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allin2025-02-17  67


本申请涉及抗浮锚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旧城改造是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抗浮锚杆对地下室筏板进行重新加固处理。

2、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指的是抵抗其上建筑物向上移位而设置的结构构件,与地下水位高低及变化情况有关,与抗压桩受力方向相反。

3、目前的锚杆在抗浮方面没有或只做了简单设计,比如现在用得较多的方案只是在锚杆上简单焊多个倒刺,该方案只能对抗低强度的浮力,遇到高强度的浮力的时候,同样容易引发全安事故,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增强抗浮锚杆的抵抗浮力的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包括

4、外管,所述外管包括多根,多根所述外管同轴设置于孔洞内;

5、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若干并穿设于外管上,所述紧固件插置于孔洞内;

6、内管,所述内管同轴穿设于外管内;

7、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内管上,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外管连接并阻碍内管向上移动;

8、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外管下端呈封闭设置,所述内管的下端抵接于外管内腔底面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管插入孔洞内,依靠紧固件将外管与孔洞稳定的连接,之后将内管插入外管内,并依靠连接件将内管与外管稳定连接,利用紧固件限定外管的竖向位移,并利用连接件限定内管向上移动,利用最下方的外管的封闭的端部限定内管向下移动。

10、可选的:所述外管表面贯穿有若干用于通过混凝土的通过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管插入孔洞内并朝向外管内注入浆液时,注入的浆液能够从通过孔流入孔洞内,使浆液将孔洞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填满,使外管能够稳定的设置于孔洞内。

12、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所述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沿竖直方向排列且交错设置,所述上浮抵抗件下端远离外管轴线的位置向上倾斜,所述下浮抵抗件的上端远离外管轴线的一端向下倾斜。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的一个侧壁倾斜,从而减小了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靠近孔洞内壁的面积,使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更易插入孔洞内壁,同时上浮抵抗件的下端面倾斜,使上浮抵抗件在受到向上的力时其与孔洞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起到很好的阻碍外管移动的作用,而在下沉抵抗件受到向下的力时,下沉抵抗件的下端面与孔洞接触的面积较大,从而使下沉抵抗件能够很好的阻碍外管的向下移动。

14、可选的:所述上浮抵抗件及下浮抵抗件靠近外管轴线的端面的上端皆朝向远离外管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内管的下端能够与上浮抵抗件及下浮抵抗件靠近外管轴线的倾斜面抵接并带动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朝向远离外管轴线的方向移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插入外管内时,内管能够与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靠近内管轴线的侧壁抵接,并通过该侧壁的引导使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朝向远离内管的方向移动并插入孔洞内。

16、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内管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朝向远离内管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外管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外管的轴线周向设置,所述导向块的内壁与内管外壁抵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能够抵接于导向块的下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插入外管内之后,通过转动内管使连接件移动至导向块的下方,从而使连接件的上端能够与导向块的上端抵接,在内管向上移动时能够阻碍内管相对与外管的移动,从而使内管的竖向位置得到稳定的限定。

1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内管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贴合于内管上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朝向远离内管轴线的方向倾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插入外管内时,内管上的连接件能够贴合于内管的外壁面上,使连接件不会与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连接,使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伸出外管的长度不会受到影响。

20、可选的: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导向块的间距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之间的间距相等,连接件的上端还能够抵接于上浮抵抗件或者下沉抵抗件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件的宽度小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邻紧固件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件转动到位之后,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使连接件的上端朝向远离内管的方向转动,之后在内管转动之后连接件能够稳定的抵接于导向块的下方。

22、可选的:所述内管上贯穿有若干用于通过混凝土的连接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朝向内管注入浆液时,注入内管的浆液能够流入外管及孔洞内,使内管、外管及孔洞能够稳定的连接。

24、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s1、于预定位置进行钻孔,之后将孔内碎渣清理;

26、s2、将外管竖向排列并依次置于孔内;

27、s3、将内管对准外管内腔,将内管朝下插入外管内,内管推动外管上的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皆插入孔内,直至内管下端与外管内腔底面抵接;

28、s4,将内管沿其轴线转动一定角度,使连接件位于导向块的下方;

29、s5,朝向内管内第一次注浆直至浆液与孔口平齐,之后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直至与孔口平齐。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外管插入孔洞内并插入内管之后,下沉抵抗件及上浮抵抗件皆能够插入孔洞内并对外管的竖向移动进行限定,之后利用连接件对内管相对于外管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内管及外管皆能够稳定的设置于孔洞内而不产生移动,使抗浮的效果更好。

3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32、通过利用上浮抵抗件及下沉抵抗件对外管于孔洞内的位置进行稳定的限定,之后利用连接件对内管相对于外管的向上移动进行限定,并联利用外管底部的封闭结构对内管的向下移动进行限定,使内管及外管皆能够稳定的设置于孔洞内而不易产生上浮,使锚杆的抗浮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 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表面贯穿有若干用于通过混凝土的通过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1)包括上浮抵抗件(111)及下沉抵抗件(112),所述上浮抵抗件(111)及下沉抵抗件(112)沿竖直方向排列且交错设置,所述上浮抵抗件(111)下端远离外管(1)轴线的位置向上倾斜,所述下浮抵抗件的上端远离外管(1)轴线的一端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抵抗件(111)及下浮抵抗件靠近外管(1)轴线的端面的上端皆朝向远离外管(1)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内管(2)的下端能够与上浮抵抗件(111)及下浮抵抗件靠近外管(1)轴线的倾斜面抵接并带动上浮抵抗件(111)及下沉抵抗件(112)朝向远离外管(1)轴线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的下端与内管(2)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件(21)的上端朝向远离内管(2)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外管(1)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导向块(13),所述导向块(13)沿外管(1)的轴线周向设置,所述导向块(13)的内壁与内管(2)外壁抵接,所述连接件(21)的上端能够抵接于导向块(13)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21)的下端与内管(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21)贴合于内管(2)上时所述连接件(21)的上端朝向远离内管(2)轴线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导向块(13)的间距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上浮抵抗件(111)及下沉抵抗件(112)之间的间距相等,连接件(21)的上端还能够抵接于上浮抵抗件(111)或者下沉抵抗件(112)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件(21)的宽度小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相邻紧固件(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上贯穿有若干用于通过混凝土的连接孔(24)。

9.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筏板后加固抗浮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外管;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若干并穿设于外管上,所述紧固件插置于孔洞内;内管,所述内管同轴穿设于外管内;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内管上,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外管连接并阻碍内管向上移动;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外管下端呈封闭设置,所述内管的下端抵接于外管内腔底面上。将外管插入孔洞内,依靠紧固件将外管与孔洞稳定的连接,之后将内管插入外管内,并依靠连接件将内管与外管稳定连接,利用紧固件限定外管的竖向位移,并利用连接件限定内管向上移动,利用最下方的外管的封闭的端部限定内管向下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高迅,袁洪,郑帅灏,刘海洋,刘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机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6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