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结构及制备方法和保暖服装与流程

allin2025-04-15  47


本发明涉及羽绒面料,具体涉及一种保暖结构及制备方法和保暖服装。


背景技术:

1、在传统羽绒服设计中,常用的缝线工艺直接将上下两层面料通过穿透的方式固定连接,形成多个扁形结构的通道。然而,这种设计存在显著的局限性:扁形结构之间的缝线连接处,由于技术限制,往往难以充分填充羽绒,影响了羽绒服的保暖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现代羽绒服设计引入了立衬式绒道结构,通过在内部创建独立的、立体的小室来分隔充绒区域,有效提升了羽绒的均匀分布和保暖性能。然而,尽管立衬式绒道结构在分隔充绒区域方面表现出色,但现有的设计往往忽视了绗线(即用于缝合和固定立衬的线迹)的细节处理。绗线处可能出现无绒或羽绒填充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局部热量散失加快,降低了羽绒服的整体保暖性能。另外绗线处的针孔或缝线缝隙可能成为羽绒逃逸的通道,形成跑绒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保暖结构及制备方法和保暖服装,解决了绗线处保暖性较差的问题。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不限于下述方案:

3、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保暖结构,用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其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其较第一面料更适于靠近身体;立衬,其连接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以将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分割为若干第一填充腔,所述第一填充腔适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所述第一填充腔被置入填充物或气体时,所述立衬沿厚度方向伸展;所述第二面料设有褶皱结构,所述褶皱结构形成背离第一面料的第二填充腔,所述第二填充腔适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第二填充腔的开口被封闭形成朝向第一面料的封闭部,所述立衬在所述封闭部与所述第二面料连接。

4、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填充腔的腔壁间形成保温空间,所述保温空间背离所述第一面料设有第一开口。

5、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封闭部采用车缝方式进行封闭处理。

6、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立衬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面料粘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面料粘合或者车缝连接。

7、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立衬还设有伸展部,所述第一填充腔被置入填充物或气体时,所述伸展部沿厚度方向伸展。

8、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五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与伸展部形成的截面形状为u型、n型或者z型中的一种。

9、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粘合连接为刷胶方式。

10、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均为防绒布。

11、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任一项,其中,一种保暖服装,采用上述的保暖结构,置入于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的填充物为羽绒。

12、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任一项,其中,一种保暖结构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一种保暖结构。

13、第十技术方案基于第一至第八技术方案任一项,其中,一种保暖结构的刷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的一种保暖结构中的第一面料对准裁片纸样轮廓线,使用网版对准第一面料进行刷胶操作,之后晾挂以便自然晾干;在第二面料制作出活褶的褶皱结构;立衬的第二连接部与褶皱结构的封闭部采用车缝方式连接形成第二填充腔;使用粘衬机对第一面料、第二面料与立衬的连接部进行热压处理,形成第一填充腔。

14、由上述对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

15、有益效果:

16、在第一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组合,以及立衬的设置,形成了封闭且分隔的内部空间,包括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实现两层面料的立体复合保暖结构。立衬连接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被置入填充物或气体时,确保第一填充腔内的填充物分布均匀,提高了保暖效果。同时,第二面料上的褶皱结构形成的第二填充腔,直接位于立衬正下方,减少了热量在绗线区域的散失,形成了一道温暖的屏障。

17、在第二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第二面料作为贴近人体的层面,其上的褶皱结构形成的第二填充腔凸出于人体,相邻的两个第二填充腔的腔壁间形成保温空间,人体运动产生的多余热气通过第一开口储存保温空间中,形成一层空气隔热层,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干燥和舒适,并有效减缓热量向外界传递的速度,提升了锁温保暖效果。

18、在第三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褶皱结构开口处的封闭部采用车缝方式封闭处理,确保了第二填充腔的密封性,防止了羽绒的泄露,增强了保暖效果和耐用性。

19、在第四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这里提供两种连接方式的实施例,第一种为粘合连接方式,连接部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均采用粘合方式连接。第二种为混合连接方式,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面料采用粘合方式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面料采用车缝方式连接。由于第一面料朝向外部,采用粘合方式连接,可以避免跑绒现象;而第二连接部可以延伸至第二面料的褶皱结构开口处的封闭部直接车缝连接,这时车缝线对应的是第二填充腔,即使有羽绒逃逸,进入的也是第二填充腔,不影响保暖效果,这种车缝方式比粘合方式的连接更为牢固。

20、在第五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伸展部在第一填充腔被入填充物或气体时沿厚度方向伸展,以隔离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形成第一填充腔。

21、在第六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u型、n型或z型截面的立衬,提供了更多支撑的灵活性,以增强结构稳定性。

22、在第七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刷胶粘合方式比传统的双面胶粘合方式的密封性更好,进一步防止了羽绒的泄露,增强了保暖效果。同时刷胶方式选用了水胶工艺进行刷胶贴合,实现了连接的轻薄与柔软,并且提升了连接的牢固度和耐用性,避免了传统胶条贴合所带来的厚重、硬挺及牢固度不足的弊端。

23、在第八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防绒布的主要原料包括纯棉、涤或棉等,通常采用平纹组织织制,经纬纱多用精梳线密度值较小的纱。这种面料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羽绒从面料中漏出。

24、在第九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保暖服装采用上述保暖结构,具有更好的保暖效果。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均填充羽绒,确保了保暖服装整体的保暖性能。

25、在第十技术方案及相关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采用立衬结构、褶皱结构和面料刷胶工艺构建多层复合保暖结构。其中,刷胶工艺以其轻薄、柔软、牢固度高、耐用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提升了保暖结构的整体性能,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多层复合结构克服填充物在绗线处厚薄不均匀,减少热空气流失,解决了绗线处保暖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暖结构,用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相邻的两个第二填充腔(6)的腔壁间形成保温空间(7),所述保温空间(7)背离所述第一面料(1)设有第一开口(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封闭部(12)采用车缝方式进行封闭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立衬(3)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第一面料(1)粘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1)与第二面料(2)粘合或者车缝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立衬(3)还设有伸展部(9),所述第一填充腔(5)被置入填充物或气体时,所述伸展部(9)沿厚度方向伸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与伸展部(9)形成的截面形状为u型、n型或者z型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粘合连接为刷胶方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和立衬(3)均为防绒布。

9.一种保暖服装,其特征是,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置入于第一填充腔(5)和第二填充腔(6)的填充物为羽绒。

10.一种保暖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保暖结构中的第一面料(1)对准裁片纸样轮廓线,使用网版对准第一面料(1)进行刷胶操作,之后晾挂以便自然晾干;在第二面料(2)制作出活褶的褶皱结构(4);立衬(3)的第二连接部(11)与褶皱结构(4)的封闭部(12)采用车缝方式连接形成第二填充腔(6);使用粘衬机对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与立衬(3)的连接部进行热压处理,形成第一填充腔(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暖结构及制备方法和保暖服装,其中,一种保暖结构,用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其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其较第一面料更适于靠近身体;立衬,其连接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以将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分割为若干第一填充腔,第一填充腔适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第一填充腔被置入填充物或气体时,立衬沿厚度方向伸展;第二面料设有褶皱结构,褶皱结构形成背离第一面料的第二填充腔,第二填充腔适于置入填充物或气体,第二填充腔的开口被封闭形成朝向第一面料的封闭部,立衬在封闭部与第二面料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暖结构及制备方法和保暖服装,采用该保暖结构的保暖服装解决了绗线处保暖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全,杨婧,杨刚,周君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02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