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综合管廊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为一体,是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生命线”,综合管廊内部设备种类复杂多样,确保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保证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由于综合管廊位于地下,周围土壤的散湿量导致综合管廊内湿负荷较大,在夏秋季节,管廊壁面普遍会出现结露现象,影响廊内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大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潮湿地区,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2、相关技术中,针对综合管廊内设备大多采用通风的手段防止廊内潮湿,而目前关于管廊通风除湿的相关研究集中在讨论室外环境、通风量、通风区间长度等因素对于通风效果的影响,如当前的研究方法均是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在设置边界条件时通常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的设计参数进行设置,并未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导致通风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当前综合管廊仅仅检测廊内空气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如若各地管廊的运维人员仅凭借经验开启通风,则会导致通风除湿低效甚至无效,白白增加了通风系统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管廊除湿低效差以及耗能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及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包括:
3、感知模块,所述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管廊内的室内环境参数数据;
4、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用于接收感知模块发送的室内环境参数数据并发送至应用模块;
5、应用模块,所述应用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模块发送的所述室内环境参数数据,并对所述室内环境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后,在控制除湿装置进行工作。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感知模块包括多个温度感应器和多个湿度感应器组成。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除湿装置包括主除湿单元和若干副除湿单元,若干所述副除湿单元间隔布置在管廊内,每个所述副除湿单元处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所述主除湿单元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对应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主除湿单元为轮转除湿机,应用模块通过比较分析转轮除湿机入口、出口的温湿度差异判断转轮除湿机除湿剂再生加热的时间,预测电力需量,结合用电峰平谷时间来优化转轮除湿机的再生加热时间。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副除湿单元包括冷凝板,所述冷凝板的一侧设置有毛细结构,所述冷凝板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导水槽,所述冷凝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延伸至土壤中。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冷凝板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芯片。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冷凝板底部为v型。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管廊内设置有供热管,所述供热管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漆层,所述供热管上套设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与所述供热管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置有风机。
20、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1、s1:由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检测管廊被不同区域的温度和湿度;
22、s2:网络模块接收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所述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信息;
23、s3:应用模块根据网络模块发送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信息控制除湿装置进行工作。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5、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26、s31:管廊各区域内的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湿度差值没有超过界限值时,只需控制主除湿单元进行工作;
27、s32:比较分析主除湿单元入口、出口的温湿度差异判断主除湿单元除湿剂再生加热的时间,预测电力需量,结合用电峰平谷时间来优化转轮除湿机的再生加热时间;
28、s33:管廊各区域内的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湿度差值超过界限值时,再控制湿度大的区域处的副除湿单元进行工作。
2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1、本发明中,通过感知模块采集管廊的温度以及湿度信息,网络模块用于接收感知模块发送的室内环境参数数据并发送至应用模块;应用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模块发送的室内环境参数数据,并对所述室内环境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后,在控制除湿装置进行工作,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控制,到达了节能的目的。
31、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主除湿单元和若干副除湿单元,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提高除湿效果,即管廊各区域内的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湿度差值没有超过界限值时,只需控制主除湿单元进行工作,管廊各区域内的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湿度差值超过界限值时,再控制湿度大的区域处的副除湿单元进行工作。
32、3、本发明中,毛细结构能将空气中的湿气吸附并凝结,凝结后通过毛细结构间的间隙流向冷凝板,经导水槽排出,实现了除湿的目的;具体的,湿热空气通过毛细结构吸附后,其与冷凝板进行热交换后,冷凝为水珠,散热片将热量带走,水珠通过毛细结构间的间隙流向冷凝板,经导水槽排出,实现了除去湿热空气的目的。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包括多个温度感应器和多个湿度感应器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主除湿单元和若干副除湿单元,若干所述副除湿单元间隔布置在管廊内,每个所述副除湿单元处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所述主除湿单元的入口和出口分别对应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除湿单元为轮转除湿机,应用模块通过比较分析转轮除湿机入口、出口的温湿度差异判断转轮除湿机除湿剂再生加热的时间,预测电力需量,结合用电峰平谷时间来优化转轮除湿机的再生加热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除湿单元包括冷凝板,所述冷凝板的一侧设置有毛细结构,所述冷凝板底部通过水管连接导水槽,所述冷凝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延伸至土壤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底部为v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内设置有供热管,所述供热管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漆层,所述供热管上套设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与所述供热管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置有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管廊通风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