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铆钉机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部件用铆钉机。
背景技术:
1、座椅底盘,通常指的是座椅的支撑结构,它是座椅的重要组成部分。座椅底盘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座椅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承担着保护乘客安全的责任。
2、现有的都是人工在生产流水线上获取座椅底盘,通常通过人工将铆钉打入到座椅底盘内,该铆钉的一端开设有膨胀槽,通过固定组件固定铆钉远离膨胀槽的一端,再通过挤压杆的一端卡入膨胀槽,使得铆钉膨胀变形,实现铆钉安装在座椅底盘上,铆钉安装在座椅底盘上的效率比较低,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部件用铆钉机,为了提高铆钉安装在座椅底盘上的效率。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座椅部件用铆钉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连接有依次落料机构,所述加工台设置有与所述依次落料机构对应的放置槽,所述加工台滑移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放置槽的铆钉移出的推杆,所述加工台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杆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槽的方向滑移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加工台滑移连接有挤压杆,所述加工台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杆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槽的方向滑移的第二驱动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铆钉放置在依次落料机构上,将座椅底盘放置在挤压杆和推杆之间,依次落料机构将其中一个铆钉落在放置槽内,第一驱动件驱动推杆朝靠近放置槽的方向滑移,推杆将放置槽内的铆钉卡入座椅底盘内,第二驱动件驱动挤压杆朝靠近放置槽的方向滑移,挤压杆卡入铆钉的一端,使得铆钉膨胀形变,实现铆钉固定在座椅底盘上。采用自动化固定铆钉,提高铆钉安装在座椅底盘上的效率。
4、可选的,所述加工台滑移连接有第一滑移板和第二滑移板,所述加工台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移板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滑移板的方向滑移的第三驱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移板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滑移板的方向滑移的第四驱动件,所述放置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板上,所述推杆和所述第一驱动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上,所述挤压杆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滑移板上。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椅底盘放置在第一滑移板和第二滑移板之间,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一滑移板朝靠近第二滑移板的方向滑移,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二滑移板朝靠近第一滑移板的方向滑移,座椅底盘被第一滑移板和第二滑移板夹紧,提高座椅底盘放置在加工台上的稳定性,便于铆钉卡入座椅底盘内。
6、可选的,所述放置槽内滑移连接有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和所述第二承接板分别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放置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承接板设置有用于与铆钉的端部配合的承接槽,所述第一承接板设置有用于与铆钉的端部活动抵接的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二承接板设置有用于与铆钉的端部活动抵接的第四导向面,所述第二承接板与位于所述挤压杆和所述第二滑移板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动推杆朝靠近铆钉的方向滑移,推杆与铆钉的端部抵接并带动铆钉移动,铆钉的端部与第三导向面活动抵接,第一承接板受压朝靠近加工台的方向滑移,第一弹性件受压产生弹性形变且被压缩,铆钉的端部与第四导向面活动抵接,第二承接板受压朝靠近加工台的方向滑移,第二弹性件受压产生弹性形变且被压缩,便于推杆带动铆钉脱离放置槽。
8、可选的,所述依次落料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振动盘;
9、连接在所述振动盘上的传输板,所述传输板用于传输铆钉;
10、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上导向结构,所述上导向结构用于铆钉的端部通过;
11、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下导向结构,所述下导向结构用于铆钉的尾部通过;
12、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弹片,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加工台和所述传输板之间;
13、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上的主动结构,所述主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弹片的一端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板与所述上导向结构之间的方向移动;
14、所述传输板靠近所述上导向结构一端设置有止动部,所述传输板连接有依次落料组件,所述止动部位于所述依次落料组件和所述上导向结构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盘内的铆钉通过依次落料组件一个一个落在止动部上,止动部对铆钉的端部移动起到限制的作用。主动结构带动弹片的一端朝靠近传输板和导向结构之间的方向移动,弹片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止动部上的铆钉抵接,并带动该铆钉具有朝靠近上导向结构的方向移动,使得该铆钉的端部移动至上导向结构、该铆钉的尾部移动至下导向结构,该铆钉沿着上导向结构和下导向结构移动至放置槽。与此同时,弹片阻挡下导向结构朝靠近运输板的开口,防止从依次落料组件落下的铆钉影响止动部上的铆钉移动至上导向结构和下导向结构。主动结构朝远离传输板和导向结构之间的方向移动,使得弹片复位,弹片不再阻挡从依次落料组件落下的铆钉,使得该铆钉移动至止动部,从而实现铆钉依次落料,省去了人工时刻放置铆钉这一步骤,提高座椅底盘整体被加工的效率。
16、可选的,所述依次落料组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加工台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板的方向滑移的第五驱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挡板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板的方向滑移的第六驱动件,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止动部之间,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用于与铆钉活动抵接的分隔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阻挡铆钉,第六驱动件驱动第二挡板朝靠近传输板的方向滑移,分隔面与铆钉活动抵接,使得一个铆钉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第五驱动件驱动第一挡板朝远离传输板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铆钉移动至止动部处,从而实现铆钉依次落料。
18、可选的,所述主动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上的主动块和连接在所述弹片上的被动块,所述被动块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动块抵接的第一导向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移板朝靠近第二滑移板的方向滑移时,主动块与随着第一滑移板的滑移而滑移,主动块与第一导向面活动抵接,主动块带动被动块朝靠近传输板的方向滑移,弹片受压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弹片的一端朝靠近传输板和导向结构之间的方向移动。第一滑移板朝远离第二滑移板的方向滑移时,主动块与被动块分离,弹片弹性复位,从而实现弹片的一端朝远离传输板和导向结构之间的方向移动。弹片的移动通过主动块、被动块、第一滑移板和第三驱动件联系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上导向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成型有用于铆钉的端部通过第一导向通道,所述下导向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导向块和设置在所述导向块上的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内壁连接有用于与铆钉的尾部抵接的放平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通道与铆钉的端部的移动配合,以及第二导向通道与铆钉的尾部的移动配合,对铆钉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铆钉移动的稳定性。弹片与铆钉抵接并带动该铆钉朝靠近上导向结构的方向移动时,铆钉的尾部与放平块抵接,铆钉的端部先进行移动,使得铆钉倒放,便于调整铆钉的朝向,使得铆钉精准的落在放置槽内。
22、可选的,所述依次落料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上的载板和承托板,所述载板和所述承托板之间成型有用于铆钉通过的落料通道,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载板上,所述载板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导向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板的方向滑移的联动组件,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铆钉的尾部活动抵接的第一倾斜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带动导向块朝靠近承托板的方向滑移,使得导向块阻挡落料通道。经过上导向结构和下导向结构的铆钉落在承托板和导向块上,承托板承托该铆钉的端部,第一倾斜面承托铆钉的尾部,承托板和导向块对铆钉的下落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载板和承托板承接铆钉后,联动组件带动导向块朝远离承托板的方向滑移,使得导向块复位,该铆钉便可通过落料通道落在相应的位置,提高铆钉落料的精度。
24、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导向块朝靠近所述承托板的方向移动的被动结构和用于带动所述导向块朝远离所述承托板的方向移动的复位结构,所述被动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被动杆和连接在所述载板上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远离所述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抵接块位于所述被动杆和所述承托板之间,所述导向块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抵接块滑移配合的滑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移板朝靠近第二滑移板的方向滑移时,载板和承托板随着第一滑移板的滑移而滑移,被动杆与导向块抵接并带动导向块沿着第二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朝靠近承托板移动,使得导向块阻挡落料通道;导向块朝靠近承托板的移动通过第一滑移板、第三驱动件、被动杆和抵接块联系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性。
26、可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上的拉杆和设置在所述导向块上的被动板,所述拉杆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被动板抵接的凸台,所述被动板设置有用于所述拉杆通过的凹槽,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被动板和所述承托板之间。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板在朝远离第二滑移板的方向滑移时,凸台与被动板抵接并带动导向块朝远离承托板的方向滑移,使得导向块复位。导向块的复位通过拉杆、凸台、被动块、第一滑移板和第三驱动件联系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性。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弹片的移动通过主动块、被动块、第一滑移板和第三驱动件联系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0、 2、导向块朝靠近承托板的移动通过第一滑移板、第三驱动件、被动杆和抵接块联系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性。
31、 3、导向块的复位通过拉杆、凸台、被动块、第一滑移板和第三驱动件联系在一起,减少驱动,增加整体结构的关联性。
1.一种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台(1),所述加工台(1)连接有依次落料机构(4),所述加工台(1)设置有与所述依次落料机构(4)对应的放置槽(21),所述加工台(1)滑移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放置槽(21)的铆钉移出的推杆(22),所述加工台(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杆(22)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槽(21)的方向滑移的第一驱动件(23),所述加工台(1)滑移连接有挤压杆(31),所述加工台(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杆(31)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槽(21)的方向滑移的第二驱动件(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滑移连接有第一滑移板(2)和第二滑移板(3),所述加工台(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移板(2)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滑移板(3)的方向滑移的第三驱动件(11)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移板(3)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滑移板(2)的方向滑移的第四驱动件(12),所述放置槽(21)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移板(2)上,所述推杆(22)和所述第一驱动件(23)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2)上,所述挤压杆(3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2)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滑移板(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1)内滑移连接有第一承接板(24)和第二承接板(25),所述第一承接板(24)和所述第二承接板(25)分别通过第一弹性件(26)和第二弹性件(27)与所述放置槽(21)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承接板(24)设置有用于与铆钉的端部配合的承接槽(241),所述第一承接板(24)设置有用于与铆钉的端部活动抵接的第三导向面(242),所述第二承接板(25)设置有用于与铆钉的端部活动抵接的第四导向面(251),所述第二承接板(25)与位于所述挤压杆(31)和所述第二滑移板(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落料机构(4)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1)上的振动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落料组件(5)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加工台(1)上的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所述加工台(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挡板(51)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板(41)的方向滑移的第五驱动件(53)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挡板(52)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板(41)的方向滑移的第六驱动件(54),所述第二挡板(5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51)和所述止动部(411)之间,所述第一挡板(51)设置有用于与铆钉活动抵接的分隔面(5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结构(45)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2)上的主动块(451)和连接在所述弹片(44)上的被动块(452),所述被动块(45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动块(451)抵接的第一导向面(45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结构(42)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1)上的两个导向板(421),两个所述导向板(421)成型有用于铆钉的端部通过第一导向通道(422),所述下导向结构(43)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1)上的导向块(431)和设置在所述导向块(431)上的第二导向通道(432),所述第二导向通道(432)的内壁连接有用于与铆钉的尾部抵接的放平块(4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落料机构(4)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滑移板(2)上的载板(28)和承托板(29),所述载板(28)和所述承托板(29)之间成型有用于铆钉通过的落料通道(6),所述导向块(431)滑移连接在所述载板(28)上,所述载板(28)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导向块(431)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板(29)的方向滑移的联动组件(7),所述第二导向通道(432)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铆钉的尾部抵接的第一倾斜面(4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7)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导向块(431)朝靠近所述承托板(29)的方向移动的被动结构(71)和用于带动所述导向块(431)朝远离所述承托板(29)的方向移动的复位结构(72),所述被动结构(71)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1)上的被动杆(711)和连接在所述载板(28)上的抵接块(712),所述抵接块(712)远离所述承托板(2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713),所述抵接块(712)位于所述被动杆(711)和所述承托板(29)之间,所述导向块(43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抵接块(712)滑移配合的滑槽(43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部件用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72)包括连接在所述加工台(1)上的拉杆(721)和设置在所述导向块(431)上的被动板(722),所述拉杆(72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被动板(722)抵接的凸台(7211),所述被动板(722)设置有用于所述拉杆(721)通过的凹槽(7221),所述凸台(7211)位于所述被动板(722)和所述承托板(2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