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与流程

allin2025-04-19  46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特别涉及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1、基坑交界处的支护是基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性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在基坑边缘设置冠梁支护,可以为基坑提供额外的支撑,增强基坑边缘的整体稳定性,进而为基坑交界处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2、利用冠梁的支护方法施工时,通常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工艺,现场制备冠梁结构,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指定位置搭建模板,模板搭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冠梁结构的强度,但是现阶段在对模板进行搭建时,因为板材之间都是拼接的,因此效率低,其次就是板材之间的连接点强度低,进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结构的强度,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通过设置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和支护架,三者可以系统的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多级支护,在提高模板强度的同时使得冠梁在后期浇筑过程中稳定性更好,通过以上的设置可以解决,模板安装过程中效率低强度不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测量放线:根据图纸用全站仪测定结构轮廓线和轴线,并打入木桩或钢筋作为挖土和钢筋绑扎的依据;

5、步骤二、凿除墙头:人工用风镐凿除墙,并采用钢筋调直机对弯曲的钢筋进行调直,使钢筋长度达到锚固要求,调直完成后清除钢筋上的腐锈和污渍及墙顶或桩顶上的灰尘等杂质;

6、步骤三、垫层施工:在轴线位置浇筑5cm厚1.6cm宽混凝土垫层,垫层浇筑后用全站仪放出冠梁与混凝土支撑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分出边线并用墨斗弹线定位,在混凝土支撑底部和冠梁的悬空位置处铺设12mm厚竹胶板作为底膜;

7、步骤四、钢筋制安:现场加工的钢筋螺纹车丝前采用砂轮切割机打磨,车丝后采用通止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钢筋丝头采用套头保护,依次安装骨架筋和框架筋最后绑扎箍筋,钢筋丝头之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按照梁高三等分点布置两个保护层混凝土垫块,长度方向上混凝土垫块间隔1m布置,钢筋绑扎完毕后按设计图纸在支撑内预埋轴力计;

8、步骤五、模板安装:冠梁及混凝土的第一支护板采用定型钢膜,第二支护板布置在第一支护板外侧,间距不大于1m,第二支护板布置完毕后采用支护架斜撑加固,支护架的一端与第二支护板相固定,另一端与打在土体中的木桩相固定,第一支护板安装完毕后采用吊锤检查其垂直度;

9、步骤六、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对混凝土进行输送,浇筑前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施工缝处垃圾和表面上松动的砂石,用水清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浇筑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0-400mm,钢筋稠密交汇处财通斜向振捣,其余位置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为300-400mm,插点距第一支护板不大于200mm;

10、步骤七、拆模养护:在混凝土完毕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覆盖节水保湿膜养生,并采用自动喷淋系统24小时保湿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拆模处理,对于开挖时损坏的混凝土棱角,采用角钢保护。

11、可选地,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用于加固模板强度,所述支护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二支护板和所述支护架相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支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护板一侧的平滑部,所述第二支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部,所述支护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护架与所述第二支护板的轮廓相吻合,所述第一支护板和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均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对拉板,所述螺杆上螺接有夹紧片。

13、可选地,所述支护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三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连接杆上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斜板、三角板和直板。

14、可选地,所述斜板和所述直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c型架,所述c型架上插设有螺栓。

15、可选地,所述三角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斜板、所述三角板和所述直板上均开设有轻量化槽,所述斜板、所述三角板和所述直板为一体式制造结构。

16、可选地,所述支护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护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形状相吻合的定位槽。

17、可选地,所述支护架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筒,所述第一支护板和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筒尺寸相适配的槽孔。

18、可选地,所述对拉板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内固定连接有插筒,所述对拉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锁死槽,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支护架的轮廓相吻合。

19、可选地,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为pvc塑料材质。

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和支护架,三者可以系统的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多级支护,在提高模板强度的同时使得冠梁在后期浇筑过程中稳定性更好,第一支护板为平滑的板体结构,整个板材抵触在模板的两侧,对模板的两侧进行支撑限位形成一级支护;第二支护板为间隔分布的竖直板材,第二支护板主要对第一支护板进行支撑行程二级支护,保证第一支护板处于竖直的状态,且提高第一支护板结构的强度;三个支护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第二支护板的顶部、中间和底部位置,以三个支撑点对第二支护板进行斜撑加固形成三级支护,这样三点支撑结构的设置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第二支护板结构的稳定性;在支护架安装完毕后,把螺杆穿插在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和支护架内,并让夹紧片在螺纹的驱动作用下抵触锁死在对拉板上形成四级支护,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和支护架之间可以同时借助螺杆和对拉板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大大减轻了三者安装过程中的操作负担,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三者直接结构的整体性。

22、通过在第二支护板上设置平滑部和凸起部,使得第二支护板同时与第一支护板和支护架的轮廓形成适配,进而使得三者在进行安装时彼此之间的结构互相配合,在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还保证了结构之间配合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3、通过在支护架上设置斜板、三角板和直板,这三个板材配合一起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支护架结构的稳定性,斜板、三角板和直板的另一端汇聚成同一块板与打入土内的木桩相连接,三块板体汇聚形成的板体结构上安装了u型架,u型架的底部安装了c型架,u型架和c型架利用现有木桩的结构,设置的特定的安装结构,自上而下插入式的定位方式,以及借助螺栓拧紧的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支护架安装到木桩上的效率,而且可以保证支护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样的安装方式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对木桩和支护架的结构造成损伤。

24、通过设置对拉板和夹紧片,可以保证两个第一支护板之间始终保持较好的间距,当两个第一支护板之间出现松动时,可以通过旋拧夹紧片上的螺母来对第一支护板进行加紧,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出现松懈和位移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用于加固模板强度,所述支护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二支护板和所述支护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护板一侧的平滑部,所述第二支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部,所述支护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护架与所述第二支护板的轮廓相吻合,所述第一支护板和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均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对拉板,所述螺杆上螺接有夹紧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三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连接杆上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斜板、三角板和直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和所述直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c型架,所述c型架上插设有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斜板、所述三角板和所述直板上均开设有轻量化槽,所述斜板、所述三角板和所述直板为一体式制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支护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形状相吻合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架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定位筒,所述第一支护板和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筒尺寸相适配的槽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板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内固定连接有插筒,所述对拉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锁死槽,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支护架的轮廓相吻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为pvc塑料材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顺逆作基坑交界处多级支护方法,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用于加固模板强度,所述支护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二支护板和所述支护架相连接,所述支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护板一侧的平滑部,所述第二支护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部,所述支护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护架与所述第二支护板的轮廓相吻合,所述第一支护板和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均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对拉板,所述螺杆上螺接有夹紧片。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和支护架,三者可以系统的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多级支护,在提高模板强度的同时使得冠梁在后期浇筑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峰,陈思扬,汪洪利,刘汝超,詹立伟,夏天,蔡明瑞,王维鑫,张宝谦,樊子烁,李静,王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204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