一次动物体重,结果见图1。与正常饮食对照组(nc)相比,高脂饮食模型组(hfd)动物体重显著升高。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无减轻高脂饮食所致体重增加作用。对照药(云南昊邦,现有工艺)及灯盏细辛(发明工艺)各配比组可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上升;灯盏细辛(发明工艺)各配比组降低体重作用优于对照灯盏细辛(云南昊邦,现有工艺);其中以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3:1和4.5:1两配比组效果最优。
[0090]
3.2)血生化检测
[0091]
a.血浆总胆固醇含量的结果示于图2和表5中。
[0092]
表5.血浆总胆固醇含量
[0093][0094][0095]
结果可知,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云南昊邦,现有工艺)无降血浆总胆固醇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趋势,但与hf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0096]
b.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结果示于图3和表6中。
[0097]
表6.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
[0098][0099]
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有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其中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1和4.5:1两配比组有显著降低ldl-c作用(**p《0.01),3:1(p=0.085)和6:1(p=0.071)配比组也有一定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
[0100]
c.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的结果示于图4和表7中。
[0101]
表7.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
[0102][0103][0104]
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血浆甘油三酯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有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p《0.05),3:1(p=0.0548)配比组也有一定降血浆甘油三酯作用。
[0105]
d.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的结果示于图5和表8中。
[0106]
表8.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含量
[0107][0108]
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血浆谷丙转氨酶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3:1配比组及4.5:1配比组有显著降低血浆alt作用(*p《0.05);4:1(p=0.0573)配比组也有一定降血浆谷丙转氨酶作用。
[0109]
e.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结果示于图6和表9中。
[0110]
表9.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含量
[0111]
[0112][0113]
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实验组无降血浆谷草转氨酶作用。
[0114]
3.3)肝脏及脂肪指数检测
[0115]
a.肝指数的结果示于图7和表10中。
[0116]
表10.肝指数
[0117][0118]
肝指数是指肝脏湿重与体重的比值。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肝指数显著增加(***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低肝指数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有一定降低肝指数作用(p=0.0529),提示对高脂饮食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0119]
b.脂肪指数的结果示于图8和表11中
[0120]
表11.脂肪指数
[0121][0122][0123]
脂肪指数是指附睾脂肪湿重与体重的比值。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饮
食模型动物脂肪指数显著增加(*p《0.05);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脂肪指数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有一定降低脂肪指数作用。
[0124]
3.4)肝脏组织脂质含量检测结果
[0125]
肝脏脂质含量以肝脏甘油三酯表示,其结果示于图9和表12中。
[0126]
表12.肝脏甘油三酯含量
[0127][0128]
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肝组织t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肝组织tg作用;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可显著降低肝组织tg,其中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3:1和4.5:1两配比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1.25:1、2:1、4:1及6:1组也可显著降低肝组织tg(*p《0.05),提示有较好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
[0129]
3.5)血小板聚集及凝血检测结果
[0130]
a.血小板聚集结果示于图10和表13中。
[0131]
表13.血小板聚集率
[0132][0133][0134]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因素之一,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小板聚集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阿司匹林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p《0.001);对照组灯盏细辛(现有工艺)及实验各组灯盏细辛(发明工艺)各比例组均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中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3:1和4.5:1两配比组作用最为显著(**p《
0.01),1.25:1、2:1、4:1及6:1组也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p《0.05)且作用均优于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
[0135]
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示于图11和表14中。
[0136]
表1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0137][0138]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内源凝血途径特别是第一阶段的凝血因子综合活性的一项凝血功能检查指标,时间缩短可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ap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升高aptt作用;实验组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1(p=0.052)和4.5:1(p=0.089)两配比组有一定升高aptt作用,提示可能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血栓性疾病。
[0139]
c.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示于图12和表15中。
[0140]
表15.凝血酶原时间(pt)
[0141][0142]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
ⅴ
、ⅶ、
ⅹ
活性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时候,比如在心肌梗死或者脑血栓形成的时候凝血酶原时间会偏低。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p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升高pt作用;实验组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可显著升高高脂饮食引起的pt降低(*p《0.05),提示可能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血栓性疾病。
[0143]
d.凝血酶时间(tt)结果示于图13和表16中。
[0144]
表16.凝血酶时间
[0145][0146]
血浆凝血酶时间指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凝血酶时间偏低是可能于患者的自己血液中的血脂过高有关,也可能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升高pt作用;实验组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可显著升高高脂饮食引起的tt降低(*p《0.05),提示可能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血栓性疾病。
[0147]
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示于图14和表17中。
[0148]
表17.纤维蛋白原
[0149][0150]
纤维蛋白原(fib)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临床资料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患者中,多数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且纤维蛋白水平越高,危险性亦越大;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性增加,易于产生血栓;高血压时常伴有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它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纤维蛋白原与脂肪代谢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老年、吸烟、肥胖、应激和糖尿病等可以促进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动物血浆纤维蛋白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无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纤维蛋白原升高作用;实验组灯盏细辛(发明工艺)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2:1(p=0.064)、3:1(p=0.058)、6:1(p=0.057)组也有一定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作用。
[0151]
4)结论
[0152]
4.1)高脂饮食造模八周能显著升高金黄地鼠体重、肝指数、脂肪指数、肝脏脂质、血脂及肝酶水平,模型成功。
[0153]
4.2)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无减轻高脂饮食所致体重增加作用(另一阳性药物氯吡格雷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相同);发明工艺灯盏细辛各配比药物可降低高脂饮食所致体重增加;且降低体重作用均优于对照灯盏细辛(昊邦制药,现有工艺);其中以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3:1和4.5:1两配比组效果最优。
[0154]
4.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昊邦制药,现有工艺)无降血脂作用,包括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另一阳性药物氯吡格雷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相同);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有降血脂作用,且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最优。
[0155]
4.4)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昊邦制药,现有工艺)无降血浆肝酶作用(另一阳性药物氯吡格雷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相同);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且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最优。
[0156]
4.5)阿司匹林及对照灯盏细辛(昊邦制药,现有工艺)无降低肝指数、脂肪指数及肝组织脂质堆积作用(另一阳性药物氯吡格雷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相同);灯盏细辛(新工艺)各配比药物有调节上述各指标作用,且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4.5:1配比组最优。
[0157]
4.6)灯盏细辛(发明工艺)各配比药物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紊乱,包括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四项指标;其作用优于对照灯盏细辛(现有工艺);其中以二咖啡酸酯盐:灯盏花素盐配比4.5:1的综合效果最佳;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但无抗凝血作用(另一阳性药物氯吡格雷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相同)。
[0158]
7.综合上述结果,实验灯盏细辛(发明工艺)具有良好的防治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作用,并且可有效防治代谢相关疾病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异常,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其作用与制备工艺及主要成分配比相关。
[0159]
现有灯盏细辛胶囊粉为灯盏花素盐与咖啡酸酯盐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比例配制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
[0160]
实施例1:原料药提取物制备
[0161]
取灯盏细辛2000g加50%的含水乙醇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15-1.25,75℃);浸膏加5倍量的水溶解,搅拌下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7.5~8.5,滤过,加10%硫酸溶液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乙醇精制,后加入5%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8,喷雾干燥得粉1;酸化的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100nm陶瓷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350d有机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30-60目聚酰胺层析柱(直径与长度比1:4),用水洗脱3个柱体积后,用65%乙醇洗脱4个柱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值至7~9喷雾干燥得粉2;将粉1与粉2按比例混合,得到灯盏花素钠盐粉和咖啡酸酯钠盐粉1:4的混合物,得到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的原料药组合物成分。其中粉1含灯盏花乙素钠盐36.3%共计5.4g。粉2含二咖啡酸酯盐21.0%共计30.9g,单咖啡酸酯盐9.1g。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盐为19.0g,二咖啡酰辛酮糖酸盐为11.9g。得到的灯盏细辛总混粉162g。
[0162]
实施例2:原料药提取物制备
[0163]
取灯盏细辛2000g加50%的含水乙醇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15-1.25,75℃);浸膏加5倍量的水溶解,搅拌下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7.5~8.5,滤过,加10%硫酸溶液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乙醇精制,减压干燥得粉1;酸化的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100nm陶瓷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350d有机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30-60目聚酰胺层析柱(直径与长度比1:4),用水洗脱3个柱体积后,用65%乙醇洗脱4个柱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减压干燥得粉2;将粉1与粉2按比例混合,得到灯盏花素粉和咖啡酸酯粉1:4的混合物,得到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的原料药组合物成分。其中粉1含灯盏花乙素35.7%共计5.6g。粉2含二咖啡酸酯21.5%共计31.4g,单咖啡酸酯9.1g。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为18.5g,二咖啡酰辛酮糖酸为12.9g。得到的灯盏细辛总混粉161.7g。
[0164]
实施例3:原料药提取物制备
[0165]
取灯盏细辛3000g加入60%的含水乙醇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15-1.25,75℃);浸膏加5倍量的水溶解,搅拌下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7~9,滤过,加10%盐酸溶液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乙醇精制,加入5%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8,喷雾干燥得粉1;
[0166]
酸化的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200nm陶瓷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400d有机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30-60目聚酰胺层析柱(直径与长度比1:4),用3个柱体积的水洗脱后,用3个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值至7~9喷雾干燥得粉2;得到粉1约18.7g,粉2约208.3g,将粉1和粉2按比例混合,得到灯盏花素钠盐粉和咖啡酸酯钠盐粉1:3的混合物,得到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的原料药组合物成分。
[0167]
其中粉1含灯盏花乙素钠盐45%共计8.4g。粉2含二咖啡酸酯盐18.6%共计38.7g,单咖啡酸酯盐7.3g。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盐为18.3g,二咖啡酰辛酮糖酸盐为20.4g。
[0168]
实施例4:原料药提取物制备
[0169]
取灯盏细辛3000g加入65%的含水乙醇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15-1.25,75℃);浸膏加5倍量的水溶解,搅拌下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7~9,滤过,加10%盐酸溶液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乙醇精制,减压得粉1;酸化的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200nm陶瓷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400d有机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30-60目聚酰胺层析柱(直径与长度比1:4),用3个柱体积的水洗脱后,用3个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值至7~9喷雾干燥得粉2;得到粉1约25.3g,粉2约223g,将粉1和粉2按比例混合,得到灯盏花素和二咖啡酸酯钠盐粉1:3.5的混合物,得到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的原料药组合物成分。
[0170]
其中粉1含灯盏花乙素32%共计8.1g。粉2含二咖啡酸酯盐12.7%共计28.4g,单咖啡酸酯盐7.3g。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盐为13.4g,二咖啡酰辛酮糖酸盐为15g。
[0171]
实施例5:原料药提取物制备
[0172]
取灯盏细辛2500g加75%浓度含水乙醇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15-1.25,75℃);浸膏加5倍量的水溶解,搅拌下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7.5~9.0,滤过,加10%硫酸溶液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
及沉淀,沉淀乙醇精制,加入5%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8,喷雾干燥得粉1;
[0173]
酸化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100nm陶瓷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300d有机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30-60目聚酰胺层析柱(直径与长度比1:4),用3.5个柱体积水洗脱后,用3个柱体积的7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值至7~9喷雾干燥得粉2;得到13.5g的粉1和164g的粉2,将得到的灯盏花素钠盐粉和咖啡酸酯钠盐粉按照1:2混合,得到本发明的药用组合物的原料药组合物成分。其中粉1含灯盏花乙素钠盐51%共计6.9g。粉2含二咖啡酸酯盐19.5%共计32.0g,单咖啡酸酯盐9.7g。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盐为19.6g,二咖啡酰辛酮糖酸盐为12.4g。
[0174]
发明人也同时分别用10%、30%、40%、45%、50%、55%、60%、75%、90%不同浓度的含水乙醇来提取灯盏细辛,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在经过酸化过膜浓缩之后,得到喷雾干粉,实验证明10-90%的乙醇提取均可得到灯盏提取物,但从得率、过膜速率、杂质含量、粉末的堆密度和均匀度、工业生产成本等指标衡量,40%以上的乙醇得到的提取物相对更优于40%以下的乙醇提取物,40-75%的乙醇提取物明显更好更适合本发明的工艺,其中最优选采用50%的乙醇来提取灯盏细辛。
[0175]
实施例6:发明工艺与现有工艺中有效成分含量区别
[0176]
发明工艺:取灯盏细辛2000g加50%的含水乙醇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15-1.25,75℃);浸膏加5倍量的水溶解,搅拌下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7.5~8.5,滤过,加10%硫酸溶液调节ph 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乙醇精制,后加入5%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8,喷雾干燥得粉1;酸化的滤液调节ph值至7~9,用100nm陶瓷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350d有机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30-60目聚酰胺层析柱(直径与长度比1:4),用水洗脱3个柱体积后,用65%乙醇洗脱4个柱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值至7~9喷雾干燥得粉2;将15g粉1与147g粉2混合,得到灯盏花素钠盐粉和咖啡酸酯钠盐粉。
[0177]
现有工艺:取灯盏细辛2000g,用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加入活性炭约640g,煮沸,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适量淀粉,减压干燥,粉碎,过筛。得到灯盏细辛提取粉。
[0178]
以总混粉重量为分母,各类型成分重量为分子计算含量表18
[0179]
表18.现有工艺与发明工艺各成分比较
[0180][0181]
灯盏花素为药典所规定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灯盏花乙素以及其他物质,例如灯盏花甲素、芹菜素,野黄芩素等,但含量测定以灯盏花乙素表示。
[0182]
鉴于上述有效物质的高含量,实验组的比例是根据检测结果,使用粉1和粉2进行的调配。
[0183]
实施例5:胶囊的制备
[0184]
取实施例1制备的提取混合物162g,加入淀粉18g,混匀,填充胶囊中,即得。
[0185]
实施例6:胶囊的制备
[0186]
取实施例2制备的提取混合物物151g,加入淀粉29g,混匀,填充胶囊中,即得。
[0187]
实施例7:胶囊的制备
[0188]
取实施例1制备的提取混合物物142g,加入淀粉34g,硬脂酸镁4g混匀,填充胶囊中,即得。
[0189]
实施例8:片剂的制备
[0190]
取实施例2制备的提取混合物151g,淀粉100g,糊精10g,过14目筛制粒,60-70℃通风干燥,加硬脂酸镁3g。压制成片,包衣即得。
[0191]
实施例9:滴丸的制备
[0192]
取实施例3制备的提取混合物15g,投入45g,聚乙二醇4000,混合均匀,熔融,滴入低温液体石蜡中,选丸,除液体石蜡,即得。
[0193]
实施例10:口服液的制备
[0194]
取实施例1制备的提取混合物20g,与蜂蜜300g、蔗糖50g、苯甲酸钠2g及蒸馏水300ml混合,加热溶解,保温过滤,即得。
[0195]
实施例11:颗粒剂的制备
[0196]
取实施例3制备的提取混合物9g,与40g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3%聚维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过18目筛制颗粒,600℃干燥30~45分钟,整粒,加入4g滑石粉,混匀,整粒,装袋,即得。
[0197]
实施例12:软胶囊的制备
[0198]
取实施例3制备的提取混合物120g,加入甘油5%、甘氨酸1%,加聚乙二醇400至400g,混匀,压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得。
技术特征:1.一种含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制剂含有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1~3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咖啡酸酯或其盐包括二咖啡酸酯或其盐和单咖啡酸酯或其盐,其中二咖啡酸酯或其盐与灯盏花素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1~6:1,单咖啡酸酯或其盐与二咖啡酸酯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1.2~1:6.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咖啡酸酯或其盐包括1,3-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4-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4,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飞蓬酯乙或其盐、灯盏细辛酯或其盐;单咖啡酸酯或其盐包括3-o-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4-o-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5-o-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灯盏花苷或其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咖啡酸酯或其盐中1,3-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4-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4,5-o-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盐合称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或其盐;所述的飞蓬酯乙或其盐和灯盏细辛酯或其盐为同分异构体,称为二咖啡酰辛酮糖酸或其盐类,其中简单取代二咖啡酸酯或其盐与二咖啡酰辛酮糖酸或其盐的比例为2:1~0.9:1。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制剂为硬胶囊、软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水丸、散剂、丸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重量比为1:1~30:1,咖啡酸酯盐和灯盏花素盐为钠盐或钾盐或其他药用且溶于水的盐。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灯盏细辛加10-90%浓度含水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浸膏加水溶解,调节ph至7-9,滤过,加酸调节ph至1~3,放置过夜,滤过,收集滤液及沉淀,沉淀用水和乙醇精制,干燥后得到灯盏花素;沉淀精制后加入碱调节ph至7~8,喷雾干燥得灯盏花素盐;所述酸化的滤液调节ph至7~9,用陶瓷微滤膜进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的澄清液再用有机纳滤膜进行浓缩,浓缩液通过聚酰胺层析柱,用水洗脱后,用50-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干燥得到咖啡酸酯;乙醇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至7~9,过滤,滤液喷雾干燥得咖啡酸酯盐;将咖啡酸酯或其盐和灯盏花素或其盐按1:1~30:1的比例配伍,得到灯盏细辛口服制剂,加入适当辅料,可制成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滴丸,颗粒剂和口服液体制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调节溶液ph值用的是naoh,na2co3,nahco3,koh,k2co3或khco3,或其他可用于调节ph值的碱溶液;所述的酸调节溶液ph值用的是hcl,h2so4或h3po4,或其他可用于调节ph值的酸溶液。9.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制剂在制备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相关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制剂在制备抑制或治疗代谢相关疾病所致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紊乱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灯盏细辛提取物的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胶囊、片剂、口服液、滴丸或颗粒剂等常见口服剂型,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充分利用了灯盏细辛中咖啡酸酯成分,同时降低了其他有害和无效物质含量,并且可将灯盏花素及咖啡酸酯成盐,提高药效,在提供肝保护的同时,可改善高脂饮食带来的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紊乱,为临床提供更加方便、有效、质量更加可控的现代中药。中药。中药。
技术研发人员:林艳和 蒋建东 王璐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