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及其应用

allin2025-02-06  74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特别涉及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在现代蚕丝产业中,桑树作为家蚕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其健康生长对保证蚕茧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然而,桑树面临各类病害的侵袭,主要包括真菌病、细菌病及病毒病,这些病害不仅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直接威胁到蚕茧生产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方法因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而被广泛采用,通过喷洒化学农药来控制桑树病虫害。尽管这种方法成本相对较低,效果立竿见影,但长期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已暴露出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化学农药残留通过桑叶进入家蚕体内,增加了家蚕中毒、死亡或无法正常结茧的风险,进而影响整个蚕丝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2、鉴于此,寻找更加环保、安全且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了当前蚕丝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近年来,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防控理念,因其独特的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如天敌、竞争性微生物、生物源农药等,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相比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具有针对性强、对环境友好、不易诱导抗药性产生的显著优势。因此,开发和优化生物防治技术,对于促进蚕丝产业的绿色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及其应用,能明显抑制蚕桑主要病害,为蚕桑病原菌的生物防控提供方法和有效菌株。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所述根瘤菌(rhizobium sp)2fg3-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4年6月3日,保藏编号:cgmccno.30851。

4、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的应用,所述根瘤菌在病害防止中的应用。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病害的病原菌包括:桑褐斑壳丰孢菌、桑茎点霉叶斑病菌、桑轮纹病菌、粉红单端孢、球孢白僵菌、阴沟肠杆菌、寡养黄单胞菌属。

6、一种微生物菌剂,活性成分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瘤菌(rhizobium sp)2fg3-4。

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其一、本发明涉及一种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菌能对蚕桑的主要病原菌桑褐斑壳丰孢菌、桑茎点霉叶斑病菌、桑轮纹病菌、球孢白僵菌、粉红单端孢、阴沟肠杆菌、寡养黄单胞菌属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9、其二、该菌株分离自抗褐斑病的桑树品种农桑8号,不但对桑树主要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同时对家蚕的白僵病病原菌(球孢白僵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达77%,为蚕桑病原菌的生物防控提供方法和有效菌株。



技术特征:

1.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瘤菌(rhizobium sp)2fg3-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4年6月3日,保藏编号:cgmcc no.30851。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瘤菌在病害防止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的病原菌包括:桑褐斑壳丰孢菌、桑茎点霉叶斑病菌、桑轮纹病菌、粉红单端孢、球孢白僵菌、阴沟肠杆菌、寡养黄单胞菌属。

4.一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瘤菌(rhizobiumsp)2fg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桑树内生根瘤菌及其应用,根瘤菌(Rhizobium sp)2FG3‑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24年6月3日,保藏编号:CGMCC NO.30851。该菌能对蚕桑的主要病原菌桑褐斑壳丰孢菌、桑茎点霉叶斑病菌、桑轮纹病菌、粉红单端孢、球孢白僵菌、阴沟肠杆菌、寡养黄单胞菌属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不但对桑树主要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同时对家蚕的白僵病病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蚕桑病原菌的生物防控提供方法和有效菌株。

技术研发人员:江秀均,张永红,李克花,柴建萍,倪婧,范仕弘,杨振国,谢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3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