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菌菇、昆虫等生物立体培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占用土地的产能,在温室等建筑设施内的植物、菌菇、昆虫培养工厂都采取上下立体的层叠方式间隔布置多层生物培养场所,多层培养场所是用多层横向支撑结构支撑的,多层横向支撑结构被固定连接在立柱结构上用立柱结构支撑,立柱与大地固定连接,多层横向支撑结构和立柱结构都不可移动。这是沿用设计框架楼结构的技术思路来设计立体多层生物培养场所的。
2、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多层培养场所实施播种作业或收获作业,培养场所就必须间隔布置成多排,各排培养场所之间必须预留足够宽度的作业通道,以便对多层培养场所实施播种和收获作业。其存在的问题是:一、预留的作业通道浪费了生物工厂建筑设施内的土地和空间;二、在狭长的作业通道里对培养场所实施播种和收获的作业难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若干个上下层叠设置的培养空间组件、与各层所述培养空间组件配合使用的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以及与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配合使用的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包括底部结构和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在所述底部结构的边缘按预设方式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和所述支撑壁按预设方式合围形成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用于生物培养,上下层叠设置的若干个所述培养空间组件通过各自的支撑壁相互可分离地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位于下部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支撑壁承载其上部所有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重力,因此,所述支撑壁既是所述培养空间组件中的围护结构,也是所述培养空间组件中的承重结构,所述支撑壁可以由承重部和封堵部组成,或者承重部和封堵部合二为一的形式组成,多个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上下重叠码放成一摞在固定位置使用,也可上下重叠码放成一摞被整体移动使用,还可上下重叠码放在一起再被单个拆分移动使用,多摞所述培养空间组件靠近在一起使用,消除了现有技术必须设置固定过道浪费场地空间的现象;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与所述培养空间对应设置,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包括支撑壁离合部,以及还至少包括水体流散构造、气体流散构造、发光器、发热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对应设置有水体接收端口、气体接受端口、电力接受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各个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按预设方式与各个所述培养空间的支撑壁和/或底部结构连接;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包括桩架和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桩架上的若干个桩架离合部,所述桩架离合部与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对应设置,所述桩架离合部还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对应设置且至少包括水体供给端口、气体供给端口、电力供给端口中的一个端口,所述桩架离合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可分离连接;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桩架离合部对应设置的水体供给部、气体供给部、电力供给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体供给部连接于预设水源,所述水体供给部通过所述桩架离合部的水体供给端口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的水体接收端口可分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水体流散构造向所述培养空间中的生物提供或断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水分;所述气体供给部连接于预设气源,所述气体供给部通过所述桩架离合部的气体供给端口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的气体接受端口可分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气体流散构造向所述培养空间中的生物提供或断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气体;所述电力供给部连接于预设电源,所述电力供给部通过所述桩架离合部的电力供给端口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的电力接受端口可分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发光器和/或发热器向所述培养空间中的生物提供或断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光照和/或温度。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壁,所述水体流散构造、所述气体流散构造、所述发光器和所述发热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壁和/或所述底部结构,所述桩架离合部通过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分离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部结构为圆形或椭圆形时,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底部结构的固定连接是刚性连接。所述底部结构为包括矩形在内的多边形时,每个边上对应的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底部结构的固定连接可以是不可转动的刚性连接,也可以是可转动的铰接连接。与所述底部结构铰接连接的所述支撑壁可以绕底部结构铰接处向外转动打开形成豁口,以便于在对培养空间所培养的生物体实施收获时,把该生物体从该豁口平移拨离所在底部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以及所述水体流散构造、所述气体流散构造、所述发光器和所述发热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壁,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着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底部结构的连接而实现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连接,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着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底部结构的分离而实现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分离,所述桩架离合部通过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分离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底端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配合的所述支撑壁以及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上方的上一底部结构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支撑壁连接后为所述培养空间供给水分、空气、电力中的至少一种。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顶端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配合的所述支撑壁以及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下方的下一底部结构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支撑壁连接后为所述培养空间供给水分、空气、电力中的至少一种。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中部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配合的所述支撑壁、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上方的上一底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壁上方的上一支撑壁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支撑壁或者位于所述支撑壁上方的上一支撑壁连接后为所述培养空间供给水分、空气、电力中的至少一种。
9、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结构为矩形,四个所述支撑壁中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上延伸的支撑壁和两个相对布置的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支撑壁,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撑壁、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上方的上一底部结构以及从上一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两个支撑壁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上延伸的支撑壁或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支撑壁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结构为矩形,所述支撑壁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滑道壁,所述滑道壁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位于上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沿所述滑道壁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滑行构造滑离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底部结构四边中的至少一边上的支撑壁连接。
11、再进一步的,与两个所述滑道壁垂直相对布置的另外两个所述支撑壁为收割壁,所述收割壁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滑道壁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长度,以便位于上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在沿所述滑道壁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所述滑行构造滑离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同时,借助于上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一个所述收割壁把下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中所培养的生物体的预设部位收割并同向推离,实现对生物体的收获,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滑道壁和/或所述收割壁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壁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结构为矩形,所述支撑壁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滑道壁,所述滑道壁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所述底部结构在对应所述滑道壁部位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滑道壁上下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所述底部结构可沿所述滑道壁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所述滑行构造滑离下方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可沿所述底部结构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所述滑行构造滑离下方的底部结构,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底部结构四边中的至少一边上的支撑壁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结构包括若干个向下设置的坑穴,所述坑穴用于承载培养预设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基质,以使预设生物体从所述坑穴中的营养基质中吸收营养,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除了为培养空间中所培养的生物体供给空气和水分外,还用于为所述坑穴中的营养基质供给水分和空气中的至少一种。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和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梁柱结构,所述梁柱结构上设置有供给桩连接部,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内使用,并靠近所述梁柱结构使用,且使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与所述梁柱结构上的供给桩连接部相对,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供给桩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通过所述供给桩连接部与所述梁柱结构实现连接或分离,在启用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前,将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通过所述供给桩连接部与所述梁柱结构连接,而且,预设水源、预设气源、预设电源中的至少一种连接于所述梁柱结构,并沿所述梁柱结构连接于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所述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5、当需要为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培养空间供给水分、气体、电力中的至少一种时,将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梁柱结构分离,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的桩架离合部通过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连接;
16、当需要转运移动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培养空间组件时,将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的桩架离合部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分离,进而实现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分离,然后通过供给桩连接部实现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梁柱结构的连接。
1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在供给桩连接部和支撑壁离合部之间做往复运动并交替地与供给桩连接部和支撑壁离合部连接与分离的作业可以由人工执行,也可以由专用执行机构执行。当由专用执行机构执行时,优选的方案是,设置往复运动导轨,往复运动导轨在供给桩连接部和支撑壁离合部之间固定连接于梁柱结构和/或大地,在所述桩架对应往复运动导轨的部位设置与往复运动导轨配合使用的往复运动机构,所述桩架承载着桩架离合部借助于往复运动机构在往复运动导轨上运动于供给桩连接部和支撑壁离合部之间,以便桩架离合部与供给桩连接部或支撑壁离合部对接,驱动所述桩架做往复运动的动力方式至少包括:一是设置伸缩式机构(如气动杆、液压杆、蜗轮蜗杆等机构)推拉桩架;二是在往复运动机构本体上设置驱动机构;三是人力推拉桩架。
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生物体培养,从生物种播放到生物体收获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9、s1、生物培养环节
20、s11、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一层待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播放生物种,然后将完成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向上悬空与上部第二层的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后转移至预设托架上,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21、s12、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二层待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播放生物种,然后将完成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向上悬空与上部第三层的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后转移至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上方,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22、s13、再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三层待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底部结构播放生物种,然后将完成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向上悬空与上部第四层的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后转移至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上方,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三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23、s14、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各层培养空间组件的生物种播放,并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预设托架上各层完成了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连接,进行生物体培养,直至完成生物体培养,进入生物体收获环节;
24、s2、生物体收获环节
25、s21、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从预设托架上各层完成了生物体培养的培养空间组件上分离开;
26、s22、对预设托架上的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一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将完成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向上悬空与上部第二层的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后转移至预设装置上;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装置可以是预设托架,可以是预设的传输带,还可以是预设的车辆等,本发明不做限制(下同);
27、s23、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二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将完成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向上悬空与上部第三层的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后转移至预设装置上;
28、s24、再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三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将完成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向上悬空与上部第四层的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后转移至预设装置上;
29、s25、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各层培养空间组件中生物体的收获。
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生物培养,从生物种播放到生物体收获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31、s1、生物培养环节
32、s11、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上部第一层待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播放生物种,然后借助于滑道壁上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将完成播种的上部第一层培养空间组件推动转移至预设托架上,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33、s12、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二层待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播放生物种,然后继续借助于滑道壁上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将完成播种的上部第二层培养空间组件推动转移至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的上方,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34、s13、再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三层待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播放生物种,然后再继续借助于滑道壁上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将完成播种的上部第三层培养空间组件推动转移至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的上方,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三层即将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35、s14、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各层培养空间组件的生物种播放,并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预设托架上各层完成了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连接,进行生物培养,直至完成生物培养,进入生物体收获环节;
36、s2、生物体收获环节
37、s21、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从预设托架上各层完成了生物体培养的培养空间组件上分离开;
38、s22、对预设托架上的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一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借助于滑道壁上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将完成收获的上部第一层培养空间组件推动转移至预设装置上;
39、s23、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二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继续借助于滑道壁上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将完成收获的上部第二层培养空间组件推动转移至预设装置上;
40、s24、再继续向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三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再继续借助于滑道壁上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将完成收获的上部第三层所述培养空间组件推动转移至预设装置上;
41、s25、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各层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收获。
4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生物体收获至生物种播放的联合作业,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43、s1、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从各层完成了生物体培养的培养空间组件上分离开;
44、s2、对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一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对完成生物体收获的第一层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实施净化处理并播放生物种,最后,把完成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转移至预设托架上,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再次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45、s3、对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二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对完成生物体收获的第二层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实施净化处理并播放生物种,最后,把完成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转移至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再次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的上部,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再次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46、s4、对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三层待收获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生物体实施收获,然后对完成生物体收获的第三层培养空间组件的底部结构实施净化处理并播放生物种,最后,把完成播种的培养空间组件转移至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再次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的上部,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三层即将再次进入生物培养环节的培养空间组件;
47、s5、以此类推,通过联合作业同步完成对各层培养空间组件的生物体收获和净化处理以及生物种播放作业,并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预设托架上各层完成了播种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连接,继续进行生物体培养,直至完成生物体培养,再次循环进入生物体收获且同步净化处理与播种的联合作业环节。
4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菌菇生产,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49、s1、把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各层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开;
50、s2、把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一层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底部结构和支撑壁分离开,同时向上部第一层的底部结构上布置菌菇培养基质,把承载有菌菇培养基质的底部结构转移至预设托架上,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即将进入基质消毒环节的底部结构;
51、s3、把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二层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底部结构和支撑壁分离开,同时向上部第二层的底部结构上布置菌菇培养基质,把承载有菌菇培养基质的底部结构转移至预设托架上下部第一层底部结构上,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即将进入基质消毒环节的底部结构;
52、s4、把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上部第三层的培养空间组件中的底部结构和支撑壁分离开,同时向上部第三层的底部结构上布置菌菇培养基质,把承载有菌菇培养基质的底部结构转移至预设托架上下部第二层底部结构上,成为预设托架下部第三层即将进入基质消毒环节的底部结构;
53、s5、以此类推,把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中的各层培养空间组件中的底部结构和支撑壁分离开,且完成向各层底部结构上布置菌菇培养基质,且各层承载有菌菇培养基质的底部结构重叠码放在预设托架上;
54、s6、对预设托架上的各层底部结构连同所承载的菌菇培养基质实施消毒;
55、s7、向预设托架上完成消毒的上部第一层底部结构上的菌菇培养基质实施菌菇接种,把完成菌菇接种的底部结构转移至新预设托架上,成为新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底部结构,并同步把一支撑壁设置在该层底部结构上,形成新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培养空间,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同支撑壁被布置在下部第一层培养空间中;
56、s8、向预设托架上完成消毒的上部第二层底部结构上的菌菇培养基质实施菌菇接种,把完成菌菇接种的底部结构转移至新预设托架下部第一层底部结构上的支撑壁上,并同步把又一支撑壁设置在该层底部结构上,形成新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培养空间,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同支撑壁被布置在下部第二层培养空间中;
57、s9、向预设托架上完成消毒的上部第三层底部结构上的菌菇培养基质实施菌菇接种,把完成菌菇接种的底部结构转移至新预设托架下部第二层底部结构上的支撑壁上,并同步把再一支撑壁设置在该层底部结构上,形成新预设托架下部第三层培养空间,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同支撑壁被布置在下部第三层培养空间中;
58、s10、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对各层底部结构上的菌菇培养基质实施接种,并重新形成层叠式的培养空间,再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各层培养空间组件连接,进入菌菇培养环节,直至菌菇培养成功,进入菌菇收获环节;
59、s11、把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各层培养空间组件分离开;
60、s12、对新预设托架上部各培养空间中的菌菇实施收获,并把各层支撑壁和底部结构分离备用。
6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62、本发明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进行工厂化的植物、菌菇、昆虫等生物的立体多层培养过程中,通过设置与各层培养空间匹配使用的多个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以及与各个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配合使用的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可以把一摞多层重叠码放的培养空间组件与另一摞多层重叠码放的培养空间组件靠近在一起使用,无需设置作业通道,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留作业通道浪费生物工厂建筑设施内的土地和空间的问题;同时,由于生物培养空间是可移动的,从生物种播放作业、到生物体培养作业、再到生物体收获作业,可以通过移动生物培养空间的方式灵活实现,既可以把一摞多层重叠码放的培养空间组件各层分体转移到预设场所,实施生物种播放作业、生物体培养作业以及生物体收获作业,也可以把一摞多层重叠码放的培养空间组件整体转移到预设场所对各层培养空间分别实施生物种播放作业、生物体培养作业以及生物体收获作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培养场所实施播种和收获作业难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1.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上下层叠设置的培养空间组件、与各层所述培养空间组件配合使用的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以及与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配合使用的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包括底部结构和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在所述底部结构的边缘按预设方式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和所述支撑壁按预设方式合围形成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空间用于生物培养,上下层叠设置的若干个所述培养空间组件通过各自的支撑壁相互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与所述培养空间对应设置,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包括支撑壁离合部,以及还至少包括水体流散构造、气体流散构造、发光器、发热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对应设置有水体接收端口、气体接受端口、电力接受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各个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按预设方式与各个所述培养空间的支撑壁和/或底部结构连接;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包括桩架和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桩架上的若干个桩架离合部,所述桩架离合部与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对应设置,所述桩架离合部还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对应设置且至少包括水体供给端口、气体供给端口、电力供给端口中的一个端口,所述桩架离合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可分离连接;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桩架离合部对应设置的水体供给部、气体供给部、电力供给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体供给部连接于预设水源,所述水体供给部通过所述桩架离合部的水体供给端口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的水体接收端口可分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水体流散构造向所述培养空间中的生物提供或断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水分;所述气体供给部连接于预设气源,所述气体供给部通过所述桩架离合部的气体供给端口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的气体接受端口可分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气体流散构造向所述培养空间中的生物提供或断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气体;所述电力供给部连接于预设电源,所述电力供给部通过所述桩架离合部的电力供给端口与所述支撑壁离合部的电力接受端口可分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发光器和/或发热器向所述培养空间中的生物提供或断供其生长发育必需的光照和/或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壁离合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壁,所述水体流散构造、所述气体流散构造、所述发光器和所述发热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壁和/或所述底部结构,所述桩架离合部通过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分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以及所述水体流散构造、所述气体流散构造、所述发光器和所述发热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壁,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着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底部结构的连接而实现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连接,所述生物发育因子供给部随着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底部结构的分离而实现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分离,所述桩架离合部通过所述支撑壁离合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分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底端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配合的所述支撑壁以及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上方的上一底部结构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支撑壁连接后为所述培养空间供给水分、空气、电力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顶端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配合的所述支撑壁以及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下方的下一底部结构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支撑壁连接后为所述培养空间供给水分、空气、电力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中部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部结构,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配合的所述支撑壁、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上方的上一底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壁上方的上一支撑壁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支撑壁或者位于所述支撑壁上方的上一支撑壁连接后为所述培养空间供给水分、空气、电力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为矩形,四个所述支撑壁中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上延伸的支撑壁和两个相对布置的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支撑壁,所述培养空间由所述底部结构、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撑壁、位于所述底部结构上方的上一底部结构以及从上一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两个支撑壁合围形成,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上延伸的支撑壁或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支撑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为矩形,所述支撑壁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滑道壁,所述滑道壁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位于上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可沿所述滑道壁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滑行构造滑离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底部结构四边中的至少一边上的支撑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两个所述滑道壁垂直相对布置的另外两个所述支撑壁为收割壁,所述收割壁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滑道壁沿所述底部结构向下延伸的长度,以便位于上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在沿所述滑道壁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所述滑行构造滑离位于下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同时,借助于上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的一个所述收割壁把下一层的所述培养空间组件中所培养的生物体的预设部位收割并同向推离,实现对生物体的收获,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滑道壁和/或所述收割壁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为矩形,所述支撑壁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滑道壁,所述滑道壁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所述底部结构在对应所述滑道壁部位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滑道壁上下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轨构造和滑行构造,所述底部结构可沿所述滑道壁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所述滑行构造滑离下方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可沿所述底部结构上的所述滑轨构造或所述滑行构造滑离下方的底部结构,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与所述底部结构四边中的至少一边上的支撑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包括若干个向下设置的坑穴,所述坑穴用于承载培养预设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基质,以使预设生物体从所述坑穴中的营养基质中吸收营养,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还用于为所述坑穴中的营养基质供给水分和空气中的至少一种。
12.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和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梁柱结构,所述梁柱结构上设置有供给桩连接部,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内使用,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供给桩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通过所述供给桩连接部与所述梁柱结构实现连接或分离,在启用所述培养空间组件前,将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通过所述供给桩连接部与所述梁柱结构连接,而且,预设水源、预设气源、预设电源中的至少一种连接于所述梁柱结构,并沿所述梁柱结构连接于所述生物发育供给桩组件,所述使用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3.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生物体培养,从生物种播放到生物体收获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4.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生物培养,从生物种播放到生物体收获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5.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生物体收获至生物种播放的联合作业,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6.一种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将所述可移动层叠式生物培养装置用于菌菇生产,至少包括以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