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吊篮安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篮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吊篮安装在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双吊头模式,这种模式设计用于一般平面或直线结构的建筑物。然而,在弧形建筑幕墙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屋面形状的多样性、吊装位置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安装环境。弧形建筑幕墙的特殊形状和结构复杂性使得仅依赖双吊头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施工场景。例如,不同部位的曲率变化需要灵活的吊装调整;屋面的高低差要求吊篮能够稳定升降并保持平衡;不同的安装环境(如建筑顶部和侧面)要求安全绳索的布置和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2、传统的双吊头模式在这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更加高效和适应性强的吊篮安装方案来应对弧形建筑幕墙的复杂安装需求。
3、针对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安装模式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篮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安装模式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篮安装方法。
3、根据本技术的吊篮安装方法包括:s1、设定安装方式,并依据所述安装方式配备吊篮安装所需的材料与设备;
4、s2、将所需的材料与设备输送至指定位置;
5、s3、组装悬吊平台,并组装悬挂机构;
6、s4、将配重块准确放置在屋面支承系统的指定位置,确保配重块稳定不移动;
7、s5、检查设备,并试运行。
8、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所述安装模式包括如下安装模式:
9、s1.1、双吊头模式:吊篮的悬挑≤1.7米,吊篮前后支点距离设置为4.2米,吊篮前支架与后支架的高度分别设置为1.1米至1.7米;配重设置为1000kg;所述悬挂机构采用80*80*4mm的方管与70*70*4mm的方管安装;吊篮采用双道钢丝绳,在前臂尾椎设置双吊点,吊篮施工时先架设内侧吊篮,待内侧吊篮施工完毕后,再将吊篮向外推出或重新架设外侧的吊篮;
10、s1.2、后支架增高架设模式:吊篮的悬挑≤1.7米,吊篮前后支点距离设置为4.2米,后支架的高度设置为2米至3.5米;配重设置为1000kg;悬挂机构采用80*80*4mm的方管与70*70*4mm的方管安装;
11、取消前支架,在前支点采用异形支架固定在剪力墙或钢梁上以替代前支架,并将异形支架固定在剪力墙或钢梁上;将加长杆套入后支腿中用螺栓连接,以增高后腿;后支腿采用钢管架设成剪刀撑形式固定,并在中、下部采用钢管加设一道横撑,通过钢管扣件分别将剪刀撑、横撑与后支架连接固定;
12、s1.3、拉结卸荷架设模式:吊篮的悬挑≤1.7米,吊篮前后支点距离设置为2.5米,吊篮前支架与后支架的高度分别设置为1.1米至1.7米;配重设置为1000kg;悬挂机构采用80*80*4mm的方管与70*70*4mm的方管安装;
13、将前支架与后支架分别架设在屋面,采用钢丝绳对后支点进行拉结固定;对钢丝绳与栓系位置的接触部位设置转角保护;
14、s1.4、钢丝绳软挂架设模式:将钢丝绳一端拴系在室内钢结构上,钢丝绳与钢结构捆绑不得少于两圈,另一端从屋面开孔位置穿出,顺延至建筑底部,对钢丝绳与栓系位置的接触部位设置转角保护;
15、s1.5、前支架增高架设模式:吊篮的悬挑≤1.7米,吊篮前后支点距离设置为4.2米,吊篮前支架的高度设置为3.4米至4米;后支架高度设置为0.4米至0.8米;配重设置为1000kg;悬挂机构采用80*80*4mm的方管与70*70*4mm的方管安装;
16、采用加长杆加高前支架,并在前支架上每隔1.5米至2米,采用48mm钢管设置连墙件,将前支架连接至墙面上;将后支架降低放置在屋面上;
17、s1.6、前支架抱箍后支架增高架设模式:吊篮的悬挑≤1.7米,吊篮前后支点距离设置为4.2米,后支架高度设置为3.6米至4米;配重设置为1000kg;悬挂机构采用80*80*4mm的方管与70*70*4mm的方管安装;
18、采用u型螺栓将定制前支架抱箍固定在钢梁上;采用加长杆加高后支腿,后支腿采用钢管架设成剪刀撑形式固定,并在后支腿的中、下部加设一道横撑,采用钢管扣件分别将剪刀撑、横撑与后支架连接固定;
19、s1.7、副框架设模式:在吊篮上增加1米副框,并在副框上设置挂耳,挂耳用于将副框挂在主篮筐上,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并采用连接件进行加固。
20、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将支架、钢丝绳与配重部分的零部件分别运到顶层楼面,将篮体部分的零部件搬运至相应位置的地面。
21、进一步的,步骤s3中组装悬吊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22、s3.1、将底板垫高至少200mm,并使其平放在地面上;
23、s3.2、将各基本节对接处对齐,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基本节;
24、所述基本节包括:底板、栏杆、篮片、提升机安装架;其中,将低的所述篮片安装于工作面一侧;
25、s3.3、初步紧固螺栓后,确保平台框架平直;
26、s3.4、将提升机安装在侧篮两端,安装时,确保所述提升机上的安全锁支架朝向工作平台内部;将所述安全锁安装在所述提升机安装架的安全锁安装板上;
27、s3.5、将电器箱挂在工作平台后篮片的中间空挡处;并分别安装插头;
28、s3.6、安装完成后,逐一检查并均匀紧固所有连接螺栓,检查插头,确认无误后连接电源。
29、进一步的,步骤s3中,组装悬挂机构包括如下步骤:
30、s3.7、分别安装前座与后座,并根据女儿墙的高度,调节前支臂或后支臂的高度;
31、s3.8、分别将前梁与后梁安装入所述前座与所述后座的内插杆内;并用中梁连接所述前梁与所述后梁;将上立柱放置到前座的插杆或插槽中,确保其牢固固定;并在所述前梁的最前端安装悬挂架,所述悬挂架用于固定与支撑悬挂系统;
32、s3.9、安装加强钢丝绳;将所述加强钢丝绳一端固定在所述悬挂架上,另一端通过上立柱滚轮与所述后梁上的索具螺旋扣固定;并使所述加强钢丝绳绷紧;
33、s3.10、分别安装并垂放安全钢丝绳与工作钢丝绳;将所述工作钢丝绳与所述安全钢丝绳分别固定在钢丝绳悬挂架上;在所述安全钢丝绳适当位置安装行程限位板;
34、s3.11、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
35、进一步的,步骤s3.2中还包括:调节所述前梁的悬伸长度、以及,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之间的水平距离,使抗倾覆系数≥3。
36、进一步的,步骤3.10还包括如下步骤:
37、s3.10.1、将所述安全钢丝绳安装在外侧,所述工作钢丝绳安装在里侧,两绳相距150mm;
38、s3.10.2、采用若干绳卡压头;其中,第一绳卡与第二绳卡的间距设为50mm至60mm;第三绳卡与第四绳卡的间距为60mm至80mm;
39、s3.10.3、在所述安全钢丝绳、所述工作钢丝绳的末端留出安全弯;
40、s3.10.4、将电器箱面板上的转换开关拨至待穿钢丝绳的所述提升机一侧,所述工作钢丝绳从安全锁的限位轮与挡环中穿过后插入提升机上端孔内,启动上行按钮,所述提升机即可自动卷绕完成所述工作钢丝绳的穿绳进位;所述工作钢丝绳到位后,将自动打开所述安全锁,然后所述安全钢丝绳从所述安全锁的上端孔插入;
41、s3.10.5、在所述安全钢丝绳下端固定安装重锤。
42、进一步的,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43、s4.1、将配重块均匀放置在后支架底座上,并将中间有预留孔配重块放入后支架两侧配重支管,配重支管高度要超出顶部配重块;
44、s4.2、使用钢丝绳穿过配重块两侧的提手,将每个后支架所有配重块捆绑在一起。
45、进一步的,步骤s5中的检查包括如下步骤:
46、s5.1、通电前分别对电源、悬挂机构、悬吊平台、提升机、安全锁、电缆插接件进行检查;
47、s5.2、通电后分别对升降按钮、提升机、报警器进行检查。
48、进一步的,步骤s5中的试运行包括如下步骤:
49、s5.3、安全锁检查:检查安全锁状态,通过将转换开关拨动来测试安全锁的操作:上升悬吊平台使其倾斜,当倾斜到一定角度时,安全锁应锁住安全钢丝绳,并在复位时自动释放,确保左右安全锁检查合格;
50、s5.4、空载试验:进行悬吊平台的上下运行测试,每次行程3至5m;检查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声响、电机制动器的动作,以及、各连接部位是否松动;并测试急停按钮的效果、以及,上限位开关的摆臂操作;
51、s5.5、手动滑降检查:使悬吊平台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停止,确保滑降平稳,滑降速度不超过下降速度的1.5倍;
52、s5.6、上限位块调整:将悬吊平台升至最高工作高度,调整上限位块的位置和上限位开关摆臂的角度,确保摆臂上的滚轮位于上限位块平面内,距离前吊点60cm至80cm;
53、s5.7、额定载荷试验:在悬吊平台内均匀装载额定载重量,进行若干次升降试验,检查运行过程中的声响、滑降现象、安全锁操作和连接处的牢固性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预设多种安装方法的方式,通过s1、设定安装方式,并依据所述安装方式配备吊篮安装所需的材料与设备;s2、将所需的材料与设备输送至指定位置;s3、组装悬吊平台,并组装悬挂机构;s4、将配重块准确放置在屋面支承系统的指定位置,确保配重块稳定不移动;s5、检查设备,并试运行s3、组装悬吊平台,并组装悬挂机构;达到了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模式的目的,实现了多样化、灵活安装吊篮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安装模式单一,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1.一种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所述安装模式包括如下安装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将支架、钢丝绳与配重部分的零部件分别运到顶层楼面,将篮体部分的零部件搬运至相应位置的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组装悬吊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组装悬挂机构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2中还包括:调节所述前梁的悬伸长度、以及,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之间的水平距离,使抗倾覆系数≥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0还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的检查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的试运行包括如下步骤:
