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tpu手机壳回收加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tpu手机壳因其优良的弹性和耐磨性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废弃的tpu手机壳也大量增多,对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会将废弃的tpu手机壳进行回收利用。
2、传统废弃的tpu手机壳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主要是将废弃的tpu手机壳物理进行粉碎,再通过熔融再生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重新制备得到的tpu的强度、弹性、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会大大下降,脆性大大提高。因此,废弃的手机壳是不利于重新制备手机壳,只能用于强度、弹性、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较差的tpu制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重新制备得到的tpu的强度、弹性、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会大大下降,脆性也不好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4、s1、将回收tpu手机壳进行清洗,晾干,粉碎,得到tpu粉;
5、s2、将tpu粉浸泡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热至70-80℃,搅拌直到tpu粉溶解,边搅拌边降温,降温至-1-0℃,一直搅拌直到无固体生成,过滤,取固体,得到净化tpu;
6、s3、将净化tpu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二异氰酸酯和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7、s4、将聚乳酸溶解于第三溶剂中,得到聚乳酸溶液;
8、s5、将混合液和聚乳酸溶液混合,并加热至50-60℃,搅拌均匀,去除第二溶剂和第三溶剂,得到混合物;
9、s6、将混合物、纳米填料、稳定剂、分散剂混合均匀,再通过挤出成型,得到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
10、优选的,挤出温度为180-200℃,挤出压强为20-40mpa,挤出时间为15-20s。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可再次用于制备手机外壳。本技术申请中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量生产,能最大程度对废弃tpu手机壳进行再次利用,减少废弃tpu手机壳污染环境。
12、在步骤s1中,通过将废弃tpu手机壳进行粉碎,有利于后续废弃tpu手机壳的溶解。在步骤s2将tpu粉浸泡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热使其溶解,在溶解过程中,通过搅拌和降温操作,可以去除tpu中的不溶性杂质和色素,得到纯净的tpu溶液。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溶剂是由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四氢呋喃和环己酮按照重量比为(8-10):(5-8):(3-6):2混合得到。通过调配第一溶剂中成分的种类和用量,进一步提高除杂效率,提高了其纯净度和质量。若第一遍杂质未除干净,可按照步骤s2多反复几次,直到杂质除干净。优选的,降温速度可以为2-3℃/10min。通过优化降温速度,减少tpu中的杂质,提高tpu的纯度。
14、在步骤s3中添加二异氰酸酯能够与tpu中的羟基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增强tpu分子链之间的交联密度,不仅可以提高净化tpu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还可以改善其耐磨性和耐候性。增塑剂的加入可以降低净化tpu的黏度,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时,增塑剂还能够增加tpu的柔韧性和伸长率,降低脆性,提高其硬度、拉伸强度以及耐磨性等性能。稳定剂的加入可以提高tpu的耐老化性能和耐黄变性能。优选的,二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5、在s4步骤中将聚乳酸溶解于第三溶剂中,得到聚乳酸溶液。聚乳酸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与tpu混合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再生料的环保性能。同时,聚乳酸的加入还可以改善tpu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16、tpu和聚乳酸是两种比较难以混合均匀的物质,在步骤s5中实现了tpu与聚乳酸的均匀混合,有利于后续的加工,通过蒸发或蒸馏等方式去除第二溶剂和第三溶剂。
17、在步骤s6中纳米填料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纳米填料具有极小的粒径和高的比表面积,能够与步骤s5中tpu分子链、聚乳酸分子链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tpu分子链、聚乳酸分子链之间的交联密度和强度,从而提高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硬度、拉伸强度以及抗冲击等性能。此外,纳米填料还能够填充tpu分子链、聚乳酸分子链之间的空隙,减少分子链的滑动和摩擦,提高回收再生料的耐磨性。分散剂的加入则能够加速混合物的固化过程,使回收再生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8、优选的,所述净化tpu与所述聚乳酸、所述纳米填料的重量份比为(5-8):(2-3):2。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净化tpu与聚乳酸、纳米填料的用量,使得三者能充分混合,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强度、弹性、韧性和耐磨性。
20、优选的,所述二异氰酸酯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5%-6%,所述增塑剂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1%-3%,所述稳定剂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4%-8%,。所述分散剂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3%-6%。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二异氰酸酯、增塑剂、稳定剂以及分散剂的用量,使得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强度、弹性、韧性、耐磨性和耐用性进一步提高。
22、优选的,所述增塑剂是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油三乙酸酯和环氧大豆油按照重量份比为(4-6):(2-4):1混合得到。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增塑剂组成和用量,进一步提高tpu的强度、弹性、韧性和耐磨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能够有效增加tpu制品的柔韧性,使其更易于弯曲和拉伸;甘油三乙酸酯的加入可以调整tpu的硬度和脆性,使得tpu保持一定强度和耐磨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韧性;环氧大豆油可以提高tpu的耐老化性,使tpu能够保持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24、优选的,所述稳定剂包括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葵二酸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6’-十二烷基-4’-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中的一种。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稳定剂的种类,提高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抗紫外性,使得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是将长久后能保持良好的强度、弹性、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26、优选的,所述纳米填料为改性纳米填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27、将纳米填料烘干后,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超声,加入异氰酸酯硅烷升温至70-80℃反应2-5h,过滤,取固体,得到改性纳米填料。
28、异氰酸酯硅烷具有活性nco基团和有机硅烷基,可以与纳米填料表面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进行反应,通过异氰酸酯硅烷与纳米填料的反应,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合,使得纳米填料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混合物体系中。同时均匀分散的改性纳米填料与tpu、聚乳酸的结合力大大提高,能有效阻止tpu分子链和聚乳酸分子链的滑移和断裂,从而显著提高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强度和耐磨性。
29、优选的,制备所述改性纳米填料所用原料重量份如下:
30、纳米填料5-8份
31、异氰酸酯硅烷2-3份
32、二甲基甲酰胺15-20份。
33、优选的,异氰酸酯硅烷包括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一种。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制备改性纳米填料原料的用量,使得纳米填料与异氰酸酯硅烷充分反应,提高纳米填料的分散性,同时进一步提高纳米填料与tpu、聚乳酸的结合力,使得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强度和耐磨性更好。
35、优选的,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乙二醇、纤维素、聚丙烯醇、聚丙烯酸酯和聚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纳米填料在tpu和聚乳酸中的分散性,提高混合物、纳米填料的混合均匀性,有利于加工形成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
37、优选的,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5000-50000。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聚乳酸的分子量,有利于聚乳酸的溶解,同时提高聚乳酸与tpu混合的均匀性,使两者充分混合,提高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强度、弹性、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
3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壳,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0、一种手机壳,所述手机壳利用第一方面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制备得到的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制得。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手机壳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柔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力学性能,且是使用寿命长。
4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3、1、环保性:本工艺实现了对废弃tpu手机壳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通过添加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进一步提高了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的环保性能。
44、2、综合机械性能大大提高:通过与二异氰酸酯、增塑剂、聚乳酸等材料的混合,可以调整再生料的性能,如硬度、弹性、耐磨性等,使其更适合于手机壳等产品的制造。
1.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tpu与所述聚乳酸、所述纳米填料的重量份比为(5-8):(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5%-6%,所述增塑剂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1%-3%,所述稳定剂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4%-8%,所述分散剂的重量为所述净化tpu重量的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是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甘油三乙酸酯和环氧大豆油按照重量份比为(4-6):(2-4):1混合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包括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葵二酸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和2-(2’-6’-十二烷基-4’-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填料为改性纳米填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改性纳米填料所用原料重量份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乙二醇、纤维素、聚丙烯醇、聚丙烯酸酯和聚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5000-50000。
10.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pu手机壳回收利用工艺制备得到的tpu手机壳回收再生料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