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2-14  73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电池包中,通过向液冷板通入导热流体以调节电池单体的温度,在电池包出现异常情况导致电池单体温度过高时,需要加大导热流体的通入量,以尽快降低电池单体的温度,但是短时间内通入较大量的导热流体,液冷板所受到的导热流体的流体压力较大,容易导致液冷板受损,影响液冷板的使用寿命,并且影响电池单体的温度调节效果,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以解决目前电池包的液冷板中通入的导热流体在流体压力过大时对液冷板使用寿命及电池包使用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两两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箱体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第一流道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壁的一面,所述第一流道板朝向所述第二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流道;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上;第一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上并与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液冷板内部设有供导热流体流动的第二流道,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进液端口,所述进液端口与所述进液口相对设置;第二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板上,包括与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抵接的第一单板,所述第一单板内部设有供导热流体流动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朝向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三流道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阀体,插设于所述进液端口以阻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以阻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所述阀体所受压力达到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阀体所受压力达到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

3、可选的,所述阀体包括第一主体和挡板;所述第一主体插设于所述进液端口,所述第一主体内部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贯通所述第一主体的导流腔,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单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导流腔连通的导流口;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导流腔中,所述挡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连接的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所述第一封堵部能够封堵所述导流腔,所述第二封堵部能够封堵所述导流口;所述挡板能够在所述导流腔中沿所述第三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封堵部所受压力达到所述第一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封堵部所受压力达到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封堵部露出至少部分所述导流口以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

4、可选的,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封堵部背离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端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第一主体背离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端内接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嵌设于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凹陷部抵接;所述第一封堵部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流道板,所述凹陷部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

5、可选的,所述阀体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连接,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柱上。

6、可选的,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流道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壁背离所述第二壁的一面,所述第二流道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一壁沿所述第二方向背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出液端口,所述出液端口与所述出液口相对设置。

7、可选的,所述第二液冷板还包括第二单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单板与所述第一单板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电池单体抵接,所述第二单板内部设有供导热流体流动的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五流道的出液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8、第二单板的设置,可与第一单板配合形成对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的夹持、固定,并可对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两个面的温度调节和控制,使得电池单体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9、可选的,所述第二液冷板还包括第三单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单板与所述第二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单板;所述第三单板内部设有供导热流体流动的第六流道,所述第六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10、第三单板的设置,使得第一单板、第二单板和第三单板配合形成对多个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的夹持、固定,保证电池单体在箱体中的安装稳定性,并可形成对每个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面的温度的调控,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11、可选的,所述电池单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以及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面和第六面,第一面、第三面、第二面和第四面顺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具有两端敞口的壳体结构,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别盖合两端敞口,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表面积最大的面;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抵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单板与邻近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三面抵接,所述第二单板与邻近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四面抵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中,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三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第四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单板抵接;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五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导热流体直接接触。

12、可选的,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单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开设于邻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上,一个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五面抵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六面抵接;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单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五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开设于邻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所述第二弯折部上,一个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五面抵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弯折部与邻近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六面抵接;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单板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另一端设置有包覆部,所述第六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开设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与邻近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五面抵接,所述包覆部与邻近的所述电池单体的第六面抵接。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插接件、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内部分别设有供导热流体流动的子流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连接,所述子流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子板通过所述插接件插设于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二子板通过所述插接件插设于所述出液口,以连通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插接件与所述第一壁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14、第一液冷板与第一壁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提升电池包后续保养和维护的便利性,并可提升第一液冷板的拆装便利性,便于后续第一液冷板的维护和回收,降低制造成本。

15、可选的,所述插接件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进液端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子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进液口,另一端插设于所述进液端口,所述第一插接部内部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第一容置腔,以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端口,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壁可拆卸连接;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出液端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子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出液口,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出液端口,所述第二插接部内部设有贯通所述第二插接部的第一容置腔,以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出液端口,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第一容置腔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单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导流开口,所述导流开口与导流口连通。

16、可选的,所述插接件还包括连接部和连杆;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背离所述第二子板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子板背离所述第一子板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插接部通过连杆与邻近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通过连杆与邻近的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能够通过连杆带动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插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壁分离;所述连接部能够通过连杆带动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插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壁分离。

17、可选的,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背离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子板背离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杆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能够沿所述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一通孔中移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插接部邻近所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遮挡部,所述第二插接部邻近所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遮挡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并遮挡所述第一通孔。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背离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设置有压接部,所述第二子板背离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设置有压接部;所述压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插槽;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连接部内部设有贯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连接部贯穿所述第一流道板,所述连接部邻近所述第一壁的一端内接有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第一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另一端与所述承接部抵接;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第一插槽中移动并通过所述承接部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以带动所述压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壁。

19、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和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背离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设置有压接部,所述第二子板背离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设置有压接部;所述压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插槽;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连接部内部设有贯通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支撑件贯穿所述第一流道板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上,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一壁的一面,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抵接;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支撑件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壁的方向移动,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插槽中移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

20、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壁上,所述第二主体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卡接连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抵接,所述第二主体能够向远离所述第一壁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主体带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插槽中移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

21、可选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限定形成导向腔,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贯穿所述第一流道板,所述压接部插设于所述导向腔中,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形成对所述压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的限位。

22、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板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嵌设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一流道板沿所述第三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三凸起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限定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板沿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三凸起部抵接。

23、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流道板并插设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三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主体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三主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板卡接连接,所述第三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卡接连接,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中的子流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24、可选的,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主体邻近所述第一壁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并与所述槽壁卡接连接。

25、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接件,所述卡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卡接件上开设有贯通所述卡接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一端的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子板卡接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三主体另一端的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子板卡接连接,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中的所述子流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26、可选的,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子板、第二子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子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三子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27、可选的,所述第二流道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侧还设置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支流道,所述出液流道与所述支流道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进液流道的出液端与所述支流道连通;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流道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支流道连通,所述第四流道邻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沿所述第三方向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出液流道沿所述第三方向连通,第五流道的出液端与所述出液流道连通。

28、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对所述用电装置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

29、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用电装置,所述电池包通过在箱体的第一壁上设置第一流道板,在第一流道板背离第一壁的一侧设置第一流道,将电池单体、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设置于第一流道板上,第一液冷板与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抵接,第二液冷板包括与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抵接的第一单板,第一液冷板内部设有第二流道,第一单板内部设有第三流道,并在第一液冷板的进液端口插设阀体,以阻隔进液口与第一液冷板中的第二流道,且阀体与第一单板沿第一方向排布以阻隔进液口与第三流道的进液端,阀体所受压力达到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进液口与第二流道,使得导热流体进入第一液冷板中对电池单体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阀体所受压力达到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进液口与第三流道的进液端,使得导热流体能够在进入第一液冷板的同时进入第一单板,以调节电池单体的温度,且第一压力阈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从而使得通入第一液冷板中的导热流体流量过高时,可通过第一单板对导热流体进行分流,降低导热流体的压力,并可提升电池单体的温度均匀性,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具有两两相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一主体和挡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连接,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柱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二流道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壁背离所述第二壁的一面,所述第二流道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还包括第二单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单板与所述第一单板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电池单体抵接,所述第二单板内部设有供导热流体流动的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五流道的出液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还包括第三单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以及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面和第六面,第一面、第三面、第二面和第四面顺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具有两端敞口的壳体结构,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别盖合两端敞口,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为表面积最大的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单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开设于邻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上,一个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五面抵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六面抵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插接件、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插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还包括连接部和连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板背离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子板背离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和支撑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主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面凸出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嵌设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主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接件;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子板、第二子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连;

2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板朝向所述第一壁的一侧还设置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支流道,所述出液流道与所述支流道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24.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对所述用电装置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池包通过在箱体的第一壁上设置第一流道板,将第一液冷板与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抵接,电池单体沿第二方向抵接的第一单板,并在第一液冷板的进液端口插设阀体,以阻隔进液口与第二流道,阀体与第一单板沿第二方向排布以阻隔进液口与第三流道的进液端,阀体所受压力达到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进液口与第二流道,阀体所受压力达到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时,能够连通进液口与第三流道的进液端,且第一压力阈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从而使得通入第一液冷板中的导热流体流量过高时,可通过第一单板进行分流,降低导热流体的压力,并可提升电池单体的温度均匀性,保证电池包的使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耿斌,茆凯源,凃俊达,高毓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5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