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2-24  70


本发明涉及制砖,特别涉及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1、水泥砖在压制成型后需要对水泥砖进行加水养护,现有的养护方式一般是将水泥砖堆叠在养护场地上,然后通过水管对水泥砖进行浇水或者喷淋,使其充分吸水,多余的水则直接排入下水沟流走。这种养护方式浪费的水资源较多,且养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通过收集明沟、净水回收装置可对雨水、制砖废水、部分生活用水及水泥砖加水养护浪费的水进行回收、净化,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小水资源的浪费及降低养护成本。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场地,所述场地包括平整的混凝土基础、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的制砖区、生活办公区和砖养护平台;

4、所述混凝土基础总体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左端设有收集主明沟;

5、所述混凝土基础的低侧区域设有净水回收装置;

6、所述砖养护平台上设有加水养护装置;所述净水回收装置包括出水管、与收集主明沟相通的回水管,出水管对加水养护装置进行供水。

7、当水泥砖成型完后后,多个均布的水泥砖置于一块托板上,同时制砖过程中多块托板及托板上的水泥砖上下堆叠4-6层;当需要养护时,4-6层堆叠的水泥砖及拖板为一堆,一堆堆以矩形阵列的方式放置在砖养护平台上,然后加水养护装置逐渐对每堆托板上的水泥砖进行加水养护,养护多余的水通过砖养护平台流至收集主明沟内,同时制砖区和生活办公区产生的局部生活用水及雨水也可经过混凝土基础流至收集主明沟内,混凝土基础总体左低右高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各种水顺利回流到收集主明沟内;收集主明沟内的水经净水回收装置后可再次用于制砖区、生活办公区及砖养护的用水,从而有效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及节约用水。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养护平台呈矩形锥台状,砖养护平台的上表面高于混凝土基础的表面,且砖养护平台位于收集主明沟的右侧;

9、所述砖养护平台底部的前侧、右侧和后侧设有呈“匚”字型的收集副明沟,收集副明沟的两端与收集主明沟相通设置;

10、所述生活办公区和制砖区分别位于砖养护平台的其中两侧,生活办公区远离制砖区设置,可有效降低生活办公区的噪音和包证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11、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四周各设有外高内低倾斜设置的小角度斜面,通过小角度斜面可最大程度将雨天的雨水进行收集。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砖在加水养护的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水可通过砖养护平台向四周流至收集副明沟和收集主明沟内,收集副明沟内的水则最终流至收集主明沟内。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回收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回水管的低端伸入到第一沉淀池的中下部位;

14、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第一隔离墙上第一通水道;第二沉淀池和清水池的第二隔离墙上设有第二通水道;

15、所述清水池的一侧设有供水高台,供水高台内设有上下设置的储水腔和泵水仓;所述出水管与储水腔的底部相通设置;所述储水腔高于加水养护装置设置;

16、所述泵水仓内设有第一水泵和自清洗过滤器;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下端伸入到清水池的中部,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与自清洗过滤器的进水端连接,自清洗过滤器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三水管,第三水管的上端伸入到储水腔的底部。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主明沟的水通过回水管进入到第一沉淀池内,第一沉淀池内的水经一次沉淀后通过第一通水道进入到第二沉淀池内,第二沉淀池内的水经二次沉淀后经过第二通水道进入到清水池内,清水池内的水通过第一水泵输送至自清洗过滤器内,通过自清洗过滤器的过滤后的水进入到储水腔内储存,储水腔内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出。储水腔的高度较高,输出的水可具有一定的压力。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水道包括斜向上设置的第一孔道、竖向设置的第二孔道和斜向下设置的第三孔道;第一孔道位于第一隔离墙的上端,第一孔道的低端与第一沉淀池相通,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的上端相通;第三孔道位于第一隔离墙的下端,第三孔道的低端面向第二沉淀池。

19、所述第二通水道与第一通水道的结构相似。通过第一孔道斜向上设置可有进一步降低第一沉淀池内的沉淀物进入到第二沉淀池内;第三孔道斜向下设置可使第一通水道下端的沉淀物及时进入到第二沉淀池内防止其下端堵塞;第二通水道的工作原理与第一通水道相同。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水养护装置包括左右方向横跨固定在砖养护平台上方的支撑导轨,支撑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移动座的下方设有可升降的浮动座,浮动座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板和一对左右设置的第二夹板,浮动座上设有驱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合拢或散开的驱动机构;

21、所述浮动座上设有一次加水管和二次加水管,一次加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分流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与出水管连接;所述一次加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分流管延伸至制砖区和生活办公区;

22、所述浮动座上固定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储水箱,两个储水箱之间通过通水管相通设置;

23、所述二次加水管与其中一个储水箱的底部连通;所述二次加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24、其中一个第一夹板的底部套接有抽水管,抽水管的上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的出水端与其中一个储水箱相通设置;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在浮动座上。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都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连接有遥控器。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其中一叠托板上的水泥砖进行加水养护时,移动座沿支撑导轨移动到该堆水泥砖的上方,浮动座下移带动一对第一夹板和一堆第二夹板下移,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插套在该叠托板的外侧,然后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合拢并压靠在最下方的托板上,然后通过遥控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第一阀门打开,储水箱内的水通过二次加水管流出并对下方的水泥砖进行加水养护,同时储水腔内的水通过出水管、分流管、软管等进入到一次加水管内,一次加水管对下方的水泥砖进行加水,由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最底下的托板形成一个上侧开口的矩形箱,从而该矩形箱内的水不断升高,当水漫过最上层的水泥砖后可对每块水泥砖进行充分浸水、吸水;

26、当水泥砖吸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第二水泵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关闭,第二水泵将该矩形箱内的水抽回至储水箱内,抽回至储水箱内的水可直接进行下次实用;

27、然后该矩形箱内的水抽完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互远离,浮动座带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移脱离该堆水泥砖,然后移动到继续沿支撑导轨移动到相邻的另一堆水泥砖的上方,以同样方法对第二堆水泥砖进行加水养护。

2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竖板、内倾板和下竖板;

29、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结构相似但宽度不一样;

30、两个第一夹板和两个夹板合拢后可围合成一个上下开口的矩形箱,矩形箱的下端内径尺寸与托板的外径尺寸相配合。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的矩形箱上大下小设置,从而方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下端方便与最下方的托板抵靠,其他的托板即使与最下方的托板没有对很齐,矩形箱也不会碰到其他托板,从而可对上方的托板的对方要求可大幅降低,从而也可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方便夹住最下方的托板;加水时,由于矩形箱上大下小设置,上方的托板与矩形箱内壁留有一定间隙,水可方便从上往下流。

32、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侧壁上设有橡胶垫(307)。通过增加橡胶垫可增加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密封性,也可提高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与托板之间的密封性。

33、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浮动座上的驱动轮,驱动轮上成型有同轴心设置的外齿圈和内齿圈,内齿圈啮合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电机固定在浮动座上;

34、所述外齿圈啮合有四根齿条,两根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夹板上,两根左右方向延伸的齿条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一个第二夹板上;

35、所述第一夹板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对第一筋条,第一筋条的上端成型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插套在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夹板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对第二筋条,第二筋条的上端成型有左右方向贯穿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插套在第二导轨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固定在浮动座上。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遥控器通过控制器通知电机的正转、反转及停止。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内齿圈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外齿圈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对应的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合拢或散开。

37、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水养护装置设置有多个,多个加水养护装置前后方向并列设置;

38、所述砖养护平台上固设有多排均布的抬高凸台,每排抬高凸台设置在对应的加水养护装置的支撑导轨的正下方。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高台,可使堆叠在托板上的水泥砖及最下方的托板具有一定的高度,方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夹紧最下侧的托板。

4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动座上端中部固定有下导轮支架,下导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下导轮;

41、所述移动座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多个上导轮,多个上导轮和多个下导轮错开设置;

42、所述移动座上固定有钢丝绳收放装置,钢丝绳收放装置放出的钢丝绳依次逐个绕过上导轮、下导轮的伸出端固定有钢丝绳固定座,钢丝绳固定座固定在浮动座上。钢丝绳收放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遥控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钢丝收放装置对钢丝绳进行放出或收回。

4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绳收放装置将钢丝绳放出,通过多个上导轮和下导轮的作用浮动座可下移;反之,浮动座可上移,从而实现浮动座的升降;

44、浮动座与移动座之间通过导轮和钢丝绳连接,浮动座可相对移动座在任意方向轻微移动一段距离,从而方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插入到堆叠的托板及水泥砖上。

45、本发明的突出效果是:

46、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收集明沟、净水回收装置可对雨水、制砖废水、部分生活用水及水泥砖加水养护浪费的水进行回收、净化,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小水资源的浪费及降低养护成本;

47、通过加水养护装置可对堆叠好的水泥砖进行浸水式加水,可使水泥砖进行充分、均匀吸水,可提高养护质量;

48、通过第二水泵及抽水管可对养护的水进行回收,并进行二次利用,可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49、通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分级式设置可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更加方便夹紧最下方的托板。


技术特征:

1.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场地(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10)包括平整的混凝土基础(101)、设置在混凝土基础(101)上的制砖区(102)、生活办公区(103)和砖养护平台(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养护平台(104)呈矩形锥台状,砖养护平台(104)的上表面高于混凝土基础(101)的表面,且砖养护平台(104)位于收集主明沟(105)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回收装置(2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沉淀池(201)、第二沉淀池(202)和清水池(203);所述回水管(215)的低端伸入到第一沉淀池(201)的中下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水道(205)包括斜向上设置的第一孔道(2051)、竖向设置的第二孔道(2052)和斜向下设置的第三孔道(2053);第一孔道(2051)位于第一隔离墙(204)的上端,第一孔道(2051)的低端与第一沉淀池(201)相通,第一孔道(2051)与第二孔道(2052)的上端相通;第三孔道(2053)位于第一隔离墙(204)的下端,第三孔道(2053)的低端面向第二沉淀池(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养护装置(30)包括左右方向横跨固定在砖养护平台(104)上方的支撑导轨(301),支撑导轨(301)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座(302),移动座(302)的下方设有可升降的浮动座(303),浮动座(303)的下端滑动连接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板(304)和一对左右设置的第二夹板(305),浮动座(303)上设有驱使第一夹板(304)和第二夹板(305)合拢或散开的驱动机构(3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30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竖板(3041)、内倾板(3042)和下竖板(30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304)和第二夹板(305)的内侧壁上设有橡胶垫(30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6)包括转动连接在浮动座(303)上的驱动轮(3061),驱动轮(3061)上成型有同轴心设置的外齿圈(3062)和内齿圈(3063),内齿圈(3063)啮合有驱动齿轮(3064),驱动齿轮(3064)固定在电机(3065)的电机轴上,电机(3065)固定在浮动座(303)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养护装置(30)设置有多个,多个加水养护装置(30)前后方向并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座(303)上端中部固定有下导轮支架(316),下导轮支架(316)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下导轮(31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制砖技术领域,公开制砖场地节约用水与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场地,所述场地包括平整的混凝土基础、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的制砖区、生活办公区和砖养护平台;所述混凝土基础总体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所述混凝土基础的左端设有收集主明沟;所述混凝土基础的低侧区域设有净水回收装置;所述砖养护平台上设有加水养护装置;所述净水回收装置包括出水管、与收集主明沟相通的回水管,出水管对加水养护装置进行供水。通过收集明沟、净水回收装置可对雨水、制砖废水、部分生活用水及水泥砖加水养护浪费的水进行回收、净化,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小水资源的浪费及降低养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7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