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装置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allin2025-03-01  47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1、现摩托车自动变速功能实现技术路径主要有at、amt、cvt、dct,上述技术方案均无法实现离合器的机械手动控制及电控控制共存,因摩托车自身所具备的娱乐属性,自动离合与传统手动控制功能需同时满足。

2、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自动离合技术,若需实现电动、手动模式功能共存,其离合器操纵杆处结构手动操纵模块及自动操纵模块采取同轴设计,存在下述问题:操纵机构同轴设计,采用多轴承轴向定位,此设计对离合控制机构壳体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过程中轴承定位及压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及摩托车,其能够实现对摩托车离合器的电动控制功能和手动控制功能,同时控制装置安装过程无需繁琐工装,提升了生产装配效率。

2、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三级齿轮轴、操纵杆和减速齿轮组;所述三级齿轮轴设有至少一个平键,所述三级齿轮轴上套设有三级从动齿轮和四级主动齿轮,所述四级主动齿轮上设有至少一个键槽,以使所述平键滑动限位于所述键槽内;所述操纵杆啮合连接所述四级主动齿轮,所述操纵杆用于带动离合器;所述减速齿轮组啮合连接所述三级从动齿轮用于带动所述三级从动齿轮转动。

4、可选地,所述键槽包括凹槽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凹槽本体两端的第一键槽端面和第二键槽端面,所述平键包括导向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本体两端的第一平键端面和第二平键端面;

5、所述导向本体滑动限位于所述凹槽本体内,以使所述第一键槽端面与所述第一平键端面抵接或者所述第二键槽端面与所述第二平键端面抵接。

6、可选地,所述键槽设置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键槽沿所述四级主动齿轮的圆心等角度设置;

7、所述平键至少设置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平键沿所述三级齿轮轴的圆心等角度设置;

8、至少两个所述平键分别滑动限位于至少两个所述键槽内。

9、可选地,所述四级主动齿轮和所述三级从动齿轮均为扇形齿轮;

10、所述键槽设置于所述四级主动齿轮一侧,所述三级从动齿轮设置于远离所述平键一侧;

11、所述操纵杆上设有四级从动齿轮,所述四级从动齿轮为扇形齿轮并与所述四级主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有操纵臂;

13、所述操纵臂的一端与所述操纵杆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操纵臂的另一端通过拉索挂耳限位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用于控制所述操纵杆转动。

14、可选地,所述拉索上设有第一限位堵头,所述第一限位堵头限位连接于所述拉索挂耳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堵头通过防脱件与所述拉索挂耳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拉索上设有第一限位堵头和第二限位堵头,所述第一限位堵头和所述第二限位堵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堵头限位连接于所述拉索挂耳内部,所述第二限位堵头设置于所述拉索挂耳外部。

16、可选地,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轴齿部,所述第一轴齿部与所述离合器的拉杆啮合传动连接;

17、所述拉杆上设有第二轴齿部,所述第一轴齿部与所述第二轴齿部啮合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离合器。

18、可选地,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件、一级齿轮组和二级齿轮组,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一级齿轮组和所述二级齿轮组传动连接;

19、所述二级齿轮组与所述三级从动齿轮组传动连接。

20、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和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传递或切断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所述离合器被所述控制装置或手动操作所述操纵杆带动,以接合或切断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

21、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22、本发明提出的摩托车,通过设置控制装置,骑手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者控制装置进行操作以使操纵杆进行转动,操纵杆转动带动离合器实现接合或切断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而实现对摩托车离合器的电动控制功能和手动控制功能;这样既保留了摩托车自身所具备的娱乐属性,又增加了电动控制的便利性。

23、本发明提出的控制装置,通过将操纵杆集成为整根杆件,相对现有技术中多个同轴设置的操纵杆组件,整根杆件集成的操纵杆的机械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多个轴承进行定位,进而降低了控制装置的壳体制作难度及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因减少了操纵杆与壳体进行连接的轴承数目,控制装置安装过程无需繁琐工装,便于提升机构生产装配效率。同时,采用带有平键和三级从动齿轮的三级齿轮轴和带有键槽的四级主动齿轮代替现有技术中多个同轴设置的操纵杆;通过设置键槽和平键之间的传动实现控制装置的电动控制功能,键槽及平键的加工角度生产过程控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扁方更为简单,后续机构安装过程中也无需繁琐工装确定扁方的安装夹角。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槽包括凹槽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凹槽本体两端的第一键槽端面和第二键槽端面,所述平键包括导向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本体两端的第一平键端面和第二平键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槽设置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键槽沿所述四级主动齿轮的圆心等角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主动齿轮和所述三级从动齿轮均为扇形齿轮;所述键槽设置于所述四级主动齿轮一侧,所述三级从动齿轮设置于远离所述平键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有操纵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上设有第一限位堵头,所述第一限位堵头限位连接于所述拉索挂耳内部,所述第一限位堵头通过防脱件与所述拉索挂耳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上设有第一限位堵头和第二限位堵头,所述第一限位堵头和所述第二限位堵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堵头限位连接于所述拉索挂耳内部,所述第二限位堵头设置于所述拉索挂耳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轴齿部,所述第一轴齿部与所述离合器的拉杆啮合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件、一级齿轮组和二级齿轮组,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一级齿轮组和所述二级齿轮组传动连接;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及摩托车,涉及摩托车领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三级齿轮轴、操纵杆和减速齿轮组;三级齿轮轴设有至少一个平键,三级齿轮轴上套设有三级从动齿轮和四级主动齿轮,四级主动齿轮上设有至少一个键槽,以使平键滑动限位于键槽内;操纵杆啮合连接四级主动齿轮,操纵杆用于带动离合器。本发明提出的操纵杆的机械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多个轴承进行定位,进而降低了控制装置的壳体制作难度及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减少了操纵杆与壳体进行连接的轴承数目,控制装置安装过程无需繁琐工装,便于提升机构生产装配效率。同时,通过设置键槽和平键之间的传动实现控制装置的电动控制功能,键槽及平键的加工角度生产过程控制更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牟乐,王腾,杨承志,何泽元,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89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