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姿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allin2025-03-04  66


本技术涉及姿态识别,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近年来,随着智能穿戴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设备不仅提供了健康监测、运动记录等基础功能,还在不断向更高级别的运动姿态识别技术迈进。运动姿态识别技术,特别是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姿态识别,因其对运动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反馈能力,成为了体育训练、健康监测、虚拟现实互动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2、传统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多依赖于外部设备如摄像头等,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姿态的捕捉和分析。然而,这种方法会由于单一图像识别方式受限于视野范围、光线条件、隐私保护等问题,且对于复杂或快速变化的运动姿态识别效果不佳。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旨在解决运动姿态识别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所述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应用于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和运动感应单元,所述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包括:

3、获取采集待识别用户的姿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姿态识别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器采集的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运动感应单元采集的第二姿态识别信息;

4、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确定姿态识别模式,其中,所述姿态识别模式包括单一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一姿态识别模式和多个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二姿态识别模式;

5、在所述姿态识别模式为所述第一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其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包括节点位置偏差阈值;

6、在所述姿态识别模式为所述第二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其中,所述第二识别参数包括基于运动节点的姿态构建算法和第一构建占比。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包括图像光线值和视野识别状态,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模式规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的步骤,包括:

8、检测所述视野识别状态是否为预设视野遮挡状态;

9、若所述视野识别状态为预设视野遮挡状态,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为第二姿态识别模式;

10、若所述视野识别状态不为预设视野遮挡状态,则检测所述图像光线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光线阈值;

11、若所述图像光线值大于预设的第一光线阈值,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为第二姿态识别模式;

12、若所述图像光线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光线阈值,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为第一姿态识别模式。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包括:

14、在所述图像光线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光线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进行姿态识别,得到第一拟运动姿态;

15、确定所述第一拟运动姿态中的第一节点位置,并在预设节点位置表中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位置对应的第一位置偏差,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位置为所述第一拟运动姿态中的节点位置;

16、若所述位置偏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节点位置偏差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拟运动姿态作为识别的运动姿态;

17、若所述第一位置偏差大于所述节点位置偏差阈值,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感应单元包括红外感应器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红外感应器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红外感应信息和所述位置感应器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位置感应信息,所述第一识别参数包括节点位置补偿算法,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包括:

19、确定所述红外感应信息中的第二拟运动姿态,并确定所述第二拟运动姿态对应的第二节点位置,在所述预设节点位置表中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位置对应的第二位置偏差,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位置为所述第二拟运动姿态中的节点位置;

20、确定所述位置感应信息中的第三拟运动姿态,并确定所述第三拟运动姿态对应的第三节点位置,在所述预设节点位置表中确定所述第三节点位置对应的第三位置偏差,其中,所述第三节点位置为所述第三拟运动姿态中的节点位置;

21、基于所述节点位置补偿算法、所述第三位置偏差和所述第二位置偏差确定目标节点,并将基于所述目标节点构建的姿态路径作为识别的运动姿态。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包括:

23、在所述视野识别状态为预设视野遮挡状态时,确定所述视野识别状态对应的遮挡区域,并确定所述遮挡区域在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中对应的第一相邻连接区域;

24、基于所述第一相邻连接区域和所述姿态构建算法确定所述遮挡区域的第一目标运行姿态;

25、确定所述红外感应信息中所述遮挡区域的第二目标运行姿态,并确定所述位置感应信息中所述遮挡区域的第三目标运行姿态;

26、基于所述第一构建占比,将所述第一目标运行姿态、所述第二目标运行姿和所述第三目标运行姿态进行构建得到运动姿态。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识别参数包括第二构建占比和第三构建占比,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还包括:

28、在所述视野识别状态不为预设视野遮挡状态,且所述图像光线值大于所述第一光线阈值时,检测所述图像光线值是否大于预设透明光线阈值,其中,所述预设透明光线阈值大于所述光线阈值;

29、若所述图像光线值大于预设透明光线阈值,则确定大于所述预设透明光线阈值的第一光线区域;

30、确定所述红外感应信息中所述第一光线区域的第四目标运行姿态,并确定所述位置感应信息中所述第一光线区域的第五目标运行姿态;

31、基于所述第二构建占比,将所述第四目标运行姿态和所述第五目标运行姿态进行构建得到运动姿态;

32、若所述图像光线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透明光线阈值,则确定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透明光线阈值的第二光线区域;

33、确定所述第二光线区域在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中对应的第二相邻连接区域,基于所述第二相邻连接区域和所述姿态构建算法确定所述第二光线区域的第六目标运行姿态,并确定所述位置感应信息中所述第二光线区域的第七目标运行姿态;

34、基于所述第三构建占比,将所述第六目标运行姿态和所述第七目标运行姿态进行构建得到运动姿态。

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包括位置变化的待识别位置区域,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模式规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的步骤之前,包括:

36、在预设位置对应表中确定所述待识别位置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中的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其中,所述预设位置对应表包括图像区域与位置区域的对应表;

37、基于预设的分区规则将所述第二目标图像区域划分为多个待识别分区区域,并依次将各所述待识别分区区域作为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模式规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的步骤,其中,所述分区规则包括基于节点进行分区。

3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运动姿态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和运动感应单元,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

39、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采集待识别用户的姿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姿态识别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器采集的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运动感应单元采集的第二姿态识别信息;

40、模式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确定姿态识别模式,其中,所述姿态识别模式包括单一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一姿态识别模式和多个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二姿态识别模式;

41、第一识别模块,用于在所述姿态识别模式为所述第一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其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包括节点位置偏差阈值;

42、第二识别模块,用于在所述姿态识别模式为所述第二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其中,所述第二识别参数包括基于运动节点的姿态构建算法和第一构建占比。

43、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运动姿态识别设备,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的步骤。

4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的步骤。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应用于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和运动感应单元,通过获取采集待识别用户的姿态识别信息,其中,所述姿态识别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器采集的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运动感应单元采集的第二姿态识别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确定姿态识别模式,其中,所述姿态识别模式包括单一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一姿态识别模式和多个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二姿态识别模式;在所述姿态识别模式为所述第一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其中,所述第一识别参数包括节点位置偏差阈值;在所述姿态识别模式为所述第二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其中,所述第二识别参数包括基于运动节点的姿态构建算法和第一构建占比,这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在基于图像采集器采集的第一姿态识别信息确定姿态识别模式之后,在不同模式下,基于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运动感应单元采集的第二姿态识别信息以及各自模式下对应的识别规则进行运动姿态识别,而避免单一图像识别方式造成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运动姿态识别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应用于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和运动感应单元,所述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包括图像光线值和视野识别状态,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确定姿态识别模式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感应单元包括红外感应器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红外感应器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红外感应信息和所述位置感应器采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位置感应信息,所述第一识别参数包括节点位置补偿算法,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参数包括第二构建占比和第三构建占比,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的步骤,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包括位置变化的待识别位置区域,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模式规则确定姿态识别模式的步骤之前,包括:

8.一种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和运动感应单元,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

9.一种运动姿态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姿态识别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姿态识别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动姿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姿态识别技术领域,应用于包括图像采集器和运动感应单元的运动姿态识别装置,包括:获取采集待识别用户的图像采集器采集的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运动感应单元采集的第二姿态识别信息;根据第一姿态识别信息确定姿态识别模式,姿态识别模式包括单一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一姿态识别模式和多个识别信息识别的第二姿态识别模式;第一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预设的第一识别参数和第一姿态识别信息和第二姿态识别信息进行运动姿态识别;第二姿态识别模式时,根据第一/第二姿态识别信息和预设的第二识别参数进行运动姿态识别,提高了运动姿态识别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安克,康勇,李耀,胡标,徐森,杨建琛,谷金达,李佳震,杨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保新京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90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