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护栏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
背景技术:
1、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公路上的车辆流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大型客车和私家车的数量激增。然而,由于道路状况、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故障等多种因素,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其中车辆侧翻事故尤为严重。这些事故不仅导致人员伤亡,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需在旅游公路两侧安装用于防护的护栏进行保护,并且护栏不仅要求能够阻挡车辆冲出道路,还要求能够在车辆发生侧翻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冲作用,以减轻车辆和乘客的受损程度,而现有的公路护栏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防止车辆冲出道路,以阻挡和隔离为主要功能。
2、如申请号cn201521110885.7,一种公路护栏,包括软体面和立体的护栏框架,所述软体面可拆卸的覆盖在所述护栏框架上,所述护栏框架由多个可收缩的杆拼接而成,所述公路护栏还包括与护栏框架连接的重压物,所述重压物为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软体面相连。上述护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
3、该护栏整体采用梯形结构,并且在与车辆接触一侧设置一层软体面进行缓冲,减小与车辆的剐蹭面积,辅助从事人员调整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但是当车辆与护栏产生较大力度的碰撞时,无法将碰撞产生的冲击进行分散卸力,同时护栏自身固定力度较差,使车辆撞击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导致容易损坏,无法防止车辆产生的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常规公路护栏对车辆阻拦功能较差,同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冲作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包括主体基座,所述主体基座上端面设置有多个缓冲箱体,多个所述缓冲箱体内均插接设置有多个支撑块,所述主体基座上端面位于多个缓冲箱体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减缓撞击的卸力机构;
4、所述卸力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基座上端面的多个连接杆,所述主体基座上端面位于多个连接杆的两侧固设有下板体,所述下板体顶部连接设置有与连接杆插接的上板体,所述上板体与下板体一侧表面均固设有转动座一,两个所述转动座一远离主体基座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受力板;
5、多个连接杆底部均设置有用于提升稳定性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设置在连接杆底部表面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下端面转动设置有多个上展板,多个所述上展板底部均一一连接有下展板,多个所述下展板底部连接设置有锥体凸块。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穿插连接缓冲箱体,从而形成整体连接,任一部分支撑块受到冲击可分散至支撑块其余部分,同时受力板接受冲击力,并且将冲击转化为上板体的移动力,从而使上板体对车辆进行回推,起缓冲作用的同时辅助车辆回正,同时上展板与下展板位于地底展开,增加主体基座的抓地力,提高护栏的支撑性。
7、优选地,所述受力板侧表面位于上板体与下板体的位置均固设有转动座二,两个所述转动座二表面均转动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远离转动座二的一侧与两个转动座一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板受到压力向内压入,使转动座二对连接板施加推力,从而使连接板将推力由转动座一传输至上板体与下板体,形成上板体与下板体的展开,缓冲受力板受到的压力。
9、优选地,所述上板体顶部位于多个连接杆的位置均开设有插孔,多个所述连接杆穿插过插孔位于上板体的顶部,并且多个连接杆位于上板体顶部的部分固设有顶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孔为多个连接杆的穿插预留空间,同时连接杆插入插孔内对上板体的移动进行限位,并且顶板对连接杆的高度进行限位,进而对上板体纵向移动距离进行限位。
11、优选地,所述连接筒下端面位于多个上展板的位置均固设有光面杆一,多个所述光面杆一表面与多个上展板顶部一一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筒向下移动时对多个上展板施加压力,同时上展板底部与后续下展板结构连接时,使上展板以光面杆一为中心点进行转动展开,从而扩张整体面积。
13、优选地,所述锥体凸块上端面与连接杆对其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口,所述锥体凸块上端面位于多个下展板的位置均固设有光面杆二,多个所述光面杆二表面与多个下展板底部一一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下展板顶部受到压力向下施压,同时下展板丢包以光面杆二为中心进行转动,配合多个上展板形成整体展开的效果,从而位于地底内伸展固定。
15、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表面位于连接筒的顶部螺纹设置有垫片,所述连接杆表面位于垫片的顶部螺纹设置有螺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转动使螺母对垫片施加压力,垫片防止螺母与连接筒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磨损,同时垫片接受螺母的压入使连接筒保持固定。
17、优选地,所述多个所述缓冲箱体内位于多个支撑块的位置均开设有插槽,多个所述插槽与多个支撑块一一插接,多个所述支撑块表面位于连接杆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并且多个安装孔与多个垂直对齐的连接杆分别活动插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便于支撑块的活动插接,同时安装孔的开设使连接杆与安装孔插接从而横向固定,形成整体固定。
19、优选地,所述主体基座上端面位于多个连接杆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与多个连接杆一一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与螺纹孔连接,使连接杆整体与主体基座固定,从而使连接杆保持垂直状态便于上板体的移动。
21、优选地,多个所述缓冲箱体顶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缓冲箱体内部环绕多个插槽与活动槽开设有灌注腔,所述活动槽内插接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一侧设置有与缓冲箱体侧壁抵接的限位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槽与l形板插接,从而对l形板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限位块突出于缓冲箱体,从而防止l形板的意外拔出,灌注腔内填充有缓冲材料从而增加撞击承受度。
23、优选地,所述l形板远离限位块的一端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受力板一一固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受力板通过l形板形成整体连接,使受力板移动方向与l形板一致形成限位。
25、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利用l形板连接两侧的受力板,从而将冲击力初步分散至缓冲箱体,支撑块连接整体连接主体基座与缓冲箱体,从而对冲击力二次分散并形成回拉,而后受力板接受车辆的直接冲击力,并将冲击力转化为向上的动力,从而对车辆侧壁进行推起,多重分散冲击力,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与阻拦功能。
27、2.借助连接杆转动使下展板与上展板位于锚栓孔内展开,提高连接杆的抓地力,同时配合主体基座以及缓冲箱体的灌注材料增加重量,使护栏整体具有良好的支撑力。
1.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基座(1),所述主体基座(1)上端面设置有多个缓冲箱体(2),多个所述缓冲箱体(2)内均插接设置有多个支撑块(4),所述主体基座(1)上端面位于多个缓冲箱体(2)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减缓撞击的卸力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36)侧表面位于上板体(32)与下板体(31)的位置均固设有转动座二(35),两个所述转动座二(35)表面均转动设置有连接板(34),两个所述连接板(34)远离转动座二(35)的一侧与两个转动座一(3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32)顶部位于多个连接杆(37)的位置均开设有插孔(39),多个所述连接杆(37)穿插过插孔(39)位于上板体(32)的顶部,并且多个连接杆(37)位于上板体(32)顶部的部分固设有顶板(3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51)下端面位于多个上展板(55)的位置均固设有光面杆一(54),多个所述光面杆一(54)表面与多个上展板(55)顶部一一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凸块(57)上端面与连接杆(37)对其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口(59),所述锥体凸块(57)上端面位于多个下展板(56)的位置均固设有光面杆二(58),多个所述光面杆二(58)表面与多个下展板(56)底部一一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7)表面位于连接筒(51)的顶部螺纹设置有垫片(52),所述连接杆(37)表面位于垫片(52)的顶部螺纹设置有螺母(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缓冲箱体(2)内位于多个支撑块(4)的位置均开设有插槽(8),多个所述插槽(8)与多个支撑块(4)一一插接,多个所述支撑块(4)表面位于连接杆(37)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12),并且多个安装孔(12)与多个垂直对齐的连接杆(37)分别活动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基座(1)上端面位于多个连接杆(37)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6),多个所述螺纹孔(6)与多个连接杆(37)一一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箱体(2)顶部均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缓冲箱体(2)内部环绕多个插槽(8)与活动槽(9)开设有灌注腔(7),所述活动槽(9)内插接设置有l形板(10),所述l形板(10)一侧设置有与缓冲箱体(2)侧壁抵接的限位块(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旅游公路的防侧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10)远离限位块(11)的一端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受力板(36)一一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