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及方法

allin2025-02-05  73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砖墙修护,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蕴涵,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建筑修缮是古建筑延年益寿的根本前提。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各地修葺古建筑。伴随着古建翻修重建的热潮,各种争议也从未断绝。

2、古建筑砖墙常见的问题主要是酥碱剥落、轻微破碎等情况,一般为风化、潮湿或是外力破坏导致。对于墙体的局部酥碱剥落或是破损,可先将表层剔除,露出砖块坚硬部分,依据其深度不同可分别采用砖片或是砖块按现场形状裁制好镶补墙体并粘结牢固,待干后进行勾缝,使之与整体一致。此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镶补的砖块与墙体之间连接不够牢固,稳定性差,修缮效果不佳,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及方法,解决了镶补砖块与墙体之间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包括用于配合固定的插杆和插管;

4、所述插杆一端固定在用于镶补的砖块上,另一端用于插入并限位在所述插管内,所述插管固定在砖墙上。

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杆包括外管、内杆、定位板和滑块;

6、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杆一端,所述内杆与所述外管转动配合,所述砖块背面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外管固定在所述第一盲孔内,所述定位板、滑块均固定在所述内杆外表面,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砖块一侧,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外管一端用于伸入所述插管内并通过所述定位板定位锁止。

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管包括管体和抓板,所述抓板位于所述砖块与所述砖墙之间,所述抓板固定在所述管体外表面。

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管还包括弹簧和推板;

9、所述砖墙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管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弹簧、推板均位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推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管体内底部固定,所述推板用于与所述内杆端面接触;

10、所述管体管口一端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槽、弧形槽和第二水平槽,所述第一水平槽、第二水平槽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管体轴向方向相一致,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水平槽、弧形槽和第二水平槽滑动配合;

11、所述管体管口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板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位于所述抓板远离所述砖块一侧。

1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外管圆周表面均布有多个第一抓杆,所述外管通过水泥浇筑固定在所述第一盲孔内。

1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管体圆周表面均布有多个第二抓杆,所述管体通过水泥浇筑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内。

14、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抓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抓板等间距绕设在所述管体四周,所述缺口设置在相邻所述抓板之间。

1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位板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口与所述定位板一一对应。

16、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原墙处理:清除砖墙表面剥落、破碎部分,露出砖块坚硬部分,以形成用于镶补砖块填充的填充口;

18、s2、填充口处理:修整所述填充口,以使所述填充口形状方正,然后在所述填充口底部开设第二盲孔,并将所述的插管插入到所述第二盲孔内;往所述第二盲孔内浇筑水泥,以使所述插管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内;

19、s3、镶补砖块处理:根据所述填充口形状裁制好用于镶补所述填充口的砖块,然后在所述砖块背面开设第一盲孔,并将所述的插杆插入到所述第一盲孔内;往所述第一盲孔内浇筑水泥,以使所述插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盲孔内;

20、s4、镶补:在处理后的砖块背面铺上砂浆,然后将其镶补到填充口内即可。

21、进一步优选为:砖块背面砂浆干后,进行勾缝处理。

2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砖块镶补到填充口时,内杆伸入管体并推动推板向远离砖块方向移动,随着内杆继续推入,滑块将进入第一水平槽,此时定位板位于缺口内,当滑块进入弧形槽时,内杆将带动定位板转动,以使定位板转动至限位口内,当滑块进入弧形槽与第二水平槽连接处时,在弹簧作用下,滑块会自动进入第二水平槽,此时滑块将锁止在第二水平槽内,定位板将锁止在限位口内,从而通过插杆和插管将砖块安装在砖墙上。砖块镶补到填充口时,砂浆会自动挤压到抓板处,待砂浆凝固后,抓板可以提供很好的抓紧力。

23、本发明在插杆和插管配合以及砂浆粘结作用下,解决了镶补砖块与墙体之间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适用于古建筑砖墙墙面局部酥碱剥落或是破损的修缮。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配合固定的插杆(6)和插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6)包括外管(61)、内杆(62)、定位板(64)和滑块(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包括管体(71)和抓板(74),所述抓板(74)位于所述砖块(2)与所述砖墙(1)之间,所述抓板(74)固定在所述管体(71)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还包括弹簧(72)和推板(7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61)圆周表面均布有多个第一抓杆(63),所述外管(61)通过水泥浇筑固定在所述第一盲孔(4)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71)圆周表面均布有多个第二抓杆,所述管体(71)通过水泥浇筑固定在所述第二盲孔(5)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板(7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抓板(74)等间距绕设在所述管体(71)四周,所述缺口(76)设置在相邻所述抓板(7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64)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口(77)与所述定位板(64)一一对应。

9.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砖块(2)背面砂浆干后,进行勾缝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砖墙的修护装置及方法,属于古建筑砖墙修护技术领域,该修护装置包括用于配合固定的插杆和插管;所述插杆一端固定在用于镶补的砖块上,另一端用于插入并限位在所述插管内,所述插管固定在砖墙上。古建筑砖墙的修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墙处理;S2、填充口处理;S3、镶补砖块处理;S4、镶补。本发明解决了镶补砖块与墙体之间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田琼,周基,李俊涛,李晓武,胡佳星,邓翔宇,杨嘉颖,周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